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一生做的所有決定,累積到最後就是人生!讓每次「決斷」,打開更好的可能 /唐心慧

一生做的所有決定,累積到最後就是人生!讓每次「決斷」,打開更好的可能 /唐心慧

決斷,啟動自我探索的旅程

我們一生做的所有決定,累積到最後就是人生,想活得精采沒有遺憾,就要從做對決斷開始。

關鍵決策不能單憑直覺衝動行事,或猶豫不決錯失良機。想做對決策,必須訓練自己有系統的思考與行動,清楚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勇敢做出改變與判斷。採取行動後,不論成敗都能承擔,繼續正向前進。更重要的是,走過不同歷程,能有所學習,在過程中淬鍊更好的自己,走出更好的未來。

決斷,需要一整套觀念和能力,從中訓練和優化,包括:理解自己、判斷、決策、承擔與持續學習。在本書中,我根據多年所思所想與領悟,重新定義「決斷力」的內涵,梳理了一個方程式,幫助大家更容易理解並自我練習。

內心的渴望+決策的智慧和勇氣 +承擔後果的實力+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繼續好好活著的意志力=決斷力

想擁有決斷力,第一步先要有「想要、想主導」的欲望。只想順從別人、或不想思考的人,其實並不需要決斷力。

決斷力是帶有強烈想望、意志力、行動力與勇氣的展現。首要條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內心渴望,因為這股力量,不僅能帶來前進的動能,也是決斷行動的指南針。有了強烈的意圖後,必須累積知識、發掘智慧、建立勇氣,才在困難的選項中,做出能創造美好人生的抉擇。

做決定只是一瞬間,之後的承擔才是關鍵

在訓練的過程中,決斷力會慢慢內化,讓我們能自然地運用在工作、家庭、婚姻、人際關係裡。做決定只是一瞬間的事,之前的判斷和之後的承擔才是關鍵。想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定要先誠實面對和了解自己,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正確決斷。

有了方向, 懂得分析自身條件並權衡利害關係,勇敢做出符合自己想望的決定,而不感到遺憾後悔,無論結果是好或壞,往後的日子都還能正向持續前進,這個過程就是我這本書中想探討與分享的「決斷的力量」,也就是「決斷力」。

每一次決策過程,都能啟發個人的內心自覺,經歷一場錘鍊心志的旅程。當我們經常鍛鍊靈魂,心靈也就愈強大。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每個決斷都有可能不如預期,重要的是態度:不要畏懼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嘗試而失去大好機會。決斷絕非純然滿腔熱血和傻勁去冒險,而是,如果最壞的結果能預測與承擔,只要心之所向,就該義無反顧去嘗試挑戰。

在這個決斷方程式中,最後一點,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從失敗中學習,並正面積極地繼續前進。許多人因為做了重大決定而付出代價,當失敗發生就一蹶不振或自我了斷,這絕不是決斷力的展現。

在哪裡跌倒,哪裡就有寶藏

美國當代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曾說:

「在哪裡跌倒,哪裡就有寶藏。」(Where you stumble and fall, there you will find gold.)

失敗的經驗,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重新省思,面對失落反而有助釐清問題本質,那些因強烈衝擊所形成的苦痛,會紮根在生命中,幫助我們變得更睿智、更有韌性,坦然自信地往目標前進。

或許有人會說,決斷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通常男人較果斷 ; 也常聽人說女性天生細膩、瞻前顧後,容易優柔寡斷。這些看法沒有對錯,但我認為,決斷力的養成大多是後天鍛鍊而來,性別不是限制,人的內心深處其實清楚自己要什麼,需要的只是突破的勇氣和行動。

養成決斷力的因素

決斷力需要清楚的行為認知與經驗的內化。我們身處的環境是第一個養成因素,信念的引導與籌碼的累積,會造就不同的決斷力量:

  1. 環境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環境會啟發並訓練一個人的決斷力,迫使人做出困難的決定,甚至影響人的想法、態度與能力。

以我為例,十四歲和弟弟獨自在美國生活,被迫在陌生環境裡一夜長大。當時身邊沒有可依靠和卸責的對象,所有決定和苦樂都靠自己承擔,因此很早就懂得面對現實,對各種突發狀況先保持冷靜、不哭不鬧,研判情勢後,勇敢做出我認為對的決定。

有著不被環境打敗、凡事自己承擔的成長歷練,「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後來就變成我的口頭禪,也是提醒我面對、接受、抉擇、克服困境與負責任的處世態度。

  1. 信念

一個人的行為,反映他的所思所想,而「價值觀」就是一種信念。在做決定時,最好化繁為簡、不忘初心、坦誠以對,再以具體行動驗證實踐。只有我們最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相信什麼,信念貴在自知,而非自欺欺人。

有了清晰的信念,就無需害怕別人的看法。因為這是我們的人生。「別人」,即使是父母,對我們人生的選擇也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就該由自己負責。

當公司同事們有所爭執,各持己見時,我常這樣提醒:

如果誰也說服不了誰,那這個計畫由誰負責成敗,就讓他做最後決定。

這也是基於一樣的觀點。

想了解人的信念有多強大,可試著把選擇情境推演到極致。以一個總讓男人陷入兩難的問題為例:「當母親和妻子同時掉入海裡,你要先救誰?」這個看似誇張的情境,反映的不只是孝親與愛情的抉擇,而是一個人對於原生家庭或自組家庭,何者優先的價值觀。

當人們做出困難的抉擇,往往反映出他最在意和想望的是什麼。如果一個人對事情完全沒有頭緒,像無頭蒼蠅般找不到方向,那麼他的課題就不是做抉擇,在此刻,他根本不該做任何重大決定,而是啟動自我探索的旅程。

  1. 籌碼

掌握多少「籌碼」,更精確地說是「資源及本事」,會影響決斷時的勇氣與擔當。有較多籌碼的人,做決策相對容易,因為他有輸得起的本錢。反之,當一個人沒有太多「資源」,做重大決策就相對艱難掙扎。例如想離職, 找不到更好的新工作,或怕沒固定收入無法維持生計,就得理性想想有多少衝動離職的籌碼。

籌碼可以是能力、資歷、學歷、人脈甚或是銀行裡的存款。如果有把握離開後也能憑藉過往的經驗和好口碑,馬上找到工作,又或長期不工作都不愁吃穿,放膽辭掉不開心的工作也沒什麼好怕。相對地,若沒有足夠條件,最好謀定而後動,先充實自我蓄積能量,等待行動的更佳時機。

我相信,無論做出何種抉擇,只要忠於自己,都該感到充實自在。因為命運就像搭乘飛速疾駛的雲霄飛車,此刻攀高,下一刻可能迎來挑戰;此時低落,可能正好儲備了再躍起的能量。

(本文摘自唐心慧《人生有所謂,決斷無所畏》)【遠見021-10-28】https://www.gvm.com.tw/article/83706

一生做的所有決定,累積到最後就是人生!讓每次「決斷」,打開更好的可能 /唐心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