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1092二毅佳作

「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1092二毅佳作

【作品一】

黯淡無垠的黑夜,當倏忽即逝的流星劃破暗黑,為天際點燦天亮;廣闊無邊的荒漠,潛藏著一座深井,替探險者種下美麗的希望。理想世界本應如此,在社會風氣走入低迷時,有人願意不計成本代價,為其帶來一絲曙光。

首先,理想的國與國關係應是相互友好,而非猜忌,曾幾何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了外交的代名詞;「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成了政治的座右銘,中國禁止台灣鳳梨進口、日韓的貿易大戰、北韓朝他國經濟海域發射的顆顆飛彈,傷害的是無辜的國民,讓他們在國際利益衝突的槍口下淌血。我們何不放下權力,在簽署條約時忘卻得失,僅以國民的福祉為最大考量;在結交邦交國時,停止威脅利誘,僅以讓兩國共存共榮的目標努力,如同台灣助最遠邦交國巴拉圭「病歷手寫到電子化」、贈史瓦帝尼萬片口罩,這才是真正的理想外交。

其次,理想的政府應使人民得到完善的照顧。願那些浪費公帑的公共建設、貪污舞弊的官員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會做事的政府、懂選舉的人民,一個理想的政府與人民關係需要國民的政治參與、媒體充分發揮第四權的力量,促使政府擬定增近國家福祉的政策,並確實執行,我希望在上位者能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心效法北歐的社會福利政策,具有健全的公費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甚至兒女的照顧、教育經費能由政府支出。此外政府不應到過多干預市場交易,在放手給予社會自由貿易時,也當在金融蕭條時制定適當的政策以使經濟復甦。我認為解決貧富差距是掌權者的首要任務,所謂「給魚不如給釣竿」,透由職業訓練,使社會底層的人士學到一技之長,並對富商課以較高的稅率,避免產生「朱門酒肉、路有凍死骨」的困境。

最後,理想的人與人關係應是單純而溫馨的,倘若人們只著眼於利得失,相處上只剩下利益,人際關係便失去了意義,此社會也不再理想。前陣子沸沸揚揚的「black life matters」,美國黑人佛洛伊德在手無寸鐵下被制服在地上時,遭白人警員德里克‧肖萬用膝部壓制其頸部九分鐘。人與人相處應當撇開種族、性別、國籍,以發自內心的善給身邊的人一個溫暖的臂膀,我深信當心中少了慾望,多了一分真誠,這個世界將更為理想。

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由於少了心機,國界會只是象徵,政府與人民能互通有無,人與人之間的猜忌也將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生活中也不會再看到老人被遺棄的消息,也聽不到貧困致死的新聞。因為在安樂的社會中,壯年人有了更多的精力,用各種制度照顧老人和貧民,一切的經濟問題都在人互相合作研討之下,不復存在,各國如此,則天下太平。(邱子芸1012字)

老師說:這是一篇條理清晰的文章,二至四段,以「首先、其次、最後」展開想法,在表述上,說明深入,可以清楚表現個人觀點。第一段為下文設喻伏筆,前三句語氣不是很,為美中不足處。

 

【作品二】

我想,我心中的理想世界大概是墨子、D和愛因斯坦的綜合版。這份構想之所以不採納陶淵明的想法是因為他筆下的桃花源是近乎於完美的烏托邦。然而,在現實世界中光明背後總伴隨著陰影,有富即有貧,有強勢及有弱勢。避秦人那樣過分美好的安定與樂天知命大概只能從故事中尋找了。

在露易絲·勞瑞的《理想國四部曲》第一集——《記憶傳承人》中,我看見烏托邦社會下的瑕疵——人性的扼殺。人性的扼殺並不是指世風日下、人情澆漓那種,而是指人的七情六慾皆被限制,雖然說生活條件(天氣、配偶、職位分配……)個個被控制的恰到好處,但是人類卻活得像個冰冷的機器,失去了「生」的意義。

