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我來說,項羽是個悲劇英雄。雖然他勇冠三軍、體恤士卒、有出色的戰術指揮能力,但他卻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缺乏之人知明,以致於錯失許多機會,最終在四面楚歌、垓下之圍,於烏江自刎。但是透過方瑜的文章,彷彿看見項羽當年的氣勢縱橫馳騁,而每當看見「垓下之圍」那段,總是令人惋惜、涕泣,或許「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啊!(147)
2. 項羽好殺、嗜殺,且不知如何止殺,既快又狠,可惜缺乏準頭。
項羽第一次出手就直接殺了他的頂頭上司,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連上司都難逃被他斬殺的命運,何況是那些與之為敵之人。而項羽殺人不僅僅止於砍殺這二字,坑也是時常伴隨著項羽出現的,最著名的事蹟便是坑秦卒,至少二十餘萬人因而喪失性命,而這樣發狂似的殺人可不只這一次,那些已降服的士卒都還是難逃被坑的命運。項羽發怒,除了殺人、坑人還會烹人,說客諷刺他沐猴而冠,項羽一聽,大怒,不烹難解心頭恨,項羽殺人總是這麼不受控制,沒有準頭,沒有個「止」字,所以才說他最終只能抱憾而終、驟然而亡。(146)
3. 學生認為孟子所言極是,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意指有仁心的君主才能統一天下,在《項羽殺人》中,描寫項羽善殺與能殺而三年內分裂天下封王侯,但也因好殺、嗜殺、不知止殺而身死東城,由此可知嗜殺者最終難以得天下,因此學生認為撇除項羽的剛愎自用、無知人之明等缺失,項羽個性嗜殺不知止就如孟子所言,是無法拿天下的主因。(144)
4.從兩篇文章能得知項羽是一位好鬥、性格殘爆的人,他對敵人從未有不忍知心,殺過無數的人民,就算對方已降,也仍逃不過他的魔掌。而他不納謀臣,得罪張良,只一度以為凡事靠自己就可以掌握天下,趕走了很多人才,像是韓信、陳平。不過值得我們學習的是,項羽打戰一向親上戰線,不畏敵方,不畏成敗,一心只想贏得次戰,也讓屬下對項羽服從不變。這是我們可以向他學習的一部分,對一件事情的熱忱度,不畏艱辛,只想成功。另一點值得學習的是他的責任感及慚悔,沒有得到天下、衣錦還鄉項羽在面對父老前除了愧對還是愧對。這種心態也很值得我們效法,對一件事情的態度要有始有終,千萬不要只有三分鐘熱度,才能有所成就。(145)
5. 跟他說:就按你所想的去做吧,反正也無顏見江東父老了乾脆求死不求生。因為縱使可能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嗜殺、不重用能士的項羽也必定將會殘忍戕害降卒降將或百姓,且數量龐大,項羽存活會遺害人間。(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