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聊齋志異選──勞山道士補充講義

聊齋志異選──勞山道士補充講義

一、古典小說流變簡介

緣起

  1. 「小說」一詞,始見於莊子 外物:「飾小說以干(求取)縣令(懸令,高名),其於大達(通達大道)亦遠矣。」
  2. 漢書 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小官。稗,音ㄅㄞˋ),所謂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是指九流十家中的「小說家」。
  3. 「小說」原指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後代文學上的「小說」不同。
  4. 文學上的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現存資料最多而且較為完整的著作,就是【 山海經 】〔如: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故事〕。另如:穆天子傳

流變

  1. 神話、傳說代表:山海經穆天子傳
  2. 六朝,多零星記敘的筆記小說
  3. 傳奇已有完整結構宋代出現白話小說話本元代以後章回小說產生。
  4. 四庫全書不收錄章回小說。筆記小說(如:世說新語搜神記)、傳奇(如:太平廣記),收錄於四庫全書「子部」。

六朝

 筆記 小說

  1. 特色:雖名為小說,敘事粗陳梗概」、記人也只是片斷性速寫無完整之結構。為文言短篇小說。是小說的雛形。
  2. 種類:(1)神異鬼怪類志怪小說):干寶【 搜神記 】。

        (2)名人軼事類志人小說):劉義慶 世說新語 】。

唐代

 傳奇 小說

  1. 特色:文言短篇小說,已有完整的小說結構,代表文言短篇小說的成熟。多保存於宋代 李昉〔ㄈㄤˇ〕所輯太平廣記中。分為歷史、愛情、豪俠、神怪四類。
  2. 代表作品:白行簡 李娃傳元稹 會真記鶯鶯傳)、陳鴻 長恨歌傳、             杜光庭 虬髯客傳 】、陳玄祐 離魂記沈既濟 枕中記

宋代

 話本 小說

  1. 特色:人小說以「話本」最出色,話本乃說書人之稿本,運用白話文的技巧開始成熟,是章回小說的鼻祖。
  2. 代表作品: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

 章回 小說

代表作品:

  1. 施耐庵 水滸傳,以當時白話口語寫成,屬「俠義小說
  2. 羅貫中施耐庵的學生)三國演義,以淺顯文言文寫成,屬「歷史小說

明代

  1. 白話短篇小說:

(1)明代 馮夢龍輯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2)凌濛初作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3)抱甕老人就「三言二拍」近二百篇小說中,選出四十篇佳作,名為今古奇觀

  1. 白話章回小說:如許仲琳 封神演義吳承恩 西遊記。(皆屬「神魔」小說)
  2. 小說界四大奇書:施耐庵【 水滸傳 】、羅貫中【 三國演義 】、         吳承恩【 西遊記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 】。

清代

  1. 白話章回小說:以吳敬梓【 儒林外史 】〔諷刺小說〕、曹雪芹【 紅樓夢 】〔人情〔言情〕小說〕、劉鶚【 老殘遊記 】〔譴責小說〕為代表。
  2. 劉鶚【 老殘遊記 】與李寶嘉(字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 孽海花並稱為晚四大【 譴責 】小說。
  3. 其他如李汝珍 鏡花緣石玉崑 七俠五義
  4. 文言短篇小說:蒲松齡聊齋志異 】、袁枚 子不語
  5. 翻譯小說:晚 林紓大量以文言文翻譯外國小說,如翻譯小仲馬 茶花女

※六才子書

清代 金聖嘆說法,提升小說、戲曲的地位,與「史、子、集」之著作並列。

 莊子 】(莊周著,子書) 、【 離騷 】(屈原著,騷體韻文)、

 史記 】(司馬遷著,史書)、【 詩 】(杜甫著,詩集、韻文)、

水滸傳 】(施耐庵著,小說)、【 西廂記 】(王實甫著,戲曲〔雜劇〕韻文)

※綜合整理

  1. 隋書 經籍志所列小說,以燕丹子為最古,記錄荊軻秦始皇事。
  2. 小說分類: 四庫全書中將世說新語搜神記太平廣記等書列入【    】部小說類,而 章回小說則未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3. 蒲松齡繼承並發展了志怪小說和傳奇的傳統,「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語),寫出了傳世傑作聊齋志異,把文言小說推向一個全新的尖峰。

