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寫給李後主的信-112二讓佳作

寫給李後主的信-112二讓佳作

【作品一】

李後主鈞鑑:

後主您好!冒昧來信,容我先行自我介紹。我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女高中生,在千年的時代更迭之後,經歷過宋、元、明、清,直至現在的朝代,名為中華民國,後主閱讀至此或許是一頭霧水,簡單而言,這是一封來自未來的書信,而我的身分相當於您的時代中的讀書人,請後主將我視為想和您分享一些想法的一介書生即可。最近因為學校的國文課,我有幸能拜讀多篇後主的文學作品,因此想藉由這份書信,表達關於您的作品的感想與分享一些我的所見所聞。

初次閱讀您的詞是在我小學的時候。在我們這個時代中有一位女性作家——陳郁如女士,她將詩、詞、畫等等過去文人的知識結晶融入她的作品之中,創造了一個屬於詩詞畫的具象空間,並在其中延展了不同故事劇情,而閱讀這位作家的系列小說對於小學稚嫩的我,確實達到了一定的啟蒙作用。其中此系列的第二本《詞靈》便是以「詞」作為主題,在篇章的起頭便以後主的〈虞美人〉拉開故事序幕,即便閱讀該書至今已過多年,書中所描摩的「詞境」我仍歷歷在目——富麗堂皇、美輪美奐的水榭樓臺,四周花木扶疏,瀰漫著被禁錮的淒涼之夜,後主身形消瘦、面露憔悴,身著藏青色長衫,倚著欄杆遠眺,嘆著氣。當時我仍懵懂,光讀文字難以確切感受詞中情緒,但在閱讀陳郁如女士刻畫出的詞中世界,我好像感受的到無形的悲戚之感,我不知不覺代入故事中主角的視角,我不懂您遭遇了什麼,也不懂歷史的前因後果,只知道那樣的場景中,憂鬱在蔓延,絲絲爬上我的心頭。憑著這份具體的想像空間,憑著感受到的當時我還不太理解的情緒,我仔細閱讀並背誦了這首詞,也就是您所作的〈虞美人〉。

在學校的國文課,我再度在書本上看到您的詞,亦介紹了您的人生故事,這是小學時我不曾知道的——李後主您本人的生平經歷。《詞靈》帶給我的啟蒙,讓我就算漸漸長大,也一直相信著詞中是有一天堂的,每一首詞中都殘存著作者的靈魂和氣息,在我看不到的詞境,如同世外桃源一般,這些分散的精神仍隔絕外界的繼續長存,對小時候的我來說,詞境一直是充滿想像的奇幻空間,隨著年紀增長、懂得越多,這樣的想法沒有幻滅,反而越發真切——不管是詩是詞,文人筆墨之下就像是一幀一幀的生命畫面被以文字的格式存檔,流傳雋永,而閱讀古人的作品就像是翻閱著這一幀又一幀的相片,後世的人們從片段的精神中似乎能拼湊起作者的一生。閱讀越多您的作品,我對您的想像早已不再只有〈虞美人〉所描摹,亡國之前的〈浣溪沙〉,我看見了「金爐次第添香獸」宴席中宮人依序為香爐添香料、「紅錦地衣隨步皺」舞女曼妙舞姿下褶皺的地毯,這闕詞的詞境裡是歌舞、是歡愉、是溫馨,在我的想像裡,人們和陛下的雙頰上似乎也反映著地毯的紅;〈玉樓春〉中您所寫的「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我好像耳裡也徘徊著那如流水行雲一般的〈霓裳羽衣曲〉,悠揚而綿長,而畫面裡的陛下正笙歌宴飲,享受著遍徹四周的極致鳳簫樂聲;「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的意猶未盡,那踢踏的馬蹄聲和明亮的月光灑落,雖是筵席後的曲終人散,但滿足的興致仍無限蔓延……我拼湊出了後主亡國前的歌舞宴樂和縱情歡愉,您濃豔卻清雅的文字勾勒著我的想像空間。

