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寫作天地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1131「漫畫解讀」寫作注意事項/三讓、三和佳作

1131「漫畫解讀」寫作注意事項/三和、三讓佳作

上圖是一幅漫畫,請揣摩畫中傳達的訊息,解讀其中可能的寓意,並闡述你的看法。請自訂題目,題目須與所解讀的寓意相關。文長限 500 字以內(至多 23 行)(占 25 分)。

一、命題用意:本題引用漫畫材料,旨在評量學生能否解讀圖像文本,要求考生說明其中可能寓意,並加以反思及評論。

二、參考答案:解讀寓意舉例:

這幅漫畫中有兩個人,其中一人正準備踢背對著他的人。然而,兩人所站的位置,原本已取得平衡,若其中一人失足,另一個人也會跟著掉落。這幅漫畫是提醒我們,人與人應該互相合作,至少不要互相陷害,損人不利己。

三、注意事項:

(一)結構

  1. 漫畫的說明要精簡,約佔1/3 即可,避免耗去大半版面。
  2. 結尾要呼應內文,避免事例講完就結束。

(二)內容:

  1. 先說明「寓意」,再進一步推理或闡述。不建議一開始就直接寫例證,容易模糊磨焦點。
  2. 事例是為「寓意」服務,需與「寓意」密合,且文字要精簡,避免過長,以致喧賓奪主。此外,引用事例要注意其周延性與密合性。譬如:「體壇球類競賽中,故意拖延時間或刻意使對方犯規,會讓自己名聲掃地,失去參賽的風度及意義。」,由於拖延時間或刻意使對方犯規是球場常見的戰術,於此值得商榷。
  3. 部分作品觀察仔細,如描寫平衡木上的兩人形貌、衣著不同時,這些文字必須與「寓意」呼應
  4. 這個題目與一般的知性題形式不同,但在書寫時仍要簡明扼要、清楚詮釋漫畫與表達看法,第一段不宜迂迴,或做過多的修飾,如:
一人眺望遠方,尋找著未知的道路,幻想嶄新旅程中的種種風景,想像踏上軟泥、追逐蝴蝶,哼著小調肆意搖擺,渴望擺脫平衡木束縛。

※這樣的開頭如果在下文中並無效用,顯然離主題甚遠。

想像現在兩個遊戲,兩位參賽者要在一片僅中心線以磚牆支撐的薄木板上停留,遊戲結束後仍留在木板上就可以獲得一份獎金,反之則什麼都沒有……

※圖片已有清楚顯示的畫面,且自數有限,起筆不必再刻意設想。

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三國時期吳國用計攻蜀,還派出孫權的妹妹引誘劉備上當,最終不但真的成婚了,還敗北,犧牲了心愛的家人又慘損兵力,原想禍害他人\,沒想到最後竟傷害自己。

※作者雖想解此說明踢人者也害了自己,但這樣開頭,顯得突兀,引起偏題的想像。建議放在漫畫與寓意的說明之後,做為強化寓意的闡述。

  1. 本文的重點在於詮釋「寓意」,對於兩人的各種假設性猜測與推論,非書寫重點。

(三)形式與命題:

  1. 精彩有亮點的題目有助於加分:未來也有可能考這種自訂題目的試題。
  2. 題目要精簡,避免過長,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3. 本題只有一個問題,且限定字數,所以務必寫滿23行。

(四)遣詞用字

  1. 「創造」一般用於正面,以下造句並不恰當:

此舉在不知不覺中,「創造」出相互傷害的風氣 → 「產生」

  1. 「充斥」屬於貶義詞,帶有厭惡、批評的色彩。例句:這部電影「充斥」著色情與暴力。

充滿屬於中性詞,對象較廣,可指人、具體或抽象事物。例句:這部電影「充滿」溫馨與歡樂。以上兩個句子中的「充斥」、「充滿」不能交換使用。

四、錯字:

爾「虞」我詐、「另」外、「令」人不解、難「道」、猶「太」人、鬧「得」不可開交、

高「牆」、「儘」管、「察」覺、位「極」人臣

五、佳作舉隅

【作品一】共生共死

在這幅漫畫中可以看到有一座磚頭砌成的高牆,牆的上方有一塊與其方向垂直的木板,木板兩端分別站著一個男人,其中一人抬起腳,想把另一方推下木板,然而事實上,這塊木板是因兩人的體重與站立位置,適當分配才得以達成平衡,若其中一人墜落,另一方勢必也逃不過摔下高牆的結果。