二、重要小說卷頭語或序

水滸傳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重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邵雍

三國

演義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卷頭語)

2.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一回開始話語)

西遊記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第一回開頭詩)

聊齋志異

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聊齋自志

紅樓夢

1.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石頭記 緣起詩

2.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彩石偈

3.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慢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紅樓夢序詩)

                                                                                                       

儒林外史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第一回卷首詞)

老殘遊記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自敘

三、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通「蔭」,樹蔭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
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 山「陰」、「陰」
日影,指時間 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典論 論文
月亮 太「陰」
天色昏暗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陽樓記
祕密、不光明的 「陰」謀
險詐的 「陰」險
暗中、私底下 不堪其苦,「陰」有歸志(勞山道士
2.

離開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漁父
距離 果「去」牆數步(勞山道士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趕走、驅逐 者「去」,為客者逐(諫逐客書
3.

數量不多 不知世之為生者正復不「少」(勞山道士
吾有「少」下酒物,郎能同之乎(虬髯客傳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醉翁亭記
稍微、略 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勞山道士
或勸以「少」休(左忠毅公逸事
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明湖居聽書
賈母「少」歇一回(劉姥姥
可以「少」舒心裡的痛苦(一桿「稱仔」
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輕視 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蘇秦列傳
不久 「少」焉,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虬髯客傳
不經常 世間「少」有
年幼、年輕

(ㄕㄠˋ)

「少」慕道(勞山道士
4. 拿起、抬起、扛起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赤壁賦
吾力足以「舉」百鈞(孟子 梁惠王上)
提出 綱「舉」目張(臺灣通史序)/「舉」一反三
攻下、占領 之師,「舉」地千里(諫逐客書
點燃 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義田記
起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衛靈公
興辦、辦理 規模遠「舉」、百廢待「舉」
4.

一「舉」千里
生育 一「舉」得男
行為、動作 義「舉」、「舉」止
遂謂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勞山道士
5.

迫近 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勞山道士
炎日「薄」茅上(北投硫穴記
義「薄」雲天、兵「薄」城下、日「薄」西山
減損 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退秦師
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出師表)/厚此「薄」彼
微薄 物「薄」情厚
不厚的 如履「薄」冰(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
刻薄的 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 萬章下)

〔語譯:聽到柳下惠風範的人,胸襟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宏,個性刻薄的人會變得敦厚。〕

草木叢生之地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辭 涉江)〔露申、辛夷皆香草〕
植物名【 ㄅㄛˋ 「薄」荷
6.

鳥輕飛的樣子 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贈白馬王彪詩)
輕盈的樣子 「翩翩」作霓裳舞勞山道士
形容文采的優美 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與吳質書
形容舉止灑脫 風度「翩翩」
7.

道教的廟宇

ㄍㄨㄢˋ

登一頂,有「觀」宇(勞山道士
宮門、城門兩側的高臺【 ㄍㄨㄢˋ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

禮記 大同與小康

容貌儀態

ㄍㄨㄢ

神「觀」爽邁(勞山道士

四、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 旁

字 

詞         

ㄇㄚˊ

〔ㄏㄚˊ ˙ㄇㄚ〕

ㄇㄛˊ

母(古時的醜女)、範、拜、猷(謀劃、計議)、擬、饃饃〔˙ㄇㄛ〕

ㄇㄛˋ

然回首、憑闌、求民之〔瘼,疾病、痛苦〕

ㄇㄨˋ

款、年、夜

ㄩˊ

(嘲弄)、悅、穿之盜(穿牆越壁竊盜的小偷。後形容心術不正,表裡不一的人)、瑕不掩(喻事物雖有缺點,但無損於整體)、始終不(形容意志堅定。渝,改變)、)越、覬(非分的希望或企圖。覬,音ㄐㄧˋ)、桑晚景(晚年)

ㄩˋ

加、痊知(告諭而使知悉。用於上對下)、家戶曉

ㄊㄡ

苟且

ㄍㄜˊ

ㄑㄧㄠˊ

ㄑㄧㄠˋ

尾巴

ㄒㄧˋ

忽(快速的樣子)

