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 納入胸懷

112-2戰士,乾杯!延伸閱讀佳作

112-2戰士,乾杯!延伸閱讀佳作

閱讀文本:眼樹上哭泣的小孩、國峻不回來吃飯、屋頂上的番茄樹、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兒子的大玩偶

 

平淡之下的波濤洶湧 / 二讓 34 蔡思宇

讀完黃春明的作品,我學到了情感的另一種呈現方式,有時候不一定要特意雕琢字句以呈現濃烈的情感,平淡寫實每一刻反而後勁更大。黃春明的作品就是如此,讀完一遍就像是掠過平靜的海面,可是當我們一覺得不對,再讀幾遍之後,才發現,平靜海面底下是尖銳的礁石與洶湧的浪。

我喜歡黃春明文章中鄉土人的生命力,每個市井小民都越看越有意思。〈屋頂上的番茄樹〉中,為了賞錢而奮力抓死雞的阿明,他用盡方法都要得到死雞的那股生命力,以及為了賞錢而躊躇埋怨的真性情,都讓我十分欽羨,我則是常因困難而打退堂鼓,甚至不敢直視自己的懦弱而不停掩飾,主角的生命力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虛偽;而〈兒子的大玩偶〉中,儘管坤樹怨念很深,但他仍願意為了兒子放下自尊當小丑,這是因愛而生的堅定信念,這樣的人就像野草,即使不起眼,常被踩踏,甚至被野火燒成灰燼,來年仍能春風吹又生。雖說是紙上的人物,卻比現實中許多人活的立體,因為他們具有生命力,不會被人揉搓就改變形狀。我不僅欣賞,更想學習,並成為那樣的人。

我也很佩服黃春明對情感的描繪,場景是在平淡樸實的鄉村,貼近現實使讀者能順暢的讀下去,可是每次回顧,都會在不同角落觸發新的情緒的機關。〈在龍眼樹上哭泣的小孩〉,初讀會覺得作者只是年紀小,因此記不清日子,沒看出作者與母親的關聯,可是再讀一遍,才折服於作者的巧思,原來作者把母親死的那天記的這麼清楚!「我想起媽媽死的那一天的經過,它歷歷如畫的畫面,就像電影一樣,在腦子裡重翻一遍。」這何嘗不是一種深刻的孝心與思念?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黃春明對遺憾的刻畫,文章中的主角對臨死前的媽媽說:「媽媽你看,我撿了這麼多的龍眼核哪。」明明是再正常不過的童言童語,擺在這個情境中卻使人心痛,作者不知道這是他與母親的最後一句話。而在〈國峻不回來吃飯〉中,也有這樣的描寫,國峻不是不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了。黃春明對情感描繪的高超就是這樣,明明是正常不過的情景,往深處想卻是無盡的遺憾與悲痛。

而以上兩個優點都只是小咖而已,黃春明被稱為鄉土文學代表作家是有原因的,更多的在於他對現實的深刻關懷與理解。〈等一朵花的名字〉是講義中我最喜歡的文章,因為我與黃春明一樣,都是願意「浪費」時間等一朵花名字的人,卻沒想到在文章的後段被完全否定,原來像我們這樣自認為「浪漫」的人,在忙碌的社會中是被歸類為「浪費」時間的人啊,就像那朵好看卻沒有實際用處的「垃圾花」一樣,我們竟也是垃圾人,在紙張的對面的我,也不禁同理了作者的委屈與無奈,可這就是現實社會,我們需要去理解它。而在〈兒子的大玩偶〉中,能看到芸芸眾生中總是被忽略的無名小卒們,明明這麼努力生活,也不是浪費時間的蛀蟲,卻還是被人當「垃圾」一樣看待,甚至最終放下自尊當小丑,仍然無人理解無人知。所幸有黃春明,由他幫我們這些小人物們發聲,促進我們對彼此,以及對世界的理解。

或許我每天都很辛苦,不管怎麼努力仍然不會被看到,無數次想要放棄。但看完黃春明的作品我的思想有了轉變,我發現我們都是會被理解的。大家肯定不會花時間注意他人的痛苦,可是我們可以把黃春明的作品當媒介,隔空互相安慰,就像我能與黃春明共同理解等花名的浪漫與無奈。另一方面也能藉機回顧以前的平淡人生,細數每一步走來都有許多的不容易。

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了,每一個里程碑都在闌珊處,閃著微光。

【同學的評論】

我覺得她的分析很清。。黃春明的作品大多描寫市井小民、著重於情感的刻畫,文字看似樸實,細讀過後內心卻往往翻起巨浪,透過正常不過的文字,流露最不平凡的觀點。我很喜歡她與黃春明的連結——我們都是能被理解的,隔空互相安慰,我不禁產生偌大的共鳴,有時候儘管自己很努力,卻因有更強勢者而被淹沒在人海,也可能因為結果的現實,殘酷地遮掩住了那些自己曾經的付出,暮然回首,才會驚覺原來每ㄧ個里程碑都在燈火闌珊處隱隱發光。(01利天心)

她前面先以提黃春明一些作品來講述自己的想法,後面也簡單提到了自己的生活,感覺更認識了她,認識了她所謂平淡下的波濤洶湧,而最後的結尾很有力也留下很多意境。(2吳欣潼)

可以共感黃春明的作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體會黃春明所想要書寫的用意,也從作品中的主角身上體悟到了不同的態度。最後結尾的「每個里程碑都在闌珊處,閃著微光」這句話也很漂亮,很喜歡。(10林育萱)

我很喜歡你的開頭陳述,除了情感處理之外文辭優美也很吸引人,還有最後結尾非常形象化的將虛擬具體。(11林佳瑩)

