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補充講義
一、家世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 河內(今河南省 沁陽市)。其先世隴西 成紀(今甘肅省 秦安縣),與唐皇室同宗。觀李商隱家世,系出唐宗,但此種關係卻是非常疏遠,貴族血統徒具象徵意義而已。
二 少年時代
穆宗 長慶元年(西元八二一年)父李嗣病逝,十歲的李商隱隨母奉喪返鄭州,自此面臨的是困窘不堪的家道,其祭裴氏姊文曾憶及當時處境:「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既祔故邱,便同逋駭。生人窮困,聞見所無。衣裳外除,旨甘是急。」而另一篇祭徐氏姊文亦曰:「內無強近,外乏困依。」其景況之孤苦可想而知。
父喪期滿後,便於鄭州占籍為民,還是少年的李商隱開始肩負家計的重擔,以「傭書販舂」度日(即靠著為官府抄寫文書和買賣穀物舂米維持生計)。此外,大約在敬宗 寶曆二年(西元八二六年)以後,學仙於玉陽,這一段學仙的生活對於他日後詩歌創作的題材、色彩、情調、意境、遣詞用語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李商隱於文學上啟蒙甚早,其上崔華州書道:「五年讀經書,七年弄筆硯。」又曾與弟李義叟共同接受叔父處士房「親授經典,教為文章」。房為崔戎之中表,為一堅持終身不仕,精通五經,間著別述,以授徒自給之高士,又能為賦,論歌、詩,書法亦妙。這位長輩兼老師的堂叔對李商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是授以儒家經典的傳統教育及對儒家經典的獨特理解,二是其人格品德對李商隱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三是專攻古體詩文創作對李商隱的影響。
文宗 大和元年(西元八二七年),十六歲的李商隱初學有成,樊南甲集序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言其所工者為古文,正因為如此,而受到令狐楚的賞識而受聘入幕。
三、踏入仕宦
受令狐楚延攬入幕後,自此李商隱一生便與幕府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從正式踏入仕宦開始,一直到晚年,三十年中,共歷十一次佐幕,總計時間長達二十年。
在令狐楚幕下時期,李商隱與其子令狐綯等同門學習駢文,由令狐楚親自指點。而駢文屬對精密、隸事用典和辭藻華麗的特色,連帶影響到李商隱往後的詩歌創作。
文宗 大和七年(西元八三三年),二十二歲的李商隱應舉落第,直至開成二年(西元八三七年),李商隱第五次參加在長安舉行的禮部進士考試,終登進士第,同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隱在興元幫助令狐兄弟料理喪事,繼續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從興元回到長安,已是開成二年冬。開成三年春,李商隱又參加了吏部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期待通過後能覓得官職。而李商隱命運多舛,原已通過之考試,於複審時卻意外地遭中書駁下。久盼入仕,眼見官職近在眼前,卻又生變故,對他造成的衝擊特別大,以致對己身命運抱持悲觀看法。
由於博學宏詞最後被黜落,李商隱於開成三年,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之邀,在涇原幕府為從事,擔任文字之役,並娶王茂元之女。
開成四年(西元八三九年),李商隱勉強通過吏部考試,並被授任祕書省校書郎一職,旋又調補宏農尉。大約在到宏農尉任不久,因為減免受冤囚徒的刑罰,觸怒了陜 虢觀察使孫簡,將罷職,李商隱憤而以「乞假歸京」的名義辭官求調,暫依華州刺史周墀幕。
會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春,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與等待之後,李商隱終於再一次以試書判拔萃合格而被任命為祕書省正字。從開成四年到會昌二年,將近四年的時間裡,李商隱一直為求仕而奔走,而辛苦的結果就是祕書省正字,轉了一圈又回到原先的起點,彷彿是命運對他的一種嘲弄。就在他初上任不久,又遭受生活中另一重大變故 —母親去世,守喪的禮制迫使李商隱離開宦途,中斷仕進之路。次年岳父王茂元亦撒手人寰。