ㄒㄩˇ

遇仙、栩栩如生

ㄓㄨˋ

鸞翔鳳(比喻書法家運筆神妙)

ㄧˋ

贊(輔助)、日、眼

ㄈㄨˇ

)首

ㄇㄟˇ

焉能(玷汙)我

ㄇㄧㄢˇ

除、冠

ㄨㄢˇ

歌、袖、早

ㄒㄧㄣ

(熟悉)

ㄢˋ

於自見、昧、然神傷

ㄧㄣ

啞(嗓子啞不能發出聲音)、默(緘默不語)、愔愔(和悅安舒貌)、

ㄊㄧㄢˇ

嘴咂舌(吃得很飽且感到相當滿意。咂,音ㄗㄚ)、以言之(餂,探取、套騙)

ㄍㄨㄚ

(箭的末端)、強目相看、號、老(北方方言,指烏鴉)

ㄕˋ

吮癰

ㄐㄩㄝ

)嘴

ㄐㄩㄝˊ

類、猖、昏、一槐木、頭(刨土用的農具)

ㄐㄩㄢ

日削月(每日每月的減損、損耗越來越大)

ㄐㄩㄣˋ

駿馬、險

ㄑㄩㄢ

怙惡不(有過惡卻不肯悔改)

ㄑㄩㄣ

巡(徘徊不進)

ㄘㄨㄣ

裂(皮膚皸裂。皴,皮膚皸裂、皺縮)

ㄙㄨㄢ

痛、猊(獅子)

ㄙㄨㄛ

歲月如(比喻日子消逝得很快)、教(指使他人作不正當的事。唆,指使)

ㄕㄨㄣˇ

ㄩㄣˇ

許、匈奴周朝時的名稱)

五、延伸學習

(一)種梨   蒲松齡

   有鄉人貨梨於市,頗甘芳,價騰貴。有道士,破巾絮衣,丐於車前。鄉人咄之,亦不去,鄉人怒,加以叱罵。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①?」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人執不肯。

 肆中傭保者,見喋聒不堪,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謝。謂眾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請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種。」於是掬梨大啗,且盡,把核於手,解肩上鑱,坎②地深數寸,納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湯③沃灌。好事者於臨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處。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④,漸大。俄成樹,枝葉扶疎,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纍纍滿樹。道人乃即樹頭摘賜觀者,頃刻而盡,已,乃以鑱伐樹,丁丁⑤良久,乃斷,帶葉荷肩頭,從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時,鄉人亦雜眾中,引領注目,竟忘其業。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俵散⑥,皆己物也。又細視車上一靶亡,是新鑿斷者,心大憤恨。急跡⑦之,轉過牆隅,則斷靶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⑧然。

 異史氏曰:鄉人憒憒,憨狀可掬⑨,其見笑⑩於市人,有以哉⑪。每見鄉中稱素封者⑫,良朋乞米則怫然,且計曰:「是數日之資也。」或勸濟一危難,飯⑬一煢獨,則又忿然計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較盡錙銖。及至淫博迷心,則傾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遑⑭。諸如此類,正不勝道⑮,蠢爾鄉人,又何足怪?

譯注:

 有一個鄉下人在市場賣梨,他的梨又甜又香,可是價錢昂貴。有一個戴著破頭巾、穿著舊棉衣的道士到賣梨者車前討梨吃。賣梨者大聲斥責他,他也不走,後來賣梨者生氣了,又罵了他一頓。道士說:「您一車有幾百顆梨,我老道只乞討其中一顆,對您也沒多大損失,您何必這麼生氣呢?」旁觀的人勸賣梨的人施捨一顆賣相不好的梨子讓他走,賣梨者卻執意不肯。

