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組: 171號邱懋森、
147鍾煜慶、
150邱黃秉義、
172藍鈺棠
並回答以下的問題:
1.作者為何行走?
答:行走可使作者身心放鬆,達到精神療癒的手段。
2.作者為何說走路多半與思考連結?
答:作者引用盧梭《懺悔錄》與約翰·泰爾沃《逍遙行》,我並且作者認為行走可以沉澱各種思緒,進而產生新靈感。
3.作者喜歡的是如何的行走經驗?
答:走路過成的艱辛,如爬山所產生的酸可以讓作者有生活在世上之感,享受過成的人事物,如:去馬來西亞、香港、日本。
4.作者於文中提到了哪些地方的行走經驗?這些地方的行走經驗各自帶給作者如何的感受?
觀音古道:酸的體驗,引出小說家柯慈的作品,走進大自然。
馬來西亞:風景之美,海的顏色是天空的顏色,樹的表情是風的表情。香港:城市街道之美。
日本:風景、春天的感覺。
5.作者書寫行走經驗時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
答:運用了摹寫法、擬人法、引用法。
6.請寫下作者於文中所引用的資料 7.請抄錄一段文中的佳句。
答:走過春的氣象詭譎,走著走著,走過夏的燠熱躁動,走著走著漸漸地我感受到,感受到秋日小風輕吹,帶走一些躁急的氣味,秋陽薄薄,曬退一些衝動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