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 納入胸懷

輕鬆而又沉重的閱讀——畢飛宇《大雨如注》閱讀劄記☉辛泊平

輕鬆而又沉重的閱讀——畢飛宇《大雨如注》閱讀劄記☉辛泊平

 

我要說,在這一年的開始,讀到畢飛宇的短篇小說《大雨如注》是幸福的。

很長時間以來,我讀了太多所謂先鋒的東西,它們有最初的閱讀快感,有關於寫作的顛覆和重構,但對於具體的生存而言,無論是故事還是手法都顯得那樣遙遠,那樣飄忽不定。在閱讀上,我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和清規戒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的閱讀沒有標準和尺度。我喜歡那種表達生命與時間無限可能的作品,也喜歡在寫作技巧上給我帶來震撼或者挑戰的寫作,但從內心深處,我依然渴望讀到表達人生苦難、生存困境、靈魂叩問的故事。《大雨如注》符合我這種閱讀和審美的雙重期待。

小說的故事很簡單,處於社會底層的大姚夫婦努力想把女兒培養成超越她出身的「上等人」為此,他們殫精竭慮,費盡心思,從女兒四歲開始,就帶著女人奔走于各種各樣的「班」;舞蹈班,圍棋班,樂器班,等等等等,忙的不亦樂乎。女兒也爭氣,學習在學校名列前茅,才藝樣樣都不差,既是大姚夫婦的驕傲,也是學校師生的「偶像」。可以說,如果按照這種方向順利發展下去,那麼大姚夫婦的美夢成真幾乎沒有問題。但天有不測風雲,為了女兒的英語,大姚顧了美國少女蜜雪兒在暑假做姚子涵的口語家教,從此,姚子涵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偏移和逆轉。寥廓的足球場上,大雨如注,兩個少女向著天空完全敞開了自己,姚子涵罵挺著大乳房的蜜雪兒是「蕩婦」,旋即又自嘲自己也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而且是世俗眼中樣樣出色的少女爆出這樣的粗口,讓人瞠目。然而,當我們深入孩子的內心深處,卻又覺得是那樣的合情合理,想想這個少女日常的矜持和「端莊」,此時的粗口,就是一種發洩方式,它沒有倫理上的指涉。

接下來的變故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既是一個孩子的人生走向,也是一個家庭的悲歡榮辱。大雨過後,姚子涵突然病倒,醒來後便開始用英語表達,問她的父母,感謝她的父母,但是,問題莫名其妙,感謝匪夷所思。那是精神錯亂的徵兆,是典型的自戀幻想。大姚夫婦望女成鳳的美好成了泡影,留下的是破碎的家庭和沉甸甸的問題。

這是一篇反映教育問題的小說。然而,畢飛宇並沒有從正面入手,而是從另一個切口進入,而這個切口,恰恰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一個教育癥結。一般說來,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這似乎是大眾都能接受的一個判斷。所以,說到教育,人們的第一印象也是校園。這實在是對教育的一種誤解。其實,教育的三維應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學校只是三維中的一個,只不過學校的功能讓大眾忽略了其他兩維。一個孩子的成長,當然離不開學校,但更離不開家庭和社會。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的習慣、教養、堅強等諸多品性基本都是受父母的影響。而社會這個大環境,也從價值觀、文化、審美等方方面面對孩子提供了多元的座標。這是一個常識。然而,當孩子進入學校之後,這一環節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孩子一旦出現問題,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學校和老師,而不是家庭和社會。在《大雨如注》裡,畢飛宇則回避了我們習慣的學校教育,而是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家庭和社會上。

