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山道士〉補充講義1121
壹、作者
一、般陽土著,神祕家世
羅香林《蒲壽庚傳》指出:蒲松齡家世應可推至北宋,其先人可能出自阿拉伯系統,並世代信奉回教,又有謂出自蒙古統治下的突厥人。蒲松齡身上可能流著漢、回二族的血液,但蒲松齡自撰之淄川族譜系稱「吾族為般陽(淄川之古名)土著」,蒲松齡譜系最明確的始祖是蒲璋。
二、癯曇入夢,留仙誕生
蒲松齡誕生於明崇禎十三年,淄川城東七里的滿井莊(滿井又名柳泉)。出生前一晚,父親蒲槃夢見:一個癯瘦的和尚袒露一邊臂膀,踉蹌地走進他住的北房,其前胸上貼了一塊銅錢般大的膏藥。蒲槃驚訝於這出家人怎麼擅進家室,從夢中驚醒,就聽到嬰兒的哭聲─蒲松齡誕生了。
由於蒲松齡自小羸弱多病,家人憂他無法長壽,取名「松齡」,因為猜測他可能是那位癯瘦的和尚託生,所以取字留仙。對此一夢徵,蒲松齡多有感悟,所以聊齋自志上說:「少羸多病,長命不猶。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每搔首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這似乎與蒲松齡終身不遇,以窮書生授舉業,潦倒於荒山僻隘之鄉的命運吻合。
三、受知於施閏章,縣、府、道三試第一
蒲松齡出生在一個「累代書香」的家庭,可是祖輩科名不顯,到父親蒲槃時,已被迫棄儒經商。蒲松齡十九歲時,初應童子試,就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學道接連考中三個第一(縣、府、道三試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文名大振。當時任山東學政的是大詩人施閏章,其所出的道試,首藝題目是「蚤起」,次藝題目是「一句之多」,均帶有文學性。蒲松齡所作,文筆生動,語含譏刺,與一般制藝文刻板的文風大異其趣。施閏章頗為賞識,批曰:「首藝如空中聞香,百年如有神,將一時富貴醜態,畢露於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移俗。次,觀書如月,運筆如風,有掉臂遊行之樂。」(王敬鑄手抄聊齋制藝文)對於施閏章知遇之恩,蒲松齡銘刻於心,不敢或忘。
四、兄弟析箸,歲歲遊學
蒲槃有一妻兩妾,四個兒子。蒲松齡排行第三。蒲松齡妻子劉氏「入門最溫謹,樸訥寡言」深得蒲母憐愛,卻造成妯娌失和,認為蒲母偏私,因此兄弟析箸分居,蒲松齡只分得「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由於薄產不足以自給,所以只好設帳授徒。
五、意氣自得,郢中結社
蒲松齡應童子試後,隔年與好友張篤慶、李堯臣及王鹿瞻組成郢中詩社,以道義文章相期許。以「郢中」為社名,取處郢都中人善歌之意,蒲松齡談及「良朋聚首,不可清談了之」,希望「由此學問可以相長,躁志可以潛消,於文業亦非無補」,並表明「吾儕宴聚,非若世俗之交,以醉飽相酬答」、「憶昔狂歌共晨夕,相期矯首躍雲津(雲津比喻仕宦顯達)」(張歷友、李希梅為鄉飲賓、介,僕以老生,參與末座,歸作口號),可見其於此時意氣風發,志在青雲。
六、科舉受挫,功名失意
蒲松齡自從十九歲中秀才後,接連幾次鄉試都未能中舉。康熙初年他住進淄川西南五十里的青雲寺苦讀。青雲寺歷來是名賢苦讀之處,蒲松齡喜歡在清靜的佛寺夜讀,也喜歡看摩肩接踵趕會的村民,聽他們講各村的奇聞軼事。但清廷考試制度多次更改規定,蒲松齡科舉屢次敗北。康熙26年秋應試時,文思如注,運筆如風,竟然犯了「越幅」(書寫時跳過一幅,造成一幅空白,前後文不相續,均以違式論),張榜除名,勒令出場。康熙29年鄉試,因一時粗心又造成違式情況。多年來的科場失敗,挫折了他獵取功名的銳氣,憤慨的根苗從心底滋長,他開始有所寄託地寫起小說來。
七、為謀生計,受聘幕客
身為窮秀才的蒲松齡受衣食問題威脅著,三十歲(康熙九年,西元一六七○年)應允寶應知縣孫蕙的聘請,離家南遊,當他的幕賓。第二年,孫蕙調任高郵,蒲松齡也隨他上任,這期間,他親眼目睹百姓的悲苦、貪官汙吏魚肉人民的嘴臉,加之以前後一年的案牘生活,從代擬書啟、文告,了解官場的情況,這些都成為他後來寫諷諭官場的小說題材。其詩感憤云:「漫向風塵試壯遊,天涯浪跡一孤舟。新聞總入鬼狐史,斗酒難消磊塊愁。尚有孫陽(伯樂本名,曾因千里馬被屈用而傷心)憐瘦骨,欲從玄石靠荒邱。北邙芳草年年綠,碧血青磷(同「青燐」,鬼火)恨不休。」這首感懷詩寫出了蒲松齡對此次南遊的失望。但這次南遊開闊了他的視野,促進了聊齋志異的創作。他的寫作不單純是搜奇獵異,而是出自正直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憤慨。
