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歷屆試題-墨子

歷屆試題-墨子

1.「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墨子‧非攻》)上列文字,以現代標點符號斷句,最正確的選項是 (A)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B)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C)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 (D)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87學測〕

答案:(C)

【解析】:「言曰」後應加冒號、引號。「古者有語曰」出現在「言曰」後的引號中,所以應加冒號、雙引號。「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為一表意完整的句子,句末用句號,語氣停頓處用逗號。「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凶。」有兩組平列的句子,平列的句子間用分號,句末用句號,語氣停頓處用逗號。

 

2.下列引文,依文意推敲,「  」內最適宜填入的句子是: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  」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顏氏家訓‧慕賢篇》)

(A)友善柔                (B)無友不如己者

(C)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D)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93學測〕

答案:(B)

【解析】:題幹為交友宜慎,雖不能得如顏回閔子騫等人為友,只要比自己優秀,便值得珍惜。(A) 結交諂媚而無誠信之人。出自《論語‧季氏》。(B)不結交仁德不如自己的人。出自《論語‧學而》。(C)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可信。出自《論語‧學而》。(D)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能知道他們的德業一定不如現在的人呢?出自《論語‧子罕》。

【語譯】:與善人居住,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時間一久自然芬芳;與惡人居住,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一久自然腥臭。墨子看見人們染絲就嘆息,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君子與人交往要慎重。孔子說:「不結交仁德不如自己的人。」像顏淵閔子騫的賢人,是難得遇見的!因此只要對方比我好,就足以讓我尊崇他!

 

3.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 (甲)則國家之治薄,(乙)賢良之士寡,(丙)故大人之務,(丁)則國家之治厚, 將在於眾賢而已。(《墨子‧尚賢》)

(A)(甲)(乙)(丁)(丙) (B)(甲)(丙)(乙)(丁) (C)(丁)(乙)(甲)(丙) (D)(丁)(丙)(乙)(甲)。〔99學測〕

答案:(C)

【解析】:找出「賢良之士眾」,「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國家之治薄」,這兩組的配對關係,便可順利得到正確答案。

【語譯】:因此在一個國家中,如果賢良之士眾多,那麼國家的治績就豐厚;如果賢良之士少,那麼國家的治績就微小。所以王公大人的優先要務,會是如何使賢人增多。

 

4.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甲)(乙)(丙)(丁)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

(甲)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乙)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

(丙)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丁)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尚同為政者也。

(A)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B)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C)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99指考〕

答案:(A)

【解析】:以對先諸子思想的了解,再由關鍵詞判斷,即可推知正確答案。(甲)不為而成,為道家道家崇尚自然,清靜無為。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乙)法與時移,為法家主張。出自《韓非子‧心度》。(丙)由習「偽」(後天的努力)、生「禮」可知為荀子荀子強調後天學習,提出「隆禮」的主張。荀子儒家。出自《荀子‧性惡》。(丁)「尚同」為墨家主張,其他為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出自《墨子‧尚同》中。

【語譯】:(甲)聖人雖不出門外求,卻能知道天下的事理;雖未親眼看見,卻能明瞭自然法則;雖未有所作為,卻能成就萬物。(乙)聖人治理人民,法度隨著時代演進,禁令跟著百姓的智能改變。(丙)聖人積累思慮,通曉造作和事理,才產生禮義、興起法度。(丁)古代聖人為什麼能興辦事情、成就事功,名聲流傳於後世,沒有什麼特別奇異的原因,只是能以尚同為政罷了。

 

5.閱讀下文,根據墨子的看法,飾攻戰者所犯錯誤最可能是:

飾攻戰者言曰:「南則荊、吳之王,北則齊、晉之君,始封於天下之時,其土城之方,未至有數百里也;人徒之眾,未至有數十萬人也。以攻戰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數千里也;人徒之眾,至有數百萬人。故當攻戰而不可為也。」子墨子言曰:「雖四五國則得利焉,猶謂之非行道也。譬若醫之藥人之有病者然。今有醫於此,和合其祝藥之於天下之有病者而藥之,萬人食此,若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                           (《墨子‧非攻》中)

(A)以偏概全 (B)損人利己 (C)貪得無厭 (D)顧此失彼。 〔102指考〕

答案:(A)

【解析】:要從墨子所舉醫師以藥治病的例子來看,重點在某些藥對部分病人有用,並不表示對全天下人有用,則攻戰對有利,不表示對其他國家也有利。墨子以類比的方式指出對方「以偏概全」思考邏輯上的謬誤,以支持其「非攻」主張。

【譯注】:為攻戰辯駁的人說:「南方楚國吳國的君王,北方齊國晉國的國君,他們剛開始在天下所擁有的封地不到方圓百里,人民不到數十萬人。他們因使用攻戰的緣故,今天領土已經大到有數千里,人民多達數百萬人。所以應當攻戰,這是不可不做的。」墨子就說:「雖然這四、五個國家(因攻戰)得利,但它仍不是可行之道。這就好像醫生給有病的人開藥。現在有一個醫生在此,調製好了施敷於患處的藥物,給天下有瘡瘍的病人敷,用以醫治他們,有一萬人用了這藥,如果其中四、五個人得此藥之利而痊癒,但仍然不能說這藥是可以通用於天下的藥。」(祝藥:施敷於患處的藥。)

