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補充講義
壹、 寫作背景
「貞觀之治」後,國強民富,太宗不免意滿志驕,施政漸多荒怠,不僅時常外出旅遊畋獵,又曾多次修建行宮,以備遊幸之用。魏徵對此引以為憂,急欲有所規正。
貞觀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唐太宗下詔於洛陽建造飛山宮,魏徵於此期間多次上奏,故有此十思疏之上。按舊唐書 魏徵傳,載有魏徵上唐太宗奏疏四篇,史臣贊稱:「可為萬代王者法。」本文就是其中的第二篇。因為篇中列有十點建議,請太宗思考採擇,作為修身治國的準則,故題曰「十思」。
唐太宗看到這十思疏後,親手寫〈答魏徵手詔〉:「省頻抗表(指奏章),誠極忠款,言窮切至。披覽忘倦,每達宵分。非公體國情深,啟沃義重,豈能示以良圖,匡其不及?」並說:「公之所陳,朕聞過矣。當置之几案,事等弦韋。」
貳、 作者:魏徵
一、早年隨李密抗隋
二、玄武門兵變後佐唐太宗
三、屢次上奏深得唐太宗之心
四、 犯顏直諫促賢明
五、魏徵殂逝,唐太宗亡一人鏡
《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徵狀貌不逾中人,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為霽威。」
帝曰:「貞觀以前,從我定天下,間關草昧,玄齡功也。貞觀之后,納忠諫,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徵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親解佩刀,以賜二人。帝嘗問群臣:「徵与諸葛亮孰賢?」岑文本曰:「亮才兼將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義,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
《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曾公開說)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匡朕之違者,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歸有光:「十思之命,遏人欲於將流,存天理於將滅,實古今帝王之龜鑑。」
參、 形音義辨析
字形 |
釋義 |
例 |
將 |
會、將要 | 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
拿、取 | 明日即將來射曹軍(羅貫中 用奇謀孔明借箭) | |
則、那麼 | 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 |
語助詞,了 | 一個嘴巴打將去(吳敬梓 范進中舉) | |
近 | 今滕也截長補短,將五十里也(孟子) | |
休 |
休息 | 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歐陽脩 醉翁亭記) |
停止 | 下筆不能自休(曹丕 典論 論文)休學、休會 | |
完了,沒有希望了 | 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 |
退休、辭退官職 |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 旅夜書懷) | |
美善、喜悅、快樂 | 永保無疆之休(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休戚與共 | |
舊時丈夫離棄妻子 | 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兒點汙,如何把我休了(水滸傳第八回) | |
不要、不可 | 休想、休問 | |
景 |
大 | 連橫 臺灣通史序:「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詩經 車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偉大的德行) |
日光 | 范仲淹 岳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 |
極 |
至 | 將崇「極」天之峻(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北通巫峽,南「極」瀟 湘(范仲淹‧岳陽樓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到盡頭、達到最高 | 感「極」而悲(范仲淹‧岳陽樓記)竭心盡善,必「極」人臣(杜光庭‧虬髯客傳) | |
盡頭 |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韓愈‧祭十二郎文) | |
非常 | 始「極」其濃媚(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 |
殷 |
深 | 「殷」憂而道著(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
富足、富裕 | 國家「殷」富 | |
形容雷聲(ㄧㄣˇ) | 雷聲「殷殷」,天色以雲幕而暗(徐宏祖‧徐霞客遊記) | |
紅黑色【 ㄧㄢ 】 | 「殷」紅色 | |
簡 |
通「揀」,挑選 | 「簡」能而任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 |
其 |
代名詞,他(的) |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
代名詞,我(的) |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
豈 |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顧炎武‧廉恥) | |