亡國後您的風格瞬轉,〈虞美人〉裡「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您遙望遠方的思念故國,文字下的憂愁和悲戚流露;〈相見歡〉那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那一團愁緒讓閱讀的我也深陷那烏黑纏綿之中。我看見了,搭配著學習到的您的生平知識,是您的一生啊,精神是延續的,靈魂拼湊起了,文字裡的情緒變了,但皆出自後主的筆墨,是您記錄下的畫面,所以我在我想像的詞境裡能連貫起了,原來這是您的一生,我想把我腦海中的您的樣子分享給您。

最後想跟您分享一件我自己相當震驚的事,我沒想到明明都是讀您的〈虞美人〉,在高中時期的我所感受到詞中鬱悶和小學相比,那種渲染力真的大了很多很多,比預期中還要多非常之多。或許是心靈成長了,懂的事變多了,對於您亡國的情緒,那種憂愁,慢慢可以有事情能夠代入,現代用語來講,就是開始感受到壓力了——身上漸漸背負起責任,顧慮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可能是學習上,可能是與人相處之間,想必後主的身上背負著更多,身為一國之主,或許您根本也不曾想做自己會當上君王、不曾想過唐朝會在您執政時滅亡,我想和您說,這一切都是命運安排好的。就像我的家庭目前正面臨著親人接連病情惡化的情況,誰能知道呢?甚至兩個禮拜前還正常的樣子,一夕之間好像一切都變了,家人們共同維繫的平衡轉瞬間崩塌,我幫不上忙,也沒有能力幫忙,只能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最多只能把自己顧好、分攤多一些家務,強迫自己完全獨當一面,要求自己不讓家人擔心,而家人並沒有餘力照顧我。這種一瞬間的巨大變化,我感受到了,是家庭的慌亂,是窘迫,是無奈,陰霾壟罩著,揮之不去;我想起後主,想起您當時亡國或許也是這種無力感,而且您背負的不只是一個家,而是一個國,想起您的詞,您承受的比我了太多太多啊……您真的,辛苦了。您的詞流傳了千古,讓百年後的我看見了當時的您,讓我在一次次的閱讀中,感知著自己對於情感的理解與心靈的成長,願收到信的您仍能抱著希望,我會一直為您加油。敬請

鈞安

吳冠儀  敬上

民國113年4月14日

【作品二】

江南國主李煜尊鑒:

我是蔡思宇,來自距您的時代一千多年後的中華民國小女子,從小就聽過您所創作的〈虞美人〉,文中渲染的春花秋月與故國華麗的宮宇是那麼的美好,令人神往,可是景中穿插的敘事卻又是那麼的沉痛,讓我對您心生好奇,開始研究您的生平,並漸漸成為您的文學仰慕者。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得知了穿越時空傳遞書信的方法,因此不顧一切代價都要向您寫信問候。

您看到這裡應該會感到很混亂,一千多年後?中華民國又是什麼?研究我的生平?一切皆讓我緩緩道來。一千多年後早已不是大宋的天下,朝代經過幾番變動後變成了我所處的中華民國,而在我的時代,您則是歷史上首屈一指的作家,作品被後人反覆誦讀。因此,這封信的到來也是希望您能放寬心一些,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大唐的罪人,只是一切朝代都有其命數,時間到了就會發生相對應的事情,躲也躲不掉,大宋最終也成為了歷史的塵埃。後人們都知道您是有努力治國的,不然您怎麼還能治理大唐十餘載?而且我們都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稱臣或許也是當時的您能想到的對大唐最好的決定了吧。希望您能因此稍微減少沉痛的情緒。

再者,您應該也清楚自己在詞上的造詣非凡。您的〈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高超的摹寫與敘事技巧重現了當時大唐宮廷的奢華;您的〈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生動的呈現一個嬌俏的少女在夜裡與郎君相會的美好景象,更讓我們能一窺您的情史;您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其中的「太匆匆」不知看哭了多少人。雖然在政治上,您可能處境難過,但在文學上,您卻成為了詞界的帝王,揮手一就,即影響了千年以後的人。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的實現?

