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司馬遷〈報仁安書〉節錄

司馬遷〈報仁安書〉節錄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爲知己者用,女爲説己者容。……

禍莫憯(ㄘㄢˇ,憂傷、慘痛)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

夫僕與李陵俱居門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趣舍:嚮往和廢棄。趣,同「趨」。  銜杯酒:在一起喝酒。指私人交往),接殷勤之餘懽(歡)。然僕觀其爲人,自守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謙卑待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營)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爲有國士(一國中卓越的人)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一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故意嫁禍於人或說人壞話,使人獲罪)其短,僕誠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歴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彊胡,仰(仰攻。當時李陵軍被圍困谷地)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人,一國共攻而圍之。轉鬭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自流涕,沬血(流血在面,如洗臉一般。沬:以手掬水洗臉。)飲泣,更張空弮(拳者,弩弓),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

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爲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僕竊不自料其卑賤,見主上慘愴怛悼,誠欲效其款款(忠誠貌)之愚,以爲李陵素與士大夫絶甘分少(忠誠貌絕甘:捨棄甘美的食品。分少:即使所得甚少也平分給眾人),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事已無可柰何,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矣。僕懷欲陳之,而未有路,適會召問,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怒目相視)之辭。未能盡明,明主不曉,以爲僕沮(詆毀)貳師(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李陵被圍時,李廣利並未率主力救授,致使李陵兵敗。其後司馬遷為李陵辨解,武帝以為他有意詆毀李廣利),而爲李陵遊説,遂下於理(掌司法之官)。拳拳(真摯誠懇)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爲誣上,卒從吏議。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視;左右親近不爲一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爲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訴)者!此真少卿所親見,僕行事豈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頹其家聲;而僕又佴以蠶室(佴:置,停留。蠶室:溫暖密封的房子。言其象養蠶的房子。初受腐刑的人怕風,故須住此。,重爲天下觀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爲俗人言也。……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趣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不能因自己的臉色不合禮儀而受辱),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乃,於是)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最嚴酷的刑罰)而無慍色。僕誠已著此書,藏諸名山(比喻可以傳之不朽的藏書之所。後亦指著作之事),傳之其人(謂與己同志者),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爲智者道,難爲俗人言也。

 

※ 閱讀以上文章,回答問題

一、請寫出2個文中的名句

(一) 士爲知己者用,女爲説己者容。

(二)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二、宮刑之於司馬遷,有如何的意涵?

(一) 人生最大的缺點與屈辱。

(二) 人生最嚴厲的刑法。

三、司馬遷為何遭受宮刑?遭受宮刑後,周遭人的反應為何?

(一) 原因:為李陵辯解、家裡貧窮,無法繳納贖金。

(二) 周遭人的反應:親戚朋友,無人營救。

三、在司馬眼中,李陵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一) 形象:自守奇士。

(二) 人格: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與義,分別有讓,恭儉下人(謙卑待人),常思奮不顧身,以殉(營)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爲有國士(一國中卓越的人)之風。

(三) 待人處事:李陵素與士大夫絶甘分少(忠誠貌絕甘:捨棄甘美的食品。分少:即使所得甚少也平分給眾人),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

四、對於李陵在戰場的消息,朝廷群臣的反應是?

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後數日,陵敗書聞,主上爲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大臣憂懼,不知所出。

五、司馬遷對於李陵投降的看法是?

身雖陷敗,彼觀其意,且欲得其當而報漢。

六、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原因與目的各自為何?

(一)原因:

1. 繼承父志。

2. 遭遇困阨,自現其意: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二)目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報仁安書〉節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