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當斜槓青年,你都該具備的「斜槓思維」/ 洪雪珍
要成為「斜槓青年」,開展多元職涯,擁有多重收入,可是該怎麼起頭呢?洪雪珍老師告訴你,「斜槓青年」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業,而是在於… |
有一次坐在捷運上,旁邊有兩個年輕上班族在談話,兩方意見有點不同,口氣也有些激烈,不時會飄進我的耳裡,我就好奇地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原來他們在討論時下最流行的一個生涯名詞:「斜槓人生」。
其中一位像是學設計的,走文青派,很明顯地,他對於「斜槓人生」抱有無限憧憬,躍躍欲試;相反的,穿著像一般上班族的朋友就冷靜多了,他認為「斜槓人生」存在著太多不可行的問題,比如:
「你老闆知道你在兼職,怎麼辦?」
「『斜槓』不等同於兼職,你把它窄化了。」
「明明就是兼職,還說不是!」
「就算是兼職,老闆沒辦法給我好薪水,就不該管我兼職。」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斜槓人生」一點都不稀奇?兼職老早就有了,換湯不換藥,「斜槓人生」不過是穿上新衣。其實兩者差很多,至少精神層面大不相同。
斜槓的定義是什麼?
因為「斜槓」成了熱門名詞,使得《斜槓青年》這本書在近一年來盤踞在暢銷書排行榜上,久久下不來,被這一代視為走出低薪、低發展的一條全新出路,成為現象級的書籍。
年輕人用鈔票投票,用具體的行動告訴全台灣的父母與企業,這是他們嚮往的人生。我個人也看好「斜槓」的生涯模式,同意它可能是新世代追求精彩豐富人生的一個漂亮解答。
的確,這不算是一個全新概念,早在1996年,美國學者阿蒂爾和盧梭就提出「無邊界職涯」說法,強調以提升個人能力,替代長期雇傭保證,使員工能夠跨足不同組職,體現無邊界職涯。
後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在她的著作裡,提到「斜槓青年」這個新名詞,因為她發現身邊不乏有人會用「斜槓」(slash)來介紹自己,比如一位CNN記者介紹自己是「CNN記者/神經外科醫生」,或是有一位心理諮商師介紹自己是「心理諮商師/小提琴工匠」等等。(斜槓人生真的適合你嗎?4個你該有的斜槓思維)
台灣也早早有不少人是「斜槓青年」,像侯文詠是「醫師/大學副教授/作家」、吳淡如是「作家/節目主持人/民宿老闆」。
只不過在過去,「斜槓青年」被認為是很厲害、很有才華或很有名氣的人才可能做到,其實未必,我就認識一位公務員,下班後做雕塑,60歲退休後,才將全副心力用在雕刻佛像,經營成事業,在下一代開花結果,全世界屢獲大獎。
一般人行不行?
當然行!而且更需要成為「斜槓青年」,開展多元職涯,擁有多重收入,因為自己的荷包自己救。可是怎麼做到?網路上有很多人提問,眾說紛云,莫衷一是,讓人難以適從。
很高興地,終於出了一本新書:《斜槓的50道難題》,嘗試為大家打燈,照亮前方曖昧不明的路。
《斜槓的50道難題》的寫法很特別,用到大數據,這個做法在中國已經多有嘗試。這本書先是從網路上搜集到大家最熱切提出來的50道問題,再請到三位身體力行且實際有成的成功斜槓中年人現身說法,包括:安納金、愛瑞克、黃常德等,將自己摸索多年的成功心法,不吝惜地一一傳授給更年輕的一代。
「斜槓青年」雖說追求無邊界人生,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業,而在於多元人生,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但是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第一步仍然會先從非核心著手,怎麼擁有多重職業、多重收入,拯救低薪,為不確定的未來加上一層防護網。
因此,「斜槓青年」很重要的一項技能,是在這個知識經濟、體驗經濟的時代,將自己的知識與興趣經營成可長可久的事業,並且具有變現能力,最好是能夠因此離開組織,不再朝九晚五,百分之百掌握自己的人生。