其 |
猶「殆」,大概、或許、恐怕,表示推測的語氣 |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歸有光‧項脊軒志)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 學而)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 憲問) 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劉基‧郁離子) |
將 | 五世「其」昌 | |
表示「期望」 |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歐陽脩‧新五代史 伶官傳序) | |
固 |
穩固、鞏固 | 根不「固」〔形容詞〕而求木之長(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長者,必「固」〔當「動詞」〕其根本(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牢「固」、「固」若金湯、根深柢「固」 |
堅決 | 吾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固」辭不受 | |
堅守 | 君子「固」窮〔君子在貧困中仍然堅守節操〕(論語 衛靈公) | |
固執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臆測、不武斷、不固執、不自私〕(論語 子罕) | |
的確、確實 |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蘇軾‧赤壁賦) | |
本來 | 他人見問,「固」不言/烈士不欺人,「固」無畏/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杜光庭‧虬髯客傳) | |
一定、必定 | 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顧炎武‧廉恥) | |
簡陋、寒傖 | 奢則不孫,儉則「固」(論語 述而) | |
豫 |
遊樂 | 可以盡「豫」遊之樂(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
喜悅、愉快 |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孟子 公孫丑下) | |
猶豫 | 「豫」焉若冬涉川〔猶豫的樣子如同在冬天走過河川〕(老子十五章) | |
事先有所準備,通「預」 | 凡事「豫」〔預先準備〕則立,不「豫」則廢(中庸第二十章) | |
九 |
虛數,形容數量之多 |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墨子 公輸) | ||
樂 |
喜好【 一ㄠˋ 】 |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論語 雍也) | ||
快樂(ㄌㄜˋ) | 於是飲酒「樂」甚(蘇軾‧赤壁賦) | |
音樂(ㄩㄝˋ) | 如聽仙「樂」耳暫明(白居易‧琶琵行并序) |
肆、 成語集錦
含蓼問疾 |
君主不辭辛勞安撫軍民,與百姓同甘共苦。蓼,音ㄌㄧㄠˇ,一種苦味的草本植物。 |
痌瘝在抱 |
對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形容愛民殷切。痌瘝,音ㄊㄨㄥ ㄍㄨㄢ,疾苦。 |
視民如傷 |
看待人民如同面對傷患,不敢驚擾。形容帝王體恤民眾疾苦。 |
愛民如子 |
如同愛護自己子女一般地愛護百姓。 |
保境息民 |
君王能保護國家並讓人民安居樂業。 |
弔死問疾 |
悼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百姓疾苦。 |
解民倒懸 |
比喻把人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義近:救民水火 |
奔車朽索 |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飛奔的馬車,比喻極其危險。 |
魚游沸鼎 |
魚游泳於沸騰的鍋鼎中。比喻處境極危險。 |
燕巢飛幕 |
燕子在飄動的布幕上築巢。比喻處境極危險。義近:幕燕鼎魚 |
虎尾春冰 |
踩踏老虎的尾巴,走在春天河川的薄冰上。比喻處境危險。義近:臨危履冰 |
危若朝露 |
比喻情形極危險,像早晨的露珠,陽光一晒就會消失。 |
危如累卵 |
情形危險的像堆高的蛋,隨時會跌破。義近:岌岌可危 |
間不容髮 |
距離緊迫到不能容納一根頭髮。比喻情況危急。義近:千鈞一髮 |
桓殷危語 (盲人瞎馬) |
桓玄與殷仲堪爭說以危險的事為主題的戲言。比喻情形危急。注:殷仲堪之參軍在旁,言:「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
伍、 歷屆試題精選
1.下列各組文句,「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不貪於財,不「苟」於利/「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B)闔門懸車,不「豫」政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C)攜朋挈儔,去故「就」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D)超然而上,「薄」乎雲霄,而不以為喜也/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 (E)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夫上以至誠行之,而貴者知避上之所「惡」矣。〔94學測〕
答案:(C)(D)
解析:(A)行為苟且/如果。(B)同「與」〔音ㄩˋ〕,參與/預先準備。(C)親近。(D)迫近。(E)音ㄨ,如何/厭惡。
