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 納入胸懷

徐國能──尋常味道的不尋常

徐國能──尋常味道的不尋常

 

江湖上傳言,某大文學獎決審會議,一篇文字練達、酣暢淋漓的散文,拔得頭籌。在場的評審,誤以為作者是位歷經滄桑的老先生,沒想到,資料一攤開,此人年紀不過三十,還是個研究生,名叫「徐國能」。

眼鏡深色粗框,框住書生氣息;發音字正腔圓,是最最標準的國文老師,與徐國能在青田街的咖啡館對坐,望向落地窗外綠樹掩映的日式老屋,漸漸地,你跟那些評審一樣,浮現疑惑,反差越拉越大……人動不動就引經據典、講些高深的道理;冷不防,又點評現下新聞,兩三句話,犀利更甚電視名嘴,令人絕倒。

人如其文,又不似其人。

很難想像,貴為大學教師的他,中學時期,一度沒有學校可讀。

 

充滿自信的落榜生

 

那年高中聯考,徐國能應答如流,自以為成績不錯,沒想到一放榜,離最低志願,尚有一段差距。當時,大姐讀台大,二姐在北一女,升學之路,徐國能滑了一跤。

曾以為東海大學的浪漫詩情,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徐國能現在回想,中學六年,實是成長的關鍵。純真破滅,得面對人生黑暗,發現這世界,既不溫柔也不敦厚,充滿殘酷、暴力與不講理,這一時期,是人全身上下震盪的劇變期。

尤其在升學主義下,成績差,等於一無是處。徐國能說,面對挫折,青少年的心理,往往會尋求慰藉、逃避甚或自我放棄,他十分慶幸,找到終身的興趣,以文學、閱讀與寫作為依託,沒有誤入迷津。外界僵化的認定、以為的失敗,徐國能不著於心,想到自己讀過許多書、能背好幾首鄭愁予的詩,反自信盈溢。

幸有文學,救了一個落榜生。

 

你知道金紙怎麼賣嗎?

 

堅定朝著興趣走,徐國能一路從東海大學考上台師大,身分自研究生晉升為教授,人生的路漸趨平順。不過,人住台北市大安區,還在國文系執教,可說是城中之城,保守的最保守。徐國能熱愛傳統,文章一下筆,就是古詩雅文,論出身,還是外省第二代,在本土加現代的潮流下,集許多政治不正確於一身,試問徐國能,能不能適應,要如何接受挑戰?

不見困窘,他反問:「你知道四方金、大福金的不同嗎?」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恐怕啞口無言,徐國能卻侃侃而談,談太太娘家在南投開香鋪,全都講閩南語,陪太太回去,非但沒有文化芥蒂,還在櫃台幫忙。金紙人人會燒,學問可大的很,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組合,客人若要拜土地公,徐國能懂得要選哪幾種金紙,一點都不困窘。

「如把五塊很硬的黏土捏合,時間太短,還沒混色……」徐國能比喻很妙,說明台灣的文化,因太多東西擠在一個太小的地方,短時間無法充分融合。他強調,文學寫作,非族群的伸張或標榜意識,更核心的,是回歸生命源頭,汲取養分,開展自我的風格內涵。每一種形態與特質,都可轉化為藝術的力量。

將老古板的素材,揉成現代人的愛讀本;機鋒處處的徐國能,總能字字珠璣。

 

除了喫,還要思考

 

〈第九味〉寫道:「我從小命好,有得喫。」這是徐國能的最佳寫照,其美食基因,分別來自父親與母親、是大餐館與家常菜的結合。

小學約三、四年級時,空軍退伍的父親,與同袍合開湘菜館,就叫「健樂園」,一樓加地下室,可擺五、六十桌,牆上有草書〈樂遊園歌〉,師傅忙進忙出,「滿鼻子菜香酒香,爆肉的嗶啵聲,剁碎的篤篤聲……」(〈第九味〉)餐館雖經營不善關門,小時候的回憶,留存徐國能心中,醞釀、發酵、蒸餾,時機成熟,下筆,初初只有論述分析的骨架,慢慢加入故事情節,味道、對話、場景與人物豐厚肌理,最後以長久累積的心得點睛,代表作〈第九味〉就此完成。