八、居鄉課徒,創作志怪
蒲松齡四十歲那年應畢際有刺史之聘,坐館於其家石隱園綽然堂,石隱園有花木之盛,畢家又有豐富的藏書,蒲松齡得以自由觀覽,他在畢家創作了許多花妖狐鬼的動人故事,他的俚曲、雜著等著作也大都完成於此。畢家豐富的藏書開拓了蒲松齡的眼界,在畢家所在地的西鋪見聞也成了寫作聊齋志異的素材。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體完成,便把它彙編成集,題名為「聊齋志異」,序中自敘創作的主旨與寄託,明白宣稱聊齋志異是一部寄託「孤憤」的書。
九、老年齋居,獲選貢生
蒲松齡於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年底結束教席,已是七十高齡,生活條件較前優渥,他齋居無事,有書可以嘯吟,有酒可以一醉,兒孫膝下環繞,閒暇自在。
康熙五十年,蒲松齡成為貢生。所謂「貢生」,是從生員中挑選優秀分子,送到京城,再經考核,可以特別任用為官吏的制度。然而還是有較嚴格的名額限制,選拔形式也相當繁瑣,因此各地都選拔較年長的老秀才為貢生。對於年逾古稀的蒲松齡來說,這只能說是一種安慰,已無出仕的價值。即便如此,邑令不但沒有為他立出貢旗匾,也沒有如數發給他貢銀,使得他不得不一再上呈申訴,這實在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悲劇。
康熙五十二年(西元1713年)九月,妻子過世。不久,幾個可愛的小孫子又患天花相繼夭亡。康熙五十四年元旦以後,蒲松齡身體不適,延醫服藥無效,於正月二十二日依窗危坐而卒。
十、蒲松齡軼聞掌故
(一) 王士禎為其作七絕:王士禎(西元1634~1711),字子真,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曾為蒲松齡評點聊齋志異。
王士禎聞聊齋志異之名,多次求見此書稿。讀完後,並為該書詳加評點,又在書後作一七絕,可謂深得蒲氏作聊齋志異的苦心: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蒲松齡也以詩酬答:
志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十年頗得黃州意,冷雨寒燈夜話時。
貳、《聊齋誌異》
一、命名
依馬瑞芳的說法:「聊」有「姑且」之意,「聊齋」跟屈原 離騷叩天門不開「聊逍遙以相羊(漫游、徘徊)」有關,跟陶淵明辭官歸鄉「聊乘化(順隨自然運轉變化)以歸盡(死亡)」有關,「聊齋」含有作者鵬飛無望,聊以著書,聊以明志的意思。
二、蒲松齡〈聊齋自志〉① (這篇是駢文,每句多為四個字、六個字組成,多用對偶、排比)
康熙十八年(1679AD),蒲松齡將已作成的篇章初步結集,題為《聊齋志異》,作此文為序,自傷半生落拓,執著撰寫志異之文,寄託憂憤,而少知音,情詞淒切。文中歷數典故,實含自辯自信之意。
披蘿帶荔,三閭氏感而為騷1;牛鬼蛇神,長爪郎吟而成癖2。自鳴天籟3,不擇好音,有由然矣(因由,來由)。松落落秋螢之火4,魑魅爭光5;逐逐野馬之塵6,罔兩見笑7。才非干寶,雅愛搜神8;情類黃州,喜人談鬼9。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10,因而物以好(喜好)聚,所積益夥。甚者,人非化外(未開化的地方),事或奇於斷髮之鄉11;睫在目前,怪有過於飛頭之國12。遄飛逸興(意興飛揚),狂固難辭;永托曠懷,癡且不諱(不避忌)。展如之人13,得毋向我胡盧耶14?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15;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16。放縱之言(隨便說的話),或有未可概以人廢者(概:一概,完全。以人廢:以人廢言。)。
