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始得西山宴遊記〉補充講義

[two_third_last]始得西山宴遊記補充講義

一、主旨:全文以「始」字為文眼,藉「未始」與「始」的對比呼應,引出「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最高境界。

「始得」二字,暗示作者心境的轉折與新起點。

二、寄託:藐視群小、卓立不群、超塵拔俗的人格力量,被棄置、遺世獨立的幽憤。

三、寫作背景:唐憲宗元和四年(西元八○九年)秋,時柳宗元三十七歲,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後,南貶永州的第四年,寄情山水寫成《永州八記》,本文為首篇,是八記導論。

*《新唐書‧柳宗元傳》:「既竄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困鬱,一寓諸文。」

四、釋題:

1.「始得」包含兩層意義:

第一層:首次發現西山勝景,心境上的重要轉折。

第二層:遊覽西山才首次獲得遊山的意趣,人生的歷程亦由此始。

2.「始」為文眼,篇中凡四見: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3.遊記:
 明代張岱〈寓山注跋〉:「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

4.遊記名篇: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唐‧柳宗元〈永州八記〉、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明‧袁宏道《西湖雜記》

5.關於「記」:

臺閣
名勝記
包括建築物記和歷史名勝記二種,敘其營建、修葺過程、歷史沿革以及作者的議論感慨 王禹偁〈黃岡小竹樓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曾鞏〈墨池記〉蘇軾〈超然臺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山水遊記 記敘作者遊歷名山大川所見所聞與切身感受 柳宗元〈永州八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圖畫器物記 可分為圖畫記和器物記二種,記述、說明圖畫的內容、物件的形狀,以及其他特點和得失 韓愈〈畫記〉劉敞〈先秦古器記〉
人事雜記 可略分為人物記和事件記兩種,專以記人或敘事 歐陽脩〈養魚記〉、錢公輔〈義田記〉曾鞏〈越州趙公救菑記〉、歸有光〈項脊軒志〉方苞〈獄中雜記〉、全祖望〈梅花嶺記〉

 

 

 

 

五、  作者:

1.文學主張:文以明道: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學的實用性。

講求文章藝術之道,認為注重藝術形式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文學成就:韓愈稱柳宗元: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

3.好友劉禹錫輯其詩文遺稿《柳河東集》傳世。

3.作品舉隅:

(1).議論文:論辨精密,分析事理別開生面。名作有「封建論」、「六逆論」、「桐葉封弟辨」。

(2).寓言:承襲先秦寓言傳統而另有創新,柳氏寓言跳脫說理,而有諷刺世態之意,並時以幽默諷刺的筆法,反映時政,表達憂國憂民之心;寓言至柳宗元,始能單篇獨立成文。名作有「三戒」(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黔之驢)、「蝜蝂傳」、「捕蛇者說」。

(3).傳記:承襲「史傳」傳統,刻劃生動。其傳記不只著眼於當代名士,對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亦多所關注。名作有「段太尉逸事狀」、「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亦帶有寓言性質)

(4).遊記:脫胎自酈道元《水經注》,文筆清麗,有強烈的感染力。「永州八記」為柳宗元遭貶永州司馬後,自放於山林水澤之間,將其困阨感傷的心境,寄託在遊賞山水之間,昇華而出的名作。八記依次為:(元和四年/809AD)「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元和七年/812AD)「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石城山記」,八記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貫,好像一軸長卷,展現永州一景又一景的精美山水畫。

(5).山水詩:柳宗元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唐代山水詩四大家」。

其〈江雪〉、〈漁翁〉寫山水風光與隱逸生活,風格近似陶淵明。詩屬自然派,由於貶居永州及柳州,得以放浪山水間,加以性愛佛理,所以詩文品格高遠,毫無塵俗之氣。

永州詩作:〈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然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迴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欸乃:搖櫓的聲音。 / 無心:指雲自由自在飄動。

4.韓柳比較:

    

字號

生平

文風

思想

師道

著作

頌贊

韓愈 字退之卒諡文自謂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追封昌黎伯  三歲而孤,兄嫂撫養成立。歷任官職,直諫敢言。憲宗時曾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力倡古文運動。 文以載道/ /韓文如海 / 韓詩險怪 以儒家正統自居,排抵佛、道 不顧流俗,抗顏為師,作「師說」闡明從師問之之要 昌黎先生集 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謂: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一言而為天下法,匹夫而為百世師
柳宗元 字子厚世稱柳柳州又稱柳河東 累官禮部員外郎。坐王叔文黨貶永州司馬,後徒柳州。 文以明道/柳文如泉 / 柳詩高遠 儒、佛、道三家並修,兼融諸子思想 不好為人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明不願為人師之心意 柳河東集 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記為千古寫景名篇。

六、文學常識:

1.「記」體文章比較:

篇名 始得西山宴遊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黃州快哉亭記
作者 柳宗元 范仲淹 歐陽修 蘇轍
謫地 永州 鄧州 滁州 筠州
文眼 始得 快哉

2.古文運動

背景 齊梁時代,文學作品日趨藻繪輕豔,駢文綺麗,淫文破典
先驅 陳子昂倡漢魏風骨,元結等亦倡議古文,但駢文仍居主導
發展 韓愈主張「文以載道」、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務去陳言,創造新體。附議者眾,聲勢浩大。然晚唐古文漸衰。
中輟 晚唐華美精工的駢文再度興盛,古文發展受阻。北宋初年,西崑體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文風華靡而忽略了作品的內容與精神。
成熟 宋歐陽脩創作傑出理論健全,拔擢王安石、曾鞏、三蘇,名家迭出,散文躍升主流。
影響 1.明初古文家:宋濂,其文醇雅。劉基其文雄奇。方孝孺其文雄健。2擬古派(前後七子):主張文必秦漢、 詩必盛唐3唐宋派:反對擬古,代表人物:歸有光、唐順之、王慎中、茅坤。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文學史上始有「八大家」之名。4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重視民歌小說,開明清小品文創作風氣。      代表人物: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5竟陵派:提倡 幽深孤峭 的風格。代表人物:鍾惺、譚元春。
清初古文興盛,顧炎武、黃宗羲之後有桐城派、陽湖派、湘鄉派相繼而起

3.貶謫文學

人物 事件 作品
韓愈 諫迎佛骨,觸怒唐憲宗被貶潮州刺史 祭鱷魚文
柳宗元 坐王叔文黨,被貶永州司馬 永州八記
白居易 盜殺武元衡,上疏請亟捕賊,貶將州司馬 與元微之書
范仲淹 慶曆新政失敗,貶為鄧州知州 岳陽樓記
歐陽修 上書請求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未被採納,且此時發生了「歐陽脩外甥女張氏案」 醉翁亭記
蘇東坡 烏臺詩案,貶黃州團練副使 赤壁賦
蘇轍 上書為其兄蘇軾烏臺詩案贖罪而受牽累,貶筠州監理鹽酒稅 黃州快哉靜亭記

七、問題討論:

1.請閱讀余秋雨《文化苦旅.柳侯祠》、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柳州羅池廟碑〉,從由柳宗元的生平事蹟說明儒家傳統知識份子的人生方向?

2.作者發現西山特怪前的登覽心情為何?

3.承上,作者使用那些寫作手法,表現此種心情?

(1).用「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暗示出遊過程輕鬆,同時也因為貶官而內心惶惶然,不知所措,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

(2).「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用短句的速度感描寫急於登覽、探訪幽泉怪石動作緊湊而毫不猶豫,動詞置於前,強調動作的連貫性與登山的力道,間接反映出山勢之危與高險。

(3).「到則披草而坐……起而歸」大量使用頂真,在形式上使短句意連,文章簡潔明快,在內容上藉頂真顯現登山時緊湊連續的動作,形成制式化的遊賞過程(對景致略有失望所以欣賞的過程千篇一律),顯現急切尋找情緒出口,但遊山玩水亦無法排解內心的恐懼不安。

4.文章首段,作者鋪陳未見西山前的遊賞,其用意何在?

作者鋪陳未見西山前的遊賞,以呼應「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並作為下文宴遊西山之樂的鋪墊。此種「烘托」的手法,是為了凸顯遊覽西山的特殊經驗與價值。

5.作者發現西山之後,採取了什麼行動?透露出怎樣的心情?

(1)行動: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2)心境:急迫而積極的心情,亟欲探尋西山之究竟。

6. 作者不從正面描寫西山,卻從四周的山勢寫起,其用意何在?

作者不從正面寫西山景色,卻從四周的山勢寫起,其用意在烘托西山的高峻。作者從不同角度寫西山所見之景:

(1)從高處遠望:「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2)又從俯視寫所見之景:「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3)再寫環視四周:「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1)、(2)兩個角度,以四周景物之渺小襯出西山之高峻,(3)則以西山與雲齊襯出西山之超脫塵俗。

7.請找出本段中既寫西山又投射作者情志的文句,並分析其意涵。

(1)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以凸出高峻的山勢顯現自我高瞻遠矚的眼光與智慧。

(2)不與培塿為類:以西山的出類拔萃來表現自我超脫流俗的格局。

(3)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以西山的廣大久遠投射個人跳脫現實的困阨,追求永恆的價值。

8.請以表格比較作者登西山前、後的心境、過程與結果有何不同?

 

心境

過程

結果

惴慄

(1)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2)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3)覺而起,起而歸。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解脫

(1)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2)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3)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而猶不欲歸。(4)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始得西山宴遊記〉補充講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