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補充講義1-作者題解

Posted By on 11 月 2, 2014 | 0 comments


第五課項脊軒志補充講義

壹、總說——歸有光在明代的文學地位:

一、歸有光的古文代表著明代的顛峰,和王慎中、唐順之有「嘉靖三大家」之稱。反對擬古,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

二、黃宗羲《南雷文定》前集卷一〈明文案序〉:「議者以震川為明文第一,似矣。」

三、清代姚鼐《古文辭類纂》,以歸有光直接唐、宋八大家之後。,元、明兩朝只收了歸有光一個人,文章共收三十二篇之多。

四、清代雖許多文人對他推崇備至,可是歸有光一生卻是考運多蹇,仕途坎坷。

貳、生平: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穆宗龍慶五年(1571) 

(一)史料:《明史.歸有光傳》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舉鄉試,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AD),始成進士,授長興(今浙江湖州)知縣。用古教化為治。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刺刺作吳語,斷訖遣去,不具獄。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專斷、決斷),直行己意。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明世,進士為令,無遷卒者,名為遷,實重抑之也。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引為南京太僕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卒官。

有光為古文,原本經術,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觝排,目為妄庸巨子。世貞大憾,其後亦心折有光,為之讚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趨,久而自傷。」其推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舉萬曆十九年鄉試,再被放,即屏居江村,與無錫高攀龍最善。其歿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請於朝,贈「翰林待詔」。

有光制舉義,湛深經術,卓然成大家。後德清胡友信與齊名,世並稱歸、胡。

【註釋】:

1.崑山:今屬江蘇。2.同邑:同鄉。3.刺刺:多言貌。4.寢閣:束之高閣。5. 擊斷:指上級官員專斷決定。5.王世貞:明代後七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創作上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模擬形式為主,為明朝中葉的文學主流。6.觝排:排斥。7.心折:內心佩服、信服。8.王世真貞相關資料:〈項思堯文集序〉:蓋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苟得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爭附和之,以詆排前人。韓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文章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以追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貞以蚍蜉撼之,可悲也!

(二)生平事蹟概覽:

1、9 歲能文。
2、20 歲博通經史。
3、嘉靖十九年,35 歲鄉試第二(會試三年一次,嘉靖 20 年~41 年,共 21 年,歸有光八次會試落榜,其中 57 歲落第歸來,78 歲的老父,看不到兒子成名,含恨而終。)
4、嘉靖 44 年,以 60 歲中進士。
5、隆慶五年,逝世於南京。

(三)婚姻狀況:娶妻三次

1、23 歲娶元配魏氏,28 歲魏氏卒 (文中之妻指魏氏)。    2、30 歲又娶王氏,46 歲王氏卒。    3、47 歲再娶費氏

參、名號:熙甫、開甫(字),震川、項脊生(號)、震川先生(學者稱)

一、「有光」命名由來:

王錫爵〈歸有光墓誌銘〉:「先生在孕時(母周孺人十八歲懷有光時),家數見徵瑞,有虹起於庭,其光屬天,故名有光。」

(四)妻逝子亡,歷盡人事滄桑

歸有光歷經五次鄉試失敗、八次會試落第,中進士之後因小人讒謗而抑鬱以終。生命歷程中亦屢遭不幸,八歲喪母,二十三歲娶妻,二十八歲元配魏氏過世,三十歲失去女兒如蘭,三十四歲再亡女兒,四十三歲長子16歲夭亡,〈亡兒䎖孫壙志〉中可見歸有光對兒子期待之深,卻天不假年,因此傷心蓋「思子亭」。四十六歲繼配王氏病卒,可謂歷盡人世難堪之境。

魏氏、王氏都是賢德聰慧的女性,不但家世顯赫,孝順公婆,勤勞能幹,難得的是她們對於一再科舉不第的歸有光,毫無怨尤,還以崇景的心情待之。魏氏常陪伴讀書問古事,王氏也「欲學毛詩,從問大義」,可以說是琴瑟和諧。歸有光對兩個妻子思念不已,在請敕命事略中歸有光直言不諱地說:「生平與世無所得意,獨有兩妻(指魏氏、王氏)之賢。」是以親人的逝去與仕途的不順對歸有光身心的折磨可謂到達極點。

亡兒曾羽孫壙志中可見仕途不順長期挫敗的歸有光,對兒子寄託了透過科舉光耀門楣的期望:「時吾兒生甫三月,日夜望其長成。至於今十有六年,見吾兒丰神秀異,已能讀父作書,常自喜先妻為不死矣。而先妣晚年之志,先妻垂絕之言,可以少慰也。」「余悲吾母之志,而先妻於是真死矣。故字之曰子孝,而以成人之喪治之。蓋吾祖吾父之所痛,國人之所許,而先妣之志之所存也。」因此傷心至極並為他蓋思子亭。