 一個路邊店鋪的伙計,看見雙方吵鬧得太不像話,就掏錢買一顆梨子給道士。道士向他道謝。對圍觀眾人說:「我出家人不懂什麼是吝嗇,我這裡有好梨,願意拿出來請大家吃。」有人說:「你既然有好梨,為何不自己吃?」道士說:「我只是需要這梨核來做種子。」於是他捧著梨大口吃光了,把梨核握在手裡,放下肩上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幾寸深的坑洞,把梨核埋下,將土覆蓋上,向街上的人討熱水來澆灌。有好管閒事的人在附近店裡討來滾燙熱水,道士接過來就澆灌在埋梨核的坑中。眾人一齊注目而視,只見彎彎的嫩芽長出土,漸漸長大。不久就變成一棵枝葉茂密的樹,很快地開了花,很快地結了果實,梨子又大又香,掛滿樹上。道士就靠近樹,把梨子摘下送給圍觀眾人,一下子就摘光了,梨子贈完後,道士就用鏟子砍樹,丁丁地砍了很久,梨樹才被砍斷,他連枝帶葉扛在肩頭,悠閒地慢步離開。

 一開始,道士施行法術時,賣梨的鄉下人也夾雜在人群裡,伸長脖子注意看,竟然忘記賣梨的事。道士走後,他才回頭看他的推車,只見滿車的梨都不翼而飛了。他這才明白剛剛道士分給眾人的,都是自己的梨。又仔細一看,發現推車上一個車把也不見了,是剛被砍斷的,心中十分憤怒。他急忙追尋道士的蹤跡,轉過牆角,只見那被砍斷的車把被丟棄在牆角下,這才知道士砍下的梨樹樹幹,就是他的車把。如今道士不知哪裡去了,全市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異史氏說:這鄉下人如此糊塗,這麼愚蠢的樣子,被市場的人所恥笑,這是有原因的啊!每每看見鄉里中被稱為富有的人家,好朋友向他要米就憤怒,而且計算著說:「這是好幾天的費用啊!」有人勸他救濟一個有危難的人,或給孤苦無依的人飯吃,他就又氣憤地計算著說:「這是十人、五人的食物啊!」甚至連父子兄弟之間,為了一點錢財也要澈底計較。等到他們被荒淫、賭博迷了心竅,就算是掏空錢袋也不吝惜,一旦刀鋸架在脖子上,則連贖命都來不及。許多像這類的事,真是說都說不完,相較之下,這賣梨鄉下人的愚蠢,又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①為:用於句末,表示疑問。②坎:坑洞。此處作「挖坑」解,動詞。③湯:熱水。④有勾萌出:有彎曲的嫩芽長出。⑤丁丁:音ㄓㄥ ㄓㄥ,伐木聲。⑥俵散:分發給予。俵,音ㄅㄧㄠˇ,給予。⑦跡:追尋……的蹤跡,動詞。⑧粲:露齒而笑。⑨憨狀可掬:愚痴之狀似可掬取,形容十分愚蠢的樣子,另有一意為天真嬌痴的神態。憨,音ㄏㄢ,傻氣、痴呆。⑩見笑:被人嘲笑。見,被。⑪有以哉:是有原因的。以,原因。⑫素封者:指無官爵,但十分富有的人家。⑬飯:給……飯吃,動詞。⑭不遑:無暇、沒有時間。遑,閒暇。⑮正不勝道:真是說都說不完。勝,音ㄕㄥ,盡。)

六、歷屆試題精選

1.下列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唐、宋八大家中,唐僅二人,宋則多達六人,據此足證:唐代古文成就遠不如宋代 (B)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歐陽脩、蘇軾、徐志摩、余光中、楊牧等,都是兼擅詩、文的作者 (C)《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稱「《春秋》三傳」;其中以《左傳》的文學價值最高 (D)《史記》一書開紀傳體之先例,《漢書》承之。二書雖為史書,都被後世文章家奉為學習的典範 (E)清代是小說發皇的時代,名作蠭出,《金瓶梅》、《紅樓夢》、《聊齋志異》、《老殘遊記》等,為其中佼佼者。                            〔93. 學測〕

答案:(B)(C)(D)

解析:(A)宋代古文宗法韓愈柳宗元,故成就大小與人數多寡無關。(C)《左傳》長於敘事,為歷史散文之佳構。(E)《金瓶梅》為明代 蘭陵笑笑生的作品。

2.下列作品、作家、時代及體裁,對應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虬髯客傳〉/元稹/唐人傳奇小說 (B)《水滸傳》/施耐庵/宋人話本小說 (C)《老殘遊記》/劉鶚/清代章回小說 (D)《聊齋志異》/蒲松齡/清代志怪小說 (E)《世說新語》/劉義慶/南朝宋志人小說。

