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高一第二冊第三課〈晚遊六橋待月記〉 

Posted By on 4 月 13, 2021 | 0 comments


1092高一第二冊第三課〈晚遊六橋待月記〉

∮ 作答原則:

1. 符合規定字數,盡量達到上限。2. 要依據說明作答。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文學理論主要建立在「真」的架構上,「情真語直」是該派對「真」的基本見解。寫作方式主要以抒發作者性情為主,心中先有真實情感,不受成法所限,後始發而為文,不為文造情。此外,重視文章的個性及時代性、提倡俗文學的價值等,都是緊扣著「真」來進行闡述。然而□□□文學領袖這種「意興所至,隨事直書」的寫作態度有時會寫出像「不唯悔當初無端出宰,且悔當日好好坐家中,波波吒吒,覓什麼鳥舉人進士」這種詩句,這種自由的創作精神可以反映時代課題與個人情感,更是一種進步的文學觀念。

 

※依據上文,請寫出該文學流派的缺點。(文長不得超過 30 字)

優點 自由的創作精神可以反映時代課題與個人情感
缺點 過度強調隨性而發的態度,可能導致詩句有粗鄙、俚俗的缺失。

 

∮ 作答方向:

1.答題線索:

這種「意興所至,隨事直書」的寫作態度有時會寫出像「不唯悔當初無端出宰,且悔當日好好坐家中,波波吒吒,覓什麼鳥舉人進士」這種詩句。

2.「鳥舉人進士」是非常鄙俗的文字,而所以會有如此的文字,則是因為「意興所至,隨事直書」

3.以下的概念與「鄙俗」並不相同:「直白」、「字詞使用較不講究」、「不夠文雅」、「缺少美感」。

∮ 錯誤示範:

1.過度注重自我,沒有體恤社會的情操:

題目要求「寫出該文學流派的缺點」,從文本中 的「這種『意興所至,隨事直書」的寫作態度有時會寫出像「不唯悔當初無端出宰,且悔當日好好坐家中,波波吒吒,覓什麼鳥舉人進士」這種詩句」等文字可以知道,這類作品鄙俗,「鳥舉人進士」是非常粗野的文字,但「過度注重自我,沒有體恤社會的情操」顯然未能理解文本重點。

2.寫出不適當的言論:

何謂不適當?這樣的用語過於含糊,無法掌握關鍵概念。

3.寫作態度隨意,且字詞使用較不講究:

「字詞使用較不講究」不一定是「鄙俗」。

4.太隨興,言詞不夠文雅:

「不夠文雅」未必是「鄙俗」。

5.因為不受限,由時寫出的文句會過於隨興而缺少美感:

「缺少美感」未必是「鄙俗」。

6.過度自由會使某些詞句喪失文學價值:

未能掌握文本,且缺少文學價值的文字也未必是鄙俗的文字。

7.太過於不加修飾,且直白:

用詞不精確,「鄙俗」不等於「直白」

8.有時候文學的價值可能沒那麼高:

未針對問題回答。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乙、

什麼樣的事物會讓人覺得美?心理學上有個「審美流暢理論」指出,當觀賞者欣賞一事物時,如果大腦愈能順暢地解讀,觀賞者愈會覺得美。因此,「美」是來自於大腦的認知處理歷程。研究也發現,當圖形愈複雜、結構愈不對稱,大腦處理會愈不順暢,人會因而覺得圖形愈不美,反之亦然。

研究更進而發現,人在欣賞新物品時也會感到美,且愈典型常見的事物也並不一定會覺得美,後來有學者提出「愉悅—興致的審美模型」,認為人在觀賞物品前會有所預期,而在觀賞時勢必會遇到與預期不符的情形,也就是大腦在處理訊息時有了不流暢感,此不流暢感會「序列性地」經過兩階段的審美處理:

第一階段:主要受到物體本身的整體特性所影響,人們看到物體的第一眼時,大腦並沒有多餘的意識介入,會「快速自動地」處理產生不流暢的訊息。此時的自動處理可能產生愉悅感或厭惡感,這都是受到作品本身特性所影響。

第二階段:當人們想要更進一步欣賞物品時,就會進入此階段,主要是受到觀賞者的動機以及背景知識所影響,需要有意識地動用大腦的認知資源。如果人們能動腦順利解開謎題時,會因而產生興致;反之,就算動腦也搞不懂所看到的東西是何物時,就會因此產生困惑。

(節錄改寫自何崇瑋〈你說的美是什麼美:心理學如何看待審美觀?〉)

※ 你認為甲文中袁宏道「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的原因可能為何?請從乙文「愉悅—興致的審美模型」的兩階段審美來分析說明,以支持你所判斷的推論。

答:
第一階段:當石簣提出賞梅建議之際,與袁宏道遊賞西湖的預期不符,故此時他的大腦「快速自動地」處理此不流暢訊息,見西湖桃花之美而產生愉悅之感。
第二階段:袁宏道當時的動機是遊西湖,由題目可知他有意識地在「待月」,西湖月景之美是他的「背景知識」。他當下的認知處在「戀桃」的興致中,才會捨不得離去。

∮ 作答方向:

1. 弄清楚題目要問甚麼?透過乙文推測「甲文中袁宏道「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的原因可能為何」?