我認為這幅畫充分展現了人的近視短利及自私的性格。一人若把另一人踢下木板,那麼他就能成為牆上唯一生存的人,獨享所有利益。殊不知,少了別人的合作,他也無法繼續生存,而此體現他只著重於眼前的好處而未思慮週全,也未考慮他的舉動會對長遠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這就像是兩個夥伴共同創業,撐起了一家小規模的公司,苦盡甘來嚐到的成功的滋味後,其中一人因想獨佔利益,用卑劣手段將對方趕出公司,最終確實原本能往大規模發展的公司走向了倒閉的命運。

在這塊木板上同生共死了兩人,是社會上許多團體的縮影,太多團體因為內鬥走向分裂,落得兩敗俱傷。因此最好的解方是團隊合作、選擇「同生」而非共死,創造雙贏的局面,一起爬上更高的山頂。短時間內或許會因利益要對半分而感到不滿足,但一起走才能走得更遠,累積的收穫也一定會比一個人衝刺卻走不到終點的情況更多、更豐富。(三和11號孫可耘)

【作品二】一條繩上的螞蚱

圖中兩人如處於一條繩上的螞蚱,只要有一方摔落,另一方也會跟著跌落。站在後方的人顯然沒有想清楚這個道理,於是想一腳將前方的人踢下木板,這樣認不清現實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少見。

人類生而便是群居動物,許多事情的完成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但在職場或是校園中卻還是不免會遇到為了自己利益在背叛後刺你一刀,最後兩敗俱傷的狀況。舉例而言,國中時我曾代表班上組隊參加地理知識競賽,由於比賽會在第一名的團體內選出個人的前三名,因此比起同舟共濟的團隊,我的隊伍更像隱隱較勁的對手。共同準備時,大家也都遮遮掩掩、不願分享自己的題庫,甚至還會放出錯誤知識的煙霧彈,這樣爾虞我詐的氛圍下,顯然不可能有好結果,於是我也開始檢討自己是否本末導致,為了個人利益,最後反而兩頭空。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各種團體,如家庭、學校、公司、國家等,但我們得思考:在追求個人目標的同時,是否犧牲了共同的活路?在爭取個人權益時,是否損害的團體的利益?果真如此,團隊內的競爭除了損己利敵沒有任何好處,因此我們應該要認清自己所屬的情況,考慮做出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團體而言,最恰當的選擇,避免如圖中的踢人者,最終導致兩敗俱傷的下場。(三和02 王佳瑜)

【作品三】平衡

圖中左側的人抬起腳,作勢要把另一個人踹下單薄的平衡板,為了什麼?或許是前者擋住了他的風景,也可能是佔了他的空間,又或是單純想害那個人跌落至牆的另一邊。然而不論理由為何,抬腳的人顯然很可能在踢落眼前的人時,因為木板失衡翻覆而一同跌落。這彷彿彰顯了我們生活中和他人、其他生物的互動及依存關係——在短淺的利己行為中讓彼此兩敗俱傷。

這種情形在人與大自然的互動中尤為常見,從打死一隻蜜蜂而破壞花朵的授粉,到噴灑農藥卻使當地水、土、高階掠食者皆中毒、反捕食蛇類卻導致鼠患,凡此皆一再表現了人在驅逐、破壞、掠奪大自然的資源時,是如何在無意中使自己也受到傷害。實際上,為了使人類免於重蹈覆轍地殘害彼此,我們迫切需要認清人與大自然並非在爭奪一片土地,而是相互依存,需要在愈發擁擠的都市叢林、在這單薄的平衡板上依賴在大自然的生產者及分解者的循環。

有了共生的概念,使我們不再劃分敵我,驅逐異己的生命後,我們才能在這片狹小而搖搖欲墜的土地永續生存,在接納彼此的存在中達到生態的平衡。就像漫畫中的兩人,唯有彼此合作,才能保持平衡,創造雙贏,不至使彼此都陷於萬劫不復的深淵,後悔不已。(三和10邱懷瑩)

