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寫作天地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1062-1高一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學生作品-說八卦

1062-1高一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學生作品-說八卦

甲、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乙、一般來說,八卦的基本要素是在私人的場域、對於不在場的人、進行具有道德意涵的評論。八卦帶來的情緒具有兩面性:嚼舌根一方面會引起某些興奮,但同時也讓人略感羞恥。最早將八卦標舉為研究主題的學者是英國結構功能論者葛魯克曼,他曾說:「每一天,而且一天中很大部分的時間,我們多半都參與了八卦。」 葛魯克曼認為八卦有助於社會整合,人們常藉由分享八卦而有「同一國」的認同感。克尼芬在大學球隊的研究指出,在(次)文化中,新成員藉由八卦習得文化規則,老成員則藉由八卦傳達、再肯認文化中的常規和道德,懲罰違規成員。上班族常見的茶水間八卦,有助於新成員了解公司的潛規則和權力關係,以免誤觸地雷。八卦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機制,所謂「人言可畏」,鄰里間的八卦界定了道德的界線,規範成員的行為。八卦可以壓抑某些衝突,使之不會檯面化,讓大家能夠維持表面的和諧。 相反地,有些學者則認為以功能論解釋八卦太強調社會整體,但操作八卦者多半只是為了個人利益。如前所述,八卦是私底下的,不必撕破臉,有助於社會團結;但反過來說,由於不需公開露面,八卦往往不需負責,攻訐別人的成本很低。(改寫自郭佩宜〈八卦,不簡單!〉,出自《芭樂人類學》) 請閱讀以上二則材料,以「說八卦」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先闡釋甲文中孔子對「言不及義」、乙文中作者對八卦的觀點,再針對個人生活觀察或當今社會現象進行評論。

 

【範文一】

茶餘飯後的寒暄、與友相聚的談天說地、在同一生活圈大家口耳相傳的消息……,八卦像是一種生活的補給品,常常在現代人身心壓力俱大時給予紓解疲勞、增添生活情趣的作用。然而大部分的人每天皆參與其中的「八卦」,是否真只需費唇舌之力,而無其他社會化效果,抑或道德上的疑慮?

孔子對眾人談論八卦的評價是「言不及義」,表達對眾人成天群聚談論八卦的不以為然和斥責,我想誠如一位正直的君子兼老師所言,在天下混沌、政治混亂之際,豈可不「經世濟民」、提出有益國君的諫言?推崇高尚的理想都來不及了,淨說些與國家大義無干之瑣事的景象難怪讓孔老夫子如此痛心。但是那是在身處國家水深火熱之大勢的忠臣眼中、心急如焚欲救己國的君子觀點。

反觀乙文中作者引用英國學者的想法,指出八卦並不盡然只有壞處,它更像一把雙面刃:較安定的現代社會中,人們藉八卦了解文化、肯認常規和道德,讓成員熟悉一套得以安全生存的規則以達到社會整合和控制的效果;然而八卦也可以成為個人操控利益的工具,儘管有時維持了表面和諧,卻往往因為不需負責、不需考究和證據,而造成當事人極大的傷害。古今對八卦的認知裡也許因時代或大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可以確定的是八卦並非無需顧忌、無需規範,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皆是一體兩面的情況。

就我的觀察,八卦確實佔了不分男女老少、各階層的人生活很大部分,多數人把談論他人當作一種娛樂消遣,像是民眾常常將藝人的私生活變成茶餘飯後的話題,從新聞不時播報的「某某明星登上某論壇熱搜」便可見一斑;也有少數人運用其低成本的攻擊特性拿來惡意中傷他人,為了達成某種個人目的,譬如愈來愈激烈的網路霸凌。我認為在不可避免的與人交際時,多談趣事或許無傷大雅,但我們心中應該都要有一把尺,維持自己高素質的道德標準,拿捏一定的分寸,不能失去對他人的基本尊重與真正的和諧團結。在八卦廣闊的範疇裡,一切的原則皆操之在己,我們唯有謹記自己的操守,不要「越界」,便可享受它的益處勝於傷害。(一書26陳美晴)

∮老師說:

這篇作品完整地針對題目進行書寫,能夠清楚地闡述甲、乙兩文的觀點,同時也能援引事例,提出自己的評論。原文中第一、二段合為一段,造成文章只有兩段,從結構上看有嚴重的缺失。考試時是非常緊張的,下筆前對於文章布局最好先有概念,一般而言,完整的文章至少要有4段。

【範文二】

孔子強調「仁」,一個仁人必不會以自我狹窄的視野武斷他人舉止,更不會將其視為茶餘飯後的閒談──也就是八卦。但也會有許多好行小慧之人,藉由說些魚目混珠、言不及義之詞搏得小利,這是君子所不齒的。八卦很多時候都是摻了水的,更多是用來消遣娛樂,而私底下的評論往往暗箭傷人,防不勝防。

可八卦只有弊端嗎?乙文的作者郭佩宜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八卦有助於社會整合。此言非假,當「菜鳥」企圖不動聲色地融入一個新環境時,前輩間的八卦無疑是個利器,讓人既能熟悉團體中的潛規則,又不必撕破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我在家對八卦尤其敏感,只要一感受到母親刻意壓縮的音量,便足以知曉又是一則八卦。而我發現:不管是她在誇獎鄰居的小孩學測滿級分,抑或是議論友人婚姻不順時,都會營造一種不要大聲宣揚的氛圍。後者可能說得通,那前者呢?為何講好事卻仍要一副作賊心虛的模樣?