我也想與您分享一個我最近參透的道理:人生如戲。不妨就把您的人生看作是一場戲,您寫過這樣的詞:「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不是每次拿到的戲本都能讓人滿意,我們被迫得在不適合的舞台發展,即使是一千多年後的我也無法倖免,明明想成為歌手,父母卻堅決不同意,讓我往更安全、更有發展性的生醫領域發展,也只能無可奈何。因此我們就乾脆把人生這場夢看成是一場戲吧,戲越精彩越叫座,也會讓更多人記得,即使拿到不適合的角色,我們也要把他演成那個傳奇性的角色,即使帶有悲劇色彩又如何?至少我們能夠身後留名,讓無數的人為我們哀悼。而您做到了,千年後您被封為詞界之帝,人們愛您的文章,也為您的人生悲嘆,或許在感慨的同時,我們也能獲得被記住所帶來的些許寬慰吧。

儘管造化總是弄人,但我相信,您這一世的歷劫,都會成為下一世輪迴的福報的。敬請

鈞安

蔡思宇 敬上

【作品三】

尊敬的李後主:

您近日安好?

我是來自21世紀的高中生,最近國文課教到您的詞,老師也詳細向大家介紹您的一生,雖然不生在戰亂的五代,我卻彷彿看見了當時的場景、體驗了您的際遇,您的作品雖是古文而非現代的白話文,卻深深引起我的注意,因此今日冒昧來信,想向您分享我閱讀且認識您後的感受。

在還沒真正了解您之前,對您的印象只有「亡國之君」以及「被俘虜的末代皇帝」,但後來發現您是一位被帝王耽誤的千古作家,您的創作尤其能引起讀者共感,文字雖然不像魏晉時期的華麗,也不像唐代用運的嚴謹,卻多了分真實。您作的〈玉春樓〉出一種濃豔富麗而不失清雅脫俗的風情,腦中浮現宮殿歌舞勝歡的豪氣景象,「吹斷」及「重按」兩個詞畫龍點睛,將笙歌舞池的縱歡推向高潮,「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讓人感受到殿中香氣氤氳而陶醉的氛圍,讓我想搭乘時光機一睹您生活的奢靡與歡悅,親眼看看只存在於課本上的宮女和眾臣,以及已被納為國寶的樂器。

時間來到因朝代更迭讓您不幸被俘虜的時期,〈虞美人〉讓我感受到無奈的滋味,平常和無常究竟何者先到來,誰也無從預測,一瞬間,您從昔日的洋洋國軍,淪為宋太祖的下囚,被幽禁在汴京,過著仇苦日子,連見小周后一面都困難重重,您面對春花秋月的美麗日子,心中惆悵油然而生,「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您心裡的愁緒,恐怕是許許多多時不我與的大文豪,他們生命中最深刻的感受,蘇軾的為官之路一波三折,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岳飛賭上性命,捨身為已在垂危之際的故國拚搏,〈滿江紅〉道出他滿肚憤慨;辛棄疾〈菩薩蠻〉「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和您《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同為朝代輪替的見證者,那份對故國的留戀之情,以及對世界的感觸,流露於文字間,顯影今非昔比的哀傷。

現階段的我,雖沒有面臨像您們如此巨大的人生難關,卻正經歷一場重要的戰役——學測,這是一種現代升學的考試,類似於科舉制度選拔讀書高手,所有高中生拚盡洪荒之力擠進頂尖學校,我們也不例外,每天花大把時間在研讀各類學科,壓力好似小石頭一顆顆堆疊,漸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心中的苦悶和不悅隨之傾瀉,我和您的煩惱面向雖然大相徑庭,但讀起您的詩作,卻有一種被安慰的心情,不只現代人會為生活苦惱,以前的大文豪也會有無限惆悵之情,您的愁,是離愁,剪不斷,理還亂。而我們的愁,看似為賦新詞強說愁,實卻也是真正感覺到愁緒後的宣洩,吟誦您的詞,使我獲得許多能量。

您可能沒想過,但您是一位另後世久仰的大詞人,甚至被封為千古詞帝,您一生如潮汐漲落的起伏變化,澆灌您那深刻且令人動容的文句,看似平凡淺顯的文字,也許是您一時的心情抒發,也許是您經歷苦難時的埋怨,都成為後世無法取代的作品,成為我們認識您所處朝代的媒介,讀完您的詩詞,我對您的印象有了轉變,也深深佩服您的堅強和實力,願您找到生命的出路,釋懷一切的愁苦,獲得心靈的解脫。

