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

地球小如鴿卵,/ 我輕輕地將它拾起 / 納入胸懷

王國維 老舍 傅雷 三位殉文化的文化大師/張作錦

王國維 老舍 傅雷 三位殉文化的文化大師/張作錦

1932年元月傅雷(右)與朱梅馥在上海舉行婚禮。(圖/取自維基)
1932年元月傅雷(右)與朱梅馥在上海舉行婚禮。(圖/取自維基)

中國學術界三位大師級的人物,在四十年內兩次「改朝易代」之際,都以自己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王國維,1927年6月2日,投湖。
老舍,1966年8月24日,投湖。
傅雷,1966年9月2日,懸梁。什麼原因使他們這樣做?王國維生平著述有62種,但一般人閱讀最多、最記得的,恐怕還是那本《人間詞話》。辛亥革命前三年,即1909年,33歲的王國維發表了《人間詞話》這本書。他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歐陽修和辛棄疾三人詞中的三句話,形成著名的「三境界」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大陸王國維研究者張晨怡說:這段話,不僅道出了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祕密,也可以看作在巨變的時代裡,王國維一生學術思想的概括。

1877年,王國維出生於杭州府海寧一個書香世家,其父王乃譽精於書畫、篆刻、古文詩詞,並在家教王國維讀書,對他一生有很大的影響。1893年肄業於杭州崇文書院,鄉試未中,到上海入《時務報》充書記校對,公餘到金石學家羅振玉創辦的「東文學社」學習英文等外國語文及理化,準備留學。從日本「東京物理學校」畢業回國後,應羅振玉邀請到蘇州「江蘇師範學堂」任教,同時埋頭文學研究,開始其「兼通世界之學術」的沉潛階段,寫出多篇哲學、美學論文。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王國維隨羅振玉寄居日本京都,從此以「前清遺民」自居。其研究方向開始從哲學、文學轉向經史、小學。以古文字學為基礎,研究古代中國歷史,從古器物到古代書冊、服裝、建築,各方面皆有涉及。在日本期間他「生活最為簡單,而學問則變化滋甚。成書之多,為一生冠。」

水到渠成,終成一代大師。

以後王國維又數度赴日研究,1918年回國,1922年受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學國學門導師,正式進入高等教育界。

1923年4月,由蒙古貴族、大學士升允舉薦,應召任清遜帝溥儀「南書房行走」。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暫住醇親王府,王國維陪同。此事對王刺激甚大,常想自殺,被家人勸阻。此時清華大學設國學研究院,請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為「四大導師」,是中國教育史上的盛事。王國維乃舉家遷入清華園,以兩年多的時間講學和著述。

1927年,政治氣氛鉅變,大家對中國前途感到不安和悲觀。6月2日上午,王國維雇人力車到頤和園,自沉於昆明湖魚藻軒,留下遺書給兒子王貞明: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葬於清華塋地。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編按:陳寅恪和吳宓)處理。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

王國維之死,是中國文化的重大損失,他究竟為何自溺?至今仍有爭論,有所謂的「殉清說」、「反共及痛恨北伐說」、「性格悲劇說」,但以陳寅恪的觀點最為後人所接受。他在《王觀堂先生挽詞》的序言中寫道: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為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為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一人一事。

簡言之,陳寅恪認為這種人是「殉文化」。

陳寅恪的這段「定義」,雖然是為王國維寫的,但「情理相同」的老舍和傅雷,應亦可適用。

王國維《人間詞話》: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①,「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②,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④,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註釋〕

① 歐陽修〈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琱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入(別作『過』)鞦韆去。」(亦見馮延巳四印齋本《陽春集.鵲踏枝》》)

② 秦觀〈踏莎行〉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ㄔㄣ),為誰流下瀟湘去?」(據番禺葉氏宋本兩種合印《淮海長短句》卷中)

此詞爲作者紹聖四年(1097)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於郴州旅店所寫。表達了失意人的悽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③ 陶潛〈飲酒〉第五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據陶澍集註本《陶靖節集》卷三)

④ 元好問〈潁亭留別〉

「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古代指構成天地萬物的物質,這裡指大自然)秉元化。九山鬱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據《四部備要》本《遺山詩集箋註》卷一)