松懸弧時17,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18,偏袒入室(和尚身穿袈裟,袒露右肩),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志(黑痣)。且也,少羸多病(ㄌㄟˊ,瘦),長命不猶19。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謂賣文度日),則蕭條似缽像托缽和尚一樣清貧)。每搔頭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20?蓋有漏根因21,未結人天之果22;而隨風蕩墮,竟成藩溷之花23。茫茫六道24,何可謂無其理哉!獨是子夜熒熒(燭光微弱貌),燈昏欲蕊(指燈油將盡,燈芯結花);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腋:指狐腋下毛皮。裘,皮袍),妄續幽冥之錄25;浮白載筆26,僅成孤憤之書27。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弔月(望月哀傷)秋蟲,偎闌自熱(欄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46)! 康熙己未春日(康熙十八(1679)年)。
【注釋】
1.「披蘿」二句:屈原曾為三閭大夫,《離騷》是其代表作。「披蘿帶荔」,語本《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ㄜ,彎曲處),披薜荔(ㄅ一ˋ ㄌ一ˋ,植物名)兮帶女蘿(植物松蘿的別名,前後兩者皆是香草)。」
2.「牛鬼」二句:晚唐詩人李賀有吟詩之癖。每出行,輒騎弱馬,背古錦囊,得句即投其中。其詩風以奇譎幻誕著稱。杜牧〈李長吉詩序〉:「鯨呿(ㄑㄩ,開口)鼇(ㄠˊ,大龜)擲(跳),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賀字長吉,有長爪郎之稱。李商隱〈李長吉小傳〉:「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
3天籟:語出《莊子·齊物論》,意為自然之音。後用以指稱詩文發自胸臆,無雕琢之跡。
4.松:作者自稱,「松齡」之省文。落落:形容孤獨寡合。
5魑魅(ㄔ ㄇㄟˋ)爭光:晉裴啟《語林》載,嵇康於夜間燈下彈琴,見一鬼怪,於是將燈吹滅,說:「恥與魑魅爭光。」這裡反用其意。
6.逐逐:競求,急於得利。野馬之塵:《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裡喻塵世名利。
7.罔兩見笑:《南史·劉損傳》:劉損族人劉伯龍家貧,及為武陵太守,貧窶(ㄐㄩˋ,窮)尤甚,慨然欲販賣營利,一鬼在傍撫掌大笑。伯龍曰:「貧窮固有命,乃復為鬼所笑也。」罔兩,亦作「魍魎」,傳說中的鬼怪。
8.才非」二句:干寶,東晉作家,所做《搜神記》,為六朝志怪書中的代表作。雅,頗,甚。
9.情類」二句: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載,蘇軾以「謗訕朝延」罪,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日與人聚談,強人說鬼,或辭無有,便說:「姑妄言之。」
10.筒:古代傳遞書劄、詩文所用的竹筒。同人,同好之人。
11.斷髮之鄉:蠻荒之地。《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仲雍乃奔荊蠻,文身斷發。」
12.「睫在」二句:言眼前所發生的怪事,竟比飛頭國的事更為離奇。飛頭之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異地方。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異境》:「嶺南溪洞中,往往有飛頭者,故有飛頭獠子之號。」
13.展如之人:語出《詩經·鄘風·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朱熹《集傳》:「展,誠也。「展如,誠實,老實。」
14.胡盧:形容笑聲。《孔叢子·抗志》:「衛君乃胡盧大笑。」
15.「五父」二句:《史記·孔子世家》載,叔梁訖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顏氏諱言叔梁訖葬處。顏氏死後,孔子「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輝誠案:希望有人告知孔子父親的墳墓處,以利合葬)五父衢,道名,在今山東曲阜東南。濫聽,無稽傳說。意思是不一定有停棺這件事!