【作品四】平衡的兩端

一塊狹長又不大的木板,當兩個人分站兩端,行成了暫時的、完美的平衡。從圖中可以看到木板左端的人妄圖將那身著大衣的男子從木板上踢落,可卻沒想到自己也將因為平衡被破壞而墜地,可謂是「傷敵一千,自損一千」。
這樣危在旦夕的情景唯有透過雙方合作才有機會雙贏,若自私地妄想依靠自己存活,結果必然是玉石俱焚、兩敗俱傷。這也也不禁讓人聯想到人類與大自然的共存關係。人們就像伸出腳的那方,工廠廢氣、金屬等污染就似那欲傷害大自然的腳,若環境被破壞,那我們也可能落入名為「極端氣候」、「全球暖化」的深淵,面臨大自然的反撲。
近年來,「永續」是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而「永續」就如木板上兩人的合作,必須透過雙方協作才能找出共存之道。舉例而言,達悟族著名的飛魚季便是共存及永續的絕佳範例,達悟族人只在規定的時間捕撈飛魚,且不補幼魚,既讓族人有生存糧食也不會因過度捕飛魚而使之滅絕。達悟族人的智慧便使他們與飛魚可以在木板兩端長久共存。
這幅漫畫所帶來的啟發不僅可以運用在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上,就連日常中的人際關係,也蘊含著這種道理——不要將他人之失看作己之得,尋找平衡與共存才能讓木板不至傾覆。(三讓28黃宸璘)

【作品五】在慾望過載前停下

在狹窄木板上,有兩個分別站立於兩端的人,他們共享這塊微小的空間,維持著恰到好處的平衡,然而其中一人,或處於貪欲,或源於競爭的心態,欲把另一人踢下木板,殊不知他抬腳時,平衡遭破壞,只能落得雙雙跌落的下場。

被慾望操縱反自食惡果的案例並不少見。秦始皇離世時,李斯本已位及人臣,卻選擇和趙高一同以矯詔扶持胡亥上位,卻不曾想到後果是自己逐漸被架空,淪落至腰斬咸陽的下場。細究其原因與發展脈絡,政治權力的角逐就如木板上空間的爭奪,為了滿足不斷膨脹的慾望,李斯就踢下一個又一個的對手,直到踢下最後一個犧牲品,木板傾斜,他自然也從權力構築的虛空樓閣中墜落,我想那幅漫畫的寓意,就是讓我們知道不能放任慾望無止盡的蔓延、擴大,以免在被慾望驅使時,反而破壞了原本平衡的狀態,就像抬腳的人肯定以為自己能獨占整塊木板,這份渴望促使他去爭奪,而忘記自己和對方是「一塊木板上的螞蚱」;李斯則為了滿足政治野心,與虎謀皮,終而自己遭禍身死。

我想,在追逐目標和野心時,雖然免不了競爭的行為,卻不能忘記維持平衡,不能無止盡的放任慾望膨脹,否則在成就自我之前,就會因慾望過載而自食其果,如同平衡木上那位欲踢下對方的人。(三讓37鄭芯媛)

【作品六】相向雙贏

圖片呈現了兩個站在僅有一支點的平衡木板上的男人,其一正抬腳,欲將對方從高處踢除,然而以旁觀者視角可知,此二人共同維持了安全平衡,倘若一方不復存在,另一人也斷不能獨活。

我自其中窺見兩項更深層的寓意,首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經常是互利共生,若欲享受高處風景便需仰賴彼此間的平衡,方能締造雙贏局面,無奈人心貪婪,在高處久了便生獨享之慾,忘卻了攜手共進的來時路,此時,那一腳若踹了下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條船上的人是不可能獨活的,因此,人需時刻謹記、忖度自身處境,切莫害人又害己,致使雙贏平衡墜落,一損俱損。

第二,此二人有傾覆可能,其實背對著他人之人亦難辭其咎,往往在一段合作關係中,若有一方只顧一昧向前追求目標、享受成果,而忽略了對方時,兩者間便易生嫌隙、距離,如此以往,只要其不回頭一日,彼此間的關係便將如毒瘤般惡化,最終導致平衡顛覆,雙贏成共輸。

一段健康良好的合作關係中,彼此的貢獻皆不容小覷,唯有牢記雙方處於互利共好的局面、付出對彼此的關切,勿妄想利皆歸己、勿埋頭向前而遺忘身後之人,方能長久佇立於雙贏的平衡木板上。(三讓11林佳瑩)

【作品七】放眼大局

圖中的長板在細窄的牆上達到了不易產生的平衡,兩人各立於一端,怎料其中一人竟想踢下另一人,殊不知當對方跌落的瞬間,原本維繫的平衡將蕩然無存,他也無法避免墜落的命運。

生命中何嘗不乏這樣的啟示。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曾有過天真的妄想,期待自己不用經歷萬般枯燥的練習就能駕馭人人稱羨的技能、可以免去消磨意志的養成階段而一夜開竅、在摘取成功果實的途中暢行無阻,卻不必與困難交手……,而此就像那抬起腳的人,容不下任何不如意或辛苦之事與自己為伍。