在小說裡,表面上姚子涵的確很優秀,是同齡人中的翹楚。但我們必須看到,她身上那些耀眼的光環,對她來說並沒有終極意義,那是以她父母為代表的成人世界裡的光壞,她自己另有一套和時代同步的價值譜系。在她看來,自己練的民族舞蹈,在「國標」面前卻顯得「過於柔美,過於抒情了,是小家碧玉的款」,而她的樂器古箏則「既不頹廢,又不牛掰」,「視覺上不帥,沒電」。 在這些成人眼裡不成問題的問題面前,作為「好孩子」的姚子涵卻「感覺自己委瑣了,上不了檯面」這是典型的孩子心理。在他們內心深處,評價事物的標準不是美不美,而是時尚不時尚,酷不酷,拽不拽。所以,擁有那麼多讓人羡慕的才華的姚子涵卻沒有骨子裡的驕傲與自信。表面上她高傲,冷峻,但內心裡卻是無法排遣、無處傾訴的自卑。不僅僅是自己遠郊農民的出身,更重要的是自己父母經濟條件前提下的人生選擇。在姚子涵幼小的心靈裡,是父母卑微的出身限制了他們的眼界,而這種眼界又進一步阻礙了自身的發展,這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姚子涵就覺得自己虧大發了。她的人生要是能夠從頭再來多好啊,她自己做主,她自己設定。現在倒好,姚子涵的人生道路明明走岔了,還不能踩刹車,也不能松油門。飆吧。人生的淒涼莫過於此。姚子涵一下子就覺得老了,憑空給自己的眼角想像出一大堆魚尾紋。「這種超越年齡的滄桑固然幼稚可笑,但誰有能否認這不是孩子的真實感受?

一切都是錯位的,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期待不同,父母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價值觀相異,所以,孩子的內心深處才會有執拗的抵觸和叛逆。正如同一舞蹈班的學員‘愛妃’對姚子涵所說的話:「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發明一種時空機器,在他的時空機器裡,所有的孩子都不是他們父母的;相反,孩子擁有了自主權,可以隨意選擇他們的爹媽。」選擇的背後,世理想的對峙,是價值的衝突。大姚們的理想是傳統意義上的,而孩子們的理想則加上了社會潮流的元素。小說中有一個細節,在蜜雪兒第一次家教之後,在大姚夫婦生悶氣的時候,姚子涵卻擺弄起了錄影和電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電視是什麼,是當下社會資訊最普及、最強勢的平臺,毫不誇張地說,電視從某種程度上方已經左右了大眾的視聽口味和價值判斷。在小說中,大姚對女兒英語口語的要求其實也是為了迎合世俗的文化,因為,他看到唱歌的在PK,跳舞在PK,愛情需要PK……所以,他才會一個小時一百元請家教,因為他的女兒在口語PK上不能輸。這顯然是一個錯覺,資訊源便是以電視為代表的媒體們。在這個娛樂至上、超男超女盛行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昔日的正統的價值體系已經支離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喧囂、無序的判斷標準。而一個在電視文化中浸淫的孩子,他們的選擇和理想必然受到這些聲音的引導或者扭曲。姚小涵的自卑,就是因為父輩們的選擇和時代的誘惑產生了嚴重的錯位。這是矛盾的根源。可以這樣說,就我的閱讀範圍而言,畢飛宇的《大雨如注》幾乎是對教育反思最成功的範例,因為,它規避了那些想當然的猜想,而是直抵教育的核心地帶。孩子們沒有選擇,他們的人生早已被父母設計好,他們能做的只能是順著這條前途未卜的道路上一路踽踽獨行。如果他們想改變自己,則代價無法估計。而在這種兩代人並不平行的人生定位中,作為孩子成長大環境的社會,並沒有做出科學有效的規範和引導,相反,那種混亂無序的價值狀態促生了孩子們心靈的枝椏,然後進一步推波助瀾,讓他們在時尚的潮頭迷失自我、無所適從。這是畢飛宇發現的教育現狀,在愛的名義和自由的旗幟之下,許多花朵一樣的生命被摧殘得體無完膚。

畢飛宇是敏銳而深刻的,似乎是不經意間,他掀開了被遮蔽了許久的教育之痛,缺少理解和交流的家庭教育,缺乏理性的社會潮流,都是惡化我們教育現狀的罪魁禍首,然而,我們卻視而不見。這是一種巨大的反諷。然而,畢飛宇又是克制的,他沒有因為洞見時代的秘密而採用正襟危坐的訓誡,而是不動聲色,以輕鬆詼諧的筆觸挖掘出讓人觸目驚心的成長危險。在遭遇蜜雪兒之前,姚子涵一切都很「正常」。但是,這種正常只限於表像,在心理層面,姚小涵早已經歷了痛苦的現實觀照和精神裂變,她的「正常」不過是一種孩子式的自尊與偽裝。蜜雪兒的出現,不過是她回歸真實的一個契機和理由。在這裡,蜜雪兒是一個隱喻,她既是實實在在的肉欲,也是另一種文化的象徵。她真實、性感、大膽、叛逆,而這些品質,正是姚小涵被刻意壓抑的存在。而那一場毀滅或者說點燃姚小涵的大雨,也同樣具有隱喻的性質,它是充滿誘惑但同時也隱含危險的現實。一株被精心設計、精心培育的小花註定無法適應那種力道剛勁、無從躲藏的塵世洗禮。

