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賞析 / 楊牧

Posted By on 3 月 31, 2015 | 0 comments


〈錯誤〉賞析 / 楊牧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愁予的節奏是中國的,非英語節奏所能替代。長句如「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講求的是單音節語字結合排比的「頓」的效果,並以音響的延伸暗示意義,季節漫長,等候亦乎漫長,蓮花的開落日復一日,時間在流淌,無聲的、悠遠的。愁予深知形式「決定」內容的奧妙。

  首二行低二格排列,其第一行短促,暗示過客之匆匆,這是愁予詩的特殊情緒,瀟灑的,不羈的心懷,浪子意識的變奏。新詩運動以來,愁予是最能把握這個題材的詩人。

  錯誤的中國句法,亦見於其他。詩之忽然展開,以最傳統的意象撥見最現代的敏感:「東風」與「柳絮」之陳腐,因「不來」、「不飛」的定型變化而新奇。心如小城也並不驚人,但接著一句無可迴換的「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使愁予赫然站在中國詩傳統的高處。「青石的街道向晚」絕不是「向晚的青石街道」,前者以飽和的音響收煞,後者文法完整,但失去了詩的漸進性和暗示性。詩人的觀察往往是平凡的,合乎自然的運行,文法家以形容詞置於名詞之前,詩人以時間的邅遞秩序為基準,見青石街道漸漸「向晚」,揭起一幅寂寞小城的暮景,意象轉變:「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緊掩」對「向晚」,但並非駢偶的爛調,因為愁予不換主詞,只在形容詞片語中緩緩變奏,這是中國詩傳統裡的技巧革命。

  你底心一時「如小小的寂寞的城」,一時又「是小小的窗扉緊掩」。二者之間,小大互喻,其「不切題」明白可見,但經過「向晚」意象過程的讀者並不追究抗議,詩之催眠力多少便是如此了,而愁予是這種技巧的能手。再者,你底心初「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又「是」小小的窗扉緊掩,則「如」之明喻轉進為「是」之隱喻,一方面指出詩中人物的認知過程,於數行之間,跌宕起伏,一方面又在對偶句法裡用功,所以「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正好為下一節起句的隱喻預備了呼之即出的下聯:「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二聯之間空了一格,故末節僅此二行。於緊張的意義發展中空一格,往往是為了在思維上表示一沉重的「頓」,暗指此過程的領略極有待意識的轉承。「美麗的錯誤」是抽象的,原來是「達達的馬蹄」馳過緊掩的「小小的窗扉」。窗裡人怦然心動,以為我是歸人,其實我「是個過客」。這就是美麗的錯誤!

(節錄自楊牧著鄭愁予傳奇,臺北志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