敬請

鈞安

利天心 敬上

【作品四】

敬愛的李煜:

詞帝您好,我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高二生張芯瑜,這裡比起南唐可說是風平浪靜吧。最近走在高中的中點,許多的曾經與回憶突然湧現心頭,不知不覺經歷了很多,一切彷彿相同又好像不同,我似乎在這兩年經歷了人生的轉變,就如同你經歷了朝代的轉移吧,這可能就是我想寫信給您之目的。

看著您的詩詞從前期多描寫奢靡浪漫的宮廷生活裡的所見所聞,到後來國破家亡後轉變為深深的沉重與思念,但不變的是您依然直抒胸臆,將內心所感表露無疑,毫不隱藏。我特別佩服用真性情寫故事的人,明明這時代的我早就有了極大的言論自由,跟您的所處的環境相比,絕對能不受限制的宣洩情緒,然而做自己又非如此簡單,我好像每次有話卻欲言又止,總在內心糾纏搏鬥一番。如果我有那個勇氣,又或者是一種做自己的灑脫,我也能成為用心說故事的人嗎?文字、話語、表達,不曉得是禍是福,雖然許多人因此受到連累與傷害,我知道您也是受害者之一,非常抱歉提起這件事。但我十分佩服不畏強權與眼光的氣魄,或許這就是我內心無形的障礙,而您就是我嚮往的勇氣吧!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前幾天看到這個句子,總感覺隱隱懸在心中,莫名的哀傷,但又不知為何而生。直到前天的社團聯展,才知道時間的無情,我們在時間的洪流下被迫前行,一代換一代,傳承著什麼,但又好像失去著什麼。去年此時的我,對舞台充斥著未知、希望、幹勁,與學姊一起完成了第一個大舞台。去年年底的校晚,學姊退休了,我也成為學姊的模樣獨自站上舞台,或許熱情總會被消磨,心情也多了些忐忑,是種壓力又或者是還沒準備好的焦慮,有些遺憾但也是個轉捩點,我知道我該找回初心。現在輪到我們展現出這一年的成果了,帶著親手培養的學妹,看著他們眼裡的光,去年的我或許就是那個模樣,燈光撒下,呼聲響起,那句話浮現腦海。一樣的場地,同樣是站在舞台上,底下的觀眾一樣多人,年年都同樣熱烈,唯一改變的是身邊的人改了,我的身分與心境也轉換了。比起您失去家國的哀痛,我知道我這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非一件值得悲傷的事,應該說我更多的是感動和感概。即使我們所處的環境和現況不同,但物是人非之感卻是不分年齡朝代共同記憶。

從您的詞句我看清我的畏怯,正視一路上的躊躇,也體會了生命的長流是一去不復返的。或許我們都是過客,但期望我也能成為像您一樣用心寫故事的人。還有即使物是人非,也能不改其心,將熱忱一屆屆傳承下去。

祝您

一切安好。

十分佩服您的張芯瑜

2024年04月14日

【作品五】

李煜您好:

我的名字是廖子儀,是千年後的一名高中學生,高中大概相當於您那時的書院,在我的時代,所有人都能、也必須讀書了,無論男女。我居住的地方是海上的一個島嶼,那是您曾經三千里地的山河都不曾囊括過的地方,傳說中的蓬萊仙島,我不是仙人,但仙島的風景確實稱得上是秀麗,或許您見到這樣的景色也會短暫放下陰霾,對著山海隨興抒發一首。

近日我們正好學到您的文章,讀過古今往來大文豪們的作品,您無疑是獨樹一幟的,也許您在某個晚上讀信的同時,我也正在看您那晚寫下的作品,讀了您各時期的創作,詞中您戲劇化的人生離我十分遙遠,同情之餘我對您的心情也產生了些許共鳴,填一首詞牌是沒辦法了,遂寫封信給您這位大詞人,把我的想法寫給前年前的您聽。