2.古代漢語有一種用來表示「認為某(人、事、物)是……的」的用法,例如《戰國策‧齊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中的「美我」即是「認為我是美的」之意。下列文句「 」內文字屬於此一用法的選項是 (A)《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B)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C)《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D)司馬光〈訓儉示康〉: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96學測〕
答案:(C)
解析:意動用法,動詞對於其受詞含有「認為」、「以為」的意思。(A)音ㄏㄠˋ,愛、喜愛,一般動詞。(B)使……安,使動用法。主語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代表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施行這個動作或有所改變。(C)認為……小,意動用法。(D)使……豐厚,使動用法。
3.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聽寒「更」,聞雁遠,半夜蕭娘深院/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B)「俟」案子查明,本府回明了撫臺,仍舊還你/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C)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延之 (D)無何天寶大徵兵,戶有三「丁」點一丁/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 (E)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 〔97學測〕
答案:(B)(C)(E)
解析:(A)前後不同。寒「更」,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巡夜者敲鑼擊梆以報時,此稱寒夜更聲。出自孫光憲〈更漏子〉/「更」坐,再。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B)「俟」皆作等待。出自劉鶚《老殘遊記》/出自《中庸》。(C)「聞」皆作聽聞。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出自杜光庭〈虬髯客傳〉。(D)前後不同。三「丁」,成年男子。出自白居易〈新豐折臂翁〉/「丁」卯,天干的第四位。出自曹雪芹《紅樓夢》。(E)「甚」皆作很、非常。出自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出自蘇軾〈留侯論〉。
4.文學作品中,可運用層層遞進手法,來增加文意的層次感。下列屬於此種用法的選項是 (A)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須瘦;雲無心,雲也生愁 (B)所謂老教授不過是新來的講師變成,講師曾是新刮臉的學生 (C)地名可以忘記,地方不會忘記;地方可以忘記,事件不會忘記 (D)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E)有些人是特別的善於講價;他有政治家的臉皮,外交家的嘴巴,殺人的膽量,釣魚的耐心。〔101學測〕
答案:(B)(C)
解析:把三個以上有深淺、先後、大小等層次關係的語句,依序加以排列,稱為層遞修辭法。(A)排比修辭。出自喬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B)依「老教授→講師→學生」的層次排列。出自余光中〈或者所謂春天〉。(C)依「地名→地方→事件」的層次排列。出自王鼎鈞〈大氣遊虹〉。(D)排比修辭。前兩者為譬喻,以襯托出最後一句的主題。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E)譬喻修辭。出自梁實秋〈講價〉。
5.下列關於人物言語或行為的分析,錯誤的選項是 (A)馮諼詐稱孟嘗君之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反映出道義重於私利的政治觀點 (B)諸葛亮建議後主要「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是希望後主能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C)燭之武勸秦伯「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提醒他不要用自己的薄情寡義來襯托鄰國國君的仁厚寬容 (D)魏徵諫太宗「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強調民心向背對主政者的重要。 〔104學測〕
答案:(C)