對於更為複雜的社會,畢飛宇沒有正面闡述,他只是通過點滴的細節和諸多隱喻,完成了對社會的反思,然後順帶一筆,用大姚的父親老姚對兒子的教育道盡了這個時代的病症:「掙來的錢都是小錢,等來的才是大傢伙,靠流汗去掙錢,是天下最愚蠢的辦法——有幾個有錢人是流汗的?」這是大姚老爸的理論,看似荒誕不經,但對照當下的社會,卻是那樣的準確和鋒利,這是一個老人一輩子的人生經驗,不是來自所謂的經院理論,而是來自活生生的日子,它有扎實可見的土壤,樸素而及物。這是作家對現實的精准提煉和概括,是對所謂後工業時代財產分配秘密的偉大發現。是的,就是偉大,當普通人對富人財富來源諱莫如深或津津樂道時,作家卻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拎出了那種讓人觸目驚心的現實。大姚相信「這是一個詭異的時代」,而畢飛宇則是用故事把這個時代的詭異剖析得淋漓盡致,讓人深思,讓人嘆服。可以說,《大雨如注》雖然是短制,卻碰觸了當下的社會急需正視的熱點,這是一個作家的責任,也是作家的良知。

有讀者可能會說姚小涵莫名其妙的病症過於突兀,但我恰恰看好這種超越常識性因果關係的處理方式。因為,在此之前,如果我們認真品味,會發現畢飛宇的敘述力處處埋伏著玄機。姚小涵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她都缺乏屬於那個年齡的性情袒露和天真表達,更多的時候,她的言行舉止給人的印象是嚴肅和隱喻,這實際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她的內心衝突,一直處於敘述的暗處,只是不經意間,她刻意掩藏的東西裸露冰山一角。可以這樣說,在姚小涵患病之前,畢飛宇一直都在蓄勢,只不過,那種蓄勢不是我們習慣的濃墨重彩,而是如草蛇灰線,它需要讀者的心智,需要讀者的會心,需要讀者的聯想,需要讀者對人事的體驗和洞察。退一步說,即使我們不考慮那些環環相扣的鋪墊,把主人公的疾病看成是突發事件,那也符合生活的邏輯。在這個一切皆有可能的時代,現實比寫作更為複雜和多樣,它充滿了偶然性和突發性。而作家無非是遵從了生活的不確定性,忠實於更為隱秘的命運倫理。

我喜歡畢飛宇的語言,他的語言機智而有節制。在我看來,畢飛宇是語言達到化境的小說家。他的敘述從來沒有那種急促生硬和筆力不逮的敷衍,總是自然而然,從容不迫,恰到好處。正如蘇軾所說「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比如「大姚望著自己的老婆,像一條除了水的魚,嘴巴張開了,閉上了,又張開了,又閉上了」,很普通的比喻,但卻活靈活現,妙不可言。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然而,畢飛宇卻是拿捏有度,並沒有任其氾濫到油滑的地步。這是一個作家的語言自覺,同時也是體現了作家對讀者的尊重。讀《大雨如注》是輕鬆的,因為作家充滿機趣的表達,讀《大雨如注》是沉重的,因為作品本身的現實意義和深刻反思。但不論如何,讀到這樣的作品,都是一種閱讀的幸福,人生體驗的沉澱。2013-1-10夜

畢飛宇《大雨如注》(原載2013年1月號《人民文學》)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178238-1.shtml

輕鬆而又沉重的閱讀——畢飛宇《大雨如注》閱讀劄記☉辛泊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