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336130游皓仁典論論文論述策略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作者
    文章
  • #4487
    tpa33625130
    參與者

    主旨:探討批評文學的態度、文體、作家本身帶有的氣質與作品的關聯性、文學創作的價值。期勉未來的作家努力弘揚創作精神,將其發揚光大。

    典論論文的主要論點:
    1.論作家:對孔融等七人加以評論,後世「建安七子」的典故就是從這出來。並以簡便的語言概括作家的創作特點,指出其優點,也指出其缺點;並將作家放在一起評論,具有相互對照比較的用意。
    2.論文氣:以氣論文,提出「文以氣為主」,並以「氣」來評論一個作家。同時注意到文章的個人風格,與作家氣質間具有聯繫。
    3.論文體:也就是風格。說明了各種文體的風格或寫作要求,並重視各種文體的用途。
    4.論文章的價值和作用:在曹丕心目中,只要文章寫得好,即使是抒情的詩賦同樣可屬於不朽之列。而這也是建安時代的新現象,反映了儒家傳統束縛的某種鬆弛,是文學自覺性的表現。

    論據

    1.文人相輕。自古文人皆相輕,典故就是從此處而來。然而讀書人學的東西多了,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解,也不會覺得自己有比誰差,所以下手並不留情。

    2.以氣論文。許多作家所創作之方式與文章風格與其個性有關,其個性有可能是後天之養成或者先天之本性,而其個性影響了一名作家的筆耕方法及其文章所給人之氛圍。

    論述

    開門見山法-典論論文的產生是有它的政治、思想背景和文學創作實踐基礎的。典論論文中心在論述作家才性與文體特徵之間的關係,這是和漢、魏之際政治學術思想的變遷直接聯繫著的。東漢後期統治階級選拔人才、授予官職,注重孝廉、鄉里評議、地方官吏察舉,故品評人物的清議之風極為盛行。曹操掌政之後,鄙棄儒學而提倡名法,在選拔人才上不再以儒家仁義道德為標準,主張「唯才是舉」,強調實際才能。當時的才性之爭,即研究人的才能與稟性關係的理論,是直接為政治上的這種需要服務的。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