2. 清楚答題要求:「從乙文『愉悅—興致的審美模型』的兩階段審美來分析說明」。

∮ 錯誤示範:

1.袁宏道已進入第二階段,有意識地用大腦認知梅花,而對桃花產生更大的興致:

說明不清,未能分兩階段進行說明。

2.第一階段:剛開始較喜歡古梅

第二階段:後來發現桃花的美,產生興趣

未具體說明「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的原因。

3.石簣邀約袁宏道去賞梅,和要去待月、賞桃的預期都不符,在處理時有不流暢感,處理後產生愉悅感:

語意不充分完足,且未能分兩階段逐一說明。

4.第一階段:提出賞梅建議

第二階段:因戀桃而流連忘返

無法根據乙文中的兩階段審美理論進行說明。

5.因為袁宏道的預期是要在西湖賞桃,當石簣邀請他去看梅時,因為像第一階段提到的,大腦將這個訊息「快速自動地處理」,所以做這沒有離開西湖去上梅:

只提到第一階段的理論。

6.桃花為春季植物,但當時春天常下雪,所以袁宏道對開花的桃花感到新奇,而被深深吸引,由如乙文第二階段所述的「有意識地動用大腦的認知資源」,解開謎題時,因而產生興致:

題目要求分析兩階段的審美,但這裡只有一階段。

文字再求流暢,如「開花的桃花」一句失於拗口,可以改為「綻放的桃花」

「由如」為「猶如」之誤,要避免錯字。

 

三、閱讀甲、乙二文,回答下列問題:

甲、

時尚是一種生活態度,從好幾年前就有人這麼說了,這句話說得沒錯,但是也說得太廣泛了點。我想時尚應該有更多的成分是溝通,因為人與人的溝通除了語言以外,自己形於外的一切,常常也是一種表達。我並非時尚達人,只是因為過去大學裡學了美術也學了紡織,造成我後來對於形於外的穿著打扮,有了一些較固執的想法。

每回與人相遇,在對方還未靠近自己時,在未開口前,對方整體的打扮與他的動作,常常就是第一個資訊。對照思考的呈現,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總是無聲的言語。無論我們出門前是否認真思考過今天可能會遇到哪些人,會和誰溝通,以及期待給別人一個什麼印象。有意無意間,我們都會把這些考慮轉換成穿著打扮的選擇。

穿著打扮除了包裝自己以外,已經包含了更多的潛在意識,這些也許連我們自己都還不是那麼瞭解。而我們的穿著習慣常常也是個人對自己生活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表現。有些人習慣張揚的形式與顏色,代表著他期待被別人注意,或已經意識到自己會被別人注意而刻意裝飾,另外一些人則反之,都反映了害怕被人忽略的心理。這只是一種概略的說法,事實上,每個人的心情都通過他的穿著打扮洩露了蛛絲馬跡,而時尚其實說的就是這種溝通的技巧。(節錄自姚謙《一個人的品味》)

乙、

都會女性界的指標,影集《慾望城市》的凱莉說過,松鼠只是打扮光鮮的老鼠。而都會女性,也只是打扮光鮮的村姑罷了。我朋友約會過一個女孩,他隨口說到老了以後希望回鄉下種菜,享受田園生活,想不到那個女孩忽然臉色一變,很堅決的說:「我從小就是城裡人!」不只視務農為畏途,甚至把想跟她一起到鄉下終老的想法當成一種侮辱。事實上,從小就是城裡人的固然不少,但細察那些在都市裡昂首闊步的時髦女子,其實往往來自各地,個個都是經過一番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衣櫃髮型甚至身材的改造更新,像動物的蛻皮,才有了現在的樣貌。(節錄自陳祺勳《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

※ 姚謙說:「穿著打扮除了包裝自己以外,已經包含了更多的潛在意識」;陳祺勳則說:「都會女性,也只是打扮光鮮的村姑罷了。」請依據甲、乙二文,分析「品味」是否會影響「時尚」,並說明原因。(建議作答字數:40 字左右)

答:

是否影響 原因 說明

□是

是;品味是內在精神的展現,時尚是與外界的溝通。當內在精神有所提升,進而會影響與外界的溝通方式。

 

∮ 作答方向:

1.要說明「品味」是否會影響「時尚」的原因。

2.從「潛意識」得知品外室內在的表現,從甲文可知,時尚是與外界的溝通。

∮ 作答示範:

1.  品味是內在精神的展現:

未正確回答問題。

2.  在包裝自己的同時,其實反映了人的內在意識,內在能影響打扮後的模樣:

回答時,語氣要從「品味」與「時尚」出發。

3.打扮顯示出人的自我意識:

未正確、精準回答問題。 

 

四、閱讀甲、乙二文,回答下列問題:

甲、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由斷橋至蘇隄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乙、

杭人游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喝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張岱〈西湖七月半〉)

※甲、乙二文皆提到「月夜之美」,請說明二文作者如何描繪其景。(建議作答字數:40 字左右,不可直接引述原文)

如何描繪月景
範例

先以桃紅柳綠、遊客如織、湖光山色逐層烘托,再以花態柳晴,山容水意的淡雅之筆來描繪

將月亮比做銅鏡,光潔明亮,佐以湖光山色,別有風味。

 

∮ 作答方向:

1.  著重在如何描寫「月夜之美」。

2.  要看清楚題目。

3.文本要靜下心來讀。

∮ 作答示範:

1.用早上吵雜的遊客,和晚上懂得欣賞西湖靜謐的人做對比:

沒有真正回答問題,同時也沒有說對比出甚麼?

2.將其譬喻如鏡:

太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