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詞選補充資料 / 辛棄疾
壹、作者
一 遭逢時亂
1.辛棄疾出生時,北宋兩個皇帝—徽宗與欽宗,都已被金人擄去,汴京已淪陷14年。南宋偏安江南,在秦檜等人操縱下,不惜向金人納貢稱臣。但在北方的淪陷區裡,愛國的老百姓卻不甘屈服,紛紛組成義軍抗金,辛棄疾就是在這樣動亂的環境中長大的。
2.金主完顏亮死後,中原豪傑並起。當時,山東已成為抗金的大本營,其中最強大的一支隊伍,稱為「忠義軍」,以耿京為領袖,成為金兵的勁敵。這時候,辛棄疾22歲,也率眾揭竿而起,召集兩千多人,起義抗金。後來,率眾加入耿京的起義軍,擔任「掌書記」一職,負責文書工作。
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捉獲義端:義端和尚,喜論兵法,辛棄疾說服他歸附耿京。但他意志不堅,偷竊印信叛逃,辛棄疾請命捉拿,親手處死義端。
2.耿京在辛棄疾的影響下,決心歸附南宋。不料在辛棄疾完成任務,渡江北返的途中,耿京的部將張安國叛亂,把耿京殺了,向金人投降。辛棄疾親率五十名騎兵,冒死闖進五萬人馬的金兵陣營,捉住押回南方處死。
洪邁在稼軒記裡對他這種英勇的表現,大為讚嘆:「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惜。」
三 大材小用
1.辛棄疾南歸初年,被派往江陰做簽判。簽判是掌管文書工作的小官。從此展開他四十年的南方生涯。在這四十年裡,前二十年(西元一一六二~一六八一年,二十三至四十二歲)是辛棄疾的官場生涯;後二十年(西元一一八二~一二○二年,四十三至六十三歲)是他的退隱生涯。
2.辛棄疾所任的官職地位並不高。當時有許多士大夫都替他感到委屈,認為這是「大材小用」,然而,凡是辛棄疾仕履所及之地,不論為時久暫,總有一番建樹。
四 處事有方
1.孝宗 乾道八年(西元一一七二年),他在短短的半年內,使滁州過去荒陋的面貌大為改觀。
2.孝宗 淳熙六年(西元一一七九年)秋季,編練「飛虎軍」。得到皇帝批准之後,他就籌建新營房,招募步兵、馬兵,規模相當大。
3.淳熙七年(西元一一八○年)冬,辛棄疾由湖南調到江西任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使。這年江西發生嚴重的旱災,朝廷調動辛棄疾的詔命明確提出,要他到隆興府「任責荒政」。
4.辛棄疾到任後,就雷厲風行地採取緊急措施,揭示八個大字的文告:「閉糶(出售穀物)者配,強糴(買入穀物)者斬。」
5.辛棄疾辦事果敢,剛正不阿,固然得到許多人的讚賞,但也引起一些官僚頑固派的忌恨和反對。監察御史王藺羅織罪名,彈劾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淳熙八年(西元一一八一年)十一月,辛棄疾剛被任命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由於王藺提出彈劾,朝廷不加調查就據以定罪。
五 投閒置散
1.辛棄疾南歸後二十年,過著長期的仕宦生活,各處奔波,很少定居。淳熙八年,他四十二歲,這年初春,他在信州 上饒郡城外購買一塊土地。這塊土地位於信江上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城北一里多路,有個狹長的湖泊,辛棄疾命名為帶湖。湖邊有一片空曠的荒地,辛棄疾在稍高的地方建造一座樓房,登樓可以遠眺靈山群峰,稱之為集山樓。另外還造了幾十間平房,房前的低地開闢為稻田。辛棄疾認為「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便把面對稻田的一排平房取名為稼軒,並以稼軒作為自己的別號。
2.不久,辛棄疾又在鉛山縣東北與上饒鄰接的期思村旁,建造一所新居。附近有一泓清澈的泉水,辛棄疾根據它的形狀,取名為瓢泉。辛棄疾很喜歡這裡「飛流萬壑,共千岩爭秀」的景色。
3.辛棄疾在帶湖閒居十年之後,即宋光宗 紹熙二年(西元一一九一年)春,才又被起用為福建提點刑獄,後改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撫使。在任上,辛棄疾創制安庫,積錢至五十萬緡(一緡為一千文),準備建立新軍。但不到兩年,諫官又彈劾他。辛棄疾再次回到帶湖閒居,後又至瓢泉,閒居八年。
4.宋寧宗 嘉泰三年(西元一二○三年),獲攬政治軍事大權的韓侂冑,為提高自身威望,因而起用一些負有時譽的人物,準備對金人展開攻勢,想要建立一番功業。辛棄疾在這年之前本是韓侂冑極力排斥的人,這年夏天竟又被他起用為浙江東路的安撫使。嘉泰四年春,辛棄疾被皇帝召見,改命為鎮江知府。儘管當時他已是六十五歲的高齡,身體又欠佳,但他仍然響應北伐的號召,再度為國效勞。辛棄疾到職後立即招募一萬多名壯丁,建立新軍,又派人去偵察金兵的虛實。正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辛棄疾不久前,曾向朝廷建議,把對金用兵的大事交給元老重臣,不料竟受到韓侂冑等人的疑忌不滿,他們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將辛棄疾降職。嘉泰五年,乾脆罷黜辛棄疾,不准他參加北伐大計。
六 以詞抒憤
