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以德 / 辛意雲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我們說過《論語》篇章之間是藕斷絲連的,它是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第一篇從個體的建立、個體的生命覺醒開始;第二篇,談個體一定是生活在群體之中,人類生命沒有單一可以存活的,人的生命也是一個群體生命的完成,所以在這種情形下,第二篇以〈為政〉為綱,因為「為政」在群體活動中極具關鍵性。為什麼人們會對政治很看重,基本上是因為政治是達成群體生活的一個樞紐,是以〈學而篇〉下來,是〈為政篇〉。其間是一生態的關係、生命的聯繫。
〈為政篇〉一開始,就提出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政以德」,這是傳統中國對政治的要求,在《論語》中提出,但繼承於西周。「為政以德」,為政的前提在於生命覺醒後的行為展現。「德」是行為的表現。如果你真的懂得生命了,展現生命的同情關懷與看重,透過為政的行為,以達成人類對生命的要求,那為政者的地位就會如北極星在天下的位置一般。「譬如北辰」就是有如北極星,「北辰」是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居其所」「居」是「坐」「坐落在」,「其」「那個」,「位」「位置上」,這是指北極星就坐落在那個上天的最高處、最中心的位置。「眾星拱之」所有的星星都拱著他、支持他,向他感謝朝拜。這表示大家支持這樣的為政,因他照顧達成全民的幸福生活。這不只是傳統中國政治上最高的理想,也是中國政治經驗上的最基本的認定。
我們看到中國的歷史不是如西方,一個民族替代另一個民族,而是不同民族的不斷相互融合。不說遠,就從堯、舜、禹、湯的相互繼承,他們原先都是各民族的部落領袖,然後建立成一個部落大聯邦,開創出不同的新時代,將人類向前推進。
到了西周,創立西周的周文王,周文王的「文」,即是代表他為人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理想和平的時代,沒有經過戰爭,而是提出了一個人類共享和平的號召,故諡號為「文」。這是傳統中國史學的說法。
現在因為不相信經典,認為這說法不一定真實,而想另立新說,並且要靠考古出土,及西方的方法學來說。還好現在好多出土器物上的銘文都證明了經典上的紀錄可靠。
就譬如周原被發掘之後,出土了好多青銅器,裡面直接記錄了周武王以及諸侯去攻打商紂,確實不出三天就解決了。《史記》太史公司馬遷將此事記載無誤。
為什麼我非常強調西周?因為西周是中國上古時代的近代,或許有人會說,它是三千年前呀!三千年前是上古的中國近代,我們可說它總結了上古,開出了上古時的近古,因為此後三千年來的中國文化是從這樣出來的;不是從商朝;不是從夏,是從周朝開始的。
「為政以德」,是從生命的覺醒開始,我們看《詩經》生命自我覺醒,其實可追溯到周文王,《大雅.文王》清清楚楚寫著,「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於,音烏。穆穆,深遠之意。於,歎美辭。緝,繼續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無不敬而安所止也)。說美好的文王呀,你既清明又恭敬。「敬」指的就是在人「生命自覺」後的精神集中,對事謹慎、認 真。如此而後受天命賦予的責任,對人民照顧,並且一統天下。這一切來自文王生命自覺後能行德的結果。《詩經.周頌》的〈清廟〉,似乎成為此後中國的大憲章。不論你是明君也好,昏君也好,都不可越天而行。而天不是神,是民,民的需要就是天的需要。「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是君的最高準則,民的需要也就是君的最高準則。這是古中國至今還有活力的原因。
中國《詩經》、《尚書》談西周的歷史,其實是非常浪漫的,一切以人的生命幸福為共同理想、大同世界,政治為人類謀福利,盡量減少戰爭,資源共享,糧食共食,大家為和平而努力。這是自古從西周到孔子、墨子、孟子、莊子、老子,及生命自覺的君子人的夢,與宇宙天地合一的境界了,是所謂中國古人的夢。【節選自《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為政以德
》台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