那麼,以下這些問題,你就需要得到正確的答案:
「很想做斜槓青年,但是不知道該做什麼?」
「有些know how,但是不確定是否有獨特性?」
「自己只會做,但是不會賣,擔心萬一賣不出去,怎麼學會銷售?」
「一般人沒有付費習慣,怎麼建立收費機制?」
「台灣市場太小,是不是會做不大、賺不到錢?」
「斜槓青年會不會收入不穩定,讓家人缺乏安全感?」
這些問題,一直在不少人的心裡盤旋不去,沒有得到安心的解答,那麼何妨來聽聽《斜槓的50道難題》三位作者怎麼說,我個人認為他們答得真誠、實際、到位。
在追求斜槓人生的道路上,這本書會是重要指南,心生疑惑或遇到挫折時,反覆再讀,可撥開迷霧,找到方向,以及支持的力量。
不過,如果不想當「斜槓青年」,還需要了解這50道難題嗎?我認為何妨一讀,為什麼?因為「斜槓青年」不只是一股流行趨勢,而是教人認識自己的核心能力,重新盤點競爭優勢,因此就算不當斜槓青年,也要有斜槓思維,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識保鮮期儘量延長,拓展能力、整合資源,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營,發展出一套個人商業模式。
比如你會想問:
「缺乏企圖心,只想輕鬆度日、維持現狀,不行嗎?」
「怕失敗,不太敢冒險,要如何勇敢踏出舒適圈?」
「希望讓興趣單純當個興趣,怕興趣當職業就不有趣了…」
「怕家人反對,說自己不務正業,怎麼回答他們?」
斜槓風潮不必然帶來焦慮,反而是讓人靜下心來,檢視核心能力或人生興趣,可以有哪些發展空間,讓生涯這條愈走愈寬。
安得至老不更歸。
【閱讀動動腦】
-
為何作者說:「斜槓青年」不只是一股流行趨勢,而是教人認識自己的核心能力,重新盤點競爭優勢」?
-
斜槓世代的一大挑戰是甚麼?
-
專心,是斜槓世代的一大挑戰身處斜槓時代,人人皆有多重身分,你可能是上班族兼家長、老闆兼業務、醫療人員兼網路作家……無論身分為何,多數人都有以下煩惱:.有做不完的待辦清單,卻沒有實現任何目標.感到自己很忙碌,但沒有效率.嘗試了很多事情,仍找不到方向.一直處於疲憊狀態,沒有時間放鬆或深度思考◎ 公認邁向成功的必備條件──專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瑞克.奎爾曼,也是普立茲獎提名作家、全球最受歡迎作家No. 2,僅次J.K.羅琳,當他與各界成功人士進行無數交流後,他發現,就連Facebook、IBM、三星的大老闆,也會面對相同的挑戰,但他們卻一致認為,保持專注,優先做好最重要的事,才能脫穎而出。◎ 過得一心不亂的生活提案──專注力實驗為了解決分心,無論是書籍或工具,各種提升專注力的方法推陳出新,於是,奎爾曼提出各種疑問:.專注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如何做到?.專注跟肌肉一樣,可以愈鍛鍊愈厲害嗎?.專注能成為一種習慣嗎?.覺得重要的事很多,如何才能面面俱到?因此,他為自己的生活設計提案,展開為期一年的專注力實驗,1年12個月,每個月專注在一個領域,看看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哪些有效,哪些無效,也讓生活和工作相輔相成,不失衡──.提升業績成長:使用「10枚金幣提問法」、避開「選擇超載」、懂得「適時放手」…….有效管理時間:實踐「牛仔排程法」、擬定「勿做清單」、執行「3分鐘順手做」…….珍惜家人朋友:設立「52夜原則」、使用「人生減脂術」、學會「俐落說『不』」…….專注活在當下:理解「狄德羅效應」、書寫「一句話日記」、活用「52/17法」…….對症下藥付出:善用「不准打7分規則」、力行「裝滿他人水桶」……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1531
- 最有專注力的一年:在斜槓世代,把每件重要的事做得又快又好,讓你一心不亂的高效提案The Focus Project: The Not So Simple Art of Doing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