解析:(A)馮諼燒券以買義,雖使孟嘗君失去私人利益,卻得到人民的擁戴。故知「反映出道義重於私利的政治觀點」,敘述正確。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B)引文之意為「擴大自己的見聞,廣泛地聽取意見,以發揚光大先帝的遺德」,故知「希望後主能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敘述正確。出自諸葛亮〈出師表〉。(C)引文之意為「何必消滅鄭國來擴張晉國的疆域呢?晉國國力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也就削弱了」,是強調亡鄭無益於秦,只是增加晉的土地、增強晉的實力。並非「用自己的薄情寡義來襯托鄰國國君的仁厚寬容」,所述錯誤。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D)引文之意為「可怕的不在民怨的大小,而是民心的背離,就好比水可以承載舟船也可以翻覆舟船,所以應該特別謹慎,就像用腐朽的繩索來駕馭飛奔的馬車一樣危險,怎麼可以疏忽呢」,故知「強調民心向背對主政者的重要」,敘述正確。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6.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 (B)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 (C)後五年,吾妻來「歸」/靖心知虬髯得事也,「歸」告張氏,具禮拜賀 (D)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 (E)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104指考〕
答案:(B)(D)
解析:(A)盡頭,終了。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全部。出自黃宗羲〈原君〉。(B)迫近。出自蒲松齡〈勞山道士〉/郁永河〈北投硫穴記〉。(C)女子出嫁。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回家。出自杜光庭〈虬髯客傳〉。(D)美善。後者出自鄭用錫〈勸和論〉。(E)寧願。出自屈原〈漁父〉/豈,難道。出自丘遲〈與陳伯之書〉。
7.下圖是一則戒菸廣告,「持槍」的剪影用來類比「持菸」的手勢,意謂兩者同具危險性。下列文句「;」的前後,具有類似表意方式的選項是 〔105學測〕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B)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C)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E)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
答案:(B)(C)(E)
解析:題目可簡化敘述為「持菸像持槍」,是譬喻關係,以本體、喻體分列前後。以下依此標準判斷選項。(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平等並列關係,非本體與喻體關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B)「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有如「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兩者為本體與喻體關係。出自李斯〈諫逐客書〉。(C)「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有如「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者為本體與喻體關係。(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與「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為平等並列關係,非本體與喻體關係。出自《禮記‧大同與小康》。(E)「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有如「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兩者為本體與喻體關係。出自顧炎武〈廉恥〉。
8.「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之語意關係可以是「如有一分耕耘,則得一分收穫」,下列文字前後句具有相同語意關係的選項是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B)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D)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E)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106學測]
答案:(C)(D)
解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種假設的條件,後一分句說出在此條件下出現結果的句子。(A)「可畏惟人」是「怨不在大」的遞進說明。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B)「聞道有先後」與「術業有專攻」兩者為並列關係。出自韓愈〈師說〉。(C)「若亡鄭而有益於君」為提出的假設條件,「敢以煩執事」為在此條件下將會有的結果。出自〈燭之武退秦師〉。(D)「斧斤以時入山林」為提出的假設條件,「材木不可勝用也」為在此條件下會出現的結果。出自《孟子‧五十步笑百步》。(E)「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說明結果,「其原皆生於無恥也」說明原因。出自顧炎武〈廉恥〉。
9.下列「 」內字音前後相同的是 (A)「簪」纓世族/浸潤之「譖」 (B)若「垤」若穴/藩籬「桎」梏 (C)財匱力「絀」/正身「黜」惡 (D)「檣」傾楫摧/稼「穡」之道。
答案:(C)