我很喜歡她在首段寫到的:「讀完一遍像是略過平靜的海面,可當我們一覺得不對,再讀幾遍之後,才發現,平靜的海面下是尖銳的礁石和洶湧的浪。」她用簡單卻又形象的一段文字,清晰的描寫出我在讀完黃春明作品後從不懂作品想表達什麼,到突然發覺我漏了什麼,最後重看一次在細節中被細膩的感情重擊心臟的感受。(13林禹綸)

理性感性兼具的筆法,讓我感覺在閱讀一篇高品質的書評。相較大部分作品只針對單一文章或面相書寫,蔡思宇明確的優點在於她精讀完所有文章並針對不同特性做了統整,是我認為完備度最高的一篇。(14林鈺珊)

閱讀完他的文章,每每都有煥然一新之感,經過他咬文嚼字後分析,顯見其對於文字的掌握度不同於其他人,接二連三的讚美黃春明的寫作手法,更在之中舉出他是從哪一字哪一句讀出,不只是草草掠過一眼,有個人獨到的見解,平鋪直述卻不落俗套,欣賞作者的文章像是赴一場盛宴,總能大飽眼福,收穫滿滿。(25陳映融)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舉例了許多黃春明作品筆下的小人物,講述了故事中的情節並進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文中舉例〈兒子的大玩偶〉中坤樹一角時寫道:「這樣的人就像野草,即使不起眼,常被踩踏,甚至被野火燒成灰燼,來年仍能春風吹又生。」故事中的人物彷彿躍然紙上,讓我看到了角色的毅力。文章中的最後一段也敘寫了自己從黃春明的文章中收穫了什麼看到了什麼,為文章做了一個很好的收尾。(28黃宸璘)

第一段先提出觀點,後三段則分別用三篇文章,先概述內容後,再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悟與想法,文章架構很明確清楚,且再三呼應題目。文章中的多種感悟句子都很吸引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與黃春明隔空、跨時代的互相安慰那句話,就像終於找到知音一樣,在作者治癒自己的同時也治癒了讀者,兩者的關係是如此微妙,明明身處不同時空卻能互相影響。還有文章的最後一句,雖無與題目有太大的連結,但整篇感悟的連貫與順暢卻使之完全融入文章,做了一個美麗的結尾。(31廖品涵)

 

 

過往的平凡總伴隨憂傷 / 二讓 22 郭恩伶

像是在文字中驚見過往的農村時代,比起陳舊的老照片或廣播,作者用最質樸的描繪,把屬於那個時代的快樂與辛酸細細講給我們聽。

抓雞的故事,等待花朵名稱的故事,又或者是屋頂上那顆番茄樹,初看篇名都讓人摸不著頭緒,卻又被那最平凡的日常所吸引,不知不覺讀到最後才驚覺,平凡中總有憂傷,只是作者試圖用快樂的經歷包裝了那些傷痕。

我不曾經歷過一切,像是以一個旁觀者透過作者的眼,觀看過去那個時代,共享著作者的感覺,看著作者極力與老師辯駁屋頂上沒有土也能長出番茄樹,心裡又氣又急,臉上還烙印了炙熱的傷痕,卻又不願低頭,回到家中後看到番茄樹搖搖欲墜的樣子也彷彿自己的信念即將崩塌-想活下去的話就有辦法。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不能體會與苦與淚,到底要經歷多少才說出這句話,我不敢多想。我也像是看見了作者母親死去的那年,龍眼樹飽滿茂盛,但在之後老師的詢問與咄咄逼人下他卻慌張地覺得自己犯了滔天大錯,不是真的打從心底,而是在訕笑與責罵當中認為自己應該知道,但年紀尚小的他哪裡懂得何謂悲傷,何謂死亡與分離,我認為比起深沉悲痛的感受,這種當下未感受到的痛更容易在往後每個想起來的瞬間侵蝕內心,當察覺時便已被後悔以及遲來的難過傷得遍體鱗傷,作者在往後看見龍眼樹便想到母親的心情便是乳此吧。等待花的故事看似浪漫,給人美好的遐想,但仔細看過,只能感受到作者在花旁等待的焦躁不安,急於得知答案卻又遭旁人冷眼,最後好不容易得知它的名字為垃圾花,卻又覺得不合想像中的浪,一層層的情感轉變才發現,那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實際,他們沒有資格浪漫,欣賞美而無用的事物,他們有家要養,需要的只是高生產效率的事物,垃圾人、垃圾花,原來我們都是沒有用的廢物。

溪水潺潺於那個不屬於我們時代的夏日,有雞鳴狗叫,平凡的人與問候,腦中不禁想著那棵搖搖欲墜的番茄樹還在嗎,現在是否還有如同當年一樣茂盛的龍眼,或許,都只存在於記憶了吧,所有悲傷與痛就這樣細細流淌於文字當中。

【同學的評論】

作者的文字並沒有多華麗的辭藻,卻富有美感和意境,字裡行間皆流露出作者的情感,那種情感是一種淡淡的、細水長流般的哀傷。我特別喜歡這一句:「當下未感受到的痛更容易在往後每個想起來的瞬間侵蝕內心。」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過這種感覺,但是不知道怎麼形容,但是當我們看到自己曾有過卻不知如何形容的感覺,被書寫出來的時候,就像是找到同頻的人,引起內心無限的共振。感覺作者可以完整掌握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並透過優美的文字書寫出來,真的讓我很佩服!(15施淑媛)

我很喜歡他的開頭,有別於大家開門見山的描述,他用了形容的手法,之後再引出她的想法,讓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之後的段落也描寫的非常出色,讓人在讀後會去省思。(20許云慈)

