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寫作天地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台北區1061-1學測模考 / 世上只有兩種人

∮ 台北區1061-1學科能力測驗模擬考試 / 情意題

 

網站 Zomato 創作數幅趣味圖畫,嘗試把人類分成兩種人,例如:

資料(一):看菜單

1061-1北模學測菜單圖

資料(二):吃巧克力

1061-1北模學測吃巧克力圖

而各國作家用文字把人類分成兩種人,例如:

資料(三):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

資料(四):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有所成就,第二種人號稱自己有所成就。」

閱讀上列內容後,請以「世上只有兩種人」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先詮釋資料(一)至資料(四)其中任何一則,再依自己的體悟或想像,以二分法抒寫你如何分類,並說明為何如此分類。(占 25 分).

 

【寫作說明】

1.字數:至少寫到版面空3行。寫不完者要多練習。

2.第一段要確實選擇一則資料,進行詮釋。說明時除了直接指出相對的人格特質外,還要說明原因。

其中,圖片部份,要加入自己的想像,同時寫出人云亦云的內容,譬如許多人會把只看到菜單的人詮釋為有錢人,但想成跟父母一起到餐廳吃飯的孩子,就更有聯想力。

另外,四則資料為試卷所呈現,眾所周知,因此行文時,不必特別迂迴,比如說作為第一段,下面的文字顯然過於繁冗:

當你踏入一間餐廳擺,看見在你眼前五花八門、玲瓏滿目的菜單時,你最先注意到的是甚麼?是上頭所羅列、令人垂涎三尺的菜餚名稱?亦或是一旁代表你必須掏出金錢數目的價格呢?若是前者,也許說明你是享受生活、樂愛滿足口腹之慾,且不擔心現實阻礙的人;而選擇後者的人,或許務實謹慎、節儉自律,但可能略為缺乏探索當下快樂的閒適。網站Zomoto的一張趣味圖畫,將人類分成兩個種類,而你又會怎麼區分呢?

3.第二段以後,要「依自己的體悟或想像,以二分法抒寫你如何分類,並說明為何如此分類。」,因此,要思考以下各點:

(1) 這部分最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分類。

(2) 必須說明如何分類,與為何如此分類。

(3) 雖然文中並未規定不能運用引文或引圖,作為自己的分類,但是,在第二段應該稍微說明,以免讓閱卷者產生未能分類的質疑。

(4) 如有引用一般讀者可能不懂的社會學相關概念或理論,則要略加說明彼此的關係,同時,專有名詞不要寫錯,以免影響文意。

4.在文氣與結構方面:

(1) 一、二段之間不能是獨立的片段,必須讓文氣可以銜接,譬如:「托爾斯泰喜歡用面對問題時的行動,為世上的人分類,我則喜歡用對世間的角度來區分不同的人。」。

(2)要注意段落長短的安排,第一段不是全篇最長的一段。文中也不要有一個段落特別長。

(3) 題目為「世上只有兩種人」,基本上屬於雙軌式的題目,兩方面都要論述到,且行文時不要地一種寫過多,第二種匆匆敘述一段,然後就結尾。

(4) 最後一段極容易寫偏,譬如以菜單圖做為人的分類時,最後一段可能成為以「金錢觀」作結的文章,如:

其實錢是中性的,它只能算是一種讓人類生活更加方便的媒介。人們得到錢時,若不拿它換取物品或服務,那它不過是紙張或金屬塊,並沒有任何價值。因此,錢不該成為我們努力的目的或是衡量事物唯一的標準,否則便可能會為此將道德或意念賠上,成為「窮的只剩下錢」的人。

 

【佳作欣賞】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或許人活於世界即使如此:遠觀,或參與其中。我們像篝火外圈抱膝而坐的黑影,仰頭望著內圈的舞者,笑著舞動四肢,而火光照耀他們如天生的光芒。我們竟如此羨慕,卻又無膽起身加入,只好一點一點與自我拉扯,直道某人衝動站起。

