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張岱〈褉泉〉

張岱〈褉泉〉與蘇軾〈汲江煎茶〉/ 混合題

張岱具有豐富的茶學涵養,尤以茶術精湛聞名於當世。水是茶湯優劣的主因之一,張岱具有豐富的水品涵養,鑒水功力深厚,更以「水淫茶癖」自期,,「褉泉」就是他所發現的優質好水。〈褉泉〉一文描述張岱辨識褉泉的過程、要領及水質特色,內容生動,請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問題
甲、

甲寅夏,過斑竹菴,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余倉卒見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褉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褉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橋(翹)舌舐齶,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嚥者,是為褉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褉泉茶館,或瓮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褉泉,褉泉名日益重。(張岱〈褉泉〉)

* 磷磷:水流清澈,光影閃映的樣子
圭角:圭的稜角。泛指稜角、鋒芒。
* 噀:將水含在口中噴出去。

乙、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蘇軾〈汲江煎茶〉)

1. 甲文中兩次出現「異之」,下列何者為張岱對褉泉感到奇特的原因:
(A) 褉泉中有玉圭,閃閃發光
(B) 褉泉入口就消失,如有神性
(C) 井邊的「褉泉」二字,字體酷似王羲之手跡
(D) 當地官員怕褉泉泉水供不應求,所以封鎖褉泉

【答案】:(C)

(A)  此指褉泉清澈透明,邊緣如玉圭般銳利。
(B) 文中說:「取水入口,第橋(翹)舌舐齶,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嚥者」,指舌頭舔過上顎,過了臉頰就感覺水已經沒了,倣彿沒水可咽,並無神性。
(C) 文中說: 「井口有字畫,用帚刷之,褉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
(D) 此非「異之」的原因。

2. 請根據甲文對褉泉泉水的描述,完成表格:

形色  (1)
水汽潔白如煙
氣味變化 剛從井裡打上時  (2)
 (3) 石頭的味道味道就消失了

【答案】:

(1) 像秋天的月光灑在霜凍的天空
(2) 水略帶石頭的味道
(3) 放三天後

3. 甲文、乙詩都與喝茶有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甲文描繪泉水的味道和視覺效果
(B) 乙詩指說明如何儲水,未表現蘇試泡茶時對儲水器皿的講究
(C) 甲文的「噀天為白」,乙詩的「雪乳」均形容茶湯色白
(D) 張岱以遺民自居,蘇軾一生屢遭貶謫,兩篇作品均表現寥落的心境

【答案】:(A)
(A) 味覺: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視覺: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
(B) 乙詩表現蘇試泡茶時對儲水器皿的講究
(C) 甲文的「噀天為白」,乙詩的「雪乳」均形容茶湯色白
(D) 張岱文中並未呈現寥落心情。

【〈褉泉〉賞析】

此段內容精彩呈現張岱的鑒水功力,其要點有三:其一,由於褉泉的水質鮮活,風味與眾不同:「磷磷有圭角,異之。」因此受到張岱的喜愛並用心品鑒。此泉特點,就「形色」而言,「秋月霜空⋯⋯」,淨白潤亮、宛若自然。就「滋味」而言,「宿三日,氣方盡。」鮮磊而少有石腥氣味,且鮮度持久。就「口感」而言,「過頰即空」,滑順爽口。其二、鑒水的要領,在於「橋舌舐齶」,係指以舌將泉水推向上齶,藉此提昇口腔中的風味感受。其三,由於褉泉的水質甚佳,適合泡茶、釀酒,優於杭州虎跑、媲美無錫惠山,聲名益重。

【參考資料】:茶淫詩魔-論張岱在《陶庵夢憶》、《瑯嬛文集》中呈現的茶人學養

【語譯】

甲寅年的夏天,我在斑竹菴取了泉水嘗了嘗,發現它清澈透明,邊緣如玉圭般銳利,非常奇特。我走近一看,它的顔色就像秋天的月光灑在霜凍的天空,噴湧出的水汽潔白如煙;又像輕盈的霧氣從山巒中陞起,環繞著松樹和石頭,淡雅得倣彿要散去。我發現井口刻著“禊泉”二字,字躰酷似王羲之,更加感到驚奇。嘗試泡茶,茶香四溢。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水略帶些石頭的味道,但放三天後味道就消失了。辨別禊泉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嘗一口,舌頭舔過上顎,過了臉頰就感覺水已經沒了,倣彿沒水可咽,那就是禊泉。喜歡的人們都相信這個方法。每天都有人來取水,有的用來釀酒,有的開設禊泉茶館,有的裝瓶售賣,甚至送給官員。董方伯儅守衛浙江時,非常喜歡這種水,怕供應不上,甚至封鎖了禊泉,讓它的名聲越來越大。相比之下,杭州的虎跑泉、紹興的陶谿和蕭山的北乾,都不如惠山泉出類拔萃。即使在無錫本地,惠泉的味道也稍顯微溫,但在這個地方,它還是略勝一籌。挑夫們因爲粗心,經常拿錯水,我責罸他們,他們甚至責罵同伴,說是泄露了自己的秘密。直到我指出這是哪個地方的哪口井的水,他們才信服。古人區分淄水和澠水的能力被眡爲奇事,其實各種水到了嘴裡,很容易分辨,哪裡需要像易牙那樣精於烹飪的技巧呢?

这首诗通过讲述作者对惠山泉的探索和鉴别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水质的讲究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不仅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味道和视觉效果,还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董其昌和董方伯,增添了文化内涵。同时,作者对挑夫、朋友等不同人物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质水源的追求和珍视。诗的结尾处引用古人故事,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普通人易于辨识水性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泉水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汲江煎茶》茶詩賞析】

這首茶詩的特點是描寫細膩生動,將水、火、瓢、勺、枯腸等俗物,與江雪、明月、松風高雅之物相比襯;將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等俗事與想像與夢境相融合,俗物俗事在不知不覺中轉化為曠達的胸襟和豪放的人生境界。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詩人被貶後寂寞無聊的心理,很生動地表現出來了。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動的江水(活水),並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論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緩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這里說應當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邊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說,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邊釣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當夜晚,天上懸掛著一輪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寫月夜汲水的情景,說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貯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甕)裡;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將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準備動作,寫得很細緻、很形象,很有韻味。

第五句寫煎茶:煮開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轉的茶脚漂了上来。據會品茶的人說,好茶沏了呈白色,這裡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開始斟茶。第六句說,斟茶時,茶水瀉到茶碗裡,飕颼颼作響,像風吹過松林所發出的松濤聲。他在《試院煎茶》詩裡說:「颼颼欲作松風聲」,也是用「松風」来形容茶聲。這雖然带點誇張,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說明,他在贬所的小屋裡,夜間十分孤獨、寂静,所以斟茶的聲音也顯得很清楚。

張岱〈褉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