他在文中寫到,黃春明用質樸的文字寫著平凡,但平凡中總有悲傷,雖試圖用文字與快樂包裝,但那些傷痕終究存在。
我很喜歡郭恩伶對於黃春明文章的理解,「那是我們這個時代不能體會的苦與淚」,「當下未感受到的痛更容易在往後每個想起來的瞬間侵蝕內心」,他的文字細細描寫黃春明作品的每個平凡瞬間和背後的傷痕。最後寫到,「原來我們都是沒有用的廢物」,在這個需要高生產效率的時代,我們沒有資格浪漫,沒有資格學著愛、學著美,或許我們都是個在這個時代沒有用的廢物。

最後一段以溪水潺潺、雞鳴狗叫,平凡的事物,平凡的景色,連接到腦海中搖搖欲墜的番茄樹和茂盛的龍眼,以平凡的所有作文全文總結,「所有悲傷與痛就這樣細細流淌於文字之中有」。(21 許以安)

作者將黃春明的文章中所透露出、帶給讀者的情感描寫的淋漓盡致,把難以用言語形容的情感用最真實的文字表達,讓讀者產生共鳴,值得我學習。(24陳育婕)

文字運用十分細膩,好像真的概括了黃春明文章裡,平凡生活中所包含的,會被時不時想起的憂傷。作者對黃春明文章中的情感展現了高度的共情能力卻又不失理性,值得學習。(30廖子儀)

文中提及在每篇文章自己的感受,不只連結了故事的情景,更看穿了背後的時代背景,在那個年代的人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才會想出如此憂傷的文章,但就如悲傷深藏在文字中,沒有人有時間空念著悲傷,比起去悲傷更應該努力活下去。看過這些分析後,更能去找出作者潛藏在文字裡的情緒,很多無法理解的情節,都能順利串連接,每一個樸實直白的字句,也有了不一樣的色彩。我最喜歡的一句是「或許,都只存在於記憶了吧,所有悲傷與痛就這樣細細流淌於文字當中。」直到今日的我,雖然無法親身體驗作者記憶中的場面,但一字一句的閱讀,我也能感同身受的悲傷。(35鄭以苹)

很喜歡他對作者文章試圖以快樂的經歷包裝那些傷痕的見解,就是因為黃春明如此平凡的文章和主角,才可以讓我們更感同身受故事當中的情緒。對於〈等待一朵花的名字〉,舉出例子以說明作者想要像我們描述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苦難,沒有資格浪漫,最需要的只是高效率又實際的東西,在這方面郭恩伶將它以例子並加入個人見解讓此篇文章更有層次感。(36鄭姍芸)

我最喜歡的是郭恩伶的〈過往的平凡總伴隨著憂傷〉,在作品中她分別描寫了對黃春明各篇文章的體會,對其做出貼切的情感詮釋,例如「一層層的情感轉變才發現,那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實際,他們沒有資格浪漫,欣賞美而無用的事物……」細膩的表達出「黃春明等待花的名字,最終得到一個意料外的結果,現實不如理想也無法浪漫」的那種哀愁,而我還喜歡她尾段的文字,有種追憶著不屬於自己時代,充滿著想像空間的浪漫。(37鄭芯媛)

 

那些流淌於文字間的「情」/ 二讓 24 陳育婕

閱讀黃春明的文章,我看到了那些早已消逝在科技文明中的平凡鄉土人物,或許正是因為黃春明作品裡的角色都是以一個純樸、不加修飾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呈現,在閱讀的時候,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親近感徘徊其中。看過各式各樣的文章,最帶給我閱讀後那種寧靜、祥和的文字非黃春明莫屬,比起華麗的修辭,比起令人生澀難懂的生僻字,平淡的描述人物的故事及經歷更令我為之一亮,每一個鄉土人物的故事都值得我們為之動容。

在〈龍眼樹上哭泣的小孩〉一文中,我看見了流淌在文句間那若隱若現的小孩子的天真,小孩子細膩的心思。在現實生活中,時常看到那些「成熟」、「經過社會歷練」的大人們用一種帶有鄙視、高人一等的眼光看著兩眼呆愣著的小孩子說:「他們不懂啦!」、「你還是小孩,怎麼可能會懂大人的苦?」真是如此嗎?我一直都對這個問題也好、乏味的問句也好,抱持著不以為然的心態。好比文章中的小孩記不清母親過世的日期,卻心繫著母親最後的容貌、母親過世那天是龍眼樹果實累累的日子,那種不言而喻的悲傷從作者的文字中漸漸深刻,其實小孩的天真而不帶眼光的看待世上的每一件事更能顯現出最真實的真情流露吧!最樸實的往往最令人難以忘懷。

〈兒子的大玩偶〉是黃春明十分著名的作品之一,但僅限於耳聞,在閱讀前我對其中的內容是極其陌生的。坤樹,一名以「背著電影廣告招牌在各處行走以宣傳電影」的工作維生,在故事裡的那個時代,讓一個家庭得以溫飽是一件不容易、甚至艱困的一件事,往往十萬分的苦力才換得全家人的一餐,身處在這樣的社會,那群社會底層默默耕耘的人物更是難掩淒涼。社會上好像一直存在著永遠不會平衡的天秤,傾倒的那方也一直都承載著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為生活拚命工作的人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個屬於早期人們的生活型態,看似短而急促的工作時長,卻有著現代人無法輕易體會的沉重負擔,他們的生活籠罩在「維生」的陰影之下。在文末,面對兒子看到自己沒有任何彩妝、沒有戲服包覆,而是身為一位父親最原始的樣貌時,深感陌生而嚎啕大哭的景象,坤樹竟走向化妝臺,著手拿起粉撲開始畫妝,無措、困窘的樣子增添了一股悲淒而無奈的酸楚,為維持生計而穿上的戲服成了兒子心中認定的父親,成了親情間難以跨越的洪溝。

