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菜場 / 洪愛珠
媽媽病後,我負責一家三餐食材採購,才頻繁回傳統市場採買。母親去後,搬出老家獨居,仍習慣每週上市場,購物容易,難戒是人情。
超市從南到北都差不多,傳統市場則鄉音濃重。
攤檔陳列的貨色,反映居民來處。我也會去南門市場買點紮蹄,買點「合興糕團店」特別細緻的棗泥壽桃,再至熟食鋪打包青椒鑲肉和雪菜百頁;去中和華新街這帶市場,買綠咖喱用的大小圓茄、香茅南姜及各色叢林咖喱用的香草,事畢,在街上喝奶茶吃豆泥烤餅。
但人與市場,到底要有點血緣親密。我這閩南家族長大的北部台妹,一個自小吃許多鹵肉、白斬雞及油飯的女子,南門市場的火瞳金華火腿和扁尖筍雖好,一年煲個一兩次吧;雖時常一兩個月就被華新街的緬甸烤餅召喚,仍有太多香草不識使用、不懂得買。深知有些市場是偶爾去的,有些則一天到晚去。
最好的市場,是買得最熟、知根知底的那一座。市場裡須有賣豆粕鹹冬瓜的什貨鋪,有中藥行,有賣青草 茶甘蔗汁這種古老飲料。可以閩南語指認蔬菜,且其中 要有我媽和外婆慣去的商家。
我若上午買菜,最常去在蘆洲湧蓮寺旁的中山市場,和台北市永樂市場;傍晚則去蘆洲中華街的黃昏市場。
蘆洲湧蓮寺是香火鼎盛的百年大廟,廟前聚商,同一街區,清晨是早市,傍晚後則是夜市。如果從天鳥瞰,能見以大廟為基地,四周數百公尺輻射出去的商圈,早晚 熱騰,人間煙火。
我僅拇指姑娘那般大時,外婆就攜我上市場。她購物以外,不忘餵食肥白的外孫女。外婆與我一塊吃廟前周烏豬的切仔麵、米苔目,在餅鋪「龍鳳堂」買芝麻米荖,老鋪如今都在,生意依舊興隆,拇指姑娘只要依樣畫葫蘆的去購物吃麵,便不覺時光殘酷。
逢祖先作忌或大節,外婆常去一水果攤採購。是售有青森蘋果、日本進口柿乾草莓覆的那種高端果舖,日後媽媽攜我經過,會謹慎誡,咱們跟外婆這種頭家娘不同,必須問價才能購買,否則任意一指,秤出來的價格,心裏承受不了。因此偶爾經過,就買三、五連枝的玉荷包,一把玉女番茄,費點小錢,便算上一家三代供經此處。
——
永樂市場在外婆娘家附近,它是一個適合入門的尺度,面積很小,但足夠老。小在只占建築物的一層樓,水果二、三攤,魚鮮肉類各二、三攤,菜三攤,潤餅皮兩攤,馳名油飯和包子鋪各一。若不細逛,五分鐘就走遍了。食材和價格,以大臺北區域來看皆是中上,但不至於擺得精品似的,也不至於一把菠菜賣個一百六這種價。永樂之精巧,使我這樣一個四體不勤的城裡人,提著嬰兒等重的南瓜、高麗菜和全雞,不至在百千攤販中走乏,指節勒得發抖,回家後給蘿蔔削皮都累,索性放棄做飯。
老在這是一座百年市場。潤餅皮如「林良號」是八十多年老鋪,第一代從場外市場開始賣,今在室內有固定攤位,第二代的麗玉阿姨持續擦餅皮,兒子是第三代,在攤上兼賣潤餅卷。其潤餅卷是北部風格,潤餅菜汁水多,且以咖喱粉染成黃色,備有滸苔,花生粉裡含糖較少。與我奶奶的版本相似。
另一攤「建翔蔬菜批發」也有資歷,承傳四代人。貨色很是豐盛,以麻布袋、木箱和竹籃佈置,倫敦波羅市集似的陳設,店也起了個洋名,Uncle Ray Vegetable。過年前幾天特別忙,此攤會全家三代上場,五、六個人分工合作,可見規模。普遍的高麗菜花椰菜以外,冬筍荸薺萵筍栗子樣樣不缺,蛤蠣雞蛋豆干也備一點。一攤買齊所需蔬菜,品質整齊甚少出錯,十分省心。
亦和「千金雞鴨鵝肉」買雞。攤主大名就叫張千金。千金的熟菜也好,我有時向她買半隻熏花枝或鹵豬腳。拜拜所需三牲,預先和千金交代,她且會順便幫我炸一尾黃魚,一攤打包兩牲。
如此買雞順道炸魚的事,還有「永樂莊」,一間什糧行。油鹽醬醋堆上天花板,瓶身貼紙水準垂直對花成連續圖案,安迪.沃霍爾金寶湯罐頭版畫似的。店主是一阿嬤,她秤貨掃塵,老在張羅什麼。不曾見她擺個小電視在那兒傻看,或手指於電話上撥來滑去。永樂莊的蒜頭曬得最乾,老薑表面無一粒塵土。一回買桃花麩時,留意角落備有數疊金紙 和幾把香,深感店家著實太懂。我在母後才開始學著祭祀,由於天性脫線,大節前夕忙過頭,通常清晨才想起沒買金紙,直想掐死自己。對於準備周到的小店特別感激。
——
物質以外,傳統市場對我這種八○後女子的幫助,許多是抽象的。
媽媽離世後,專注祭祀有助於分散哀痛。禮儀公司皆能代備鮮花素果三牲十二菜碗。但如要選媽媽喜歡的花材,自己練習燜白斬雞、煎魚、炸三層肉,弄些我媽愛吃的,將先人當成真人款待又貼合禮俗,食材準備起來就比較麻煩。殯俗中的食材宜忌,常與閩南語雙關,為的是討口彩。如豆干做大官、肉丸中狀元一類,包含一切古代社會對功成名就的僵固想像。但祭祀物件是我那相當愛聽吉祥話的媽媽,我決定全部買單照辦,不與之辯論。實際執行起來,禁忌的專案才是多如牛毛。
比如水果成串的不能拜,因憾事不能成串而來,所以媽媽喜歡的荔枝龍眼葡萄統統不能出現。比如豆子可以是荷蘭豆四季豆甘納豆,但長豆竟不能,因長豆象征長壽,事已至此,妄談長壽。
為備料,上蘆洲中華街上的黃昏市場買肉,一說用於三牲,「蔡家肉鋪」不由分說收回我自己挑的薄肉,重切一片一兩半、皮肉均美的厚片豬腩,免我於不敬。賣玉米雞的阿嬤,會順道交代三牲的魚頭與雞頭要反向放。買完雞,鄰攤賣觀音山綠竹筍,想起媽媽從前愛吃筍,決定也買一點。不料賣雞大嬸瞧見,從店裡衝出來,她說:「筍子袂使拜那款代志!」賣筍阿姨聞言,嚇得立刻站起來:「袂使拜,你毋通買。」
接著二人一左一右勾住我,交代了五分鐘拜拜須知。結論時,賣雞阿嬤用拇指和食指環住我的手腕,說:「汝遮爾少年,手骨遮爾幼,一定袂曉剁雞,明仔載拜好,拿返來我幫你剁。」
其實我會剁雞的。但哎呀,怎麼眼前起了霧。
【選錄自洪愛珠《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遠流出版社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