                                                                          〔94. 學測〕

答案:(C)(D)(E)

解析:(A)〈虬髯客傳〉的作者是 杜光庭 元稹所作為《會真記》,又名《鶯鶯傳》。(B)《水滸傳》為初的章回小說。

 

 

3.閱讀下列文字後,回答下列問題:                                          〔94. 指考〕

  順治間,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邑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復叛也。後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偽,反復相訐,煩有司稽籍焉。適官署多狐,宰有女為所惑,聘術士來,符捉入瓶,將熾以火。狐在瓶內大呼曰:「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

                                (《聊齋志異‧盜戶》)

(1)下列敘述,符合文中內涵與旨意的選項是 (A)對盜戶的招安優撫,實即反映出官府的腐敗

   昏聵 (B)官府對爭訟的雙方,一定問明是非曲直,以示公正無私 (C)文中以盜戶形容狐為

   虎作倀,脅迫官府,魅惑良民的景況 (D)盜戶因為想取得訴訟勝算,因此在訴訟時,多先

   陳上戶籍證明。

   答案:(A)

   解析:蒲松齡透過這則奇特的事件,重點並不是嘲笑可笑的狐,而是譏諷無能、只想粉飾太

         平的官府,對無能的管理者,提出批判。

(2)狐被捉後大呼「我盜戶也!」聞者無不匿笑,原因是 (A)懼損官府威嚴,不敢公然恥笑 (B)

   狐鋌而走險,淪為盜戶,令人竊笑 (C)狐想冒用盜戶之名,取得寬恕,令人啼笑皆非 (D)

   官府聘術士捉狐燒狐,流於怪力亂神,聞者哭笑不得。

   答案:(C)

   解析:因為就地招安優撫「盜戶」,訴訟時又刻意袒護,因此狐狸想冒用盜戶之名,避免一死。

   語譯:順治年間,山東一帶的人民,十人中有七個是強盜,官府不敢追捕。後來強盜接受招

         安,地方長官特別將之列為「盜戶」。每碰到他們與良民發生糾紛,官府因怕他們再度

         造反,都會刻意偏袒盜戶這一方。後來爭訟者便常謊稱是盜戶,對方則極力指陳他們

         是假盜戶,兩方各執其詞,爭訟事件的真假虛實常被擱置一旁,反要先分辨打官司的

         人是不是盜戶,反覆爭吵嚴重,最後要官府考察戶籍才能明辨真偽。剛好官衙裡有很

         多狐妖,迷惑邑宰的女兒,便聘術士,用符咒把狐妖捉進瓶中,準備用火燒死。狐妖

         在瓶子裡大叫:「我是盜戶!」 聽到的人沒有不偷笑的。

4.下列文句,敘述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的選項是 (A)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B)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C)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D)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E)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99.指考〕

答案:(A)(B)(C)

 解析:(A)袁宏道別具不同於世俗的審美觀,眷戀不可言傳的月景之美。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B)描寫項脊軒修葺後,月夜幽美之景,別有情趣,十分怡人。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C)先從視覺描寫煙霧消散,月光普照千里的靜謐之美,再從聽覺的漁歌互答,由景而人寫出人情和樂,最後「其喜洋洋者矣」顯出喜的情懷。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D)僅是描寫道士於月夜宴飲施展法術,並非敘述其人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E)蘇軾藉著對蒼天的既問且訴,馳騁想像於天際月宮,因為對人世間的無可奈何,想乘風歸去,又擔心自己也忍受不了那種純淨的寒冷而又有所猶豫。並未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出自蘇軾〈水調歌頭〉。

 

5.、6.為題組                            

閱讀下列二段引文,回答5.、6.題。                                             〔100.學測〕

甲、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振:「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視,則前舟覆矣。
(蒲松齡《聊齋志異・孫必振》)