16.「而三生」二句:唐袁郊《甘澤謠·圓觀》,敘僧圓觀能知前生、今生、來生事,他與李源友善,同遊三峽,見一婦人汲水,對李源說:「是某托身之所。更後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與君相見。」屆時李源到杭州,見一牧童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牧童就是圓觀後身。後遂以「三生石」表情誼前生已定,綿延不斷。三生:前生、今生、來生。
17.懸弧:《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弧,木弓。後以「懸弧」表男子誕生。
18.先大人:死去的父親,指蒲盤。瞿曇(ㄑㄩˊ ㄊㄢˊ):梵語,原為佛教始祖姓氏,後泛指僧人。
19.長命不猶:長大成人後命運不好。不猶,不如別人。《詩經·召南·小星》:「實命不猶。」
20.面壁人:《五燈會元》卷一載,佛教禪宗祖師達摩來中國,面壁而坐九年。此處泛指佛僧。
21.有漏根因:佛家語。《景德傳燈錄》卷二載,梁武帝問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問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按,佛家謂三界之情,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洩漏。「有漏根因」,謂未斷絕塵緣,歸於寂空。
22.「未結」句:承上句而言,謂未得「證果」。人天,佛教語。六道輪回中的人道和天道。人天之果,即行善者得到的果報。
23.藩溷(ㄏㄨㄣˋ)之花:《梁書·范縝傳》:「縝在齊世嘗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釋佛,而縝盛稱無佛。子良問曰:『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貧賤?』縝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于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溷,糞坑。這裡是藉以自喻。
24.六道:佛教語,謂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樣輪回去處。
25.幽冥之錄:南朝劉義慶著《幽冥錄》,記神鬼怪異事。這裡泛指志怪小說。
26.浮白:本義為罰滿飲一杯酒。浮,舊時行酒令罰酒之稱,後指滿飲。白,古代罰酒用的杯子。後以「浮白」泛指飲酒。
27.孤憤之書:戰國韓非著有《孤憤》。《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索引云:「孤憤,憤孤直不容于時也。」此指代《聊齋志異》。28. 青林黑塞:杜甫〈夢李白〉:「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喻冥冥中。
請根據以上資料,回答問題: |
一、蒲松齡的人生侷限與成就為何?
二、你對蒲松齡的人生看法為何?這樣 的人生給你如何的啟發? 三、如果有機會遇到他,你想跟他說甚麼? |
四、〈聊齋自志〉說明哪些重點?