言叔夏在〈C城的紅花〉裡寫:「我曾想過這世上的任何一種仰望大抵都是不健康的。」而我想世上也大抵只有兩種人:被仰望的,和仰望別人的。渴望成為被仰望的人,我安靜地縮在營火照不進的角落,望著那些我曾崇拜過的所有面孔,在火光裡躍出又沉淪,他們的視線掃過來總讓我顫抖。後來年紀虛長,略懂了些賣弄文字的技巧,於是透過寫作也多少換來仰望的目光,變成了篝火內圈,我很激動,不能不有一絲驕傲。

然寫了久了也難免枯竭,在沒有靈感的時刻我驚覺自己的黯淡,彷彿所有目光都熄滅。那樣的困頓裡,我受邀參加了比賽的評審座談會。小小的會議室裡坐滿資深作家和編輯,他們談笑風生,仔仔細細地捧起每個墜落的疑問。空間中瀰漫著優雅又不失親切的文藝淡香,我呼吸者,感覺自己被溫柔以待,重新變回冒芽的小苗,可以甘心再長。原來圈內有圈,我欣然坐下抱膝,仰起頭凝望前輩們的背影:這種仰望溫暖而安全,可以使人沉沉睡去。

我清楚幾十年後我也將成圈內圈,坐在會議室的相反方向俯瞰不安的年輕寫手。然而我也清楚,圈內永遠有圈,而人自有火光照耀的一天。仰望或許不健康,但其中蘊含的熱力若反射至己身,又何嘗不是種健康:仰望和被仰望不過是因果輪迴。那些我曾崇拜過的面孔迎著火閃閃發光,我知道追求光的自己,頰上也亮著金光。是,世上只有被仰望的、和仰望著的這兩種人,但這時間如落下雨滴的世上,也只有一種人。(708字 三義04李樺)

老師說:

濃厚的文藝感瀰漫在字裡行間,卻仍然貼著主題落筆,環情革調,宛轉相騰,又不致為情感羈絆,而能首尾圓合,相當不容易。

 

 

人世間有百樣情,托爾斯泰卻簡而有力地將人們劃分為觀望者和行動者。出於不同的性格,對於相同的問題人們只能在一旁伺機而行或積極行動,前者或許較為溫吞,好觀察,後者則勇於嘗試,開拓自己的道路,也造就了個人不同的成敗與境遇,世界也才因此有了不同的可能性,全都始於這兩種相異的抉擇。

托爾斯泰喜歡用面對問題時的行動,為世上的人分類,我則喜歡用對世間的角度來區分不同的人。在茫茫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海中,有兩種不一樣的人:因外在世界而活的人,還有依自己本心而活的人。處於相同的境遇,面臨相同的挑戰,這兩種人卻代表截然不同的群體,自然也造就了不一樣的結果。者兩種人在文學史上,有這極為明顯的形象,范仲淹猶如前者,即使身處江湖之下,仍殫精竭慮,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為人傳誦的佳句,他即是將整個人生投注於社會和他所關心的百姓身上;相較之下,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和悠然見南山,也許少了點對外在世界的關注,卻多了些人生的況味和豁達,詩中也更多來自內心的喜悅。

身處於這樣繁華且緊密聯繫的世界,我自然會憧憬追隨著本心而活的人,也因此我特別喜歡觀察並且分類這兩種人。在源源不絕的歷史長河中,最能體現後者的,想必是大文豪蘇東坡了。也無風雨也無晴,在經歷了官場上的劇變後,卻能瀟灑地有這樣的曠達,在漸喜不為人所識的情況下,他更能無往而不適,展現對生命的曠達,即使是外界那樣惡劣的環境,他仍然「揀盡寒枝不肯棲」,不讓外物桎梏他的心靈,羈絆他的文采與靈魂,這是最令我欽佩的。