綜合上述,我不會以化去人性所有黑暗面作為建構理想世界的方向和宗旨,相反的,我會保留人的貪嗔癡,畢竟這些慾念是推動著人類發展的重要功臣。大同世界於我來說過於困難,但我會將目標定做小康世界來邁進。從政治與法律的角度來看,我的理想世界會實施民主體制。人民可以自由的選出合適的執政者,不是為了派別、不是為了單純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選出真正能代理人民的公僕。在選出符合民意的執政者、立法者與代表後,我期望他們可以刪去不合時宜的法律,並增列保障人民權利的制度。比如給予弱勢族群「適度的」幫助,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和人生來該有的基本需求與尊嚴。就像現實世界中我們政府在做的,給予低中收入戶家庭補助和給予鰥寡孤獨廢疾者照顧與金援等,但我的不同是每項弱勢族群的審查與檢核都會弄得非常清楚,不讓貪心之人有鑽漏洞的機會。此外,在立法之前,政府勢必得做足民調和公聽會,避免不符民意抑或無用的法條產生。簡而言之,我會將法律的制定建構在精準、卻又不違反人情的標準上。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我會希望執政者給予市場最大的自由,讓資金自由地流通,不過度干涉。當然,當經濟蕭條時也會制定適當的條例來協助人民渡過難關。我的理想世界會盡力避免M型化現象的產生,我會阻止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問題。透由完備的就業輔助和學前指導,執政者會儘早帶領人民分流,提前探索自己的志向。由經濟切入教育,我希望能透由師長的教導讓人人都能習有一技之長(會讀書也算是一種專長),避免學子因不適用升學體制而放逐自我,甚至從其他不當管道和媒介來尋找成就感。如此作法讓每個人都有帶得走的能力,以能培育各領域專才,並提升就業率以創造經濟價值和減少貧富差距。

從人心的教化來看,我不會試圖抹滅人性邪惡、競爭的那面,就像我前頭所說的。但是透由教育,理想世界中的人們心中都會有一把由禮義所化成的尺。不過那把心中的尺只會是個人在行事的裁量標準「之一」,違反了禮義並不會犯罪,但倘若犯法自會有法律來收拾。不得不說,有時候人類小奸小惡的行為能為自己帶來些許的快活,若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行事都得合乎禮教的話,那不免是個極大的煎熬。要每個人民都合乎高道德標準太困難了,是故我只希望人們能知曉什麼是在什麼時候該做、不該做。

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會給予人民極大的寬容與自由。但是我不會期待理想世界消弭所有的不公,好比說財富差距與出生條件。我所希望的,是在不公裡尋求一個平衡,縮小不公所造成族群間的齟齬與紛爭,讓人人活著,皆有最大尊嚴與體面。(徐沛琪,1286字)


老師說:雖然論述的角度接近《禮記.大同》篇,但是,作者不從完美的理想世界角度切入,而從現實面切入,結合今日的制度與觀察,讓作品能跳脫禮記的架構,顯得相當充實。由於這是閱讀作品之後的衍伸創作,所以有首段之書寫模式,不過,對於沒有讀過這些文章的讀者,恐怕不容易理解,因此也建議修改。

 

【作品三】

現今世界有許多美好的部分,但我們的社會好像缺少了什麼,使得衝突仍充斥著世界。如果我能設計一個嶄新的世界——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我大概會在裡面加入「愛無差等」吧!