「情感」在我的認定中,一直都是無法一語以蔽之的,藏於心裡則無人知曉,更不用說利用文字娓娓道來了,然而,黃春明看似淡然的敘述口吻,卻蘊含著世間各種總是被人們忽視或視若無睹的情感,徜徉於此,我看見了鄉土人民的生命力,我體會到了人物故事建構起的深刻意境,我深知廣袤世界的一隅往往藏著不為人知的驚喜,往往有著不同凡響的生命篇章。

【同學的評論】

在讀完文章後我同樣有種不實際的親切感。我覺得描述社會一直存在著永遠不會平衡的天秤令人印象很深,可以感受到小人物面對「永遠不會平衡」、不斷追逐著生活的無力感。(29楊嬿臻)

 

前線背後,他們的故事 / 二讓 11 林佳瑩

早期關於戰爭的紀錄片、電影,總是聚焦於前線廝殺奮鬥、為國家流血流淚的士兵們,未曾將注意力施捨予農村小民,而後本土文學作家藉生活觀察所見將子彈遠方的一景一幕書之筆下,才漸漸地讓無名小卒們的生命歷程被時人或後人所悉知,也才讓眾人能意識到,原來除了前線之外,這些看似與戰爭關係較小,不曾知曉如何拾起槍枝武器的布衣們所承受的悲哀苦難並不亞於軍人。

閱讀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更是讓我由衷地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心底發涼發慌的感覺。

在台灣戰後經濟尚未起飛改革前,那時的台灣人民有著維持生計的壓力,不知道會不會沒有下一餐、會不會今天過完就沒了工作、有了孩子也不知道能否順利生養⋯⋯諸多的重擔壓在肩上,卻不曾找到一個解答,他們只能無視這些重要的問題,能過一天是一天,明天的溫飽留給明天的自己憂慮、明天的命留給明天的自己承受。

坤樹的工作受到了眾人的恥笑與不屑一顧,他也曾經感到侷促尷尬,但轉念一想,旁人笑了一下、調侃了一句,自己能拿薪資養活一家老小才是更重要的,漸漸的也不再那麼在意,妻子甚至能將二胎生下,不用打掉了,對他來說似乎才是最重要的,但日復一日辛勞的工作也只得換取微薄的薪水,早出晚歸到連大兒子都忘記了自己的樣子,只記得爸爸塗抹脂粉後的面孔,坤樹焦急的想讓兒子停止哭泣的樣子、小孩兒止不住眼淚的樣子,都在看似簡單無奇的畫面下傳達了巨大無聲的、屬於市井小民的悲哀。

「該怎麼做呢?明天又將如何?」閱讀時忍不住開始思考,如果我是那時代的人啊我該如何是好,才驚覺原來自己是多麼幸福與幸運,身處在這樣相對安逸的時代,生長在不需要讓我擔憂明日的家庭,思及此不禁熱淚盈眶,不知道那時有多少家家戶戶都在憂慮這樣的問題、經歷這樣的生活,哀戚悲痛之感如小草萌芽在心底迅速竄升,轉瞬即成了參天大樹。

「或許也只能就這樣過下去了吧。」是啊,與其思考如何過不如就過下去了吧,能溫飽一餐是一餐,能活一天是一天,這些傷感與悲涼就留給文人在紙上傳承,而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們,則繼續抱著這樣的人生觀走下去吧。

【同學的評論】

我很喜歡這篇作品,因為作者除了這篇文章的主角本身的人物分析,也進一步敘述了故事的時代背景,以及鄉土文學作家之於市井小民的意義,文末連結到現代的自身感觸,全文層次豐富,結構完整。(二讓12林宥均)

我選擇的是林佳瑩的〈前線背後,他們的故事〉,同樣是針對〈兒子的大玩偶〉這篇文章做分析,但她不只聚焦在文章本身,而是更深入的探討文字背後的時代背景。而後她也試著將自己帶入角色處境,更與自己現今的生活做對比,指出生活在現代家庭的幸福美好。最後結尾以一句「或許也只能就這樣過下去了吧。」總結,表示文章中的人物以最單純的人生觀持續的經營著當前的生活,而那些自省、悲慟皆讓後人發覺就足夠了。(16洪歆)

很喜歡倒數第二段反思於自身的描述,驚覺自己相較之下有著非常優渥的生活,因此感到哀戚悲痛,而小草萌芽成參天大樹的比喻也使我印象深刻。最後寫到,與其思考不如就活一天是一天的過下去吧,令我感到認同。 (19 張凱妍)

《前線背後,他們的故事》林家瑩,將自己帶入過往的時代,想像生長在舊時代會發生什麼,並點出現今是幸福的。將生養的壓力如實傳遞。(26陳德芸)

 

來自這片土地的生命力 / 二讓 29 楊嬿臻

黃春明作家,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在他平易近人而溫暖的文字中,我看見一個個台灣堅韌的人們努力面對這這座島嶼的震盪,不輕易對生命中的阻礙妥協,在那其中,還有人與人之間交綜的情緒,好多人的生命在我腦中演釋了一遍,也一次次地牽動了我的情緒。他不僅刻劃了這些平凡鄉土人物的情感、紀錄了這片土地,更讓我感受到他對這座島嶼的真情。

