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出師表〉集評

〈出師表〉集評

西晉.陳壽(233-297)《上諸葛氏集表》(又載《三國志.諸葛亮傳》):

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南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

魏初表章,指事造實,求其靡麗,則未足美矣。至如文舉(孔融)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雖華實異旨,並表之英也。

 

唐.杜甫(712-770)《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宋.蘇軾(1037-1101)《樂全先生文集叙》:

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開物成務之姿,綜練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至《出師表》,簡而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與《伊訓》、《說命》相表裏,非秦、漢以來以事君為悅者所能至也。

 

宋.惠洪(1071-1128)《冷齋詩話》:

李格非善論文章,嘗曰:諸葛孔明《出師表》、劉伶《酒德頌》、陶淵明《歸去來辭》、李令伯《陳情表》,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

 

宋.陸游(1125-1210):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

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

 

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餘。世上俗錦甯辦此,高台當日讀何書?──《游諸葛武侯書臺》

七十人言自古稀,我今過二未全衰。讀書似走名場日,許國如騎戰馬時。

秋晚雁來空自感,夜闌酒盡不勝悲。渭濱星霣逾千載,一表何人繼出師!

──《七十二歲吟》

秋色關河外,秋聲天地間,壯士感此時,朝鏡雕朱顏。

一身寄空谷,萬裏夢天山,噫嗚怒眥裂,憤激悲涕潸。

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閑;長松倒澗壑,委棄同蓁菅。

得志未可測,談笑濟時艱,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感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

 

宋.安子順(1158-1227)(見宋人謝枋得 [1226-1289]《文章軌範》):

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

 

宋.真德秀(1178-1235)《文章正宗》:

三國非無文章,獨取武侯一表者,以其發於至忠也。

 

宋.文天祥(1236-1283)《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明.歸有光(1507-1571)《文章指南》:

為文必在養氣,氣充乎內而文溢於外,蓋有不自知者,如諸葛孔明《前出師表》、胡澹《上高宗封事》,皆沛然肺腑中流出,不期文而自文,謂非正氣之所法乎!

 

明.郭明龍(見清人于光華 [1727?-?] 編《文選集評》):

忠義自肺腑流出。古樸真率,字字滴淚。與日月爭光,不在文章蹊徑論也,然情至而文生。

 

清.金聖嘆(1608-1661)《天下才子必讀書》:

此文,自來讀者皆嘆其矢死伐魏,以為精忠,殊不知此便是了沒交涉也。看先生自云:「臨表涕泣。」夫伐魏即伐魏耳,何用涕泣為哉?正惟此日國事,實當危急存亡之際;而此日嗣主,方在醉生夢死之中。知子莫如父,惟「不才」之目,固已驗矣;豈知臣莫如君,而「自取」之語,乃遂敢真蹈也?於是而身提重師,萬萬不可不去;心牽鈍物,又萬萬不能少寬。因而切切開導,勤勤叮嚀,一回如嚴父,一回如慈嫗。蓋先生此日此表之涕泣,固自有甚難甚難(「甚難」二字犯複,疑為衍文,或有誤「歎」作「難」者,亦未可知。)於嗣主者,而非為漢賊之不兩立也。後日杜工部有詩云:「幹排雷雨猶力爭,根斷泉源豈天意?」正是此一副眼淚矣。哀哉!哀哉!

 

清.吳楚材(1655-?)、吳調侯《古文觀止》:

後主建興五年,諸葛孔明率軍北駐漢中,以圖中原,臨發上此疏。大意只重親賢遠佞,而親賢尤為遠佞之本。故始以「開張聖聽」起,末以「咨諏」、「察納」收。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懇懇,皆根極至誠之言,自是至文。

 

清.浦起龍(1679-1762)《古文眉詮》:

伊尹頻稱先王,武鄉頻引先帝,其聖賢氣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叮嚀幼主人。言言聲淚兼並,而一時外攘內顧,雙管並下。於事則主行師,於情則主居守,平側自見也。

 

清.過珙《詳訂古文評注全集》:

懇懇惻惻,是君臣語,亦是父子語。看其敘寵遇,則曰「三顧臣」、曰「語臣」,曰「寄臣以大事」;敘報效,則曰「許先帝」,曰「受任」,曰「恐託付不效」。當年心事,自有耿耿不可磨滅之處。

 

清.唐介軒《古文翼》:

親賢遠佞,是通篇主意。說到嘆息痛恨處,千古而下,為之扼腕。前後「先帝」凡十三見,忠愛勤懇,此心可貫金石,循環諷詠,不忍釋手。

 

清.曾國藩(1811-1872)《曾文正公文集.求闕齋讀書錄》:

古人絕大事業,恆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區區蜀漢一隅,而欲出師關中,北伐曹魏,其志願之宏大,事勢之艱危,亦古今所罕見。而此文不言其艱巨,但言志氣宜恢弘,刑賞宜平允,君宜以親賢納言為務,臣宜以討賊進諫為職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遠大、思慮精微始也。

 

清.林紓(1852-1924)《古文辭類纂選本》:

並不著意為文,而語語咸自血性中流出。精忠之言,看似輕描淡寫,而一種艱懇之意,溢諸言外。視郭忠武之自陳,尚覺郭言少激,而公文則純是一腔熱血也。

 

 

〈出師表〉集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