(一)以屈原、李賀的遭遇字比,抒發無處傾訴的「孤憤」感: 屈原放逐而吟唱《離騷》、《九歌》,李賀政治上難施才華而情傷辭詭。蒲松齡雖于19歲時初試就連取縣、府、道三個第一,文名早盛,但後來連連落第,生活只能靠教書維持。 「集腋为裘,妄继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这种情感世人无所共知,「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二)表達創作《聊齋志異》的動機和手法: 作者借幹寶、蘇軾雅愛「搜神」、「談鬼」表達自己創作《聊齋志異》的目的和手法:以志怪手法表達懷才不遇之感,委曲諷刺現實之黑暗、公道之不彰。 (三)《聊齋志異》的創作過程: 「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 自己創作的環境:孤獨冷寂:「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 |
五、請說明以下兩首詩的意涵
(一)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二) 志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十年頗得黃州意,冷雨寒燈夜話時。 |
三、聊齋志異簡介——聊齋志異,形式上屬【 文言短篇 】小說
命名 |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聊」是「姑且」,「聊齋」含有鵬飛無望,聊以著書、明志的意思)。「志異」是記載奇異之事。 |
著書
動機 |
蒲松齡 聊齋自志(序言)中表明創作動機:「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由此可知,蒲松齡藉此書抒發失意的悲憤,有深刻的寄託。 |
題材
來源 |
① 民間傳聞(蒲松齡著聊齋志異時,每日清晨帶著一個裝著苦茶的瓷罐,預備一包菸草,放在路旁,地上鋪著蘆席。看見行人走過,便拉住行人講話,請人喝茶抽菸,蒐集奇說異聞,回家加以鋪敘改作)。
② 自己生活經歷。 ③ 改寫古代志怪、傳奇。 ④ 自行虛構(如:最能代表聊齋志異文學成就的狐鬼花妖故事)。 ⑤ 歷史事件。 |
主題
思想 |
① 暴露政治腐敗、社會現實的黑暗。
② 揭發科舉制度的弊端。 ③ 歌頌自由戀愛的真純。 ④ 嘲諷世俗,反映民風(如:勞山道士諷刺學道不堅、心術不正者終無所成)。 |
藝術
特色 |
① 故事情節曲折動人。
② 浪漫主義手法(如:狐鬼花妖往往情意深摯,這出自作者的想像 ③ 人物形象鮮明(蒲松齡善於寫人物對話,活現人物形象)。 ④ 語言藝術高超(簡潔凝練的文言文,富於表現力,準確傳神)。 |
文學
價值 |
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冠冕,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繼承了魏、晉志怪和唐代傳奇的傳統,也借鑑話本小說的市井趣味,既有精湛的思想內容,又有獨特的藝術造詣,代表中國文言小說發展的最高峰。 |
評價 | ①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怪,誕而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亦可見蒲松齡高超的寫作技巧及本書之價值。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
② 郭沫若:「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筆下的花狐妖魅,往往情意深摯,具有高潔的情操,與俗塵中醜陋的人心相較,反覺可親可愛,富於諷刺、警世的意味。) ③ 寫作上融合了魏、晉「志怪」和唐「傳奇」,因而,紀昀評其「一書而兼二體」,魯迅稱之為「擬晉 唐小說」。 |
影響 | 由於聊齋志異的刊本風行天下,因此文人爭相寫作,文言小說出現了再度蔚興的局面。例如:袁枚的子不語(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 |
參、國學常識
(一)中國古典小說流變簡介
緣起 | 1. 「小說」一詞,始見於莊子 外物:「飾小說以干(求取)縣令(懸令,高名),其於大達(通達大道)亦遠矣。」
2. 漢書 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小官。稗,音ㄅㄞˋ),所謂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是指九流十家中的「小說家」。 3. 「小說」原指瑣碎淺薄的言論、小道理,與後代文學上的「小說」不同。 4. 文學上的小說起源於古代的神話(現存資料最多而且較為完整的著作,就是【 山海經 】〔如: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故事〕。另如:穆天子傳) |
流變 | 1. 先秦神話、傳說代表:山海經、穆天子傳。
2. 漢、魏、六朝,多零星記敘的筆記小說。 3. 唐傳奇已有完整結構;宋代出現白話小說:話本;元代以後章回小說產生。 4. 四庫全書不收錄章回小說。筆記小說(如:世說新語、搜神記)、傳奇(如:太平廣記),收錄於四庫全書「子部」。 |
六朝
【 筆記 】小說 |
1. 特色:雖名為小說,敘事「粗陳梗概」、記人也只是片斷性速寫,無完整之結構。為文言短篇小說。是小說的雛形。
2. 種類:(1)神異鬼怪類(志怪小說):干寶【 搜神記 】。 (2)名人軼事類(志人小說):劉義慶【 世說新語 】。 |
唐代
【 傳奇 】小說 |