母親乃傳統的家庭主婦,愛看電視上各種烹飪節目,不僅學,還勇於實驗。老一輩做菜的精神:第一,不怕麻煩;第二,常逛傳統菜市場。不似現下的美食家,以享受為目的,對老一輩來說,燒菜煮飯即生活,就在柴米油鹽中。徐國能篤定地說,母親的家常菜,非刻意為之,自然而然,形成百吃不膩的恆久之味。

「尋常之中,往往有最不尋常之處」,〈第九味〉是這樣寫的。

 

給女兒的備忘錄

 

徐國能戀舊,戀到如痴如狂,文章中的他,現實中的他,都一樣,對過去有深深的依戀。台灣社會發展太快,快到還來不及思考,下一波就席捲而來,人民內心焦慮、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徐國能說:「在物質化、現代化的社會,懷舊會召喚鄉愁、帶來安全感,還有,找回自己。」

當下的徐國能,也一步一步,回到更本初的自己,談到過去年少的追逐與雄心,如幻影泡沫,得到了又怎樣?人生若從空中掉下,能牢牢接住,還是傳統、還是家庭。

這是他的前中年心境。

談到四歲的女兒,問起教養的態度,徐國能的答案很簡單:「溺愛」。這似是男作家的宿命,感情豐沛之外,還比常人更有自覺,能將感情集中,對於女兒,徐國能灌注無比的感情。

對未來的教育環境,不免有所焦慮,徐國能升學路途蹭蹬,不會太過要求成績。然而人生有幾件事,希望女兒學會:一、閱讀興趣。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他希望孩子懂得閱讀,且讀到心坎裡,不要像許多學生一樣,高中畢業,就不再閱讀、停止成長。二、認清並享受生命。享受不是浮泛的吃喝玩樂,而要從微小的地方感受,「天地間充滿了學問,一啄一飲都是一種寬慰」(〈第九味〉),體會人世悲喜、天地造化,生命就會很充滿。三、文化素養。孔子說,「鳥獸不可與同群」,人不能生存在原始蠻荒的狀態,還要有文化,這是人類社會的長久累積,沉浸其中,才是幸福的人。

跟天底下的父母一樣,徐國能對未來有很深的期待;不同的是,多了作家之眼,看得遠、也看得透澈。

 

  • 快問快答
  1. 求學過程中,影響寫作最深的師友?

在東海大學讀書時,周芬伶是系上唯一的作家,具批判性、又有智慧,在《ELLE》雜誌開專欄,邀作家到系上演講,《藍裙子上的星星》還被改編成電視劇,是我心目中標準的作家。此外,我在楊翠及其先生身上,也感受到知識分子對時代的關心。

  1. 求學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

我國小時鍾愛〈模仿貓〉,國中時感受張曉風〈行道樹〉清新,最想談的是高中課文〈左忠毅公逸事〉。我常開玩笑地說,史可法上課睡覺,左公不但沒拿狄克森片語打頭,還拿外套披上,史可法為國英烈捐軀,左公的外套,實最大關鍵。不似〈師說〉刻板,〈左忠毅公逸事〉形象生動,史可法偽裝潛入獄中,竟被左公痛罵,還揚言要殺他,其實左公用意很深,要史可法保全自己,為國家奉獻,這老師真是偉大。更了不起的,此文是清人寫明朝的義士,作者氣度更是不凡。

  1. 成為課本作家之後的感覺?

對我來說,被收入課本的作家作品都令人佩服。當初被列為補充教材,我受寵若驚,深怕增加學生負擔;得知被正式收入課本,就更謹慎謙虛了。女兒長大後,課本上若還能讀到我的作品,不怕甜蜜的負擔,我會欣然到課堂上跟同學分享心得。

【《聯合文學》315期】

 

 

徐國能──尋常味道的不尋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