他說,他在寫鄉土人物時,總覺得敬佩感動。在我讀完一篇篇文章後,我覺得那最容易令人投入的,便是每個小人物在面對任何事物時,歷經掙扎、痛苦、找尋機會、振奮的生命力。〈屋頂上的番茄樹〉中,阿公對孩子:「想活下去,管它土有多少?」同樣身為平凡的台灣島民,可以認知到生活中總是只有有限的資源,這句話好像就在說著每一個人都在討著生活,追求更好的日子,為了這些,就算憑著那少少的本錢,也要去拼一把的念頭,蕃茄樹倚著偶然落在屋頂上的土,人們藉著可以賺錢的任何微小機會,就像坤樹不惜扮成小丑掛上廣告牌上街,我想這就是小人物最令人敬佩的精神吧,也充分展現了他們不屈服的生命力啊。

回到我自己,還在一個努力累積本錢的年紀,看著一個個故事主角,不禁想若他們有機會能學習更多、累積更多,那日子也不會這麼難過了吧。但便是大環境的變動使人們不得已,黃春明所寫的,大概是台灣從農業邁向工業社會的時代,鄉村人口也不免要前往城市討口飯吃,不再是只要努力認真、付出勞力就足以溫飽一家。而如今時代更加不同,變化又迅速,比起他們,我理所當然地必須更積極,去抓住每個可能的機會。

土地賦予了黃春明力量,而他寄託對土地的情感於筆下,進一步傳遞到了每一個讀者。他由聽故事的人,變成說故事的人。而我,想從聽故事的人,成為創造故事的人。學習一位位生長在這座島嶼上的小人物,他們的堅韌、在逆境中茁壯,最終綻放生命的光芒。

 

總有誰會注意到 / 二讓 30 廖子儀   

黃春明的作品題材就如同〈屋頂上的番茄樹〉裡所說,總不知不覺且忍不住的描寫起他記憶中小人物的故事,像一種不吐不快的使命感。這些故事有的是他自己經歷,有的是虛構,但無一例外都像是一幀幀的泛黃電影場景片段,講述者一個早已逝去而我未能親眼目睹的時代故事,重塑細畫著我對從前台灣光景的想像,不是時代劇中跌宕起伏的盛大悲劇,而是悶熱午後阿嬤哄我入睡時會隨口說起的兒時記憶那般平常。

人的記憶真的很有趣,當我嘗試回想我曾經歷過的重大事件,比如畢業典禮和國中會考,我回想不起考試的當下和進考場前的感覺,也不記得站在頒獎台上向誰鞠躬,或是我有沒有向我的摯友說再見;可我卻清晰地記得我爸在考試後騎車在毛毛雨中載我回家,午餐是我不怎麼愛吃的壽司,迷糊中我睡過去夢見巧克力融化在我的手提袋,雞毛蒜皮到莫名其妙的小事就這樣在我嘗試回想時一遍又一遍浮現,到後來我甚至熱衷於回想這些普通的日常事件,並以此為樂。黃春明的文章給我一種親切感,他似乎是在叨叨絮絮地、跳躍著述說著故事,可那就讓我感覺一切是那麼真實,若他的故事是社會上小人物的縮影,那就有誰的生命中,某個相似的事件被他看見或想像再重述出來,有誰共享了這段應該只屬於一人的故事。

或像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著名開場,勾起記憶的瑪德蓮蛋糕,〈龍眼樹上哭泣的小孩〉中,龍眼盛產時即是母親逝去的日子,當有許多人都對同樣的事物,比如龍眼,而能被勾起不同卻又帶點相似的記憶,龍眼就成了一種情感媒介。記憶不是消失了,而是連同一些小事被埋藏起來,但總會有像黃春明這樣的人注意到,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譜成整個時代的故事。

【同學的評論】

第二段中,他描繪了過往雞毛蒜皮的小事,吸引了我的目光,彷彿他真的在黃春明的文字中找到與他的連結,接著,又重新去分析黃春明的文章對自己的意義,透過黃春明的眼以及筆,他說的故事流淌在每一個時代,讓我們看見,會不會在其中就有我們的縮影?透過文字把所有人聚集於同一個時空,讓我們共享著那些記憶,每個人對於記憶的感受在相似中又帶著不同,而串連起我們的便是黃春明這樣的人,我很喜歡他短短的文字內對於黃春明的剖析,沒有過多冗字,也沒有一直提到黃春明的作品內容,一切都是輕輕的帶過,卻能讓人不斷反思。(22郭恩伶)

我最喜歡妳的文章的原因是,妳在標題就把黃春明的特色講很清楚,而且有引人好奇的效果:是誰?注意到什麼?往下讀發現妳寫的很透徹,把自己的經驗融入文章,最後講出重點,物質常常成為情感媒介,記憶不是消失了,而是像導彈一樣埋藏起來,總有一天會引爆,而終有黃春明這樣的人會注意到。讓讀者了解你的思想,了解你對黃春明的了解,更有一種暖暖的感覺。(34蔡思宇)

 

活出自己的色彩 / 二讓18張芯瑜

在黃春明的作品中,主角往往非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明星、知識分子,而是聚焦在許多小人物身上,用細膩的眼睛去看生活,在平凡的瑣事中體會出自己的感悟。隨著他樸質的文字,與黃春明共同經歷了作品中的點滴,穿插的對話,便是生活的寫照。這些時空的交錯,與我的生活經歷似有似無,然而主角所面臨的不就是生活,平凡的生活,樸質的生活,小人物的生活,而我們何嘗不是一個小人物呢?