1. 特色:文言短篇小說,已有完整的小說結構,代表文言短篇小說的成熟。多保存於宋代 李昉〔ㄈㄤˇ〕所輯太平廣記中。分為歷史、愛情、豪俠、神怪四類。
2. 代表作品:白行簡 李娃傳、元稹 會真記(鶯鶯傳)、陳鴻 長恨歌傳、 杜光庭【 虬髯客傳 】、陳玄祐 離魂記、沈既濟 枕中記。 |
宋代
【 話本 】小說 |
1. 特色:宋人小說以「話本」最出色,話本乃說書人之稿本,運用白話文的技巧開始成熟,是章回小說的鼻組。
2. 代表作品: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 |
元末明初
【 章回 】小說 |
代表作品:
1. 施耐庵 水滸傳,以當時白話口語寫成,屬「俠義」小說。 2. 羅貫中(施耐庵的學生)三國演義,以淺顯文言文寫成,屬「歷史」小說。 |
明代
|
1. 白話短篇小說:
(1)明代 馮夢龍輯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2)凌濛初作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3)抱甕老人就「三言二拍」近二百篇小說中,選出四十篇佳作,名為今古奇觀。 2. 白話章回小說:如許仲琳 封神演義、吳承恩 西遊記。(皆屬「神魔」小說) 3. 小說界四大奇書:施耐庵【 水滸傳 】、羅貫中【 三國演義 】、 吳承恩【 西遊記 】、蘭陵笑笑生【 金瓶梅 】。 |
清代 | 1. 白話章回小說:以吳敬梓【 儒林外史 】〔諷刺小說〕、曹雪芹【 紅樓夢 】〔人情〔言情〕小說〕、劉鶚【 老殘遊記 】〔譴責小說〕為代表。
2. 劉鶚【 老殘遊記 】與李寶嘉(字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 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 譴責 】小說。 3. 其他如李汝珍 鏡花緣、石玉崑 七俠五義。 4. 文言短篇小說:蒲松齡【 聊齋志異 】、袁枚 子不語。(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 5. 翻譯小說:晚清 林紓大量以文言文翻譯外國小說,如翻譯小仲馬 茶花女。 |
※六才子書 | 清代 金聖嘆說法,提升小說、戲曲的地位,與「史、子、集」之著作並列。
【 莊子 】(莊周著,子書) 、【 離騷 】(屈原著,騷體韻文)、 【 史記 】(司馬遷著,史書)、【 杜詩 】(杜甫著,詩集、韻文)、 【 水滸傳 】(施耐庵著,小說)、【 西廂記 】(王實甫著,戲曲〔元雜劇〕韻文) |
※綜合整理 | 1. 隋書 經籍志所列小說,以燕丹子為最古,記錄荊軻刺秦始皇事。
2. 小說分類:清 四庫全書中將世說新語、搜神記、太平廣記等書列入【 子 】部小說類,而明 清章回小說則未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3. 蒲松齡繼承並發展了魏、晉志怪小說和唐、宋傳奇的傳統,「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語),寫出了傳世傑作聊齋志異,把文言小說推向一個全新的尖峰。 |
(二)重要小說卷頭語或序
水滸傳 |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重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邵雍) |
三國
演義 |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卷頭語) 2.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一回開始話語) |
西遊記 |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需看西遊釋厄傳。 (第一回開頭詩) |
聊齋志異 | 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聊齋自志) |
紅樓夢 | 1.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石頭記緣起詩)
2.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彩石偈) 3.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夢,古今一夢盡荒唐。 慢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紅樓夢序詩) |
儒林外史 |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第一回卷首詞) |
老殘遊記 | 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自敘) |
肆、勞山道士
一、小說背景:故事發生地點:勞山 2.角色:王生、道士、門人、二客、王生妻子
二、小說主角:王生
1. 王生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答:想學道(長生術)。
2. 為什麼王生會有那種欲求?(動機、達成目標對主角而言的意義)
答:生活舒適,想延長美好享樂的生命(行七,故家子)。
3. 王生如何實踐他的目標?答:前往勞山求道。
4. 根據王生觀察,推斷王生向勞山道士學道的原因?
項目 | 王生觀察 | 學道原因 |
學習環境 | 觀宇甚幽 | 環境清幽,應適合學道 |
教師儀容 | 道士素髮垂領,而神光爽邁 | 道士老而不衰,應該擅長長生術 |
授課內容 | 叩而與語,理甚玄妙 | 道士說的道理很深奧,應能傳授長生術 |
5. 你認為王生會成功嗎?支持你的文本證據是什麼?
