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made in 2 月 19th, 2024


十一月的白芒花 / 楊牧   我間關還鄉,一路上看白色的芒草開花。 在火車上這樣張望,心裡正有一種歲月悠悠的沉鬱,壓在那裡,不由分說。從前也有過這種感覺、這種類似的情緒吧,又彷彿未必。我默默獨坐在那裡,一向就是這樣默默,然而是惘然的,看車窗外白芒花閃過,不斷閃過,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道理。起先僅僅如此,花在與我視線平行的小丘上,英英雪雪,迅速來去,或者在遠處山坡,如成群無數的綿羊,車聲不斷起落,羊群和平低頭。我的確注意到這一路上的白芒花,都垂垂蕤蕤,是因為小雨淋過的關係嗎?是因為小雨時下時停的關係。在這靠海的山地裡,火車以催眠的節奏向南奔馳,我坐著,眼睛必然是無神的,兩肩微微痠痛,心裡不一定想著什麼。沉鬱。十一月。...

Read More

悲傷快樂而遙遠——懷念楊牧老師 /  鄭毓瑜     真正見到楊牧老師,是一九九九年,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進修的時期。那時候對於老師的印象還停留在《葉珊散文集》,追求美與永恆的葉珊與濟慈幾乎合體,很難想像眼前就是我一讀再讀的《陳世驤文存》的編者,以及《陸機文賦校釋》的作者。第一次的會面,異常緊張,只記得忽然念出「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裏,⋯⋯」,然後,我們談起了阮籍與六朝。...

Read More

我心目中的楊牧,是根植臺灣的文學巨樹/向陽 鳴人選書 13 Mar, 2020 1988年聶華苓獲中國時報發行人余紀忠之邀返臺,與楊牧、向陽在飯店中敘舊。 圖/九歌出版提供 (※ 文:向陽,作家) 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日前舉行揭牌儀式,我當天有事,未能前往花蓮參加盛會,向楊牧先生賀喜。事後看報導,知道當天儀式由楊牧親自揭牌,他致詞時表示:「自己一生研究別人,像是世界文學家但丁、杜斯妥也夫斯基、川端康成等,也研究花蓮的木瓜山、立霧溪,研究透徹又完整,然後為山、為水寫詩。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被研究的對象。」看完不禁莞爾。...

Read More

【鹽分地帶文學】 什麼叫記憶──如你熄去一盞燈:追思詩人楊牧 / 向陽 繪圖|安比 【詩是永恆的歸屬,楊牧紀念特輯】 二○二○年三月十三日,詩人楊牧於臺北逝世,這不僅震撼了文學界,更感受到一個黃金時代確實過去了。本刊由詩人利文祺擔任特輯主編。邀請詩人向陽為我們展示七○年代的文學場域;詩人兼劇作家鴻鴻為我們訴說楊牧對後起詩人的影響。楊牧的德語譯者汪玨,以及曾受楊牧指導的邱貴芬教授和姜翠芬教授,重現楊牧的華盛頓大學時期。以及中國讀者林楮墨和莊森提供了我們不同的閱讀視角。透過詩歌,楊牧的文學永存。...

Read More

《搜索者.三代以前農家子》/ 楊牧   我向來知道自己不是甚麽傑出的園丁花匠,對於農圃園藝大致抱着欣羡之情,時興「不如」之歎。然而,我也知道我但願自己是一個水準以上的園丁或花匠,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僥倖種出甚麽瓜果青菜來,不但滿足自己的幻想,更可以拿去傲示所有的親戚朋友。十年來我曾經一試再試,屢試屢敗;雖則如此,我總覺得此事依然是可以有所待焉的,精誠所至總有奇蹟出現的一日。去秋以來,我再度頑困地工作着,觀察着,而終於發現還是不行,今生今世想在農圃園藝上傑出起來,大約是無甚指望的了。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