乙、邑人某,佻達無賴,偶游村外,見少婦乘馬來,謂同游者曰:「我能令其一笑。」眾未深信,約賭作筵。某遽奔去,出馬前,連聲譁曰:「我要死!……」因於牆頭抽粱   (粱   :高粱莖)一本,橫尺許,解帶挂其上,引頸作縊狀。婦果過而哂之,眾亦粲然。婦去既遠,某猶不動,眾益笑之。近視,則舌出目瞑,而氣真絕矣。粱本自經,豈不奇哉!是可以為儇薄之戒。                                              (蒲松齡《聊齋志異・戲縊》)

5.最能凸顯以上二段引文描寫上共同特色的選項是 (A)人物 (B)對話 (C)情節 (D)場景。

答案:(C)

解析:兩則故事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故以情節取勝。而人物性格、對話內容、場景描繪都非其特色。

6.關於以上二段引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甲段主旨在彰顯人性溫暖 (B)甲段充分展現反諷性效果 (C)乙段主旨在強調應信守承諾      (D)乙段由悲而喜暗喻人生無常。

答案:(B)

解析:(A)甲段故事中,眾人在危險時急推孫必振到他船,看不出有「人性溫暖」。(B)甲段故事中遭天譴的眾人卻不知道有過的正是自身,故有反諷效果。(C)乙段故事不以這種輕佻的約定為是,故無「強調應信守承諾」之意。(D)乙段故事以悲劇告終,並非「由悲而喜」,也無「暗喻人生無常」之意。

7.古文中的詞語解釋,有的可以從上下文意直接判斷,有的可從文化傳統中尋思其長期累積的意義。下列屬於後者的選項是 (A)將〈燭之武退秦師〉:「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夫人」解釋為「秦伯」  (B)將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騷人」解釋為「失意文人」 (C)將王羲之〈蘭亭集序〉:「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的「時人」解釋為「參加蘭亭修禊的人」 (D)將蒲松齡〈勞山道士〉:「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的「美人」解釋為「嫦娥」。        〔102.指考〕

答案:(B)

解析:題幹要求的是「從文化傳統中尋思其長期累積的意義」,而(B)源自中國文化中的屈原作品〈離騷〉,騷,憂愁之意。屈原為失意的文人,因此騷人指失意文人。(A)從上下文意直接判斷「夫人」指「秦穆公」。聯合攻燭之武勸退秦穆公晉文公乃以當年受秦穆公之恩得以入為君為由,不肯與秦穆公為敵。(C)從上下文意直接判斷「時人」指「參加蘭亭修禊的人」。當時參加修禊盛事的眾人飲酒作詩,〈蘭亭集〉即為收集眾人所作感懷作品而成。(D)此處引「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人」在此由上下文推知專指「嫦娥」,但一般而言,「美人」並不指「嫦娥」。

8.9.為題組                                                                〔103.學測〕

閱讀下文,回答8.、9.題。

王汾濱言:其鄉有養八哥者,教以語言,甚狎習,出遊必與之俱,相將數年矣。一日,將過絳州,去家尚遠,而資斧已罄。其人愁苦無策。鳥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當得善價,不愁歸路無貲也。」其人云:「我安忍!」鳥言:「不妨。主人得價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樹下。」其人從之。攜至城,相問答,觀者漸眾。有中貴見之,聞諸王。王召入,欲買之。其人曰:「小人相依為命,不願賣。」王問鳥:「汝願住否?」答言:「願住。」王喜。鳥又言:「給價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恨狀而出。王與鳥語,應對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鳥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貯水,開籠令浴。浴已,飛簷間,梳翎抖羽,尚與王喋喋不休。頃之,羽燥,翩躚而起。操晉聲曰:「臣去呀!」顧盼已失所在。王及內侍,仰面咨嗟,急覓其人,則已渺矣。後有往秦中者,見其人攜鳥在西安市上。(蒲松齡《聊齋誌異‧鴝鵒》)

畀:交給。

8.關於本篇故事內容,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八哥的主人因缺旅費,打算出售八哥 (B)八哥擬另謀棲身之處,設局誆騙主人 (C)八哥與主人合謀,利用賣身詐取錢財 (D)八哥與主人得手後,在西安故技重施。

答案:(C)

