Posts made in 3 月 25th, 2024


文學關懷的本色——談崔舜華〈少女獸〉 / 吳玉如   崔舜華以「獸」比喻施暴與被施暴的青少女,文字犀猛、血腥,對於被施暴者的描述,近乎白描的鋪陳透露著深刻的無奈,花樣的年紀本該是青春校園中的明豔花朵,萎垂的神態、欲振奮卻施不上力的與莫名遭棄的不知所措,後者的處境令人遺憾,卻不得不承認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文章起筆就寫:「有時候,並不是你犯了錯,而是那錯誤自動地找上你,像敏銳的獵犬嗅聞著鹿群裡最瘦弱的那頭,從樹林後猛地竄出、撲殺。咬住最敏感的咽喉,任憑沉默的血滴與哀鳴竄進獵食者的齒間,橫流遍野。」文中所指涉的屬於現代社會的「關係霸凌」,關係霸凌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侵害,如對同學視而不見、拒絕讓指定同學加入群組、操弄人際關係、破壞受凌者的社會關係等。青少年霸凌行為背後的社會化意義,在於在班級中爭奪更好的「社會」地位,因此被施暴者雖是群體中和善的弱者,為了融入「團體」以鞏固個人的地位,也曾經加入「施暴」的一群。...

Read More

〈少女獸〉/崔舜華


Posted By on 3 月 25, 2024

〈少女獸〉/崔舜華 有時候,並不是你犯了錯,而是那錯誤自動地找上你,像敏銳的獵犬嗅聞著鹿群裡最瘦弱的那頭,從樹林後猛地竄出、撲殺。咬住最敏感的咽喉,任憑沉默的血滴與哀鳴竄進獵食者的齒間,橫流遍野。 這是自然的定律,適者生存,即使有時並不是你的錯,但那已然成為你的錯,誰也無法阻擋。而我所走過的眾少女的生存之所,就是這樣一座秩序混亂的野性叢林,一片勾鬥眉角如織針痕理遍布的錦繡荒地。地表之上,除了一張張或精緻或粗野的臉容,以及純粹發自動物本能的話語織勾而成的遍地冰苔,放眼望去,空無他物。...

Read More

《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節錄 / 平路 什麼是「間隙」? 因為你有的或者我有的, 只是「間隙」。 生病,是件隱藏版的禮物。 病後這個間隙,偶爾靈光一閃,出現清明的心靈狀態; 烏雲有金邊,我告訴自己,學功課的時候又到了。──平路 本書是小說家平路突然知道自己罹病,「如同拳擊的術語『knock out』,硬生生被擊倒在地!」在莫大震撼下,收拾心情,瑣事從身邊迅速消失,珍惜的是某些事與自己的內在關連。這趟罹病之旅,既是平路向內尋求的「間隙」,也是她創作生涯裡對文字的另一番探險,以及以文字攀登另一個高峰。 前言 你認為你的痛、你的心碎是前所未見,那麼,閱讀是辦法……                               ──詹姆斯.鮑德溫 鮑德溫接著說,閱讀帶來了聯繫。書上的文字告訴我們,折磨我的,可能也折磨著另一個人;能夠面對自己的傷口,才能夠了解別人也有傷口。 在我身上正是這樣,文字是最好的陪伴,也是最好的聯繫。...

Read More

不是旅行 / 李欣倫


Posted By on 3 月 25, 2024

不是旅行 / 李欣倫   范丹柏在《病床邊的溫柔》中,描述一位父親生病時的感受,他從日常生活中缺席,整個世界僅剩下躺臥的床,當他將腳擱在地板上時,彷彿進入了「愛麗絲夢遊的渺茫之境」,而摸著牆走到洗手間則是「一段崎嶇又不太真實的遠行」。范丹柏在文中多次以旅行、遠行形容生病樣態,對一向生活在健康世界 遂已無知覺的人來說,生病所開啟的種種確然是一趟行旅,未知之境。龔卓軍 在讀詹納的《醫院裡的哲學家》時,則仿若翻開《憂鬱的熱帶》,醫院中裡富戲 劇性的醫病關係,則如李維史陀冒險地踏進危險之域。同樣提到《憂鬱的熱帶》的還有賴香吟的《其後》。...

Read More

我們都失智/郭強生


Posted By on 3 月 25, 2024

我們都失智/郭強生   有一天,父親突然看著我,過了一會兒才問道:「不是開學了嗎?」 我沒有去花蓮,竟然被他發現了啊!…… 這句疑問還有另一層。我的解讀是,也許他驚訝發現,自己不再是一個人。 之前,我每週還在花蓮四天的那段日子裡,他已經習慣於當一個孤獨的老人。沒人與他說話,他也不想理人。 (那是否也會是我未來的寫照?到時候,會有誰來跟我說話呢?) 三年前若是選擇了眼不見心不煩,隨便那個跟父親同居的假陸配和我哥聯手胡搞瞎整吧,今天的我又會如何?就繼續待在花蓮過我自己的生活,安穩平順地直到退休那一天,把我自己的人生放第一位,誰又能置一詞? 但,當時的我就是無法裝作沒看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