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三元素練習/以〈諫逐客書〉為例
議論文具備三種元素,請根據說明,在空格處填入〈諫逐客書〉的論點、論據與論證
論點 | 論據 | 論證 |
議論文的核心
通常在開篇陳述,並貫穿整篇文章 |
支持論點的具體事實、數據、例子或專家觀點 | 將論點和論據連接起來的過程 |
1.明確表達立場
2.具體而有爭議性 3.相關性:確保論點與議題密切相關,不要偏離主題。 |
1.可信來源:可信的學術研究、專家意見、可靠報告等。
2.多樣性:使用多樣性的論據,如統計數據、實驗結果、案例研究等,以增加論點的說服力。 3.適度:過多或過少的論據,將淹沒讀者或讓論點不夠有力。 |
1.分段論證:每段集中討論一個主要論點及其相關論據,確保結構清晰
2.使用邏輯:確保論證過程合乎邏輯,避免矛盾或無效的論據。 3.反駁:預估可能的反對意見,並嘗試用論據加以駁斥,以增強論點的堅固性。 |
〈諫逐客書〉的論點、論據與論證 | ||
核心論點:逐客過矣 | ||
分論一:
外客有功於秦 |
1. 秦穆公時四方五子助秦稱霸西戎
2. 秦孝公時商鞅,治國有方,舉地千里,至今治彊 3. 惠王用張儀,散合縱,臣諸侯,功施到今 4. 昭王用范雎打擊宗室豪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
1. 並列秦用客卿使國家強盛的史實
2. 以對比、反面論證手法,說明秦不用客卿,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小結) |
分論二:
秦君重物輕人, 可見駁逐客不當
|
1. 秦王重異國之物、美女(色、樂、珠、玉無一例外)
2. 取人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
從「秦王好惡」出發:
1. 使用大量排比陳述秦王的喜好 2. 以對比手法表現秦王對物及對人才的矛盾態度,論證逐客「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小結) |
結論:
以有容乃大,反證逐客不當 |
1. 地廣粟多,國大人眾,兵彊士勇
2.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3. 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 4. 棄黔首資敵國,卻賓客業諸侯,使天下之士裹足不入秦,乃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
以常理論證逐客與納客之利弊:
1. 直接說理 2. 類比推理 3. 引證說理 4. 對比說理。 透過層層論述,明確表達逐客不利於秦統一天下的大業 |
議論文三元素練習/以〈諫逐客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