 

6.某生為「先秦諸子散文」繪製便於理解的圖形如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甲可填:《墨子》 (B)乙可填:作者親撰與弟子對話內容 (C)丙可填:《孟子》 (D)丁可填:出現概括全篇主旨的篇題。〔103學測〕

103學測試題-諸子p-103test
103學測試題-諸子p-103test

 

 

 

 

 

 

 

 

 

 

答案:(D)
【解析】:(A)《墨子》屬專論,不是語錄體。(B)通常老師不會親撰與弟子的對話內容,多為弟子與再傳弟子所為。(C)《孟子》亦屬語錄體,非專論。(D)如《荀子》的〈勸學〉,即是概括全篇主旨的篇題。

 

7.某校為弘揚儒家、墨家思想,特將新建的兩棟大樓命名為「歸仁堂」、「兼愛樓」,若欲彰顯命名宗旨,則川堂懸掛的字幅依序應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B)愛人利人以得福,惡人賊人以得禍/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C)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 [106學測]

答案:(C)

【解析】:(A)出自《論語‧泰伯》/《中庸》。→「弘毅」、「任重道遠」、「親親」皆為儒家所重,故知前後兩則皆屬儒家。(B)出自《墨子‧法儀》/《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前則談「愛人利人」而不言親疏之別,與墨家「兼愛」之說相近。後則為熟悉的〈大同與小康〉課文內容,知是儒家。(C)出自《論語‧顏淵》/《墨子‧兼愛》。→前則「守禮」,為儒家所重。後則「視人如己」,乃墨家精神。(D)出自《論語‧雍也》/《孟子‧告子》上。此段主旨在說: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前則「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乃熟悉的儒家之論。後則只談人對於自身的感受,不及於其他,雖有「兼所愛」等語,但不是墨家

【語譯】:(A)士人的心志不可不遠大堅毅,因為所負的使命重大而且路途遙遠/仁,是做人的法則,以親愛自己的親人最為重要。(B)愛護他人、利益眾人,以此能得到福祥,厭惡他人、傷害別人,以此會得到禍殃/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親長,不只是慈愛自己的子弟。(C)不合禮的事不要看,不合禮的話不要聽,不合禮的話不要講,不合禮的事不要做/看待別人的封國像看待自己的封國,看待別人的封邑像看待自己的封邑,看待別人的身體像看待自己的身體。(D)自己要立身,也要使他人能立身;自己要通達,也要使他人能通達/人對於身體,每一個部分都愛護;每一個部分都愛護,便每一個部分都會加以保養。人沒有對任何一尺一寸的肌膚不加以愛護的,便沒有對任何一尺一寸的肌膚不加以保養。

 

8. 下引文句之學派歸屬,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甲、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

乙、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國務不可不謹也,事本不可不摶也。制度時,則國俗可化,而民從制。治法明,則官無邪。國務壹,則民應用。事本摶,則民喜農而樂戰。

丙、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聖王。

(A)法家/道家/墨家  (B)法家/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道家。[107學測]

答案:(C)

【解析】:甲、出自黃宗羲〈原君〉。批判現時君王「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對比古老時代的「天下(人)為主,君為客」。此段引文有「民本」思想,故知是儒家。乙、出自商鞅《商君書‧壹言》。察制度、慎治法、壹國務、民喜農戰,從以上重點可推知此段引文是法家。丙、出自《墨子.天志》。大不攻小、強不劫弱、貴不傲賤、詐不欺愚,有兼愛非攻、交相利的思想,可推知此段引文是墨家

【語譯】:甲、古人將天下人民視為主人,將君主視為客人,凡是君主終其一生的種種作為,都是為了天下人。現在將君主視為主人,將天下人民視為客人,使天下人民無處可得安寧的原因,正是由於君主啊。因此當他尚未得到天下時,殘害天下百姓的生命,分離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贏得自己一人的產業,對此竟然不覺得悲慘。乙、凡從事建立國家的工作,制度不可不查察清楚,政策法令不能不慎重,國家政務不可不嚴謹,攸關國家發展的根本之業不能不集聚起來好好發展。施政推行的制度切合時代需要,那麼全國的風氣民俗就能改變,而人民願意遵從制度。確保統治的法律嚴明,那麼官吏就不會做出邪惡的事。國家的政務統一,那麼人民就會服從國家調用。國家所依賴的根本之業能集中發展,那麼民眾就會喜歡農耕而且願意打仗。丙、已有大國實力的不去攻打小國,已是大家實力的大夫不去篡奪小家大夫,強壯者不去劫掠弱小者,尊貴者不會傲視卑賤者,有機巧詐謀的聰慧者不去欺侮愚昧者。這樣一定在上對天有利,在中對鬼有利,在下對人有利。三方都得利,沒有不得利的地方,因而用全天下最好的美名加在其身上,稱他為聖王。

 

歷屆試題-墨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