解析:(A)八哥的主人原本不願出售八哥。(B)八哥與主人感情甚佳,並無誆騙主人。(D)八哥與主人出現在西安,但並無「故技重施」的敘述。

9.下列關於故事的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A)主人將八哥「攜至城,相問答」,係為製造奇觀引人注意 (B)八哥對王言「給價十金,勿多予」,有助於取得王的信任 (C)主人「故作懊恨狀」,目的是為了讓八哥相信他萬分不捨 (D)八哥「尚與王喋喋不休」,係為讓王疏於防備,以便逃走。

答案:(C)

解析:(C)主人「故作懊恨狀」,目的是為了讓王相信他萬分不捨,而非讓八哥相信。

10.下列關於小說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傳奇小說中的「傳奇」是「傳述奇人異事」的意思,始見於明代 (B)《紅樓夢》為章回體小說,又名《風月寶鑑》,作者曹雪芹描寫的對象,以男性為重心 (C)《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人事物,大多有其根據,全書以魏為正統,與《三國志》相同 (D)《聊齋誌異》中的〈勞山道士〉及《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都含有諷刺世情的意味。                                    〔103.指考〕

答案:(D)

解析:(A)「傳奇」一詞出自裴鉶的《傳奇》。(B)《紅樓夢》又名《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金玉緣》。描寫對象以女性為重心。(C)《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其中描寫的人事,大多有根據,但以為正統,與《三國志》以為正統不同。(D)〈勞山道士〉諷刺生想求道卻意志不堅、心術不正。〈范進中舉〉以詼諧滑稽的手法,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人情的冷暖變化,刻劃學子熱衷功名的心態,對當時世風提出深刻的諷刺與有力的批判。

11.下列各組「 」內三個偏旁相同的字,讀音完全不同的選項是 (A)「忻」慕不已╱「沂」水之濱╱「斫」木為琴 (B)「滄」海遺珠╱氣味「嗆」鼻╱「戧」金彩盒 (C)善擊「羯」鼓╱斷碑殘「碣」╱佛家「偈」言 (D)多年「淬」煉╱「啐」一口痰╱窸「窣」作響。      〔104.學測〕

答案:(A)

解析:(A)ㄒㄧㄣ╱ㄧˊ╱ㄓㄨㄛˊ。(B)ㄘㄤ╱ㄑㄧㄤˋ╱ㄑㄧㄤˋ。(C)ㄐㄧㄝˊ╱ㄐㄧㄝˊ╱ㄐㄧˋ。(D)ㄘㄨㄟˋ╱ㄘㄨㄟˋ╱ㄙㄨˋ。

12.《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句中畫底線處描述、解說「三省吾身」的內容。下列畫底線的文句,是對其前面的文句(未畫底線者)進行「描述、解說」的選項是 (A)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B)復越峻坂五六,值大溪。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C)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D)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 (E)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104.學測〕

答案:(A) (B) (C)

解析:(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對「洞庭一湖」的描述。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B)「溪廣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是對「大溪」的描述。出自郁永河〈北投硫穴記〉。(C)「孔子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是對「聖人無常師」的描述。出自韓愈〈師說〉。(D「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是看到道士的後續行為,為另一獨立敘述,並非對「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的描述。(「理甚玄妙」是對其「語」之描述。)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E)禽鳥、眾人、太守,三者層層烘托,並非以後者解說或描述前者。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

13.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 (B)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 (C)後五年,吾妻來「歸」/靖心知虬髯得事也,「歸」告張氏,具禮拜賀 (D)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 (E)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104.指考〕

答案:(B) (D)

解析:(A)指死亡。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全部。出自黃宗羲〈原君〉。(B)近。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郁永河《裨海紀遊‧北投硫穴記》。(C)古時稱女子出嫁。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回家。出自杜光庭〈虬髯客傳〉。(D)美善。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鄭用錫〈勸和論〉。(E)寧願。出自屈原〈漁父〉/豈,難道。出自丘遲〈與陳伯之書〉。

14.下列各組「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不堪其苦,陰有歸「志」/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B)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C)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D)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            〔105.學測〕

答案:(A)