為了本心而活,看似簡單,卻是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境界。絕大多數的我們生活重心都圍繞著世界而轉動,卻鮮少回歸自身,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與其說是為了這個世界下了二分法的註解,倒不如說是我對第二種人的心之所向吧!( 722字三書10林沛璇)

老師說:

侃侃而論,一氣呵成,是一篇相當精采的作品。雖然此作運用了若干古典的事例,不過,都屬於課本上常見的文字,如果可以有不同的例子,譬如東坡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論范仲淹的先憂後樂,可配合孟子的:「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些文字不必盡引,擇其一二,也可以收到畫龍點睛之妙。

就內容上言,范仲淹未天下憂,其實同於東坡之愛民,揭示出於本心,放在這裡做例子,仍是遷強。其實,除了以古人為例,也可以自己或今人為例,古今對照,亦可讓作品更有變化。

 

 

當你踏如一間餐廳擺,看見玲瓏滿目的菜單時,你最先注意到的是甚麼?是令人垂涎三尺的菜餚名稱?亦或是一旁的價格呢?若是前者,也許說明你是享受生活、樂愛滿足口腹之慾,且不擔心現實阻礙的人;而選擇後者的人,則或許務實謹慎、節儉自律,但可能略為缺乏探索當下快樂的閒適。網站Zomoto的一張趣味圖畫,將人類分成兩個種類,而你又會怎麼區分呢?

我眼中的世界,只有兩種人——有地圖的,以及沒有地圖的。手上握有地圖的人,總能明確規劃出一條指向目的地的最短途徑,以最快的方式前進,不怕走失,這樣的人走的不只是自己的路,而是凝聚前人經驗與心血之路,所以他們猶豫的少,只要依循著向前便沒有問題。

沒有地圖個人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沒有所謂「必經」之路,也不見得了解和終點之間的距離和方向偏差了多少,其所走出的路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是屬於他自己的腳步,即便不一定能符合大眾的期許,或者沒有抵達終點的機會,這樣的人都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閒情逸緻和豪放蕭灑。

大江東去浪淘盡的三國時代中,恰巧就有拿著地圖的劉備和沒有地圖的曹操。劉備身為皇室後裔,以儒家忠義為道路,不偏不倚地走在復興漢室的正道上,遭遇再多苦難也始終如一,不改其志;而曹操出身平凡,由一名校尉逐間攀爬為一方霸主,沒有忠義的堅持,相信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依照自我意識,果斷狠心走著一條非主流的路。

手中掌握地圖的人和沒有地圖的人,無論是在旅途中或是真正的人生道路上,其所見識到的風景和選擇取捨皆會截然不同,三國時代的劉備和曹操雖然最終皆未能一統天下,但他們各自的人生軌跡想必也留在了某些地圖中,是一個掌握地圖的人,或沒有地圖的人,在茫茫宇宙中你又是哪一種呢?(691字 三義25楊欣于)

老師說:

地圖是具象的實物,同時也能衍生抽象的概念。作者以地圖區分世界上的人,融合抽象與具象二者,是相當高明表現手法。在字裡行間,作者的寫作企圖顯而易見,不過,並不能完全駕馭材料,因此在以劉備與曹操作為說明勢力之際,偶或有言理不周的狀況,而結尾幾句,也可見走筆倉促之跡。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有所成就,第二種人號稱自己有所成就。」這句話令我心有戚戚。大體而言,真正有成就的人總是謙虛而不夸夸其談的。恰如孔子所說的:「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高調宣揚自己能力的人,則往往是半吊子。偏偏生命中永遠不乏此類自以為是的「小人」,不僅沒有自知之明,同時又眼高於頂,其下場就是淪為笑柄。

成就只屬於努力的人,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對於「努力」這件事情的態度上,或許也可以效法馬克.吐溫,將世上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努力的人,另一種則是一直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的人。前者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後者卻不知反求諸己,只會怨天尤人。

從小到大,我曾經參加過很多比賽。每每在成績公布時,都會有來自選手、家長的耳語:「明明已經那麼努力了,為什麼得獎的人不是我?」若這些話只是輸掉比賽後一時的情緒發洩,倒還情有可原,但許多人在質疑完比賽結果後,竟開始指控評審黑箱作業、賽程不公,甚至對得獎選手人身攻擊!

