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員是否必須具有新聞背景

Posted By on 7 月 15, 2021 | 0 comments


一、

過去幾年,「事實查核」(Fact-checking)已經發展為一場跨國性的草根運動,一股吸納多領域專業、追求準確與公正的強勁勢力正在全球蓬勃發展。同時,隨著全球事實查核運動的興起,過去

「事實查核=記者工作」的概念也逐漸發生變化。很多海外新興的事實查核機構,其負責查核的工作人員並無新聞相關背景。一個 2016 年的調查顯示,美國 90%的查核員有記者背景,但在其他國家,擁有新聞背景的查核員比例不到一半。

儘管如此,根據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助理教授葛瑞夫的觀察,事實查核的核心仍很大程度與新聞專業緊密相連。數據指出,為數眾多的事實查核員來自各國具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媒體,包括紙媒與電視廣播媒體,如美國《華盛頓郵報》、法國《世界報》、德國的《明鏡週刊》等。許多知名的事實查核機構或許與新聞媒體沒有直接連結,但他們是由經驗豐富的資深記者所創立,因此擁有深厚的新聞專業網路。

不過,比起記者,也有部分事實查核機構更偏好由專業學者查核研究,如印度的 FactChecker.in。該組織將查核工作交給政策分析師,記者只負責潤飾報告。FactChecker.in 創辦人Govindraj Ethiraj 本身是資深金融記者,但他建議同行,應聘請有經濟或政策學位的研究者,「記者其實沒有那麼喜歡事實。」他說。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事實查核機構起源於公民與政治運動,如土耳其的 Doğruluk Payı,在2014 年的土耳其反政府運動(Gezi Park)的背景下、為對抗錯誤訊息而誕生。類似的例子還有埃及的 Morsi Meter 與北愛爾蘭的 FactCheckNI。這一型態的組織通常沒有記者參與,由工作人員挺身而出,從事在該區域「記者無法做的事」。部分組織定義自己為活動分子或人權團體。

整體而言,這場席捲全球的事實查核運動,儘管各國組織在自身認同、成立宗旨與組織形式有所不同,但也呈現一些共同點:追求準確與公正,致力重建社會對新聞的信任感,強調其獨立性。同時,各組織也在實務上面臨類似的挑戰,如何發展社群媒體策略、應對政治攻擊、欠缺可靠的資訊庫等。(何蕙安〈無疆之界:風起雲湧的全球事實查核運動〉)

 

請說明你對「事實查核員是否必須具有新聞背景」的看法,並分享身為高中生,你如何在生活中落實事實查核?並舉例說明,文長限 400 字內。(至多 19 行)(占 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