從後世對您的評價來看,您不算是個合格的君王,但絕對是個才華洋溢的文人,您大抵沒想過也不想做更不會做皇帝,命運對你和南唐都開了個玩笑,「萬頃波中得自由」,您愛的是舞文弄墨,對著風花雪月彈琴作畫,王位對您而言是困住您的枷鎖,但南唐同樣綁在您身上,在您念佛、填詞之際,您的天下也隨您一同沉淪了。您的故事讓我惋惜,但您並不無辜,惋惜的是您英年早逝,生命幾經波折,但就如前面所言,您未盡到一個君王的責任,在我的時代,教育是權利和義務,國家給了我們機會學習成長,我們即應將所學回報社會,您生在帝王家是身不由己,但也享受了平民永不可能接觸的教育資源,您理所當然要承擔領導和治理的義務,或許您即位時國家已有傾頹之勢,但您未能盡心也是事實。

可我同時又是同情您的,後人對您亡國後的作品讚譽有加,無限的憂愁激發出您的情思,使您留下一篇篇的千古絕唱,「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這首詞中往昔不再的哀嘆,對比您家國猶在時的華美作品,加在您身上的痛苦卻使您以文人身分被後世推崇,於您來說想必是十分悲哀的。我曾想若您生在一個普通階層的家庭,您是否會比較快樂,而能恣意揮灑您的才華,而事實是我們總是身不由己的,無論身處何處,您只是被時代推著前行的其中一人,但您的所思所感會被留下,留給千年後的我們讀到時,又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敬祝

身體安康

廖子儀敬上

西元2024年 4月14日

【作品六】

李後主尊鑑:

展信舒顏。

我是正在就讀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年讓班的施淑媛,很冒昧寫下這封對您而言無來由的信,身處在另一個時空、素未謀面的我,但是請您給我一點時間,聽我娓娓道來。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近期在國文課本上讀到您的作品—〈浪淘沙〉,我被其中這一句深深地驚動了,那種只有在夢裡才能觸及的過往,是那麼地令人貪戀,那麼地難以自拔,卻不知一切的美好皆如落花流水,而自己不過是是羈旅之客,被硬生生得拽回現實,大夢初醒,南唐傾滅。那種現實與夢境的拉扯,念念不忘,又想見不能的苦楚,透過區區幾個字,重重擊在我的心上。正是這樣的契機,讓我不禁好奇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會讓一個人的文字裡,滿含難以言喻的傷痛,觸目,驚心。

我好像,慢慢讀懂你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遠遠地,我彷彿看見一個沈腰潘鬢的人,憑欄而望,仰首是如煙似霧的春花秋月,觸不可及,隨風消散;低頭,悔恨的淚水一滴滴落入愁緒的滾滾江水,濺起千層浪花,午夜夢回,才發現自己的淚水濕了羅衾,才明白「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我之所以提筆寫下這封信,是為了跟你說一聲「辛苦了」。你本就知道自己不屬於政治朝廷,卻不得不將萬里江山寄於一身,經歷著理想和責任間的拉扯,最後淪落到國破家亡,承受著南唐覆滅的悲痛和內心綿延無盡的悔恨。我想,對你而言「『李煜』是名,也是命」。但是幸好,幸好文字不滅,你雖然未能照亮南唐,卻成為了指引後世文人的光,你的死,卻是詞壇永恆的生。

寫到這裡,又一次為你的愁緒動容,閉上眼睛,我的內心只有一個想法「不要留下遺憾」。從你的文章裡,讀你的人生,字裡行間都充斥血與淚的遺憾和悔恨,我才驚覺你真正想要告訴後世的事。世人讀你的文章皆欽佩你的文采,感嘆你的悲涼,或是哀怨命運的錯位,但是我想,你的文章不只是抒發自己的憂愁,更是在勸諫我們「人生不要留下遺憾」。身為即將面臨學測(現代選拔人才入學的考試)的高二生,面對繁重的課業、瑣碎的雜事和同儕的壓力,我時常感到迷惘,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不定,因為害怕自己走錯了路,所以畏懼向前,直到讀到你的文章,幡然醒悟,原來在人生這條路上,比犯錯更可怕的是遺憾,因為遺憾是任何人都無力反抗的,是已經存在而無法修補的內心裂痕。睜開眼睛,下定決心,要不遠萬里奔赴心之所向,縱然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不論最後結果如何,我都不想讓自己留下遺憾。

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多,謝謝你願意看到這裡,我想,透過這封信,你也認識了部分的我,不論是否如此,我能夠真正的認識你,足以。最後,我想告訴你,你不必一直活在悔恨的黑暗裡,因為你本身就是一束光,你照亮了詞壇,也指引了我。「『煜』,耀也」。

敬請

鈞安

晚輩施淑媛敬上

西元2024年4月14日

【作品七】

尊敬的李後主鈞鑒:

不知您是否會對我的來信感到唐突?

