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生平簡介

Posted By on 12 月 24, 2018 | 0 comments


崔顥生平簡介

一 屬意浮豔,名陷輕薄

1.崔顥,唐 汴州(今河南省 開封市)人,大約生於武后 長安(西元七○一~七○四年)年間,卒於玄宗 天寶十三載(西元七五四年)。

2.年輕時代的崔顥喜歡賭博、喝酒,貪求美色。娶妻唯擇美貌女子,不久又離異,前後娶過四、五個妻子。他在這個時期寫的詩,只是一些豔體詩,如盧姬篇、王家少婦等作,立意浮豔,不脫「上官體」餘習。其中王家少婦一詩,頗為大家所知。這首詩之所以著名,大概和崔顥遭受李邕的深責有關。此詩是一首描寫閨閣生活的五言律詩: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正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閒時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此詩是一位華貴少婦的自述:她深愛在外為官的丈夫,滿意目前整日歌舞嬉遊的生活。縱觀全詩,我們看到的僅是她浮豔的閨情、嬌憨的神態。因此,全詩的思想內容是十分單薄的。
據說,當時的大書法家李邕聽到崔顥的詩名,曾邀請他去。崔顥登門獻上這首王家少婦,首句為「十五嫁王昌」,李邕呵斥說:「小兒無禮」,不予接待。顯然,李邕把這首詩是當作色情之作對待的。不然,何故如此!其實,這首詩固然格調不高,但它言情並未流於色情,語俗而不涉於淫穢。
唐玄宗 開元十一年(西元七二三年),崔顥考取進士,授司勳員外郎。天寶中任尚書司勳員外郎。據唐 芮挺章 國秀集目錄,說他還曾任過太僕寺丞。其餘事蹟不詳。

二 晚節忽變,風骨凜然

崔顥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說,他「年少為詩,屬意浮豔,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這是說崔顥晚期的詩作中,有不少邊塞詩寫得氣勢磅礴,充滿禦敵安邊的愛國熱情,讀之令人精神一振。如送單于裴都護詩:

征馬去翩翩,秋城月正圓。單于莫近塞,都護欲回邊。
漢驛通煙火,胡沙乏水泉。功成須獻捷,未必去經年。

裴都護即裴伷先,開元十八年(西元七三○年)秋天,奉命離開京城赴邊關時,崔顥寫了這首詩贈他。這首詩和王家少婦的風格迥異,一洗香軟綺麗之態。眼望飛逸的戰馬,遙思金秋的邊城,對這次戰爭充滿必勝的信心,詩人的愛國熱情滲透在字裡行間。

三 宮女怨深,長干歌謠

1.崔顥另外還有一些寫宮怨主題的詩,反映了宮女們「憶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時草」的悲慘命運。又如七夕: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這首詩描寫長信宮孤居的寂寞,還不如牛郎 織女一年一度相會,感情細緻而含蓄,作者對宮女們悲涼的身世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2.崔顥的五言小詩,深受民間歌謠的影響。如他的長干行第一、二首: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其一)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其二)

這兩首詩用生動的口語,活潑的民歌對話形式,寫出了旅途中男女之間友好互問的純樸感情。這代表了詩人的另一種風格。
然而使崔顥享名詩史的,是他的黃鶴樓詩。對這首詩,歷來的評論很多,宋代的嚴羽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滄浪詩話)清代的沈德潛說:「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集)都是激賞之言。

四 唐人七律,黃鶴居冠

在唐代,黃鶴樓這首詩就已經很受矚目。享有盛名的李白來到黃鶴樓,詩興沛然,想舉筆題詩時,看到崔顥的黃鶴樓詩書之於壁,讀來十分欽佩,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斂筆而去。後來李白漫遊金陵,為和崔詩一較高下,作登金陵鳳凰臺。李白此詩足可以和崔顥的黃鶴樓詩相媲美,方回說得好:兩首詩的「格律氣勢,未易甲乙」(瀛奎律髓)。
(參考資料:馬積高等著中國歷代作家小傳,湖南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