對於此種做法,我不能苟同。也許那些選手的確付出了努力,但遇到挫折的第一個念頭難道不該是自己的準備不足,下次應當再接再厲嗎?永遠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已經足夠了,我已經夠努力了,應該獲得回報」的想法出現在腦海時,就相當於親手封上了進步的路途。

當然,人都有惰性,大部分人大概都曾不小心從「努力的人」變成「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的人」,我也不例外。因此,我們更應時刻警惕自己。而藉由努力獲得成就的同時,也要謹記馬克.吐溫的名言,避免像俗語所說的,「半瓶水響叮噹」。

世上只有兩種人,而決定自己是哪一種的選擇權,始終握於己手。( 670字三書16張譽馨)

老師說:

這是一篇平時而容易學習的字品,作者利用個人的經驗,引證了馬克.吐溫的話。文中引用了《論語》中的「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俗語的「半瓶水響叮噹」,讓作品在直述的語言外,更添文彩。不過,三段以後,如果比較有口語的傾向,假使可以修飾,且論理的部分,更有力量,將會更好。

 

 

世上只有兩種人——看菜單只見菜色不見價錢者和只見價錢不見菜色的人。前者多是心裡看得開,人生苦短,夜裡沒光也要秉燭夜遊,肚子餓掏不出錢也是拚命吃。這類人自己過得去,旁人苦樂也就不得而知了。後者常常心裡有別人耽擱著。或看自己老得不能動,想留給子孫;或想著自己雖餓,卻也比不上家裡的老妻和黃口小兒。不論過得開不開心,內心都有點犧牲小樂成就大事的想法在。

以上是zomato網站對人的分法。我以為這世上也可分成兩種人,一是面對問題,一是逃避問題。後者路上砸了個招牌下來,死掉的十個有九個都是如此。這類人有的可謂是「勇敢的懦夫」,人家是搞砸的事勇於承擔,他們是犯了錯,逃的時候還做著大船走,不管人家是否在看,為懦弱做了最佳典範。這種人有的表面積極卻內心固執,舊法失敗了被人提點,卻因承受不了改變的辛苦只在原地踏步,或者只會不斷哭泣,不敢衝破眼前的圍牆,也不願好好反省自己,成天怨天尤人。

至於前者,只要有過,他們不以惡小而為之,該道歉便道歉,該改變就改變,即使境遇一次次未轉化,也從不慍怒上天,仍努力尋求解決之道。這些人遵從目的論而非結果論。好比人際上有什麼不順心,便思考:「自己是不是刻意扭曲他人的意思以求其中好意,不肯面對人際關係」,而非「以前○○○對我不好,我覺得他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創傷,害人現在變成這樣」。在這群人眼裡,什麼事都可以透過現在的改變來決定未來,而不是從過去找藉口,毫無勇氣地逃避。

世上只有兩種人,可是人不是一輩子都只能給人貼標籤,而要給自己從壞的一邊走向好的一邊的機會。因此我們都應當鼓勵自己成為面對問題的英雄,心中寬闊明亮,不為情勢左右;而不是逃避問題的小人,自己老被膽小耽擱,沒有勇氣跨過屏障,還覺得自己犧牲許多,成日鬱悶。(721字三書歐芷希)

老師說:

    這是一篇說理明確、節奏進湊的作品,全文氣式充足,一氣呵成,令人象深刻。部分文字,如「不以惡小而為之」顯然使用錯誤,另外,也要注意論點的周延性、合理性,譬如文末說:「世上只有兩種人,可是人不是一輩子都只能給人貼標籤」,事實上,逃避問題者,雖有小過,但未必盡皆遭人標籤。