在〈屋頂上的番茄樹〉裡提到一句話:「如果能寫成功這種作品,永遠永遠,不管何時何地,都會感動人的心靈。」而其中的作品即是描寫小人物的故事。在螢幕上我們往往看到較多大人物的身影,他們的成功我們有目共睹,也受到了極大的讚賞和崇拜。然而,我們口中的大人物博得了較多的關注,卻有更值得我們紀錄的故事嗎?黃春明的答案肯定是不的,我相信我的答案也是如此。對,小人物平凡,就是芸芸眾生。「世界上,沒有一顆種子,有權選擇自己的土地。同樣的,也沒有一個人,有權選擇自己的膚色」現實生活就是那麼殘酷,有些事是無法克服的,我們沒有能力去決定想要的環境。但他們在各自的崗位盡忠職守,即使生活條件並不那麼理想,生活沒有那麼順遂,卻不像命 運低頭,努力為樸實上點色彩,展現出的生命力更能觸動人心。

而我們不也面對著凡人的課題,在整的大環境下,我們扮演的就是那不起眼的小人物,不需強求光彩,只有好好的朝著目標,做好角色的本分我們也散發的微弱的光,那會是甚麼色彩?可能非亮眼的螢光色,非令人矚目的鮮紅色,可能是溫和的藍、宜人的綠,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那將會是屬於小人物,屬於自己的色彩。

 

紙頁上開出的生命樹 / 二讓 37 鄭芯媛

什麼才是動人的文筆?是華美的詞藻、詩意的場景、精巧的比喻還是驚心動魄的情節?我認為,都是卻也都不是—這些確實是精采文章中可能會出現的元素,但絕非構成的必要條件,而文章之所以能夠扣人心弦,引動讀者的思緒隨著情節紛飛,最關鍵的是作者筆下自然流露出的靈氣,擁有靈氣才能穿針引線地將情節貫串起來,而黃春明的文章時,就是僅具靈氣便足以動人的最佳代表。

閱讀黃春明的文章時,總會被裡面質樸而自然的情感觸動,如果要用文字來捕捉這種觸動的源頭卻又很難形容得精準而令人滿意:是龍眼樹上的龍眼,再普通不過的物件卻承載著回憶的重量,自此龍眼不再是龍眼;是等待一朵花的名字的執著,或許不合時宜卻也不願放棄天真,被笑傻子也願意繼續的堅持;是「廣告的」站在街上時,視線遠方揮之不去的黃膽色空氣,蘊涵生活的重擔、辛酸、苦楚。黃春明的取材並不冷僻,往往來自那些存於記憶中的小人物,文字並不生澀,只是簡樸直白的陳述人物所思所想、一舉一動,甚至充斥口語化的用字遣詞,然而與此同時,在他筆下,人物從周遭環境、個人際遇到產生情感,竟是一氣呵成而無一絲刻意之感,這種渾然天成的視覺體驗,令我不禁深信他在〈屋頂上的番茄樹〉中所述的理論:那些鄉土氣息的人物,以充滿生命力的姿態,自然而然地佔據了他腦海中靈感,「如果能寫成功這種作品,永遠永遠,不管何時何地,都會感動人的心靈的。」他的預示全然正確,那些曾帶給他由衷敬佩和感動的小人物,確確實實透過他的文字,讓生命力再次扎根生長,感動更多的讀者。

【同學的評論】

我最欣賞鄭芯媛〈紙頁上開出的生命樹〉,我覺得她很精準的描述了黃春明的文章帶給讀者的感動,我在閱讀兒子的大玩偶時,心中一直有種被觸動的感覺,但說不出是為什麼,而她解答了我的疑惑,那是一份名為生命力的感動,黃春明筆下的靈氣真真實實的將情感串連起,那開在紙頁上的生命樹,深深的感動了我的心靈(07李若榆)

剛發下這四面講義,我就被這獨特的標題給吸引住了,究竟紙頁上的生命樹是什麼意思?讓我想繼續閱讀下去。即便他不是位在排版的第一篇,它還是成為我第一個閱讀的文章,標題實在太令人好奇了。一開頭就反問讀者什麼才是動人的文筆,是呀!究竟怎樣才能寫出令人願意不斷往下閱讀的文章呢?首段作者以自己的想法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下文做了鋪墊。 接著說明黃春明的文章的特色,分析黃春明在寫作上用的技巧及取材,沒有生澀的文字、沒有華美的詞語,但卻能夠吸引讀者閱讀,他透過樸實文字感動世人,用富滿情感的畫面浸入人心。 這篇文章融合了自己閱讀後的心得感想,充分的展現了黃春明作品的引人入勝之處,結合了自身觀點與對作品的欽佩,讀起來流暢又能使人產生共鳴。(23陳予棠)

雖然文章很不長,但每一段文句都直擊心靈,「擁有靈氣的文章」是我看過最生動的譬喻,第二大段對黃春明的作品內容的解析和許多人的都不太一樣,精緻的詞藻讓短短一句話便能觸動人心。(38魏瑀珊)

 

 

真實大於事實 / 二讓19張凱妍

用字簡單、情景自然,題材貼近鄉土生活,在文字中看見真實,好似樸實平淡,卻總是將最純真的感情在一步步的鋪陳中慢慢推上高潮,看到最後心裡往往被澎湃的情緒填滿,這是我對黃春明下的關鍵字。

在〈屋頂上的番茄樹〉中曾提到,黃春明想寫一些關於知識分子的文章,但到了最後還是會繞回鄉土的角色,可能是打赤膊的祖母,或是喜歡吃死雞炒薑酒的姨婆,或許就是因為在他心中存在著這些的人物吧!才能將文字呈現的如此鮮活和真實。我發現文章引人入甚之處或許不在於華麗程度,就算用最簡單的詞語,把一件事、一個人刻畫至「真」,那也能使人心生感觸。