辛棄疾從二十三歲起義南歸,起初遭到主和派的打擊,現在又受主戰人物的貶斥,北伐的願望又付諸流水了。為了宣洩積聚胸中多年的悲憤,他登上鎮江 北固亭,但見長江滾滾東流,弔古撫今,不禁黯然神傷,一氣貫注,寫下了兩闋豪放的懷古詞。一闋是〈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另一闋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⑴南鄉子:詞牌名。⑵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⑶望:眺望。神州:這裏指中原地區。⑷北固樓:即北固亭。
⑸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⑹悠悠:形容漫長、久遠。⑺年少:年輕。指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兜鍪(ㄉㄡ ㄇㄡˊ):指千軍萬馬。原指古代作戰時兵士所帶的頭盔,這裏代指士兵。⑻坐斷:坐鎮,佔據,割據。東南:指吳國在三國時地處東南方。休:停止。
⑼敵手:能力相當的對手。⑽曹劉:指曹操與劉備。⑾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雄壯威武 ,喟然而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闋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他把自己坎坷不平的遭遇和對歷史人物的緬懷結合,表現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寂寞胸懷: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語譯】
江山千古依舊存在,卻找不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了。當年繁華的歌舞樓臺、英雄事蹟都在風吹雨打中隨著時光流逝了。(如今)夕陽斜照著草樹,那平常的巷陌,人們說這就是當年寄奴(南朝 宋武帝 劉裕)曾住過的地方。回想他那時率兵北伐,將士們騎著裝備精良的馬匹、拿著削鐵如泥的武器,那席捲萬里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胡人都趕回北方去了。 南朝 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在元嘉年間草率興兵北伐,想要在狼居胥山築壇封禪祭天,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北軍追兵,倉皇而回。(自我衝入金營殺掉叛將而投奔南宋朝廷以來)四十三年過去了,回望過去的抗敵生涯,還記得當年揚州的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首,那北魏 太武帝 拓跋燾在長江北岸建立的行宮,已成為今日的佛貍祠,只剩一片在廟裡吃祭品的烏鴉叫聲和祭祀時的鼓聲。還有誰會問起我,就像趙王般向左右查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ㄒㄧㄢˋ)山、長江口而得名。
(2)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生於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於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公元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爲江東之主。
(3)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4)「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6)贏得:剩得,落得。
(7)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路上,到處是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
(8)「四十三年」句:作者於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爲四十三年。
(9)佛(ㄅㄧˋ)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裏,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並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
(10)神鴉:指在廟裏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當作一位神祇來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
(11)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爲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通假字,即屎)矣。」趙王以爲廉頗已老,遂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