解析:(A)「簪」纓世族︰ㄗㄢ。簪纓,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世族,世家大族。「簪」字出自曹雪芹〈劉姥姥〉與李斯〈諫逐客書〉/ 浸潤之「譖」︰ㄗㄣˋ。譖,毀謗、誣諂。「浸潤之譖」出自《論語‧顏淵》。(B)若「垤」若穴︰ㄉㄧㄝˊ。垤,小土堆。「若垤若穴」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藩籬「桎」梏︰ㄓˋ。古代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繫犯人,後作為「束縛」之意。藩籬,用柴竹編成屏蔽的圍牆,引申為保護防衛或隔離。(C)財匱力「絀」︰ㄔㄨˋ。絀,不足、短缺。匱,缺乏/正身「黜」惡︰ㄔㄨˋ。黜,擯棄、斥退。「正身黜惡」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D)「檣」傾楫摧︰ㄑㄧㄤˊ。檣,船的桅杆。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稼「穡」之道︰ㄙㄜˋ。稼穡,播種與收穀,為農事的總稱。[107學測]
10.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B)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C)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 (D)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固」非偶然也/道士笑曰: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 (E)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始悟「向」之倒峽崩崖,轟耳不輟者,是硫穴沸聲也。 [107學測]
答案:(B)(C)(D)
解析:(A)誠信。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確實、實在。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B)皆「侍奉」。出自顧炎武〈廉恥〉/李斯〈諫逐客書〉。(C)皆「商議」。出自劉基《郁離子‧工之僑為琴》/方苞〈左忠毅公逸事〉。(D)皆「原本」。出自杜光庭〈虬髯客傳〉/蒲松齡《聊齋志異‧勞山道士》。(E)崇尚。出自曹丕《典論‧論文》/先前。出自郁永河《裨海紀遊‧北投硫穴記》。
陸、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每當新政府上任之後,我們總會期待新政府與新內閣的帶領下,未來臺灣能有所突破,最重要的就是新政府要能提出臺灣未來發展的新願景及新藍圖,並大膽積極地推動各項變革,以面對未來的挑戰,帶領臺灣走出新局。
在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我們看見魏徵剴切地向唐太宗提出自己的諫言,身為一位領導者,傾聽社會各階層的聲音何其重要!而身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高中生,除了埋頭書堆之外,更需要保有對社會關懷、對人群熱愛的心,並且勇於表達自己給領導者的建議與看法。
請以「高中生給總統的話」為題,書寫自己所關注的社會現象或議題,表達你想要給總統的意見。不需使用書信格式。
【寫作提示】
1.文中必須以高中生的角度呈現自己所關心的議題為主要內容。
2.必須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要符合「不卑不亢」的態度原則。
【參考範文】
高中生給總統的話 北一女中 歐陽如昕
首先,恭喜您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結果公布的那晚,不只是您政治生涯的重要時刻,也是國內多數選民願望成真的一晚。然而,當選並非結束,而是開始。當晚,您許下謙卑的承諾,而全國的人民也準備好檢視您與您的施政團隊是否能實現選前提出的各項政策。我作為一個高中生,雖無投票權,亦希望能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供您參考。
在過去十八年中,我觀察到中華民國各級首長常出現的問題,首先是短視近利,改革求快速見效。身為學生,在教育方面尤受其害,在我短短的求學過程中,遇到多不勝數的教育改革,然而多有施行倉促、配套不完備之感,且僅從形式方面下手,沒有讓教學本身與時俱進,可謂治標不治本。現代元首任期短,施政力拚立即有感,但正如教育改革不可能速成,形象經營也是一場長時間的戰役,希望新政府求新求變能踏實、從根本做起。
我觀察到的第二個問題,是施政易流於表面功夫。以我十分關心的環保議題為例,雖然許多開發案都有環評要求,但卻常耳聞環評沒過而建商照蓋的事件,如此一來,環評的環節變得只像表演而無實際效用,意義全失。您訪問國軍時曾指出,花大量時間準備迎接您的排場是本末倒置的行為,一針見血,引起全國討論,期盼您將來也能改變更多徒具表面功夫的舊作法。
我觀察到的第三點是言而無信。這點看似是「全天下政客皆會犯的錯」,在我看來非常致命,也是過去政黨一再替換的原因。人民是因為相信候選人倡議的價值,才將選票投給候選人,言而無信,最直接傷害的便是支持者的信任,失去支持者,下次選舉自然會迎來失敗。您在選前曾以婚姻平權為一大號召,當選後必然也要對此議題負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願您能實現人民的期望。
總統是一國首長,其勝任之困難不在話下,而您已獲得多數選民的信任與認可,相信您必定能創造新的局面,避開前人的錯誤。再次恭喜您高票當選,也祝福您的施政生涯比競選過程更為人稱道!
柒、關於「十思」