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兒子的大玩偶〉,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找到穩定的工作十分困難,主角坤樹的家庭環境並不優渥,而家中有一妻一子,為了撐起一家的生計和將要出生的孩子,只好扮演小丑背著廣告版於大街上想辦法吸引他人注意。但旁人往往向他投以異樣的眼光,抑或是嘲笑、捉弄,不管多熱的天或多糟的心理壓力,他都忍下來了,為了家庭每天努力工作,甚至早出晚歸,最後導致兒子阿龍對於父親的印象只剩畫滿臉粉的小丑。看到這裡時彷彿將情緒推上浪尖,令人十分哀傷且不可思議,在那個年代,究竟有多少個小人物過著如此悲痛的生活?為了家計奮命工作最後換來的卻是微不足道的薪資和家人間的疏離,就像失去了自己的身分一般,沒有人看見背後的心酸苦澀,只記得被重新裝扮的樣貌,讓我感到難過,換上了戲服、擦上了粉,那刻就成為吸引目光的小丑,也不再有人在乎那面具下的人是什麼樣子。

在社會底層工作的人們往往以我們想像不到的方式努力生活著,在看不見的同時,他們為了生存下去必須犧牲許多東西,藉由黃春明樸實平淡卻流露感情的文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

 

時代的眼淚–〈兒子的大玩偶〉/ 二讓 01 利天心

我讀不是第一次讀到黃春明的作品。我認為他的寫作手法很厲害,文字看似樸實,穿在一起卻往往令人動容,一開始的我,以一種看故事的心情閱讀,但漸漸的,一股難以言喻的心酸若隱若現,隨著文具不容我可以忽略。

〈兒子的大玩偶〉從只在歷史課本上瞥見的一眼,變成心裡深刻的印象,本以為這是一篇很平凡的故事,但仔細閱讀之卻發現作者在平凡的文句中傳達種種不平凡的想法。我發現作者喜歡從側面描寫人物的互動、細微瑣碎的畫面,而非正面寫出愛、關心與悲哀,像是文中阿珠默默跟著坤樹,內心小劇場上演一回又一回,卻從不說出心疼和無奈,坤樹逗著阿龍玩,阿珠有意無意的玩笑話,卻能使人產生共鳴;坤樹的形象,也是由從鄰居口中描述出來,妓女挑釁的話語,透露的出了坤樹表面的不理睬不應答,更顯影他內心的孤獨與無奈、身不由己的命運,倘若自己有選擇的權利,誰會想做這種工作呢?

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刻的非結尾莫屬,那畫面深深烙印,一股情感迴盪於腦海,故事結束在一段話裡,坤樹一邊在臉上塗粉,一邊結巴地回應阿珠,重複的「我」字顫抖著,我想,坤樹心中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自己如此努力為了生活,忍受言語污辱和自尊的落敗,內心壓抑與扭曲究竟值得嗎?他的百感交集,是悲愴不堪、是甜蜜幸福、是無力反抗,抑或是心靈解脫?這些問題的解答無從得知,畢竟我們活在一個高度自由的年代,活在一個人人有選擇權的年代。

這是一齣時代造成的悲劇,在歷史洪流中,我們僅是載浮載沉的砂粒,如此微不足道,面對壓迫不得不放下身段苟且度日,任由趨勢宰割,像一個大玩偶,只有被操控的命運,喘息著過完不由自主的一生。這使我想到白先勇《台北人》,裡頭的角色也都取自市井小民,同樣透過一個個不一樣的平凡故事,透露自己對時代的深刻見解,哀悼不存在的自由,也同情每一個遭遇,鄉土文學的意義,出了讓人更認識這片土地外,我認為更多的是引起讀者反思,時代更迭,我們不再像之前處處受束縛,但,那些曾經的歷史卻不容我們忽略,透過文字,我們走著、看著、感受著一段段先人的辛酸血淚

 

高彩度背後的黑暗 / 二讓16洪歆

閱讀完〈兒子的大玩偶〉一文後,我深刻的體會到鄉村文化的純樸以及其背後的沉重故事。在此篇文章中作者以鮮豔的顏色描述場景、人物,例如第五段提到「稍遠一點的地方的景象,都給蒙在一層黃膽色的空氣的背後⋯⋯」以及小丑的紅色鼻子,但這些高彩度的顏色彷彿映襯著作者黯淡的生活。而作者也運用大量對話來鋪陳故事,更在其中加入括號表示自己心中的想法,這是一般文章中較少見的寫作模式。

鄉土文學帶給我一種僅屬於當時的純樸,故事中的角色雖然偶爾會抱怨生活,卻依舊默默的做著那些很辛苦的工作。作品本身從不正面描寫這些辛勞,卻憑藉人物的互動、細微瑣碎的一切讓人感動,比如說阿珠默默地跟著坤樹,一個舉動藏了多少心疼和無奈?我很喜歡故事最後的結尾,當坤樹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認識最真實的自己時,那個定格的畫面恍如一股揮之不去的情感深深地雋刻在我腦海中,或許他的心中百感交集——悲哀、無奈和氣憤,現實生活的壓迫早已造成無法挽回的時代悲劇。而我們正如坤樹一般,在走投無路時會許也會放下身段做一個小丑,成為其他人的大玩偶。

【同學的評論】

高彩度背後的黑暗-洪歆 明確寫出文章中鮮豔顏色的場景,對比作者黯淡的生活,最後寫到我們和坤樹一樣成為其他人的大玩偶,讓我有同感。(04吳綺恩)

我覺得這篇心得最特別的地方是提出了主角的高彩度與黯淡現實的對比,並將主角的遭遇與自己連結,我們其實也像坤樹一樣,在現實的壓迫下有時不得不做一個小丑,使我在閱讀這段文字時很有共鳴。(17翁子琳)

我覺得文章最後面寫到的,我們在走投無路時,有時候也會成為別人的大玩偶,很扣人心弦。的確很多時候,也許是出自隱忍,也許是出自無奈,又或者是出自討好,我們不知不覺中成為像傀儡一樣的玩偶,被他人情緒操控著,實際上,被華麗表情包裝後面的是極度崩潰、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的內心。另外,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另一個原因是,儘管文字樸實,但句句都能產生共鳴!(27彭宥榕)