但在不斷體驗成長的過程中,我也愈發明白,極致的順遂與易如反掌的挑戰,基本上無法與成長兼得。當我逃避困難,有意將其踢下板,看似即將得利,不用面對生理、心理上的考驗,但基本上等同於葬送從這件事中蛻變、進步的機會。因此,應該要設法與他們共存,即便看似要面臨較多的挑戰,也應為了大局而設法應對,到頭來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穫。

不管面對自己與任何人、事、物的關係,不應該急於去除不順的遭遇或追求小格局的利益,應以更宏觀的視角檢視這樣是否有短視近利之虞,是否在無意間踢除了維持平衡的重要元素,因為困境與收穫猶如平衡木上的兩人,二者相輔相成。(三讓09連靖華)

【作品八】選擇之間

一面窄牆上平放著薄木板,站在後方的人試圖將前方之人踢下,但卻忘了「平衡」的條件是兩端重量相當,若板上只剩自己,將無法獨立於板上,最終兩敗俱傷。

我認為此圖彷彿人生許多時刻的寫照,我們總拼盡全力追求目標,過程中常不擇手段地「爭」,看似打敗對手,其實自己也受了傷,最後誰也沒有比較風光。以下有幾個例子:

在政壇裡,候選人為了贏得選票,不惜一切攻擊其他政黨,或抹黑造謠,或拉攏媒體主導播報走向,此舉的確可能對手失去民心,但也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互相攻訐的情況,久而久之,所有參選人皆傷痕累累,儘管最終當選,仍被貼滿撕不掉的標籤。又如在體壇中,球技伯仲之間的隊伍,為了爭取冠軍不擇手段,教練或選擇以遊走在灰色地帶,或故意拖延時間,或刻意使對方犯規,雖然最後脫穎而出,卻也讓自己名聲掃地,失去參賽的風度。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人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在決策之時,我認為「平衡利弊」相當重要,就如圖中的木板,必須兩端等重才能平衡,若為了爭搶而變利害,將在不注意之時摔落,致無所成。(三讓01利天心)

【作品九】走向未來的平衡

漫畫中,兩名男子站立於架設在高牆之上的木板,取得互不相擾的平衡,然而左端的男子卻抬起腳,想將另一端的男子踢下木板,殊不知,若是不經思索變貿然行動,面臨的將會是一同墜入深淵,兩敗俱傷。

我想這幅漫畫傳遞了「人們不應著眼短利,而要放眼於長久的利益」。人們時常貪圖即時的小利,而在日後造成重大損傷,屆時即便再懊惱、再後悔,都為時已晚。好比環境污染,有些工廠曾為了降低成本、貪圖方便,將未經處理、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排入河川。此舉猶如將人踢下,自己也難逃敗亡,不僅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使生物大量突變抑或死亡,更在多年之後,對身處上游生態鏈的消費者——人類的健康造成重大危害。這表明了人類若持續只因近利就恣意破壞環境,終將受到環境反撲,陷入沒有未來的黑暗。

一時的失去平衡,我認為是可以挽回的。如近年國內外環保團體積極提倡「種樹行動」,希冀透過人人的參與,以找回地球的綠生命,創造永續美好的未來。人類與環境同立於地球的平衡木上,彼此互相依存。既然如此人類何不站穩腳跟,掌握現有的平衡,以走向未來呢?(三讓27彭宥榕)

【作品十】人性的天平

聳立的高牆,只有一磚頭的厚度,彷彿隨時要倒塌似的。兩個壯碩的男人站在垂直橫躺於高牆頂部的木板兩端,面朝同一方向,達到奇險又微妙的平衡。然而後端的男人正抬腳準備把前端的人踢下木板,但他沒有意識到,踹下的那刻,自己也將一同墜落,因為除去前端男人的重量,木板亦失去平衡,支持自己的力量將瞬間消失。

人們何嘗不如梯人的男子,?或許源於利益薰心,或許是幼稚的情感糾葛,又或許是視他人如敝屣,同舟共濟、互相援助,甚至同生共死的關係中,也可能出現背刺者。隨著良心被蒙蔽,信任與忠誠被濃厚的惡意掩埋,被斥責舉槍朝向同伴,殊不知子彈射出的那刻,他殺的是始終對自己不離不棄的支撐和依靠,猶如把自己心臟的一半割去,剩下的只是徒然地讓自己奄奄一息。

人是群居的動物,和社會互動、與人合作時,我們應保持著善良的本性,不背叛他人的信任及託付。成功不能建立在蓄意的陷害他人之上,那樣的成功不是成功,而是人道精神的巨大失敗,而狡猾的背刺者也將自食惡果,遭到報應。

