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文本探究

Posted By on 12 月 28, 2022 | 0 comments


關於〈項脊軒志〉文本探究

第一段

1.「項脊軒」與「南閤子」這兩個名稱各有什麼涵義?

(1)「南閤子」點出空間方位,無特別之意義。

(2)「項脊」的內涵︰「項脊軒」是因為其九世祖歸道隆曾居住在項脊涇,歸有光以此為書房之名,有追念遠祖,承其志業之意。加上書齋狹小,如人體頸項跟背脊相連之處,故以「項脊」名軒。

 

 2. 作者從那些角度描寫修葺前後的項脊軒?作者修葺時處理了甚麼?小屋的改變為何?

♦ 本次南閤子的修繕只做一點補漏、開窗的小整理,所以十年後又需再次修繕。

修葺前的

描寫角度

課 文 證 據 特色 修葺處理 小屋改變
空間大小 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X X
屋齡 百年老屋 X X
屋況 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修補屋頂:

使不上漏

不再滲漏
方位/採光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增加採光:

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庭院 X X 美化裝飾:

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借書滿架

舊時欄楯,亦遂增勝

♦ 借書滿架的借,可能因為歸家貧困,所以作者必須借書手抄。

♦ 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記載明代有借書手抄情況: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羣書。

 

3. 請推論作者一天中不同時段,在項脊軒的活動,書寫與之對應的情趣。

活  動 時  段 情    趣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 白天 吟誦詩文,安貧樂道,自得其樂
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夜晚 靜坐修心,蟲鳴入耳
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下午 恬靜悠然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夜晚 月明風清,疏影玲瓏,

賞心悅目,通感萬物

 

第二段

4.「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文章中具有何種作用?

5. 作者如何藉「時間」、「空間」與「人事景象」上的安排,來表現親族關係的疏離?

項目 課  文 意  涵
時間 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劃清界線,切割往來的冷漠
空間 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
人事

景象

東犬西吠 家族感情疏離
客逾庖而宴 原來的廳堂無法宴客
雞棲於廳 主廳堂喪失家族共聚與接待賓客的功能

 

6.作者如何追憶母親,表現出如何的情感意涵?

追憶母親的方式 課  文 母親形象 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人物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仁慈寬厚溫婉 作者八歲喪母,對母親已無印象,但人子的思念隱而不露。
事件 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

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爲應答。」

關心子女的慈母 通過老嫗憶母,再現慈母的音容笑貌,但作者卻再無法體驗。

老嫗的口述,表現母親的慈愛,老嫗的話,讓作者更加懷念母親:如果母親尚在,也是會非常疼惜我的,但子欲養而親不在之悲。,這引起過早失去母愛的作者的傷心

地點 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 歸有光姊姊淑靜是長女。若淑靜尚需人抱在懷裡,身為次子的歸有光,可能正安住在母親的肚子裡。
結果 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老嫗因為主人的厚愛而更思念主人,歸有光想像母親若在的場警,壓抑的思念,瞬間宣洩而出

♦ 老嫗既是母親的婢女,又作過兩代人的奶媽,通過老嫗來追憶舊事,是自然入妙之筆

♦ 林紓《古文辭類纂選本.項脊軒志評語》:「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第三段

 7.根據下表文句,先判斷文句屬於對話或獨白,再推斷祖母的心情變化?

祖母話語 判  斷 祖母語氣 祖母心情
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對話 □獨白 親切 關心孫子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對話 ■獨白 期待 復興家門有望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對話 □獨白 充滿信心的期待 期待孫子復興家門

♦ 說明:歸有光祖母的祖父是明代永樂年間的進士,曾任正三品的太常寺卿一職。

♦ 歸有光自十四歲參加童試,至六十歲中進士,總共經歷鄉試五次落第、會試八次落第。

♦ 家族失和,母親早逝,祖母期待的情景描寫,暗示支持作者在項脊軒苦讀的精神力量,就是期許自己能中興家業,緩解家族失和的疏離,並進一步回報祖母的期待與母親的慈愛。

♦ 中興家業的期許,或許正是支持他四十五年來,始終不放棄科考的精神力量。

 

8.為什麼作者想起祖母時,「長號不自禁」?