我認為 | 支持證據 |
王生不會成功 | 因為道士一開始就對王生說:「恐嬌惰不能作苦。」暗示了王生是個無法堅持吃苦的人。 |
6. 王生求道的過程中受到哪些誘惑?這些誘惑產生什麼結果?原因是什麼?
誘惑 | 結果 | 原因 |
受到長生術誘惑 | 陰有歸志 | 王生不堪其苦 |
受到法術誘惑 | 歸念逐息 | 王生竊忻慕 |
受到穿牆術誘惑 | 頭觸硬壁, 王生不能潔持 | 驀然而踣(居心不正) |
7. 王生在學道的過程中,發生那些事件?他的情緒有哪些變化?請據此推論王生的人格特質。
事件
內容 |
道士收留
觀中 |
隨眾採樵、手足重繭 | 觀看道士施法術 | 道士不傳教一術 | 習得穿牆術 | 穿牆術失靈 |
情緒 | 期待 | 失望 | 忻慕 | 放棄 | 大喜 | 尷尬憤怒 |
特質 | 無自知之明 | 不用心、不認真,找不到方法(弟子中只有他覺得辛苦) | 貪求生活享受 | 沒有耐心、不願付出時間心力學習 | 膚淺浮誇、只追求速效
|
不知自我
反省 |
8. 根據王生的人格特質,推論他學道不成的原因?
答:王生雖然一開始承諾自己會努力,但他始終沒有腳踏實地努力工作,也沒有耐心,不願意付出時間及心力學習,只貪求安逸享樂的生活,所以他最後學道不成。
9. 根據王生的人格特質,推論他穿牆術表演失敗的原因?
答:因為他膚淺浮誇,又不聽從道士的叮嚀教導,所以他表演穿牆術失敗。
10. 王生以「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總結求道的經歷,你認為道士的教學過於抽象,導致王生無法掌握學習重點?還是王生未會真正體會?從文中舉例證據支持你的看法。
我認為 | 支持證據 |
王生並未真正體會道士教的長生術
王生並未真正體會道士以探樵、叮嚀,來教導王生長生術竅門的用心。 |
文中有關道士對王生及弟子指導修行的說明:
(1)原文: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隨眾採樵。王謹受教。過月餘,手足重繭,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說明:王生雖然遵照道士的教誨,清早出門認真砍柴,但在砍柴過程中,無法體悟如何藉由呼吸、運氣、施力的配合,減輕手腳產生重繭的傷害。由此可知,王生的第一個學習盲點,是只會聽命學習,無法自行解決學習困難。 PS.王生因為羨慕法術能變出美酒、美女及空間轉移,而打消回家念頭,可見他想學的是法術,而非砍柴健身的長生術。由此可知,王生的第二個學習盲點,就是想學與所學目標不一致。 (2)原文: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 說明:道士想藉由早點就寢以免耽誤明日砍柴的提醒,勸王生法術中的美酒、美人、移住月宮都只是幻影,應減低這些物質欲望,踏實從砍柴中悟道。 (3)原文:乃傳以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王面牆不敢 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道士曰:「俛首驟入,勿逡巡!」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道士曰:「歸宜潔持,否則不驗。」 說明:士已具體說明口訣及訣竅,王生卻誤解重點。此外,王生學習穿牆術顯示其想走捷徑的心態,故不能體會道士:「歸宜潔持」靜心寡欲的叮嚀。 |
道士的教學過於抽象 | (1)、(2)的教誨,沒有說明何要這麼做,也沒有進一步說明操作細節,容易讓學習者感覺挫折。
(3)的教誨,雖然有「俛首驟入,勿逡巡」、「歸宜潔持,否則不驗」的提醒,但應該把俛首直接強調出來,不應用潔持這樣模糊的字眼,讓學習者誤以為是新的重點。 (3)學習雖然是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但道士仍應該根據學生的資質,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不能太過簡略。 |
三、小說情節
1. 根據以下時間語詞,寫出該段時間發生的事件。
凌晨 | 過月餘 | 一夕歸 | 又一月 | 抵家 |
道士授以斧,令王生隨眾採樵 | 王生手足重繭,無法忍受,想回家 | 王生觀看道士施法術 | 王生求習穿牆術 | 穿牆術失靈 |
2. 根據王生求道的四個事件,分析其原因。
事件 | 求道修行/砍柴 | 求學法術 | 求習穿牆術 | 穿牆術失靈 |
原因 | 生活舒適,想延長美好享樂的生命 | 受到法術誘惑 | 道士並不傳教一術,求習小技 | 沒有遵照道士離潔持的吩咐,回家立即炫耀 |
3. 推斷王生操作穿牆術成功,最重要的訣竅在哪裏?它的意涵是什麼?