 

 

馬克‧吐溫將人分成兩種:有所成就和號稱自己有所成就的人。但真正的成就如何定義,或許只有當事人有權利將自己分類,畢竟每個人對成就的標準不同。因此,我想進一步把人們分為兩者,一是挑戰者,一是等待者。

「挑戰」,當然要有所決鬥,但這對象並不是任何人,而是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的人生為人稱羨,但充滿挑戰的人生更值得去擁有。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官場上載沉載浮,期望的落空使他的心志得以面對偌大的風浪,而能「竹杖芒鞋輕勝馬,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使他成為人生的勝利者,但不是輝煌於世的政績,而是那自我曠達的體會,他超越一切的阻撓,挺過萬里的艱辛,得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正如孟子所謂:「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成為戰勝人生的挑戰者。

每個人心中必然都有雄心壯志的種子,只是他發芽、成熟、茁壯的一天還未到來,在此之前,我們就是「等待者」。並非我們不努力,只願過著不切實際的人生,時機成熟的等待將讓我們有朝一日在人生中大放異彩。「不平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踏入真正的戰鬥之前,要先做足充分的準備,會自己架設一條充滿險阻卻又能砥礪自己的道路。或許很多人認為我們的等待是無所作為的藉口,但真正的挑戰者必也先行過等待的漫長旅途。

經歷人生的淬煉、失敗和了無止境的艱困,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無價。如同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文人一般,他們多數被貶謫,人生不順遂,但也因如此,才可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在學習路上飽覽這些挑戰著的際遇,而期許有朝一日躋身為挑戰者的一員。不一定要揚名立萬,而是給自己一個目標及一劑面對人生困境的緩心針。曠達也是經歷苦難的折磨才得以成就,一帆風順只是平淡無奇的代名詞,唯有重等待者昇華為挑戰者,崎嶇坎坷人生才能飽覽與眾不同的風景。(717字 三義23黃靖媛)

老師說:

作者將人分為挑戰者與等待者。從行文中,可以見到作者挑戰人生的旺盛企圖,全篇一氣直貫,呈現作者對於挑戰人生的無所畏懼。美中不足者,首段對於第一小題的詮釋,點到為止,詮釋不足。

 

 

世界上只有只有兩種人,一種人追尋自己的理想,一種選擇向現實妥協。如同看菜單,一種人依照自己的喜好做出選擇,另一種人的選擇則建立在價錢上,屬於現實面的考量。

俗話說:「有夢最美」,夢想人人皆有,但那條通往理想的路卻荊棘遍布,阻礙重重。這時出現岔路了,另一條路上鳥語花香,暢通無阻,然而終點站卻並非心之所嚮。於是有些人放棄了理想,可能成為平凡的上班族,成為家庭主婦,而那些成為模特兒、太空人的夢想也隨著時間流逝,一點一點地被埋葬。最後他們屈服了,向現實低頭。看似可達成的目標,實際上卻遙不可及,退怯並沒有錯,也說不定能藉此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然而,那顆初心也逐漸隱形,讓自己變成非理想的樣子。

兩種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堅持理想的人或許不少,走向另一條路的人卻更多。在堅持的人中,真正成功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寥寥可數。事實是很殘酷的,他時不時便要人們臣服,如暴君般欺壓全世界。只有孩子能免受欺壓,他們大膽想像未來的自己,任意地在心上塗鴉。未受污染的他們很難想像,為什麼必須在理想與現實做出選擇,而他們也不知道,大部分的人長大後都會與理想背道而馳。很多走入現實的人們,都曾有過理想,也從未曾為此努力過,然而努力卻背叛了他們,這條路變得越來越艱難,終點卻依舊那麼遙遠,彷彿所做的一切都徒爲白費,從不存在過。我們都知道要堅持理想,但那種壓力,如同夢魘般,將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並如影隨形,無時無刻提醒著:成功還未到來。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踏著岩漿推著岩石,不向現實妥協的一群人,與平安穩定的向前,走向一個平凡無奇,有時甚至無聊的終點的另一群人,我佩服前者,卻也替後者感到開心,前者能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壯志,而後者也為自己找到另一出路,選擇自己適合的路,並決定你是誰。(714字三書01方渝婷)