今日各國多呼籲人人平等、包容所有人的觀念,可是這似乎僅限於政策的制定,有許多人對於弱勢族群頗為排斥,甚至帶著歧視的眼光與他們相處。實際上,絕大多數處於相對弱勢的人們並無能力選擇他們被上天安排的一切,例如:先天性肢體殘缺、具有學習障礙、出身貧寒家庭。這些短期內甚至永遠無法改變的厄運卻常常是他們遭到批評的原因,因為他們與眾人太不相同了。在提倡人權的世代,我們對於不平等的法條進行抗爭,但可曾想過阻止這蔓延的惡勢力?還是,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並且默默地接受? 然而,這世上依舊有使人溫暖的角落——也是我理想世界的縮影。有「超級奶爸」之稱的英國人卡彭特,收養了六名身心障礙的孩子,而且付出一切為他們創造最好的生活,以對待具血緣關係親人的方式,愛這些不被原生家庭接受的特殊兒童。另外,臺灣「10元阿嬤」莊朱玉女亦有類似大愛。她無限量供應餐點,儘管日後賠本,甚至必須賣房子還債,每天依舊為街友供應三餐。而在我身邊也有不少同學到偏遠地區照顧當地的學生,懷著無私的精神,陪伴生長於經濟狀況堪憂家庭的孩子。他們都認為,外表與經濟都不是定義一個人的標準。他們對所有人懷抱著相同的感受,用心愛遇到的每一個人。      愛是一種特殊的情感,經常被賦予在家庭之中。不過,若是將愛擴展到所有區域,也許這個世界會不一樣,變得更美好。

在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沒有人與人的衝突,也沒有歧視貶低等負面情感。取而代之的是如墨子的「兼愛」,不因親疏關係改變的愛,不因時空環境限制的愛,含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我深信,這個理想世界並非無機會存在,端看我們是否在生活中展現「愛無差等」。(郭婕寬,742字)


老師說:此篇以墨子思想貫穿全文,相當有特色,而文中利用事例取代說裡,讓文章在具備故事性之於,也更有自然的說服力。

 

【作品四】

兒時的我總愛躺臥青草地上,望着寶石藍般的天空,在腦海中恣意描繪心目中的烏托邦。時光荏苒,童年理想中那種似陶淵明之桃花源、似孔子之大同世界的國度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彷彿蒼茫的海市蜃樓,太過理想而不切實際。現在的我嚮往的非那夢幻的夢境,反而是童年那單單「敢夢」的心境。

中國新文學之父魯迅曾說:「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在這紛亂且繁忙的世代,我期望的正是每個人都能夠「作夢」。許多年輕人還在人生道路上茫然摸索,為升學、就業、家庭煩惱,如陀螺忙轉,既停不下來又無法跳脫。或許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亦或夜以繼日的生活使我們無從放鬆,黯然神傷的模樣早已是現今年輕人的常態,而我們多久沒跳脫框架、揮灑屬於我們的夢?

如同迪士尼創辦者華特迪士尼先生所述:「如果你可以作夢,你就有實踐的能力。永遠記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一個夢想,和一隻老鼠開始的。」我認為,如果人可以做夢,即使現實環境險惡,我們仍有目標與動力向前,畢竟「夢想」是一個目標;是讓自己活下去的原動力;是讓自己開心的原因。

如果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夢,即使命途多舛也不會因此退縮,各自追求、各得其所的光景,這樣的世界何其美好?(陳懷憫,516字)

老師說:這是一篇短小卻相當清新的作品。作者的理想世界是「敢夢」的世界,想法有新意。課本《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杜麗娘也是一個勇敢追尋青春之夢的人,在行文,也可以嘗試運用,想必亦精彩可期。

 

【作品五】

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呀」,你到底在何處,是在迷霧繚繞的彼方還是穿過片片白雲看不到頂的高聳山上?抑或是我們現在踏的這片塵土飛揚的大地?

我們嘴裡總唸叨著這世界太紛亂,真真假假,身在其中的我們頭暈目眩,卻又不得不隨著環境的潮流載浮載沉,眼看著這個充滿孔洞摩天大樓般的世界在我們臉前搖搖欲墜,無力的人們呀、逆著海浪無畏前進的人呀,自怨自艾的人呀,甚麼時候迎來心裡那個自覺天真卻又無比渴望的烏托邦?看向遠方,朝著我的心之所向,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或許不若水晶般晶瑩剔透泛著五彩奪目的光,而是加了點雜質,卻依然看得出奇異的美。