我是一名來自西元2024的17歲學生,寫下這封信時,我已閱讀完你的人生歷程以及流傳千古的名作,說實話,年齡的差距讓我無法完全感同身受,或是真正理解你的經驗,後人對你有褒有貶,作為君王的你受到唾棄與責怪;作為詩人的你受世人推崇以及景仰,現在看來確實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人心不一,但如今,我只想以一個17歲的少女和你聊聊我對你的遭遇有何感受和建議,以及和您分享我近期的人生體悟, 或許想法尚且幼稚,包含著一些不經世事的稚氣,希望您不嫌棄,甚至能從中感受到安慰與陪伴。

身為君王的你在眾人眼中應該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可以衣食無憂、尋歡作樂,如浣溪紗中所描繪的 :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詩中的您有美酒、佳人、各種宮殿以及音樂,連爐子都是使用金精細得雕製,但這樣的你又何嘗不是身不由己,自小出生在帝王家,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便一路被推上了帝王之位,生性自由、純真的你卻被綁手綁腳作著最不擅長的事。雖不能說上完全相似,但我其實也正嘗試做著我不擅長的事,我參加了表演性社團,如同您一樣喜歡欣賞音樂,但卻不擅長上台表演,也不太擅長做為領導者的角色帶領大家,或許我還是有點幼稚,但我最近有了新的體悟,身處一個團體,您永遠不會是一個人,可以尋求幫助,或許是您身邊值得信任的臣子,當一個人做不到,那就集結更多人,表現出自己的誠意,以及想解決問題的決心,懂得聽取旁人的建議和尋求幫助也是很重要的事,即便有些話並不中聽,戳種了內心最深處的痛,但忠言逆耳,我上台的台風便常常被批評,我也知道自己還不夠好,但自從我聽取意見慢慢去改進,我的內心便開始明朗、輕鬆了起來。

而且我認為在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勢必也會遇到屬於自己的難題,但當我們遇見時,抱怨、逃避、想著過往的美好都不會讓我們更好,如何在難題中重新認識自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你的詩中常常提到悔恨,沉浸於過往美好的心情,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及〈烏夜啼中〉的 :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我認為留時間給自己悲傷,容許自己的情緒有宣洩出口很重要,但也不要留戀於過往的美好太久,我最近發現我也是容易沉浸在過往,無法向前的人,所以在這封信的最後,我想邀請你一起鼓起勇氣去面對人生的困難,向前走,莫要回頭活在過去了。

敬請

鈞安

郭恩伶 敬上

 民國113年4月14日

【作品八】

親愛的李後主:

您好!我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女高中生,今年已是西元二零二四年了,距您逝世那年已有千年餘載,在這歲月沖刷不息的時間洪流中,您可安好?今日,我於韶光尚好,春氣瀰漫的暮春之時,穿越時空,回到南唐,伴著您的身影,開啟一段不同凡響的旅程。

我很欣賞您的詩詞,每一次的朗誦都帶給我獨特的感受,有時是說不盡的哀傷,有時是無處可釋的感慨。在《破陣子》中,我彷彿瀏覽了南唐繁榮的盛世之景,「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歷歷在目的景象使我嚮往;於《一斛珠》中,我深知您與大周后無人可比的甜蜜之情,從中覓得您對大周后的情深;更在《清平樂》中尋得令人難耐的離別之痛,「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那樣綿延不絕、那樣悵然若失、那樣總讓人淚流涕下的離愁在您的詩詞中若隱若現,最後只能眺望遠方,看向更遠處,期盼重逢之時的到來。