老師說:

這是一篇能充分展現個人想法的作品。第一段詮釋兩種菜單所反映出來的不同人格特質,對於為何這種圖示會引起你如此的想法,可以再進一步說明,才不致有過於見略之失。

接著在第一段的基礎下,詮釋上述的兩種人。雖然結尾有明確點題,但是,由於題目要求先詮釋引附的資料,再提出看法,說明自己如何分類,雖然題中並未規定,不能依照所選取資料的分類,但是,如果採用的是自己選取引文的分類,在第二段應該稍微說明,以免閱卷者產生質疑:未清除提出自己的分類法。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有所成就,第二種人號稱自己有所成就。」這一句話囊括了社會上所有現象,更讓我們明瞭人間的優劣之分。

馬克吐溫意有所指,認為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不在乎榮祿名利,反倒是「號稱」自己有所成就的人,孜孜矻矻急於向世間證明自己,那小而微薄的貢獻。「君子不病人之不己知」正與此相呼應,真正有德之人只在乎自身的修養,而不在乎自己的義行是否有被發揚,外界是否給與稱頌。

生活中,我們也常面臨此種狀況。現今社群網站如此盛行,時不時能發現舊友的近況。而社群網站上發文的往往是某群固定人士,總愛將自己昔日的事蹟打出來炫耀一番。媽媽的同學中就有一位,時常分享過去以第一名畢業、拿到了書卷獎,兒女的獎狀又有多少。看似亮麗而充實的生活,她卻從來不上班,以「教育兒女」的名義享清閒之福。相反地,當媽媽參加完同學會時,又會與我們提到誰又升上教授,而誰又在教育部的計畫中脫穎而出,得到補助。這兩種人差別之大,立即印證了馬克吐溫的那一段話。我將時常向他人誇耀之人視為「號稱」自己有所成就的人,那些潛行於他人光芒之下,「不病人之不己知」的這些人便為真正有所成就之人。

在我的觀察下,便得到了這樣的體悟:真正有所成就之人之所以不在意功名利祿,好的名聲對他們來說僅如浮藻,任其隨波而逝之因,在於這僅是其龐雜的貢獻之一,旁人所給與的稱羨眼光又豈能與個人心中的成就感匹敵?而了無成就之人便須倚靠外界的鼓舞以及妒忌來讓自身得到高人一等的滿足,彌平心中的不足。「無伐善,無施勞」的顏子與當今世間有所成就之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也是後世如此極力稱頌其為人的主要原因。( 679字三書15林靖容)

老師說:

作者先肯定有所成就者,再以生活事例說明號稱自己有所成就者,讓作品內容頓時倍增親切。最後再用顏回的「無伐善,無施勞」做結,產生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果在前半段的文字可以更添文采,而在行文語氣上,末段如果可以更清楚呼應「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的主題,想必益佳。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言:「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所謂觀望者即時佇在原地,不向前邁步,景觀望著周遭情勢,做出各種模擬,卻只與模擬,而行動者則相反,他們勇於嘗試,接受各種風險和挑戰。

記得初次體驗高空彈跳的精彩。站在天空與地面的界線上,伸直雙臂便能觸摸雲彩的冷冽,邁開一步則能親吻大地。當時排隊等待躍下界線的人確實不少,約有二十來個,然而身在隊伍之中的我聽不見周遭人們的言語,只聽見自己心臟劇烈的波動,看見一個個消失在視線的人,當下,我卻步了,腦袋揣測各種跳離平台後的結果,越思考越沒有勇氣,我是個觀望著。