會昌四年(西元八四四年)春,李商隱移家永樂(今山西省 芮城縣),過著「遁跡邱園,前耕後餉」,而「渴然有農夫望歲之志」的閒居生活。次年春赴鄭州 李裦之招,歸居洛陽,同年十月入京重官祕書省正字。半年不到,重用李黨的武宗因服食丹藥而死,皇太叔李忱即位為宣宗,武宗朝之重臣李德裕等全遭貶逐,而認為李商隱「背恩」、「無行」的牛黨成員令狐綯卻大受重用。從此,因就婚於王氏而被歸於李黨的李商隱,便只有黯然無奈地獨吞失意苦果。
宣宗 大中元年(西元八四七年),桂州刺史鄭亞辟李商隱入幕掌書記,次年一度代理昭平(今廣西 樂平)郡守。同年二月鄭亞再貶循州(今廣西 龍川)刺史,極度鬱悶的李商隱只得離桂北歸,五月至潭州,秋歸洛陽,冬初返長安,被補選盩厔尉;尚未赴任,即於次年(大中三年)被留在京兆府代理法曹參軍,專掌章奏。十月時,前朝老臣武寧節度使盧弘止出鎮徐州,辟李商隱為判官,遂於年末抵徐州;大中四年春夏間,李商隱還曾奉使回長安。這段知己相得的幕府歲月維持不久,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盧弘止病卒,李商隱只得又收拾行囊離開徐州。當他返回長安時,其生命再添一惡耗,妻王氏已先一步在春夏間永別人世,不及與奔赴回鄉的李商隱訣別。
喪妻後真正一無所有的李商隱,在無路可走的困境下,只好屈辱地投贈文章干求令狐綯,得補太學博士。而補官不過數十日,大中五年七月,另一位前朝老臣柳仲郢任東川節度使,辟李商隱為書記,即隨之赴梓州(今四川省 三台縣);十月至蜀後又改任判官。此後數年的歲月,李商隱便一直在此度過。
四 暮年時期
大中十年春至大中十二年末這三年,是李商隱一生中的最後階段。這三年中李商隱的官歷可考者唯任鹽鐵推官一職。大中九年(西元八五五年)秋,柳仲郢調回長安任兵部侍郎,李商隱隨之返京入朝,次年初抵達長安後,柳薦李任鹽鐵推官。大中十一年正月,李商隱居王茂元舊宅。大中十二年罷推官一職,不久即在絲盡淚乾中結束四十七年的風燭人生。
(節錄自辜宏育 李商隱無題詩研究,玄奘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二○○七年)
五、作者軼聞掌故
(一)堆積如實如獺祭
李商隱為詩文喜用典故,翻檢書冊極多,為取用方便,書本往往翻置桌上,層層錯亂相疊,因此人稱「獺祭魚」。所謂「獺祭」,指水獺常捕魚陳列水邊,如同陳列供品祭祀。實際情形是水獺性殘,食魚往往只吃一兩口就拋掉,捕魚能力又強,所以每食必拋掉許多吃剩的魚,後來因稱堆積故實為「獺祭」。
【原典】
唐 李商隱為文,多檢閱書史,鱗次堆積左右,時謂之「獺祭魚」。 (宋 吳炯 五總志)
商隱工詩,為文瑰邁奇古,辭難事隱,及從楚(令狐楚)學,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每屬綴,多檢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
(二)廉介拒賄
李商隱清廉耿介,令與他相處的人心生敬畏。他出任廣州都督時,曾有人帶著金子要來送他,李商隱說:「我不會收你的金子,因為我的天性本分是不會改變的,不是怕別人知道才這樣。」
【原典】
商隱廉介可畏,出為廣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贈,商隱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
(三)遠人原是此花身
李商隱名聲初播,有一次在長安漫遊,長安城中見過他的人還很少。李商隱投宿在旅店,有幾位客人飲酒正酣,眾議以「木蘭花」為題詠詩,也請在一旁的李商隱加入,可是不知道他是何許人物。後來李商隱賦成一篇木蘭花詩:「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語譯:清晨的洞庭湖水波仍透著冷冽的寒氣,天空雲靄低垂逼近,常常來到此處送別乘船的遠行人。遠行者屢屢從船上遠眺回望,卻不知這船原是木蘭樹所製,它其實是木蘭花的化身啊!)眾客一聽大驚,問知姓名,趕忙為不識李商隱而謝罪。木蘭,香木名,皮似桂而香,狀如楠樹,枝葉俱疏,其花內白外紫,亦有四季開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為舟。楚辭 離騷有「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謂屈原採摭木蘭花以為己用,屬香草之列。一般吟詠木蘭多從花木形態入手,而李商隱卻著眼於遠行的木蘭舟上人,點出送行者的思念與祝福,一如對木蘭花的深深情感。因情意婉轉,別出心裁,詩句一成,果然驚動眾人。
【原典】
(李商隱)初得大名,薄遊長安,尚希識面,因投宿逆旅,有眾客方酣飲,賦木蘭花詩,就呼與坐,不知為商隱也。後成一篇云:「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客問姓名,大驚稱罪。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