老舍,本名舒慶春,1899年生於北京旗人家庭,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老舍的父親身為護軍營鎮守正陽門,力戰殉國。

父親死後,老舍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直到九歲,受族人資助入私塾讀書。1913年考取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先後任高等小學校校長和天津南開中學教員。在此期間,他深受五四運動影響,曾說:

「五四」給了我一個新的心靈,也給了我一個新的文學語言。……感謝「五四」,它教我變成了作家。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在倫敦大學教導英國人學習中國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他業餘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1930年春回到北京,先後任教於濟南的齊魯大學和青島的山東大學。1936年寫出長篇代表作《駱駝祥子》。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老舍離別家小,奔赴國難。參加文藝協會,利用各種文藝形式為抗日貢獻力量。自己則創作大量抗日作品,包括代表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抗戰結束後,老舍於1946年3月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9年中共新政權成立,應周恩來之邀回到北京,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

1956年到1957年,老舍創作了話劇《茶館》。以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民國元年北洋軍閥盤踞、國民黨政權崩解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老舍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繼《駱駝祥子》之後,再次為他贏得國際聲譽。

1962年開始,許多文藝作品遭到中共當局批判,老舍被迫停筆。1966年8月23日,老舍到北京市文聯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當日下午,紅衛兵衝擊文聯,老舍與三十多位作家、藝術家一道被掛上「走資派」、「牛鬼蛇神」、「反動文人」牌子,押至北京孔廟大成門前,向焚毀京劇服裝、道具的大火下跪,慘遭侮辱、毒打。血流滿面、遍體鱗傷的老舍被押回文聯,又因還手「對抗紅衛兵」而被加掛「現行反革命」牌子,遭到紅衛兵變本加厲的殘酷毆打,直至8月24日凌晨回到家中;而紅衛兵組織要求他24日上午到文聯繼續接受批鬥。8月24日清晨,老舍獨自離家到北京太平湖畔;拿著《毛澤東詩詞》在岸邊念了整整一天,又坐了大半夜。當日深夜,投湖自盡,終年67歲。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在東城區燈市西街豐富胡同的故居,也是紀念館。筆者曾於2004年前去參訪。院中種植有菊花、曇花,東次間牆上掛有一幅菊花圖,和一幅書法:「傷心京華太平水,湖底竭時淚不乾」。

老舍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一生寫了八、九百萬字。評論家們認為:

老舍擅長描寫北京市民,特別是下層貧民的生活,具有濃郁的市井風味和北京地方色彩。他善於描寫普通的日常生活,在他的小說中,人物幾乎都是活動在非常平凡的生活中的。他擅用北京口語。文字簡樸明快,敘述談話,句式很短,生活味濃。

67歲正是寫作有成的時刻,老舍死得太早,否則應該有更好、更多的作品。「傷心京華太平水」是多少人的痛啊?

傅雷百年誕辰展覽會,2008年4月在大陸「國家圖書館」舉行。筆者恰巧在北京,以半天的時間,瀏覽了傅雷譯著的各種版本、手稿、家書、照片、遺物,以及朋友對他懷念的文字。

蓋棺論定,傅雷一生有兩大成就:第一,把第一流的法國文學譯介到中國;第二,把兒子傅聰「打造」成世界第一流的鋼琴家。

有這兩點,被迫被虐而死的傅雷,或稍可瞑目。

1928年傅雷到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習藝術理論,但不久即沉湎於翻譯中,疏遠了攻讀學位。他說:

讀學位作為謀生的手段,未始不好,有時也必須;但絕不能作為衡量學問的標誌。

傅雷對譯事的認真,出於他對人對事認真的秉性。他在法國結識了劉海粟,成為好友,回國後,劉延他到上海美專任教,但傅不滿他的辦學作風,斷然離去。

正直而孤傲的傅雷,從此閉門譯書,神遊於羅曼羅蘭、巴爾札克、伏爾泰和梅里美的世界中。

1949年上海「解放」,在「新中國」的政治體制裡,傅雷沒有單位,沒有職務,當然也沒有工資。他更是無所選擇的歸隱於書齋。

傅雷和妻子朱梅馥育有兩個兒子──傅聰和傅敏。傅聰幼時即展現出音樂天賦,在他七歲半時,傅雷把他從小學「撤回」,另延家教教他一般課程及鋼琴訓練。傅雷督導極嚴,但他更希望兒子成為一個「巨匠」而不是「工匠」。他告訴傅聰:

你只要永遠記住這四點就可以了: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1953年,傅聰被選拔到羅馬尼亞參加世界青年鋼琴賽,得銅牌,對於當時封閉的中國,是一件大事。1954年,他被批准到波蘭留學,師從「蕭邦權威」杰維斯基教授習藝。1955年,第五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在華沙舉行,27個國家的選手參賽,傅聰得第三名,那年他21歲,從此走上世界級鋼琴家之路。

傅聰走後,傅雷和他經常通信,談藝術,說人生,話家常,述往事;像家人,也像朋友。那些真情摯愛的傾訴,就成了後來的《傅雷家書》,撼動了千萬中國人的心,成了「中國父母的聖經」。

大陸建國後,政治運動不斷,1957年傅雷以「親美反蘇」的「罪名」,被劃為「右派」。原本極少的社會活動中斷了,極少的朋友也不來往了。最要緊的是,沒有人敢出他的書,沒有稿費他就沒有生計。同情他處境的出版界友人,勸他以筆名出書,他說:用筆名出書本無不可,但以「右派」為由,不行!最後以「預支稿費」度日。

1958年,大陸當局要傅聰回國。傅聰知道,一回去,他這一生就完了,不得已乃逃亡英國。傅雷養了一個「叛國」的兒子,處境就更加悲慘。

傅雷把全副精神轉移到翻譯上,從1957到1962年,他夜以繼日,翻譯了一百多萬字。環境愈艱困,恰恰也是他人格表現和文化創造成就最輝煌的時候。

但當時的「大氣候」不容你遺世獨立。文革來了,傅雷受不了折磨,聲言「士可殺而不可辱」,於1966年9月2日,與夫人朱梅馥雙雙上吊自殺,各種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留款請代繳房租;友人託修的手錶歸還;親戚存放的首飾被紅衛兵抄家拿走,留款作為賠償;留下火葬費;留600元給保母,作為過渡時期的生活費,她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辜受累。

半夜上吊,還在凳子下墊上棉被,免得凳子倒下時驚擾鄰居。文明而善良的人,時時為他人著想,臨死也不例外。

傅雷1963年寫信給傅聰說:「任何孤獨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獨,精神思想的孤獨。」這個文化人,就在「文化的孤獨」中死去。

歷史總是這樣發展的:政治力量恆常想摧毀一個有思想的作家,但結果卻把他變成一個思想更深沉銳利的偉大作家。

有「鋼琴詩人」和「現代蕭邦」之稱的傅聰,因染「新冠肺炎」,於2020年12月28日在倫敦逝世,86歲。生前有人問他《傅雷家書》的事,傅聰說,其實他不太看「家書」,因為不敢看,每次看都太動感情,整天沒法工作。

現在他們在天國團聚,「家書」就用不著了。

王國維。 (圖/取自維基)
老舍。 (圖/取自維基)

以下文章出自《傅雷家書》,是作者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兩封家書。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
1954年10月2日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信,很高興。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裡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ㄎㄨㄛˋ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願意儘量安慰你、鼓勵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復轍。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復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么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1955年1月26日

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麼禮物一般的等著。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來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訊息。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其次,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想到你將來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沒有止境的進步,為更多的人更廣大的民眾服務,鼓舞他們的心情,撫慰他們的創痛,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能夠把不朽的大師的不朽的作品發揚光大,傳布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去,真是多神聖,多光榮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後,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音樂院長說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徵。天舅舅說你小時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個性居然和羅曼·羅蘭的理想有些相像了。萊茵河,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個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帶著,跟你一塊到無邊無岸的音響的海洋中去吧!名聞世界的揚子江與黃河,比萊茵的氣勢還要大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的民族,應該有氣沖斗牛的表現才對。

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眼前你感到的還不過是技巧與理想的矛盾,將來你還有反覆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與內容的枘鑿,自己內心的許許多多不可預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著你。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膩了!

※ 腦力激盪

何謂「殉文化」?作者認為王國維、老舍和傅雷之死,都屬於殉文化,你同意嗎?為甚麼?

【2022/07/15 聯合報/ 今文觀止
王國維 老舍 傅雷 三位殉文化的文化大師/張作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