答:根據道士曰:「俛首輒入,勿逡巡!」,可知俛首輒入是操作此法術成功的訣竅。
為何要俛首輒入,勿逡巡?因為面對堅硬的高牆,一般人不免心生畏懼,所以王生多次面牆不敢入;但如果能低下頭,不去看高牆,就能免除心中的恐懼,沒有恐懼身體不會僵硬,就能輕鬆穿過高牆。而輒入,勿逡巡,只是強調穿牆時不要徬徨猶豫,並非強調急急奔入。所以奔入是多餘且費力的動作,如果王生從容前進,並不會影響穿牆的效果。
4. 根據王生奔而入的行為,推斷道士提醒他歸宜潔持,否則不驗的意涵?
答:道士「入之」、「試入之」、「俛首輒入,勿逡巡」的三次呼入,都沒有提到奔入,是王生自作聰明誤以為輒入就是「奔而入」。而他穿牆成功,是因為在奔跑時,也同時做到俛首輒入的重點。由於,王生誤以為奔而入是穿牆成功的重點,所以道士又提醒他「歸宜潔持,否則不驗」,就是希望他回家後,把握住「俛首輒入,勿逡巡」的簡單原則,否則穿牆術仍會失敗。
四、場景: 請分析道士施法術場景的描寫重點。
法術 | 剪紙爲月 | 壺酒飲用不盡 | 箸化嫦娥,自月光中出 | 三人移席月中飲酒 |
所施的法術一個比一個神奇,從平面進入到穿越空間的延展 | ||||
描寫重點 | 物靜態轉動態 | 物動態轉無窮 | 物轉人 | 人轉移空間 |
施法原因 | 天黑 | 客人要求 | 客人要求 | 客人要求 |
五、寫作技巧
1. 作者如何加強法術的真實性?答:以逼真的描寫加強法術的真實性。
項 目 | 原 文 | 描 寫 說 明 |
月光 | 月明輝室,光鑑毫芒 | 聚焦亮度 |
酒 | 往復挹注,(壺酒)竟不少減 | 聚焦酒的數量 |
嫦娥
|
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
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 纖腰秀項, 翩翩作「霓裳舞」。 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其聲清越,烈如蕭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几上 |
聚焦嫦娥的來歷、變化迅速、身高、美好的體態、輕盈的動作、激昂的歌聲 |
月宮中影 | 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 | 聚焦遠觀的月影 |
2. 勞山道士的故事,與篇末作者(異史氏)的評語,兩者間的關聯性是什麼?
評語 | 故事 | |
人物 | 傖父 | 王生 |
特質 | 粗鄙
喜疢毒而畏藥石 |
嬌惰
喜歡簡單速成,害怕努力吃苦 |
行為 | 以宣威逞暴為受人敬畏重點
宣威暴之術 |
以奔入為穿牆重點
小技(穿牆術) |
結果 | 失敗
初試未嘗不少效 |
失敗
成功施展過一次穿牆術 |
失敗原因 | 沒有掌握重點
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
沒有掌握重點
回家後,在妻子前炫耀演示 頭觸硬壁,驀然而踣 |
3. 文本的寓意是什麼?
答:若是學問、方法不扎實,就算一開始看似有顯著的效果,也無法持久。所以人還是應該腳踏實地,不要心存妄念,被表象 迷惑。用心的學習、扎實的工作,才能真正學習到良好(有效)的道理、方法。
明說──藉王生學道的故事,勸喻世人做事應掌握重點,不宜躁進求快。
暗喻──以王生學道不成的經歷,寓託作者對世人缺乏理想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