 

以微塵之光,匯時代之明 / 二讓 15 施淑媛

在認識黃春明之前,我曾嚮往那些詩歌章句裡的不羈行者,小說中的傲岸俠客,我以為只有這樣的文章才最能讓人為之震撼。但是,明明我是這樣以為的,卻在閱讀完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後,內心好像被什麼隱隱牽動著,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久久未能平息,那種感覺是遠比震撼,更具有感染性的,令人無力抵抗的心酸。

 故事的主角—坤樹,為了生活溫飽,扮成滑稽的小丑,身體前後都掛著廣告牌,每天在大太陽底下走往大街小巷,而這不入流的裝扮,使他被妓女調笑、成為眾人眼中的笑柄。但是為了他深愛的家庭,他不得不親手委棄自己的尊嚴,裝扮異化自我的妝容,成為遊蕩在街頭巷尾的一縷幽魂。讀到這裡,我不經想著,一個人的內心,到底背負著多大的壓力,才會願意做出如此的犧牲而捨棄了自尊啊。在面臨生活的壓迫下,有多少人寧願死,也不願放下自己的尊嚴,而那些願意向生活低頭的人,想必內心都曾經歷過無數的拉扯和煎熬吧。

但是我想,壓倒坤樹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不是這樣刻苦艱難的生活,而是在他終於不用裝扮小丑,以最真實的樣貌去擁抱自己的孩子時,孩子卻認不出來而哭個不停,他只好坐在粧臺前,默默地拿出粉塊,畫著他以為自己不再需要畫上的厚重妝容,一如他以為自己好不容易,徹底從那些壓抑中解脫時,卻又不得不再次向生活低頭,好像自己所有的掙扎都是無用功,或許自己注定就是要以這種姿態活著吧。或許我無法完全體會坤樹,可是那一刻,我感覺到了,從字裡行間滿溢出的酸澀,和那種身不由己的無力感。我想,在坤樹厚重的粉末妝容下,是一具疲憊到無法再和生活抗爭的面容,和一顆千瘡百孔的心吧。

 隨著黃春明的一筆一劃勾勒出的,是社會底層的辛酸和卑微。小人物的生活掀不起大風大浪,像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因此總是被人們忽視的一群,而大人物卻總是人群中萬眾矚目的存在,可事實是,現實生活本就沒有多宏大的事情,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由我和你,是由小人物之間的故事所組成,身為小人物的我們就如同不起眼的微光,可是正因為渺小之光的存在,才能匯聚成時代的光明,也許我們沒有雄心壯志,也許不如小說中的英雄那樣瀟灑縱情,但正因意識到渺小,我們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一切,努力生活。讀黃春明的作品,讓我意識到原來小人物帶給我們的感動,同樣深入靈魂。

【同學的評論】

我最欣賞15施淑媛的作品「以微塵之光,匯時代之明」。從標題就引人入勝,初看我還不清楚標題的意思,讀到最後我才明白,那微塵之光便是由我們、由我們身邊的人組成,小人物的光雖微小,卻能匯為一片光明。她的作品從文章架構到用字遣詞,每一處都值得我學習,從兒子的大玩偶一文中,去理解坤樹,並道出從坤樹身上看到的,小人物的悲酸,卻也從中理解到,小人物雖渺小,但我們的世界便是由小人物構成,而也是因為理解自己的渺小,更能真切感受這世界。她從同一篇文章中看出了我沒能看出的角度和領悟,讓我知道我應該多用心去感受、去體會,而非單從文字理解。(05李芃萱)

作者的文字溫柔、優美,從她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那滿溢的情緒。我也認同妳所說的「在坤樹厚重的粉末妝容下,是一具疲憊到無法再和生活抗爭的面容,和一顆千瘡百孔的心。」透過作者的文字,我再次憶起《兒子的大玩偶》的情節,再次咀嚼文章中的文字,難過之感再次襲來。(06李品萱)

我特別喜歡施淑媛的《以微塵之光,匯時代之明》。我覺得首先她的標題就下的令人印象深刻,微塵之光,每個小人物都各自在自己的崗位發亮著,如此微笑的光亮終究匯成燦爛奪眼的時代之明。

「在面臨生活的壓迫,有多少人寧願死,也不願放下自己的自尊,而那些願意像生活低頭的人,想必內心都曾經歷過無數的拉扯與煎熬吧?」這句話我覺得直擊我心,我們的生活擁有的很多,有時候甚至會不理解那些他人的苦痛,但有誰願意那樣呢?都是為了生活努力的人啊。而黃春明看到了這些苦痛,施淑媛也藉著黃春明的眼睛看到了這些苦痛。(08周琬倫)

我喜歡施淑媛的「以微塵之光,匯時代之明」,文章標題很吸引我的目光,用了類疊的方式,並在最後一段呼應標題。順著文字我也能感受到坤樹的心酸和面臨的矛盾,內心的感思更是讓我也開始思考小人物的處境與自己的角色。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都是小人物,散發著渺小的微光。(18張芯瑜)

施淑媛的作品「以微塵之光,匯時代之明」就標題的部分,她下了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主題,幾乎猜不透她想要寫什麼因而加強了想要閱讀下去的慾望,首段就標明了要談論的主題,也不禁讓人想像究竟與主題有什麼樣的聯繫,針對內文她細緻的刻畫一些畫面使人能夠融入其中,彷彿是靈魂上的交流。(33蔡依庭)

 

 

112-2戰士,乾杯!延伸閱讀佳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