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

古典風華,現代視野

《典論•論文》寫作練習

【《典論•論文》寫作練習一】

∮ 寫作說明:

一、閱讀框線內文字,並用自己的話說明:

(一)曹丕以為古人、今人對於「著作」的態度有何不同?
(二)關於「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這句話,請說明你同意、不同意或部分同意的理由。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約200-250字(約9-12行,每行22字)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節選自曹丕《典論.論文》)

【寫作注意事項】
1.短文寫作宜直接切入主題,不宜迂迴。
2.下筆前須讀懂文意:
(1) 「今人」指的是當代的人,而非現代人
(2)「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是古人寫作不受個人窮達影響的原因,也是詮釋時的關鍵。
(3)「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是指古人通過作品表達個人的思想情志,非指古人注重華采。
(4)避免過度的解讀:文章中未提及的觀點不宜妄佳指涉。
3.要確實依照題目的指示回答,第一題注意「態度」二字,第二題要明確表達是否同意,而說明時則要針對「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二句立說。
4.說明時可以適當引用事例,以證明自己的觀點。
5.字數必須合乎要求,書寫時請用黑筆,依照題目的格式直書或橫書。
6.一定要註明題號、標號。

 【範文欣賞】

(1-1)流傳下來的文章是不因時間而腐朽的,古人勤奮於著作,不因艱苦或富裕而改變寫作的心志,將心力與意念奉獻於著作而聲名自然也流傳於後世;然而當代的人卻多不珍惜寫作的光陰,目光短淺,只注重於眼前的困苦或享樂,忽略了讓作品及名聲流傳後事的功業。(三毅 38 廖欣妮)

(1-2)古人多將自身的思想與情懷投入著作之中,不需要一靠史官的著述或趨炎附勢,便能憑藉其著作而流芳百世,且不論窮達皆不改其志,並時時刻刻害怕光陰流逝;而今人則為物慾所役,畏懼貧困,以尺璧為重,汲汲營營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著書的重要,一旦逝世,便甚麼都無法留予後人(三毅 36 葉芷伶)

(2-1)滄海桑田,多少過往被捲入歷史千年的漫漫塵埃之中?樓高樓啟,哪些名勝被摩登大廈取而代之?在經歷這些種種之,仍昂然挺立的,是千古文章。文章可使國家繁盛,更能流傳千世。一篇「諫太宗十思疏」可讓皇帝檢視 施政成效。當年孫子的兵法若未被寫下,今日許多政治家、企業家將無以為師。走進校園,琅琅讀書聲中是一句「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是一篇不朽的〈赤壁賦〉。(三毅 32 黃茵)

(2-2)我同意這句話,為文章是表達思想、船地裡念的極佳方式,僅僅一張薄紙、一本書,只要流傳於世,都能給世界帶來影響。因此為文必然要慎重,好的文章能使讀之者「君子愛人,小人易使」,甚至影響後世千萬年。(三毅 41 蔡宛廷)

(2-3)文章分為許多種,因此我只有部分同意曹丕的看法。若如資治通鑑,戰國策等可作為領導者前車之鑑的書文,那它的確為『經過之大業』,而杜甫那份流露於文中的關懷社稷之心,韓愈勸人不可恥學於師的高尚理想,也固然為『不朽之盛事』,然而,文章也可作為抒發性靈的小品,記錄小確幸的生活筆記,何必如此嚴肅正經呢?(104 二儉 03 王翊)

(2-4)對於此句話我部份同意。我不贊同文章必然是「經國之大業」,古人著作如〈晚遊六橋待月記〉、〈記承天寺夜遊〉,又或是愛情小說《紅樓夢》,志怪作品《聊齋誌異》等接無關經世濟民,故不能稱文章必關乎「經國」,但我同意後句文章為「不朽之盛事」,綜觀古今文學經典,無論體例、題材,皆有其精彩動人之處,至今流傳不朽,譬如西方經典《莎士比亞》就是一例。(104 二儉 03 游子欣)

(2-5)我十分贊同這句話,理由有三:首先,文章作為傳遞思想的重要媒介,可供後世治國者參考應用;再者,對可望駕馭文字的作者來說,對文字的追求也如經略天下一般,必須精益求精;最後,對曹丕同時代的文人來說,戰亂頻仍,也不見得能為賢君所用,寫文章成為他們一展濟世抱負的方式與寄託。因此,我同意這句話。(104 二儉 36 蔡亭妍)

【《典論•論文》寫作練習二】

二、兩人一組,選定網路時事,參考網路正反方相關意見後,依據〈典論・論文〉習得的評論概念,靈活運用於網路時事,並提出創意標題、具體見解及立場。書寫格式如下:

一、組員座號姓名:
二、事件名稱:
三、創意標題:
四、截圖:
五、正面意見摘要重要論點:
六、反面意見摘要重要論點:
七、我們的觀點:

《典論•論文》寫作練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