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翰墨知交情〉之一】莊靈/函邀吃烤肉

【〈翰墨知交情〉之一】莊靈/函邀吃烤肉

 

父親常需到台北開會;每次他到台北,一定都住在北大老同學、一生至友臺靜農世伯位在溫州街十八巷六號的日式台大教授宿舍裡……

 

臺靜農(右)與莊嚴1969年於臺府的小書齋。 攝影/莊靈臺靜農(右)與莊嚴1969年於臺府的小書齋。 攝影/莊靈

最近和內子陳夏生細理父親莊嚴(慕陵)先生留下的各種遺墨和書畫,發現裡面有不少件是當年故宮文物還存放在霧峰北溝時期(1950-1965),父親的藝文界好友們寄給他的信札和附寄件;其中像臺靜農、張大千、董作賓、劉延濤、王壯為、孔德成、胡適、羅家倫、郎靜山和呂佛庭等多位世伯前輩的毛筆信函,或者即興詩書和手繪小畫,都十分精采。這回當筆者再次展讀它們時,那種知交間的深厚情誼與全然無拘的文墨風采,還有當年他們詩酒雅聚怡然興會的場景,剎那間又一一回到眼前,讓作為後輩的我們無比懷念。儘管這些都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筆者還只是個在校學生),然而從這些墨跡中所散放出的友情光彩和文化幽香,卻因為時間的積累反而愈發顯得醇厚與芬芳。

這裡筆者先介紹一件臺靜農世伯在民國四十九年(1960)寄給父親的大字毛筆信函(見圖一), 原文如下:

慕公老兄:今日聞孫喻兩君言,有友生新疆人,能以西域法烤牛羊肉,佐料唯胡椒、辣椒、白鹽而已,味絕美。

公何時北來,請先馳告麗水精舍諸君先為張羅也。據云此等肉遠非淡水河有類炒肉片者可比,六一翁聞之垂涎否?

歇腳庵行者再拜,十月一日(筆者按:「歇腳庵」亦作「歇腳盦」,是靜農世伯的齋名)

 

圖一:臺靜農民國49年寄給莊嚴的大字毛筆信函。 攝影/莊靈圖一:臺靜農民國49年寄給莊嚴的大字毛筆信函。 攝影/莊靈

信的文句中間還夾著兩行小字:此札書於中秋節前三日,乃於節後三日始發,殊可笑也。 七日晚又及

這封信是用三張斗方宣紙寫的,裝在一個黃褐色的傳統中式信封裡;信封上面是臺老手書的毛筆墨跡:「台中 霧峰 一號信箱 莊慕陵先生啟」 寄件人處則是:「台北溫州街十八巷六號 臺緘」。左上角貼了一張印著金門莒光樓的八角錢淺綠色郵票;上面清晰地蓋著一枚圓形黑色郵戳,「台灣/四九年十月八日/十四/台北(辛十八)」

筆者回算一下時間,民國四十九年十月,自己還是台中省立農學院(民國五十年已改制為省立中興大學)森林系四年級的學生;當時我們家還住在北溝庫房邊用粗竹搭蓋的「洞天山堂」裡,父親那時應該已是故宮古物館的館長。由於行政院就在當年九月,已經決定要把北溝的文物全部遷移到台北士林的外雙溪,(實際上故宮文物是在民國五十四年秋後才遷運到士林的),因此父親常需到台北開會;每次他到台北,一定都住在北大老同學、一生至友臺靜農世伯位在溫州街十八巷六號的日式台大教授宿舍裡。公餘之暇通常都會偕老友去逛牯嶺街的舊書鋪,光顧熟悉的小吃店,或者一塊兒去拜訪台北藝文界的好朋友。像信中所提位在師大附近麗水街內「麗水精舍」的三位青年畫家孫家勤、喻仲林和胡念祖(胡先生今年已屆九十高齡,依然活躍於兩岸畫壇),就是父親和臺伯經常會去造訪的忘年之交。想來信中所說那位擅烤牛羊肉的新疆友生,就是麗水精舍孫家勤和喻仲林兩位所發現並向臺老推薦的。關於信末還提到「淡水河有類炒肉片者」,應該是指當年螢橋(一名川端橋,即今天的永和橋)兩岸河灘上,就有多家臨時搭建專賣消夜的小吃店而言。至於父親究竟有沒有因為這封信到台北去品嘗由臺伯和孫、喻兩君安排的絕美新疆烤肉,可就不得而知了!

這次我與夏生在整理的卷帙當中,還找到一幅由麗水精舍三位畫家於辛丑年(1961)合作繪製,送給父親賀年的設色斗方小畫〈歲朝圖〉(見圖二),上面就有靜農世伯的諧趣題句:「辛丑元日 麗水精舍三畫家為慕陵叟作歲朝圖 屬歇腳漢題曰 歲在辛丑 年當大有 宜酒食肉 叟健如牛」,剛好印證了那段時間父親和臺伯以及麗水精舍諸君子的深厚交誼。

 

圖二:麗水精舍三位畫家於辛丑年(1961)合作繪製,送給莊嚴賀年的設色斗方小畫〈...圖二:麗水精舍三位畫家於辛丑年(1961)合作繪製,送給莊嚴賀年的設色斗方小畫〈歲朝圖〉。 攝影/莊靈

每當筆者展讀靜農世伯這封字跡蒼勁有力又洋溢著無限歡欣之情,寄給遠在台中鄉下同學老友莊慕陵的大字行草烤肉邀函時,眼前便會浮起父親和靜農伯相交近七十年,二老聚晤時或暢論書藝、或縱情筆墨、或把盞對酌,使小小書齋頓時為溫煦祥和的文化氣息所充滿的情景;因而讓作為後輩的筆者和家人,不由自主地對上一代中國文人自然散發的氣質和風采,為之孺慕追懷,感動無已。

【2017/01/03 09:17:45 聯合報】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205887

【〈翰墨知交情〉之一】莊靈/函邀吃烤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