現代的人們不再填詞了,詞牌、作品、您的詩詞多已成為歷史遺跡,最令人值得慶幸的是,您的作品、人人皆無法取代的詩詞尚流傳千古,您的故事及遭遇仍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一代傳著一代,無止息的傳承著,就猶如「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那日您在宮殿所見的熱鬧、綺麗之景,如前世記憶般,於琅琅誦讀聲中,映入我的腦海,留戀不已。

在我身處的年代裡,不再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不公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們與統治者共同制定教育制度,人人都被賦予受教育的權利,同時背負著受教育的義務,不再是關關難過的科舉考試,現代存有著升學考試,不是為了取得好官職以養全家活口,而是為了讓自己在不斷變動、不斷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保留一席「有用」的地位,並為這個社會付出,為這個世代推向更發達、更健全的未來。身處在二十一世紀,我往往藉由您的詩詞覓得如今已無法復見的景象,想像著南唐可見的繁華之景,或許是令人著迷其中的唐三彩,或許是古街的一隅響起的胡樂,抑或是徜徉在各式各樣的信仰交織而成的文化圈中。

踏在南唐的古道上,一篇篇的詩詞是生命的樂章,譜出令人嚮往、令人沉醉、令人思念起難掩悲傷之情的奏鳴曲。聽現代的人們說起您,往往是給予負面的評價,說您沉浸在奢華中,無所事事,面臨亡國早已是命運既定的,或許真是如此吧!在我堅信的「人們早已在誕生之時,便有了註定的生命終點,生命旅程便是早已有結局的故事線」的信仰中,或許真是命運給予您亡國的安排,但同時,我也感謝您的際遇,讓現代人還能藉由您的詩詞,窺探「詞帝」不落平凡而情感流動其中的文字,那是一股無形的力量,而正是這股力量推動著現代文學的演進。

願您在痛苦中早日獲得解脫,願您在苦難中還能綻放著無限的生命異彩。

敬祝

安康

陳育婕敬上

西元二零二四年四月十四日

 

【作品九】

李後主鈞鑒:

仰望光輝,思慕時深。

您好!我是來自北一女中的學生陳映融,聽聞您亡國後被囚於汴京時,深感遺憾!而身處於二十一世紀的我,由於近日在課堂中有幸得以習得您的詩詞,因而心生好奇,想一表心意,故斗膽來信。

國後您成為了囚徒,相較於從前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說受封違命侯且吃喝不愁,但身份早已不同以往,不再能夠隨心所欲地生活以及享樂,更加上您亡國的切身之痛,所有親身體會,您都將之融入了詞中,其中我最欣賞您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詞中提及國土曾也是塊繁榮的土地,而這片土地又曾何幾時經歷過戰爭的侵擾?那些曾經的美好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又飽含您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而在「幾曾識干戈」中,更能感受到您自責以及悔恨。再接續到唐終有一天將國破家亡,使得您不由得消瘦蒼老,整首詞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前後對比之深,讀者感悟便有多深。

我想我們都遭遇過,一開始的幸福美滿到後來無盡悲哀,我也曾迷失於生活中,失去往日榮光,更甚至是失去那燦爛的笑容,也許人生終將面臨結束,又何嘗不去勇敢一試,所有的尾巴皆要有起頭才能展現,所有的烏雲,也將在未來的某天消散,雖知終將滅亡,卻還是勇敢的去面對,才更像是為堂堂君主。每一次的茁壯來自每一次的挫敗,孤注一擲,盡我所能的達到我所要的,結果是如何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我從中學會了什麼,足以滋養我成長,希望您也能明白,雖說國已滅,但您的才華依舊閃耀著,燈光暗下,才能看見自己發的光。

雖您不幸亡故國,卻有幸成了詞帝,也許也是命運使然吧。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評論:「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是大夫之詞。」因為花間詞(婉約派)以來的傳統側重於描寫閨閣庭園之內的相思怨別,是歌筵席間的艷歌俗曲,而您則把自己的國破家亡,如您於《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中寫道:「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將這般悲慘痛苦的遭遇寫入詞中,我想這正是王國維之所以認為您是拓展詞之境界的一個棋子的因素。肅此上稟,敬請

鈞安

陳映融 謹上

二零二四年四月十四日

 

 

 

 

 

 

 

 

 

 

寫給李後主的信-112二讓佳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