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made in 5 月, 2023


台灣著名作家林文月病逝 當年任教台大擁「望月派」粉絲 2023年05月27日14:51 最後更新: 16:34 台灣著名學者、作家與翻譯家林文月於美國加州時間26日早上9時許過世,享耆壽90歲。林文月是台灣當代重要散文家,主要研究六朝文學,中日比較文學,更致力翻譯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 林文月是台灣歷史學家連橫外孫女,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表姐。 林文月之子郭思蔚於臉書上通知「我們親愛的媽媽,今天早晨安詳地於加州奧克蘭家中展開一段新的旅程」。遵從她不急救、不開刀、不插管的囑咐,在家中安詳辭世。 讀中學時的林文月。 林文月是台灣歷史學家連橫外孫女,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表姐。她1933年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幼時受日本教育,小學遷居回台後才開始接受中文教育,並於台大取得中文系學士、碩士學位,於台大任教。 年輕時的林文月。 中年時的林文月。 她專攻於六朝文學、中日比較文學等領域,曾翻譯多部日本古典文學作品,包括《源氏物語》、《和泉式部日記》、《枕草子》等。 林文月的畫像。...

Read More

張瑞芬憶林文月:美麗又老實的人 自由藝文 2023/05/28 05:30 台南市政府發行的《鹽分地帶文學》雜誌評選出「當代台灣十大散文家」,林文月(右2),從美國大老遠飛回台灣領獎。左起為林文義、簡媜、張瑞芬。 (張瑞芬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昨日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瑞芬聽聞林文月過世,表示意外與不捨,她憶起,幾年前才在頒獎典禮見上她:「眾皆曰林文月美麗,我只看到她是個老實人。2018年4月14日由《鹽分地帶文學》雜誌和台南市政府合辦『當代台灣十大散文家』,在大億麗緻酒店頒獎,得獎者另有陳列、簡媜、林文義等人,80幾歲的她從美國大老遠跑回來,開心領一個沒半毛錢獎金的獎。我突然想到她和我一樣,是離開台南很久的台南人。」...

Read More

90歲過世,永遠的才女典範林文月:女性如何擁有超越年齡和面貌的吸引力? 拿捏得宜的強烈個性,其實可以很迷人。 文/林文月 編按:作家林文月日前過世,享耆壽90歲。才情洋溢的她,曾在《京都一年》中提到自己和京都女性的互動。她曾在1970年遊學京都10個月,當時認識了一位50多歲的秋道太太,她既是料理店的老闆娘,也是林文月接觸日本的古典和民間戲劇的重要助力,是位活在優雅與熱情之間,魅力十足的女性。 在日本各地方言之中,京都腔是大家公認為最柔弱的,它給人的感覺就如我國方言中的蘇州腔,男人講起來頗嫌缺乏大丈夫氣概;可是女人說著卻悅耳動聽,饒有韻味,所以許多日本人都喜歡聽京都女性說話。 京都也是一個產美女的地方,當地婦女以皮膚白皙肌理細膩著稱。又由於京都千餘年來一直是文化的古都,所以地靈人秀,那兒的女性也多數有溫柔優雅的風姿。可是在優美的外貌及嬌弱的口音之外,京都的女性卻往往有強烈的個性與熱烈的感情。 儀態素雅,卻古道熱腸,看照初識外國人...

Read More

ETtoday新聞雲   2023年05月27日 12:51 《源氏物語》譯者作家林文月辭世 曾被讚「台大第一景」校園傳奇 ▲曾翻譯日本經典名著《源氏物語》,前輩作家林文月辭世,享耆壽90歲。(圖/翻攝於許悔之Facebook)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曾翻譯日本經典名著《源氏物語》,身兼學者、作家、譯者身分的前輩作家林文月,於美國加州時間上午9時許過世,享耆壽90歲。她在台大任教期間,更被讚譽為「台大第一景」,吸引了一票學生粉絲,是校園傳奇。長年擔任她作品編輯的有鹿文化創辦人許悔之也在臉書發文表示,致電給林文月之子表達安慰時,自己卻哭了。 林文月是台灣彰化人,1933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小時住上海公共租界,也接受日本式教育啟蒙,直到小學六年級遷居台灣後才開始接受中文教育,如此錯綜的文化、國籍及多語環境的成長背景,成為她日後寫作、翻譯的養分。...

Read More

林文月「文如其人」 散文譯筆樹立典範 / 李怡芸 14:062023/05/27 中時 有鹿文化創辦人許悔之(右)視林文月為自己編輯出版之路的引路人。(林煜幃攝/有鹿文化提供) 身兼學者、作家與翻譯家身分,前輩作家林文月於美西時間26日早上9時44分安詳捨報,享耆壽90。林文月一生致力於教學與學術研究,也未曾停下散文創作與翻譯之筆,她是研究中日比較文學的開拓者,也樹立了散文寫作的典範。 林文月之子郭思蔚於台灣時間27日在臉書發文「我們親愛的媽媽,今天早晨安詳地於加州奧克蘭家中展開一段新的旅程」。指兩周前在醫院經過觀察、討論,遵從她不急救、不開刀、不插管的囑咐辦理出院,在家中進行安寧照護。「看著媽媽清瘦但仍然平靜娟好的臉孔」郭思蔚指出自己在母親節時即陪在床前,想起小時候出門媽媽總會牽著自己,此際牽起母親清癯的手也望她此去永無苦痛,「還可與故親團聚,更能和您嫻熟的陶、謝、紫式、和泉飲觴論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