然而時間沒有給予太多的理由退縮,終究還是輪到我了。教練繫上緊到不能再緊安全裝備,我卻仍想再緊一些,深怕下一秒便一命嗚呼。三——二——,還未數到一,我就已經飛向大地的懷抱,猛烈撞擊空氣分子,感受地心引力對我的渴求,那時,我知道自己成功了,我是個行動者。

托爾斯泰的話是我所認同的,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另一種是行動者。想要成功就必須行動,留在原地觀望並不會使自己靠近成功。而行動與否僅在一念之間,一個瞬間變能改變未來。大部分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是觀望者,總是「想要」如何,卻沒有實際作為,停留在原地,甚至羨慕行動者們的成功,忘了自己只要邁開一步也能和他們相同,被他人羨慕著。

我曾是個觀望者,也曾是個行動者,熬過觀望的度秒如年,也想過成功的碩果。感謝當時自己願意踏出關鍵步伐,期許自己勇敢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再次成為行動者。(622字三書02王思璇)

老師說:

這篇作品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詮釋「觀望者」與「行動者」,在眾多作品之中,別樹一幟。從觀望到行動之間,勇氣時不可少,期間如何克服?克服之後對自己有何影響?可以稍微敘述,以對比「觀望者」與「行動者」的差異。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有所成就,第二種人號稱自己有所成就。」在我們生活中總不乏還未精熟一項技藝便自吹自擂、唯恐別人不知的半吊子。俗話說:「半瓶水響叮噹」便是在諷刺這種人。而真正有成就的人通常都不太起眼,曖曖內含光,他們並不需要吹響自己的名號,因為他們的成就自會替他背書。

而在我看來,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努力的人,一種是自以為努力足夠的人。羽壇傳奇林丹曾說過:「當你打了一千顆球就以此自滿時,你的對手已經打了兩千顆球了。」這句話對當初每日辛勤投入羽球訓練的我無疑是當頭棒喝。那時的我天真地以為每天完成教練交代的任務便已足夠,甚且以此自滿,認為贏球易如反掌。漸漸地,我不斷被人超越,卻還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直到一日我偶然發現:曾經是手下敗將的學弟早在所有人開始練球前,已經自主練習了一個小時,平時也會不斷研究、揣摩對手的影片。當下回想起自己先前傲慢的態度,頓覺得無地自容。

努力的人和自以為努力的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前者追求精益求精,從不因眼前的成功而自滿,也不覺得努力是值得誇耀的事。而自以為努力的人卻容易因志得意滿而不願意付出更多,更上層樓,因為所需付出的代價令他們望之卻步,寧願留在原地,畢竟吹噓比努力來得容易多了。

柯文哲的葉克膜團隊舉世聞名,而他曾說:「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因為你付不出那個代價。」他經手的一千多個病歷,都有親手書寫的檢討報告,這正是所謂付不出的代價。世界只有兩種人:努力的人和自以為努力足夠的人,兩者未心態度不同而成就迥異。因此,在下次我們抱怨成功的不是自己時,也許可以想想,自己是否只是自以為努力足夠的人。(685字 三義17陳柏雯)

老師說:


這篇作品以個人經驗為例,顯得相當真切。文末原無:「世界只有兩種人:努力的人和自以為努力足夠的人,兩者未心態度不同而成就迥異。」加上之後,更能呼應主題,使作品首尾圓合,更加完整。

 

 

 

網站西歐Zomoto創作了數幅有趣的圖,試圖將人類分成兩種。其中資料(一)的「看菜單」特別吸引我的目光。畫面中的左右兩圖差異極大,左圖清晰標示出品項,而價錢卻是一團黑,看不清;右圖恰恰相反,品項模糊,但價錢的部分卻目了然。我認為此圖將人類分成「重視精神大於現實」以及「重視現實大於精神」兩種人。