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 1.《老子》44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2.晉武帝已選數千名秀美女子以充六宮,晉滅吳後又從吳主孫皓的後宮揀選美女五千人送到洛陽。3.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4.貞觀初年,唐太宗曾兩次釋放宮女,共約三五千人。白居易〈七德舞〉:「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5.鄭仁基女美貌有才,皇后欲太宗充實後宮。魏徵上諫說:「陛下處台榭,則欲民有楝宇;食膏粱,則欲民有飽適;顧嬪禦,則欲民有室家。今鄭已約昏,陛下取之,豈為人父母意!」 |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 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房玄齡、高士廉上朝,過玄武門,見內宮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問諸修造官員竇德,太宗知而怒斥。魏徵正色曰:「陛下既然委他們以大任,他們就是陛下的耳目和左右手。那麼還有什麼事情不該讓他們知道呢?假如那處建築是必要的,他們理應協助去完成;假使是不妥當的,就請陛下停止。他們向主管官員打聽,這是很正常的!」唐太宗慚愧地說:「我每次上朝,要說一句話,未嘗不三思而後言,怕說錯了,給國家帶來危害,沒想到今天又說錯了。幸虧有魏徵的提醒呀!」 |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 貞觀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猶不得其理。況朕有天下之日淺,得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猶失之,而況於天下乎?」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内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 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河上公 注:「江海以卑,故眾流歸之,若民歸就王。」西元616年5月,反隋活動已成燎原之勢,隋煬帝楊廣還堅持幸遊江都。楊廣一生剛愎自用,惡人進諫。大將軍趙才諫曰不可,削官;崔民象上表勸阻遭戮。至汜水(河南省 鄭州市),小官王愛仁上表勸阻,又殺了王愛仁。至開封,地方官攔路阻駕說:「您還去江都的話,天下就不是您的了!」也被殺。連殺三人,除左右諂媚之人,再無敢勸者。至江都,隋亡。 |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慎始而敬終 | 唐太宗喜歡打獵,常常喜歡與猛獸格鬥。勸諫唐太宗打獵時不要逞強,否則一世英名將毀於山豬獠牙之下。上問侍臣:「帝王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徵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 (錄自資治通鑑) |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 1.《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2.袁世凱登基,正當他接受群臣朝賀之際,蔡鍔所率領的討袁護國軍,也已攻入四川。大臣趙爾巽前來謁見,發現上海出版的順天時報登載許多反袁的文章和護國軍的消息,可是袁世凱看的報紙竟是他的親信偽造的。為了使「龍心大悅」,凡不合袁世凱心意的言論都得撤換刪改,重新製版印製。那張改頭換面的偽順天時報就只有一個讀者袁世凱。 |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 《隋唐嘉話》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 |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 《續世說》武后時,朱前疑上書云:「臣夢陛下壽滿八百。」即拜拾遺。又言:「夢陛下髮白再黑,齒落再生。」遷駕部郎中。出使還,上書云:「聞嵩高呼萬歲。」賜以緋魚袋。時未五品,於綠衫上佩之。 |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 1.慈禧太后喜看京戲。太監小德張指派唱黑頭的穆麻子飾雙燈記中的包拯。慈禧聞唱詞一句「最毒不過婦人心」,大怒,停演。傳旨杖責穆麻子八十竹竿,立即逐出宮外。太監小德張四十竹竿,罪名是選人不當。2.青衣孫怡雲進宮唱玉堂春,將「魚兒落網有去無還」依舊詞唱到「羊入虎口有去無還」,慈禧聽了大怒,喝令孫怡雲立即停演。原來,慈禧屬羊,羊入虎口,豈不是虎把羊吃了嗎?3.小太監不懂跟慈禧下棋,只能輸,不能贏。直搗對方腹地,高興地叫道:「將老帥!」慈禧猛地掀翻棋盤,對小太監狠狠打了一記耳光,厲聲喊道:「來人,把這個不知高低的小混蛋給我重打四十大板!」4.在清廷科舉最後一次考試當中,山東 濟南才子王國軍中了狀元。慈禧聽說今科狀元的文章十分出色,便下令取來看。試卷送到樂壽堂,慈禧一看卷首的名字就勃然大怒,沒頭沒腦地罵道:「混帳!」周圍的人嚇呆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見慈禧拿起硃筆在王國軍三字上打了一個「×」,然後批道:「洋人要亡我大清朝,你也要亡清君王,死無赦!」(她把「王國軍」,諧讀成「亡國君」)寫完把筆扔出老遠,下令:賜新狀元五尺白布,勒令他懸梁自盡。可惜,名蓋一時的才子,就這樣毀於慈禧之手。 |
捌、思辯練習
1.對於「十思」的內容,你印象最深的三則是什麼?為甚麼?
2.如果你像勸諫自己,你會從「十思」中的哪些角度切入?為甚麼?請選出2項,並以個人生活事例進行說明。
4. 「十思」乃是唐太宗的勸諫,如果有機會像當今的執政者進言,你會從那些角度切入?為甚麼?請請舉出具體的事例加以說明。
3.古人認為,勸諫國君就像是「批逆麟」,是一件及危險的事,事實上,唐太宗也曾經李世民也有按捺不住的時候,一次罷朝回宮,怒氣衝衝地說:「會須殺此田舍翁」,但他不但沒有殺魏徵,反而對侍臣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請根據你對唐太宗和李世明的了解,推測原因,寫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