二、「震川」別號由來:

《震川先生集.震川別號記》:

余性不喜稱道人號,尤不喜人以號加己,往往相字(以字相稱呼)以為尊敬。一日,諸公會聚里中,以為獨無號稱不可,因謂之曰震川。余生大江東南,東南之藪唯太湖,太湖亦名五湖,尚書謂之震澤,故謂為震川云。其後人傳相呼久之,便以為余所自號,其實謾(隨便)應之,不欲受也。今年居京師,識同年進士信陽何啟圖,亦號震川,不知啟圖何取爾。啟圖,大復先生(何景明,前七子的領袖之一)之孫,汴省發解第一人(河南省推荐的第一人),高才好學,與之居,恂恂然(信實的樣子),蓋余所忻(同欣)慕焉。昔司馬相如慕藺相如之為人,改名相如,余何幸與啟圖同號,因遂自稱之。蓋余之自稱震川者,自此始也,因書以貽啟圖,發余慕尚之意云。

、家世簡表

一、歸道隆(九世祖,遷居崑山項脊涇)—歸度(五世祖)—歸璿(七世祖:「縣官印,不如歸家信」)—歸鳳(曾祖,不喜為吏)—歸紳(祖父,祖母夏氏,是太常寺卿夏昶的孫女。夏昶為明代名臣,以書畫著名,明仁宗親定其書法為天下第一)— 歸正(歸有光父親、妻周桂,早年致力於讀書,卻屢困場屋而終身屈居布衣,為人忠厚,恬淡自適不與人爭)

二、歸有光之母:周桂(AD1488~AD1513)(據歸有光〈先妣事略〉)

(一)家世簡表:周明—-周行(妻何氏)—-周桂(16 歲,嫁歸正)

(二) 生平大略:

17 歲生女淑靜

18 歲生歸有光

19 歲生龍鳳胎

21 歲生歸有尚

22 歲生次女淑順

23 歲生歸有功

26 歲卒(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 舅母卒;四姨歸顧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與二 舅存。)

(三)為人:

1、勤快:之吳家橋,則治木棉;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 分……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

2、節儉:冬月罏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

3、仁慈:遇童僕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後言。吳家橋歲致魚、 蟹、餅餌,率人人得食。

伍、子孫

歸有光長子歸子孝於1548年染病而亡,年僅16歲,歸有光為他作了《思子亭記》以表哀思。歸有光另有子歸子祜、歸子寧,參與整理歸氏遺文。五子歸子慕為萬曆十九年(1591年)舉人,兩次被逐,隱居江村,死後贈翰林待詔。孫歸昌世,歸莊之父,為著名篆刻家、書畫家、文學家,與李流芳、王志堅合稱崑山三才子。曾孫歸莊,為明末書畫名家,明亡後曾於崑山起兵抗清,事敗隱居,拒不事清,晚年致力整理歸有光全集。

※歸莊「草堂門聯」:兩口寄安樂之窩,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皆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陸、《項脊軒志》的寫作背景

歸有光於嘉靖二年(西元1525年),十八歲時寫了項脊軒志的正文,大約三十五歲時,又補寫了最後兩段文字,故文章前四段僅悼念母親、祖母,而未言及其妻;後之補記寫喪妻之悲涼。歸有光八歲喪母,兩度亡妻,長子十六歲病故,女兒幼年夭折,加上科舉仕途多蹇,這些人事變故使多感的他在寫抒情文時,特別哀婉感人。

從題目上看,它是篇臺閣記,但一反臺閣記以記敘臺閣的建造修葺過程、興衰的歷史、抒發作者感慨為主的傳統寫法,而重在記人記事,把強烈的感情融匯在記敘之中,因此,它實際上是一篇人事雜記。作者透過項脊軒記述早年在其中讀書的經歷,並回憶親人,表達情真意切的懷念。

項脊軒是作者在崑山(今江蘇省 昆山市)時的書齋名,以此為名,有三層意義:一是因作者遠祖歸道隆曾在江蘇 太倉市的項脊涇住過,有紀念遠祖之意;一是說它狹小,如人體頸項跟背脊相連之處。同時,「項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號「項脊生」,也可理解為歸有光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為家族中樑柱的人生理想。

柒、【問題討論】:

說明:請閱讀課本作者欄及以上資料,並回答問題。

1.請引用資料,具體說明歸有光在科舉考試與仕途上的情況。

2.王世貞主盟文壇,歸有光認同王世真嗎?為甚麼?請具體說明原因。

3.王世真晚年對於歸有光的看法如何?

4.每個人都有其人生課題,歸有光仕途不順、屢遭喪失親人之痛,他的課題格外困難,請問他如何面對?從其生活經歷,你獲得如何的啟發?

5.如果你要為歸有光作傳,請問你的標題要如何設,才能形容歸有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