我覺得那裏應該人人懂得追尋自己的價值及目標,彼此良性競爭,為了自己想到達的遠方前行,推進著整個世界的運作,即使有些迷途羔羊,也能在與彼此的交流中找到自己的軌道;那裡少了無畏的歧視,不論是人種、外表、職業等等,我們生在這個大千世界,渺如蒼海之一粟,又有什麼理由將自己放在高點俯瞰他人,輕蔑他人? 這裡的人打從心裡尊重彼此,欣賞對方的優點、檢討自己的不足,對於一切懷抱著熱情,就算一路上磕磕絆絆,卻仍堅信爬起來就能看到滿園鮮花;堅持到底就能收穫最美好的果實。我覺得競爭及努力是必備的元素,若一開始我們的世界就擁有一切「美好的」元素,那就嚐不到苦盡甘來的滋味、體會不到辛苦爬到山頂看到曙光時的悸動,心中最想得到的事物也變得平凡無奇,這樣的人生是缺少高潮起伏且黯淡的,像是櫥窗裡的模型蛋糕,看似香甜可口,實則無法下嚥,如此一來所有完美的事物還能稱之為「完美」嗎?

我們拿著筆不停地描繪心中的烏托邦,卻忘了仔細看看這個令我們失望的世界,雖然有著太多的惡,但它也非一無是處,有著陰暗的一面就必定有陽光灑下的那面,這裡仍然有許多美好的事情默默發生著,就像黑暗中兀自閃爍的星辰,仔細看會發現多到數不清,只是這世界多了點冷漠、自私及對彼此的不理解衍生的一連串問題,或許這裡還離理想世界很遠;或許我們無法蚍蜉撼樹,但仍要懷抱希望,為了自己心中的烏托邦一點一滴地前進,哪怕微小的看不出來。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庸庸碌碌的一生,何不浪漫、勇敢些?   (吳熹鈴,864字)

老師說:熹鈴的文字精采,觀點清晰,又有層次,是一篇精彩的文章。

 

【作品六】

烏托邦思想的起源,可追朔至西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人柏拉圖的《理想國》。烏托邦(Utopia)本意為「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還可以延伸出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等意思,其中文翻譯也可以理解為「烏」是沒有,「托」是寄託,「邦」是國家,「烏托邦」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為「空想的國家」。這個「空想」的意思是人們所想像而非真實,運用想像去建構一個完美的國度,這或許來自對現實的失望,譬如從西方的愛因斯坦到東方的孔子、墨子皆因為看見社會上的不美好,而試圖去想像一個更民主、社會相愛的世界。在我看來,現今科技蓬勃的發展以及人性的歧視,包含對人種抑或是患病者的有色眼光,皆是使社會分裂嚴重的原因,因此,我心目中的烏托邦是利用科技及理性控制一切的完美國度。

這個國度我稱它為「未來」,它是一個重新建構的國度,因此不會有現在的妳我存在,我認為重新建構的必要性是現今的社會已太過於混雜,再高端的科技也無法將醜陋的人心導正,因此重新產生人類的方式是絕對快速且齊一。在這個國度,人們一生下來皆會被移除分辨美醜的神經元,如同《妳一生的預言》一書中所提及的美感干擾器,因為這個神經元讓我們能夠產生厭惡的心,沒有足夠的愛去看待世界的一切,才使社會產生嫌隙,所以只要移除,我們便能用平等的眼光認識這個世界,而這個程度的平等我認為是無法透過法律抑或人心出發的,因為人本身就俱七擒六欲,本來就會對美所嚮往,因此重新產生人類所得的理想國才是我認為最完美的。

未來世界的一切皆是由科技所控制,但關於愛的情感是不會消失的,所謂的科技控制僅限於事務的方面,例如食衣住行育樂,人們在完美的環境中生活,不會有骯髒的出現,但在思考上更是領先現今的人們,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愛去包容,也因此獲得得更多。

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即是如此,在理性的世界中,擁有著極不理性廣及世界的愛。(林昀熹,755字)

老師說:末段以前的想法別出心裁,文中結合小說《妳一生的預言》,相互呼應,相當精采,美中不足者,結尾有些倉促。

 

「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1092二毅佳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