解析:(A)心中想法、志向。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諸葛亮〈出師表〉。(B)眾多、各個。出自歐陽脩〈醉翁亭記〉/「之於」二字的合音。出自劉基《郁離子‧工之僑為琴》。(C)至。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創造。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D)自。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跟隨。出自郁永河《裨海紀遊‧北投硫穴記》。

15.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

答案:(A)(C)(D)                                                          〔106.學測〕

解析:(A)窮盡,引申為至、到達。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至。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B)「音ㄅㄧˋ,等到。「比」和「及」同義。出自《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比照。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C)親自。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親自。出自諸葛亮〈出師表〉。(D)全部。出自曹丕《典論.論文》/完全。出自連橫〈臺灣通史序〉。(E)推辭。出自黃庭堅〈寄黃幾復〉/向人表達謝意。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

16.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 (B)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 (D)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E)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106.指考〕

答案: (D) (E)

解析:(A) 鞭柄。出自賈誼〈過秦論〉/通「撫」,安撫。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B)共同。出自蒲松齡《聊齋志異‧勞山道士》/通「供」,供給、供應。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C)音ㄓㄨˇ,連綴、寫作。出自曹丕《典論‧論文》/轄區。出自鄭用錫〈勸和論〉。(D)句末語助詞,無義。出自司馬遷〈伯夷列傳〉/句末語助詞,無義。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E)你。出自黃宗羲〈原君〉/你。出自司馬遷〈鴻門宴〉。

17.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B)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C)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 (D)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道士笑曰: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 (E)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       〔107.學測〕

答案:(B)(C)(D)

解析:(A)誠信。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確實、實在。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B)侍奉。出自顧炎武〈廉恥〉/侍奉。出自李斯〈諫逐客書〉。(C)商議。出自劉基《郁離子.工之僑為琴》/商議。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D)本來。出自杜光庭〈虬髯客傳〉/本來。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E)崇尚。出自曹丕《典論.論文》/先前。出自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18.下列對古典文學的體制或發展,敘述正確的是 (A)《詩經》分風、雅、頌三種文體,句子大致整齊,以四言為主;《楚辭》多寫楚地風物,句子多參差不齊 (B)五言古詩產生於漢代,句數不拘,亦不刻意求對仗,平仄、用韻皆較近體詩自由 (C)古文經中唐韓愈、柳宗元大力提倡與實踐,風行一時,至晚唐、五代式微,復於北宋歐陽脩再興 (D)晚明小品題材趨於生活化,反映文人特有的生命情調和審美趣味,歸有光、袁宏道為代表作家 (E)《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志異》皆為章回小說,對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均有所批判。               〔107.學測〕

答案:(A)(B)(C)   

解析:(D)歸有光唐宋派,其作品不歸屬晚小品,不能將其與公安派 袁宏道並列。(E)《聊齋志異》屬文言筆記小說,不是章回小說。至於對八股取士之科舉制度的批判,以《儒林外史》最為明顯,《紅樓夢》及《聊齋志異》則隱含在故事情節中。

19.〈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句中「賓客」所「從」有其對象(即「太守」),故相當於「太守歸而賓客從『之』也」。下列文句畫底線的動詞之後,也省略對象的是  (A)左右以君賤之也,以草具  (B)及期,入太原候之,相見大喜  (C)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  (D)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還家  (E)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叩而與,理甚玄妙。                    〔107.指考〕

答案:(A)(C)(D)                                                         

解析:本題主要判斷該動詞之後,是否適合接賓語。(A)食(之)以草具。「食」有「給……食物」之意,可接賓語,指給他(馮諼)粗劣的食物。出自〈馮諼客孟嘗君〉。(B)「相見」指見面,「相」指「互相」,不須加賓語。出自杜光庭〈虬髯客傳〉。(C)使(之)拜夫人。「使」有「讓、以致於」之意,可接賓語,指讓他(史可法)拜見夫人。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D)便要(之)還家。「要」有「邀請」之意,可接賓語,指邀請他(漁人)回家。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E)「語」是指「談論」,「與語」指和他(王生)談話,「之」字應加在「與」字之後,而不是「語」字之後。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

聊齋志異選──勞山道士補充講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