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戲《霸王別姬》至新老戲《項羽和兩個女人》/辜懷群

Posted By on 5 月 24, 2019 | 0 comments


由老戲《霸王別姬》至新老戲《項羽和兩個女人》/辜懷群

 

《項羽和兩個女人》劇照:孔玥慈飾虞姬(左)、李寶春飾項羽(中),陳雨萱飾呂雉。
《項羽和兩個女人》劇照:孔玥慈飾虞姬(左)、李寶春飾項羽(中),陳雨萱飾呂雉。

 

京劇經典《霸王別姬》原名《楚漢爭》;1922年梅蘭芳與楊小樓合作,委請齊如山、吳震修二人修改《楚漢爭》、更名而成;為梅蘭芳的重要代表作。《霸王別姬》核心戲劇行動──「別」──是由虞姬發動;項羽乃「被」別的一方。虞姬在月下的營區裡聽見了楚歌,知道大勢已去。她做了決定:要還給項羽一份無牽無掛,放手與天抗衡!

「決定」的落實,是自盡。體現在表演藝術上,就是虞姬那場感天動地的舞劍──它自始至尾就如一場莊嚴肅穆的儀典!虞姬首先敬酒,繼而歌舞。刻意換上了魚鱗甲(而非跳舞慣用的宮衣),頭戴梅氏親自設計的虞姬盔(而非鳳冠);兩手併握鴛鴦雙劍如佾舞之併握盾與斧;凝神聚氣,由舞台上角緩步而出。歌舞時,身影穿梭於舞台的四象,彷彿陣式之操演。動作中,時而展現化自佾舞的形體,如雙手併舉雙劍於正前、單膝平抬、下蹲、躬身為禮;又如一組動作完畢後輒以雙劍接近正十字交叉亮相。「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虞姬是以君臣大禮向項羽道別了。項羽看在眼裡,豈能不悲?舞(禮)畢,虞姬叩首謝恩、自盡。劇情急轉,霸王兵敗自刎。

由楚歌到輓歌,由舞劍到犧牲,一氣呵成──虞姬永別了霸王!維基百科參考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後這樣寫:「虞姬舞劍是《霸王別姬》的重點欣賞…部分動作從《群英會》的舞劍和《賣馬》的耍鐧擷取元素……梅蘭芳設計時以京劇舞蹈動作輔以武術。」竊以為《群英會》周瑜舞劍是炫耀武功、嚇唬蔣幹;《賣馬》秦瓊耍鐧乃展示技藝,貨賣識家;二「舞」背後皆是武術精神。唯梅蘭芳設計《霸王別姬》之舞劍,是以京劇舞蹈動作輔以儀典的精神。佾舞源自宗廟宮庭雅樂,是古代規格最高的祭祀舞蹈,也是後世所有祭祀舞蹈的原型。《霸王別姬》的舞劍是京劇舞台史上意義最完整、最具分量的一場舞。虞姬的死也因梅蘭芳壯闊的創作力與表演力而獲得提升。

在傳統京劇《霸王別姬》裡,項羽戰至垓下已是憤恨無奈至極;所以霸王臉譜印堂發黑、眼眶深陷,十足的「倒楣相」。然而,根據史書項羽本是英勇善武,神力無窮的男子。在攻無不克、意氣風發的時節,臉色應非一派慘黑。李寶春近日新編京劇《項羽和兩個女人》,想讓項羽的臉譜隨著劇情發展,由俊而衰。希望觀眾認可這樣的安排。

李寶春的《項羽和兩個女人》在項羽和虞姬之間引入了呂雉。呂雉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夫人呂后。她足智多謀,自少女時期就熱中政治。呂雉物色搭檔,很自然地看上了項羽。不幸,她和項羽「沒談攏」。呂雉嫁給了劉邦,為他入獄,還陪他投在當時已自立為「西楚霸王」的項羽麾下。項羽冊封劉邦為漢王,呂雉也被封后。但,就在「西楚霸王」志得意滿之際,猜猜是誰對他發動了戰爭?楚漢之爭首尾四年。劉邦靠呂雉,項羽擁虞姬;劉邦登基洛陽,項羽自刎烏江。呂雉幫劉邦取得天下,後來更以太后身分臨朝八年,政績斐然!雖然她對項羽一直不曾忘懷,但虞姬與項羽是眾所周知的「戎馬相隨」,呂雉始終未能攻占項羽的心。

項羽身邊曾經出現過的這兩位女子,分別代表了人世間最被追求的兩種價值:權力與愛情。項羽未被權勢之夢吸引,他自負,不稀罕呂雉之助,也不願她分享征戰的成果;然而,他卻為情愛所牽,因他善感、寂寞,虞姬是份溫暖。呂雉雖強,非項羽所要。虞姬雖弱,乃項羽之需。取捨之間,其實只是人性的供需遊戲。

李寶春在創作京劇《項羽和兩個女人》時,決定完整保留老戲《霸王別姬》,我舉雙手贊成。至盼這齣圍著老戲生長出來的新老戲,能欣霑老戲之雨露,不減經典的丰采。【2019-05-24 00:29聯合報 辜懷群 文、圖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