(四)白樂天願為義山子
白居易年老退休時,尤其喜歡李商隱文章,曾對李商隱說:「我死後能投胎轉世做你的兒子,便心滿意足了。」白居易死後數年,李商隱生下一兒,就命名為「白老」。白老長大後非常遲鈍鄙陋,溫庭筠曾戲謔他:「如果你的前世是白居易,不也太羞辱他了?」後來李商隱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袞師」,聰穎異常,李商隱高興得作詩稱:「袞師是我的寶貝,才氣傑出沒人可比。」或許袞師才是白居易的後身吧!
【原典】
時白樂天老退,極喜商隱文章,曰:「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白死數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長殊鄙鈍,溫飛卿戲曰:「以爾為侍郎後身,不亦忝乎?」後更生子名袞師,聰俊,商隱詩云:「袞師我嬌兒,英秀乃無匹。」此或其後身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
六、詩歌成就與主張
(一)政治詩揭露時局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者約六百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 (二)詠史詩藉史實譏評世局
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著眼於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事,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
(三)無題詩深有寄託
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讀來令人迴腸盪氣。但這些作品的意義不限於表現一往情深的戀愛生活。那些實有寄託的詩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無之間的作品,集中抒寫悲劇性愛情相思,那種期待與失望、痛苦與留戀、執著與徬徨交織一起的矛盾心情,實際上與整個時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這也正是無題詩吸引後來各時代人們去反覆誦讀和把玩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抒情詠物詩傳達苦悶心聲
詩人還有一部分抒情詠物的名篇。他的抒情詩往往以深摯的感情、細膩的筆觸,傳達出晚唐這一特定時代條件下受壓抑文人苦悶憂痛的心聲,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社會衰敗的面影。
(五)哀感沉綿、婉曲見意的風格
李商隱詩歌的抒情,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詩人喜歡把自己的藝術構思錘煉得千迴百轉,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藉助於環境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
(六)詩歌藝術前有所承
李商隱詩歌藝術的成就,與他多方面地學習前人密切相關。他惻愴的情思和「美人香草」的表現形式源於屈原,傷時憂國的懷抱和精嚴頓挫的律法承自杜甫,轉折層深的構思方式由李賀得到啟發,詞旨隱晦的作風受阮籍的影響,而清新流麗的語言顯然脫胎於六朝民歌和齊 梁文人之詩。此外,他的某些長篇古風雄直恣放,格局恢張,接近韓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寫景的小詩則又淡語天成,綽約多姿,不失盛唐絕句的風味。這多方面的傳統,詩人都吸收、鎔鑄到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在唐代詩壇上獨闢蹊徑,開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
七、三十六體與西崑體
李商隱與段成式、溫庭筠均長於以四六體寫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為第十六,時號「三十六體」。西崑體為北宋初年一種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的詩體。西崑體詩人宗法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