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黃鶴樓〉補充講義

Posted By on 12 月 24, 2018 | 0 comments


崔顥〈黃鶴樓〉補充講義107

宋人嚴羽〈滄浪詩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

宋代李畋《該聞錄》:「崔顥題武昌 黃鶴樓詩,為世所誦。李太白負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

一、 本詩選自全唐詩。全唐詩為清代 彭定求等人奉旨編纂,於康熙四十五年十月編成,康熙四十六年四月清聖祖為之作序,題額,名之曰「御定全唐詩」,在揚州開局刊刻,是為「揚州詩局本」。一九六○年北京 中華書局據此點校排印出版。書末附有「作者人名索引」和日本人上毛河世寧所輯全唐詩逸三卷。此為本詩所依據之版本。

二、 課文補充

1. 黃鶴樓:座落在武漢 蛇山的山腳下,興建之初,是為了實用的目的。據元和郡縣圖志載:三國時期吳大帝 黃武二年(西元二二三年),東吳為了軍事上的需要,在黃鵠磯上建駐兵哨所一類的譙樓,所以命名為黃鶴樓,其後各代屢毀屢修。

♦ 黃鶴樓和岳陽樓、滕王閣,並列為江南三大名樓。

♦ 關於黃鶴樓的傳說:

(1)《南齊書》:「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

(2)〈太平寰宇記〉:「昔費禕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憩駕。」

(3)〈武昌志〉:「江夏郡,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藍縷,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於壁,乃為黃鶴,而坐者拍手觀之,黃鶴蹁躚面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累百萬。後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願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雲而去,於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2. 晴川閣與鸚鵡洲

(1)明代初年,漢陽知府范之箴倡議依詩意興建了晴川閣,至今有「千秋筆墨成佳話」、「至今樓閣記晴川」的說法。

(2)晴川閣在漢陽 龜山東首禹功磯上。素以「峭壁臨江斷,危樓傍水懸,窗飛衡嶽雨,門過洞庭煙」的奇特景色,引起過往行人的濃厚興趣。加上它和黃鶴樓兩相輝映,成為一對不可分割的勝景,遂成「四方冠蓋所必至」的「三楚勝地,千古巨觀」。

3. 從晴川閣沿江南行,便到了鸚鵡洲。東漢末,因為一個文學家禰衡在此作了鸚鵡賦而得名。禰衡因羞辱曹操,而被曹操以借刀殺人之計所殺害,禰衡死後葬於他寫鸚鵡賦的江中小洲上,後人為紀念禰衡,便將此洲命名為鸚鵡洲,此洲在明末被江水吞沒。不久,江水又在離鸚鵡洲不遠的地方,重新淤成一塊陸地,這便是人們現在所見的鸚鵡洲。

三、內容分析

1. 弔古傷今,登高賦愁

前四句:從神話傳說寫到現實感受,一是弔古,一是傷今,而感情的側重點則是傷今。請問這樣的寫法給人如何的感覺?呈現了如何的情感?

詩的前四句從傳說落筆,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詩人化虛為實,以無作有,從神話傳說寫到現實感受,一是弔古,一是傷今,而感情的側重點則是傷今。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詩人化虛為實,以無作有,從神話傳說寫到現實感受,一是弔古,一是傷今,而感情的側重點則是傷今。

四句詩中,包含了詩人縈迴無盡,百感蒼茫的複雜感情: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憤,傷時感世的沉鬱之慨,俯視天地的孤傲抱負,宇宙永恆,人生短暫的感嘆,都一氣貫注,盤旋轉折,躍然紙上。

詩人在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開元、天寶時代的思想: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贈王威古)的壯懷;

「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攀暮折登玉墀(ㄩˋㄔˊ,宮殿前的石階)」(行路難)

「莫言炙手手可熱,須臾火盡灰亦滅。莫言貧賤即可欺,人生富貴自有時」(長安道)。

現實使他的希望破滅了:

「借問路旁名利客,無如此處學長生」(行經華陰)

「洗意歸清靜,澄心悟空了。始知世上人,萬物一何憂」(登天竺寺)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題潼關樓)

「登臨白雲晚,留恨此遺風」(題沈隱侯八詠樓)。

2. 文勢跌宕,鄉關何處

詩的前半篇在神馳象外,敘仙人黃鶴杳然歸去,抒發了渺茫之情後,變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此景使他想起了即席作鸚鵡賦的禰衡,那充滿辛酸和血淚的遭遇。引起了詩人心靈的微妙悸動,思鄉之情和身世之感,自然地引出了詩的結句

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論律詩的第三聯時,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崔顥在詩中的這一變,確乎如此,恰到好處,既烘托了登樓遠眺者的愁緒,又使文勢因之跌宕起伏。

這首詩氣韻酣暢,瀟灑清麗。詩人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對此曾有透闢的分析:「崔顥 黃鶴樓,此千古擅名之作,只是以文筆行之,一氣轉折。五、六雖斷寫景,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這種可貴之處使這首詩流麗自然,毫無矯作的痕跡,深受讀者所欣賞。

一、 寫作技巧

1. 虛寫名樓,連用疊字:

本詩以前半首而言,只第二句寫黃鶴樓,其它三句則皆寫昔人:首句寫昔人,三句想昔人,四句望昔人。鶴去樓空,仙人不在,惟見天邊白雲,悠悠千載而已!妙在從「黃鶴樓」三字著想,遂以浩浩大筆,疊寫三「黃鶴」字,除次句明點「樓」外,其他二句都藉以拖帶出「仙人」來,若隱若現,最得離合之法。

2. 遠近交替,層折有味:

後半寫景,純就當地風光抒寫自家懷抱,所以作品有靈魂、有個性。否則,黃鶴樓前「江磯峻險,夏口高危,瞰臨沔 漢,應接要衝」,可以捕捉入詩的景象,何止限於崔詩所云晴川芳草,日暮煙波而已?雖無數好景當前,卻苦缺乏特殊之襟抱,所以自李白以下,登黃鶴樓者皆不敢題詩,原因正是在此。五六兩句,實寫登樓所見,晴川芳草,都是隔江遠望之景物!七八兩句更將鏡頭拉遠到煙波之外的鄉關,時間也安排在日暮,這日暮途遠的原型運用,安在尾聯,使得懷鄉之意十分飽滿。前半望雲思仙之悵恨,已覺蒼茫百端;後半目斷鄉關,卻不知何處,更覺渺茫無際,生我愁思。前後之間,妙在若不相牽連,其實,其間如煙籠水,如月籠沙,若斷若續,而脈絡潛通。同時,五六兩句,預為「鄉關何處」作翻疊,是以近景翻遠景,遂使文趣回環重疊,層折有味。運用此一手法,最能使意象歷歷浮現。

3. 散調變格,亦古亦律:

在句法上,這首詩吸收了靈活、圓轉、流暢的南朝民歌句式。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同時,本詩正以疊用三「黃鶴」,連用三疊字「悠悠」、「歷歷」、「萋萋」、二「人」、二「去」、二「空」字為奇。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字,第四句又用三平調結尾,次聯不拘對偶。按七律格式要求,確有「折腰疊字之病」。在當時七律已經定型的情況下,詩人是以「不以詞害意」的美學原則去創作的。當他借傳說抒發了世事茫茫之慨後,便整飭歸正,後半首則嚴格歸於七律的法度之內了,從而創出了這首「不古不律,亦古亦律」的千秋絕唱。人們一氣讀下來,似未覺察到詩中的平仄不符,對偶不拘,疊字之病,而被高唱入雲的詩句和一貫到底的文氣所陶醉。

4. 氣格超然,純以韻勝:

黃永武先生曾論及五六兩句的音響說:「『晴川』是齒音字,『歷歷』是舌音字,『漢陽』是喉音字,不同的五音乃是兩兩相連地錯綜著,讀起來有一種愈來愈響的聲勢。因為齒音不如舌音宏大,舌音又不如喉音宏大,連著讀下,使那歷歷的漢陽樹,隨著愈來愈響的聲勢,有一種愈來愈清晰,愈來愈逼臨眼睫的感覺。下句『芳草萋萋鸚鵡洲』,由於『草萋萋』三個齒音字連著,給人的感覺又自不同,遠眺細小的芳草,但覺淒迷歷亂,遠不及上句那樣給人顯豁的視覺感受。」(中國詩學:設計篇 談詩的音響)

四、有關黃鶴樓的對聯

(一)宋 胡寅:黃鶴飛去且飛去,白雲可留不可留。

(二)清 端方集句聯:我輩復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大江流日夜,此心常與白鷗盟。

(三)清 薩相林:一樓萃三楚精神,雲鶴俱空橫笛在;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際大江流。

(四)清 陳兆慶:

一支筆挺起江漢間,到最上層放開肚皮,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百里雲夢;

千年事幻在滄桑裡,是真才人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黃鶴、來遲了青蓮。

【注釋】

1. 一支筆:喻黃鶴樓。2. 青蓮:李白號青蓮居士。相傳其見黃鶴樓 崔顥題詩,自嘆來遲。

五、比較崔顥黃鶴樓與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

1鳳凰臺:在今江蘇省 南京市 鳳凰山,相傳南朝 宋 元嘉年間,飛來三隻五色鳥,狀如孔雀,時人以為鳳凰,因稱山為鳳凰山,築臺其上,稱鳳凰臺。

2吳宮:三國時東吳所建的宮苑。  3衣冠:顯貴者的代稱。  4古丘:古墳。

5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因有三峰相連而得名。

6二水中分白鷺洲:白鷺洲將秦淮河中分為二。白鷺洲,在今南京市,因常有白鷺聚集而得名。

7浮雲能蔽日:比喻小人蒙蔽君主,使賢才受到排斥。

♦ 此詩乃李白仿崔顥的黃鶴樓而作,後人常將二詩相提並論,後世對此二詩評價不一,你比較喜歡哪一首?為什麼?

♦ 請比較此詩和崔顥的黃鶴樓的異同?

 

黃鶴樓

登金陵鳳凰臺

相同處   

1.重詞的出現:黃鶴、鳳凰各出現三次

2.用典都從前句而來,比此之間有關聯:

崔顥的黃鶴是仙人的意象

李白的鳳凰則可以聯想到人世間的帝王及其顯貴大臣(龍、鳳在中國一向具有這種象徵意義)。而且,剛好金陵又是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建都之地,而如今六朝早已煙消雲散。那麼,鳳凰的一遊不正如六朝的短暫繁華嗎?鳳凰一去不復返不正如六朝興盛不可復睹嗎?如此一來,三、四句所說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不是很自然地接上「臺空江自流」嗎?

3. 就後四句而言,登金陵鳳凰臺和黃鶴樓完全一致。

前兩句同樣寫望遠,即前人所謂「竭盡目力,勞勞望遠」,但崔顥所見只是武漢(黃鶴樓所在地),不見故鄉;李白所見亦只是金陵,不見長安。兩詩的不同,除了之外,一思念故鄉,另一思念長安的君王罷了。(按:二詩抒發的主旨,黃鶴樓由生命永恆的思考,回歸人間最恆久的依戀,故鄉之思;。) 

相異處 四句一氣直下,全部以黃鶴為中心(四句中三句有黃鶴),而歸結於黃鶴不可復見(白雲悠悠) 同樣的意思李白濃縮為兩句(但鳳凰仍出現三次)
寫景的風格主旨:思念故鄉。

黃鶴樓由生命永恆的思考,回歸人間最恆久的依戀,故鄉之思

 主旨:思念長安的君王

登金陵鳳凰臺定調於富貴功業,人的自我實現,因此以懷才不遇為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