重視精神的人在看菜單時,心裡考慮的是「想吃什麼」;反之,重視現實的人叫則較關心身上擁有的錢「能吃什麼」。就看菜單的方式即可將人類分成兩種人。

二分法是一種有趣的分類方式,如果是我,我會將世界分成「看到櫃門打開會去關起來」,以及「看到櫃門打開並不會有任何舉動」這兩種人。

我曾經做一個小實驗:暗中觀察是哪種個性的人會把打開的櫃子門關上,而哪種人卻是視若無睹。我的教室位置正前方就有兩個櫃子,因為裡面放的是考卷,所以開啟率很高,忘記關上的機率也很頻繁。根據觀察,路過會關門的人屈指可數,再比對他們的個性,我歸納出以下現象:未關櫃們的人大多較專注於一件事上,定力較強,不易分心,性格也大多較隨興,能與外在環境和平共處;而會將櫃門關上的人則對周遭環境具有較強的敏銳性,性格較一板一眼,倘若環境因素不合意,比起順從,更傾向於進行改變。

生活中的小細節無所不在,僅僅是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也有可能透漏主人的性格以及價值觀。從「櫃門開關與否」這種小地方,就可以窺探一個人的待人處事,適當地將世界龐大的人口粗略分成兩類人!(592字 三義39黃玟甄)

老師說:

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作品,從中讓我們知道:生活中的觀察,也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將世人分成觀察者與行動者兩類,前者有時雖然滿腹想法,但躊躇著是否應當發表而沉默不語,最終就算是絕妙點子也隨著觀察者作古而銷聲匿跡;行動者則不然,他們下定決心後就起身做出改變,即使結果不成功,還是為後世留下警惕借鏡之效。

不過,於我而言,世上可分為豁達樂觀及封閉悲觀兩型。兒時,母親常叮嚀我成為正向陽光的女孩,當時的我不懂,覺得有財富才能愉悅人生,隨著年紀稍長,社會上不乏傳出億萬富翁鬱鬱不樂又或是家喻戶曉的明星自殺的新聞;接著又有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不丹雖為開發中國家,無法享受極致的物質生活,人民幸福指數卻為亞洲第一,至此,我的疑惑更是無解了。直到上了高中,認識蘇軾、老子及歐陽脩後,我才豁然開朗。

蘇軾本貴為三品大官,因不願逢迎新法而一夕間淪落為黃州團練副使——無錢、無地位的九品芝麻小官,一般人要是經歷這般挫折,十之八九病懨懨於床上而整日不起,但蘇軾不然,他煮著東坡肉苦中作樂,且與庶民結交,看不見一絲悲憤於臉上;歐陽脩因為范仲淹請命而一同貶謫與朝外,他沒有發牢騷反而與民同樂,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難道蘇、歐二人的打擊比他人輕微所以他們才能在逆境生存嗎?當然不是,其實就是豁達樂觀罷了。

反觀現代人,只要被壓力一纏身,就開始否定自己,導致一事無成。悲觀才是真正的囹圄,禁錮了能力、囚禁了想法,此為作家杏林子在晚年想傳達給世人的道理。

悲觀蒙蔽我們的雙眼而無法感受到樂觀欲帶給我們的一片希望,若明訂以豁達與否來區辨蒸民,欲為蘇軾之儔乎?(625字三書14林筠雅)

老師說:

這是一篇相當有企圖心的作品,作者行文,下足功夫。守段回答題目所指定的問題,詮釋托爾斯泰的話,節奏清楚且不拖泥帶水。

接著提出自己的看法:世上可分為豁達樂觀及封閉悲觀兩種人。原始的設想相當不錯,不過作者將筆墨多半放在豁達樂觀的部分,相對的,封閉悲觀的論述就顯得不足。

 

 

台北區1061-1學測模考 / 世上只有兩種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