祖母期望他仿效先祖輩太常公讀書得功名,作者對自己尚未能如其所願,又思及家庭變遷而不禁長號悲泣。

 

第四、五段

9.推斷作者先說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接著又說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的原因?

日夜與書為伴,有壓力也有無聊,所以聽足音辨人,就是作者解悶的小活動,彷彿這樣才有一點人際交流的存在感。

讀書中舉完全操之在人,能否通過完全無法把握,所以用一些小小的神蹟,增強信念,讓自己能耐下心苦讀。

作者認為冥冥之中上天對項脊軒與自己有所眷顧,萌生對未來得功名的信心。

 

10.推斷作者以寡婦清與諸葛孔明為嚮往對象的原因?此二人有何共通點?為何歸有光要特別標舉一女性(蜀清)之角色?

(1)選用寡婦清:因為寡婦清雖為一介女流,但她能振興家業,並得到皇帝立碑的功勳,呼應段落二作者中興家業的自我期許。

(2)選用諸葛孔明:因為諸葛亮得到明主賞識,能施展現自己的抱負,暗示作者對仕途的理想與期待

(3)一開始沒沒無聞,後來都成就顯達

(4)-1與歸有光昧昧於一方,期待日後意氣風發的意念相符。

(4)-2女性在歸有光的生命中具有重要支持者之地位,故將心志投射於其上。

 

第六、七段

11. 找出作者懷念妻子的二個生活情景,並推斷它們隱藏的夫妻深情?

生活情景 夫妻深情
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作者印象最深刻也最甜蜜的生活點滴,是妻子來書軒中一起讀書。而 這段書軒共讀的情景,也正是妻子對妹妹們津津樂道的甜蜜之事。這 可看出兩人的心氣相契,鶼鰈情深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 謂閤子也?」

 

12. 推斷吾妻來歸、吾妻死、修葺南閤子的年份與作者年齡,填寫於下表①到⑥處。

西元 年齡 事件
1524 年 十九歲 A 翻修南閤子

B 作〈項脊軒志〉

1525 年 二十歲 A 參加童試第三階院試,以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 B 第一次參加鄉試
①1528 年 ②二十三歲 娶妻魏氏
③1533 年 ④二十八歲 魏氏去世
⑤1534 年 ⑥二十九歲 再次翻修項脊軒

♦ 說明:作者計算時間的方式是當年也算為一年,所以根據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的敘述,如果寫〈項脊軒志〉是十九歲,那麼吾妻來歸的後五年只需加四年即可。

 

13. 本文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做結,推斷這句話的意涵?

A 以樹的生長寄寓思念之情的滋長。枇杷樹由小而大,亭亭如蓋,暗示歸有光對妻子的思念日益滋長,逐漸加深。

B 以樹寄寓珍惜當下美好的體悟。本文描述的生活經驗多具悲喜交集的特質,例如寫項脊軒是多可喜,亦多可悲。而補記寫新婚的甜美後,接著便寫妻子去世、自己久臥病床、經常外出奔波的慘澹經驗。可見作者對悲欣交集的生活樣貌, 感受深刻。既然生活中常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傷,也常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驚喜,那麼,就應該把握當下,好好珍 惜眼前枇杷樹亭亭如蓋的美好。

C 從少年追求如寡婦清與諸葛亮般的璀璨人生,到中年珍惜當下尋常事物的美好,作者終於從生活的風霜中,淬煉出甘 於平淡的智慧。

♦ 說明:手植──親手種植。枇杷樹的種植者,可能是作者,可能是妻子,也可能是夫妻一起種植。

 

14.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曾以舊南閤子、項脊軒、敗屋、南閤子稱呼項脊軒,你認為項脊 軒的稱呼,在作者心中有什麼特殊的意義?說理由支持你的看法。

看    法 理    由
我認為項脊軒在作者心 中,代表青春年少那種昂 揚向上,挺立自信的活力 A 作者先稱項脊軒的前身是舊南閤子,代表翻修前南閤子給人的感受是陰暗、破落

B 翻修後不再稱南閤子,改稱項脊軒,而項、脊指人的頸與脊椎,給人一種昂揚向上,挺立 自信的青春活力

C 十年後,項脊軒再次翻修,但作者不再稱它為項脊軒,而是稱為南閤子,因為作者經歷了 妻子去世、多次鄉試不第的挫折,少年時代那種挺立自信的活力,已經趨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