同是站在平衡木的人,一旦一端失去重量,兩人皆會墜落。抬起那隻自弒的腳前,請三思。(三讓17劉子薰)

【作品十一】抬起腳前

高牆上,一塊狹長的木板承載著兩個成人的重量,搖搖,欲墜。畫中的兩人各自站於木板的兩端,以平衡重量,彼此相安無事,但左邊的人為了獲得更大的空間,試圖把另一人踢下木板,這舉動卻讓木板失去平衡,以致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右邊的人則因為背對他,而絲毫未察覺自己岌岌可危的處境。

這張圖揭示了的人性,更警惕我們處世之道。首先,在生死存活之際,人們都會脫去平日裡的偽善,裸露人性的本質——自利,為了活下去,不擇手段,甚至犧牲他人來拯救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可恥的,卻無法避免,因為對「生」的渴望,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是刻在基因裡的本質。

不過,既然已知人的本質為自私,那麼身處渾沌之世,就應該保持警惕。縱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亦不可無,更不能背對敵人,把自己的安危,全然交付在對方手中。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用惡意去揣測每一個人,而是在追求共榮共好的同時,也要有所防範。

當人性的天平失衡113.11.2,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如高牆上的木板,只要任何一方多了一絲貪念,或少了防範,則最終不免兩敗俱傷。最好的辦法是,以互助取代自私自利,唯有如此,才能創造雙贏。(三讓15施淑媛)

同是站在平衡木的人,一旦一端失去重量,兩人皆會墜落。抬起那隻自弒的腳前,請三思。(三讓17劉子薰)

【作品十二】人際的衝突與平衡

圖中的人立於薄墻上一塊長板的兩端,恰好使彼此取得平衡。兩人的處境看似安全,然而其中一人卻抬起腳,試圖將對面的人踢落長板。

這個看起來荒謬的畫面,早已在現實中上演無數次。我們每天與他人的相處,就如同立於搖擺不定的木板上,要不斷拿捏適當的距離,才能抓到彼此的平衡。從旁觀者的視角看,圖中人物可能出於對他人的不滿,或是想取得更多活動範圍,而思將他人踢落,殊不知一旦對方落下木板,平衡也會被破壞,所以這是不明智且沒有利益的行為,然而當我們真的落入這樣的情境,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有理智,以維護自己與他人的平衡呢?

與他人相處時,我們時常以自我為出發點,以致忽略了彼此間的差異性,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他人,跨越了人際交往的界線,如同圖中的兩人,自己和他人雖然站在同個木板,然而兩人可能來自牆的兩邊,文化、價值觀的分歧築起一道更高的牆,使人與人無法真正為彼此著想,最終走向玉石俱焚的結局。

站在人與人間的平衡板上,我們不該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人,若我們能更加為彼此著想,從他人的角度思考,便能在人際關係中取得長久的平衡。(三讓17翁子琳)

【作品十三】合作

想像現在有個遊戲,一位參賽者要在一片僅中心線以磚牆支撐的薄木板上停留,遊戲結束後仍留在木板上就可以獲得一份獎金,相反摔下去則什麼也不會有。若你正處在木板的一頭,你會和對面搏鬥以獨吞獎金,或是選擇談判和合作?

人人都想成為木板上唯一的勝者,獨享豐厚的報酬,但比起可能兩敗俱傷空手而歸,各退一步以維持木板脆弱的平衡,似乎是更好的權宜之計。但正當你沾沾自喜遙想未來的勝利,背後的人卻準備偷襲,只是你被踹下後他同樣也將失去平衡,你的大意和他的自作聰明最終導向了失敗的結局。

這篇漫畫描繪了一段失敗的合作關係,我們相信合作能促成雙贏,但我們必須在合作的同時保持謹慎和警戒,並慎選合作的對象。當合作關係建立於利益之上,比起相信彼此的承諾,雙方互相監督牽制才是穩定合作的基礎;而良好的合作夥伴才能在向一同目標前進時,不輕易被眼前的其他利益誘惑而背棄合作關係,或做出錯誤的抉擇。

合作夥伴理應信任彼此,但如同在木板轉身是危險的,不要去考驗對方的忠誠,暴露出自己的弱點和盲目的信任都並非明智之舉,在合作關係中對等的戒心才是保持平衡的關鍵。(三讓30廖子儀)

1131「漫畫解讀」寫作注意事項/三讓、三和佳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