大部分的八卦負面居多。報章上成天刊登著形形色色的誇大標題:女星未婚生子!男星腳踏兩條船?……這些駭人聽聞的內容無疑被浸潤到人的思想中,即便是未經查證,但民眾仍對其愛不釋手。於是無意之間,八卦是道德的對立面之想法便深植人心,以至於人只要意識到自己在講八卦時變會有良心的譴責感──無論是好事壞。

這可能就很好的解釋了我母親的行徑。他腦海中很自然地將八卦連接上長舌婦,因為學測滿分的事是他從別的長舌婦口中聽到的,可能那一位也是用同樣的的語調述說這事,就這樣有樣學樣,只不過換湯不換藥罷了。

八卦是否會離間情感?還是會增進利益?我想無論是孔子的說法或郭佩宜的主張,他們本身對八卦的定義便有所不同。孔子認為人會說八卦是因其好行小慧;過佩宜認為說八卦是為了融入環境。而我則認為:現代人對八卦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了,究竟是道德感僵化了八卦,還是八卦驅使了道德昇華呢?(一書13林栗綺)

∮老師說:

這是一篇整體上合題,同時文從字順而有想法的作品,第三段以後舉出實例,並進行評論,相當精采。如果能改掉一些小瑕疵,將會更好。

首先。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第一段宜更清楚點出「言不及義」的意思,雖然文末有做一些說明,不過,作者說:「孔子認為人會說八卦是因其好行小慧。」顯然是對文義的理解不足,「言不及義」與「好行小慧」是並列的兩件事,未必會有因果關係。這類問題主要在考對文本的理解度,在這裡發生錯誤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其次,第二段對於以文只殂一個角度切入,歸納性不足,非常可惜。

最後,提醒大家,對於這一類有子題的問題,依序回答會比較好。

【範文三】

八卦,參雜於日常生活中,無所事事時,聆聽眾人閒聊的八卦,有如一碗無味的湯加入了調味料,增添了色香味,而八卦則增添了生活中的樂趣,使心情高昂,亢奮。

子認為言不及義是浪費生命,毫無意義的,就如同好行小慧是可是可恥的行為。閒暇之餘,應和好友談道義,論政治,學詩書……不僅十分雅興,還能修養自己的品德,補充不足的知識。對孔子而言,這比終日群居卻只談論不及義之事值得許多。
而乙文中作者是認為八卦是有助於社會團結,且可壓抑某些衝突,使之不會檯面化,有時甚至可以使新成員藉由八卦而以更迅速適應新團體。但作者同時也提出了警誡,若不懂得道德的底線,不明白尊重的重要性時,八卦便失去其正面性了。總而言之,八卦是雙面刃,如何明智的使用八卦,是一枚困難重重的學問。

現今社會中,八卦已占有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從家庭、鄰里、校園,更甚是娛樂場所……八卦總和人們形影不離,想撕開黏膠擺脫,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我認為,八卦對我而言是利多於弊的,隨意和三五好友討論八卦,不僅得以暫時將心中那片烏雲撥開重見日光的美好,還可以藉朋友口中知道些之前從未發現之事。有時聽到負面的,便省吾身,是否也曾犯過如此羞恥之事;有時得知正面消息,便暗暗將其學之,使自己更好。

不過偶爾,總會將謠言誤以為是真實,而污衊了那個人,我認為這便是不好的,因此我想,應珍惜八卦所帶來的優點,但同也應戒慎其缺點,如此一來,就可以和八卦和睦相處了。(一書24陳品璇)

∮老師說:

這是一篇四平八穩的作品,作者明確地依照順序回答問題,再提出自己的觀察與論。第三段先提出「八卦對我而言是利多於弊」,第四段以「珍惜八卦所帶來的優點,但同也應戒慎其缺點」作結,個人的想法具體而清楚。此外,第二段「對孔子而言,這比終日群居卻只談論不及義之事值得許多」中的「談論不及義之事」如果能用更口語化的文字去說明,將會更好。

【範文四】

八卦在現實社會中扮演的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充斥在你我之間,無論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無論時空,皆伴隨著生活。

孔子有言:「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即是抨擊人們終日無所事事,在私人場域對不在場第三人進行道德評價的社會現象。言不及義指的正是其言論無關緊要、社會公益,瑣碎而無義,僅以論人是非為消遣娛樂或藉此提升自我的優越感。葛魯克曼——最早以八卦為研究主題的英國學者——提出異於孔子的正面觀點,他認為八卦有助於社會整合,人們藉由分享八卦而獲得相互的信任感,甚至在某些團體中,新成員透過八卦習得其次文化,例如上班族的茶水間八卦可使公司菜鳥了解其職場潛規則。相反的,現在也有學者認為八卦可以壓抑某些衝突,但僅限於維持表面的和諧。也正因為不需公開露面,八卦往往不必負責任,攻訐他人的成本很低。

當今娛樂新聞、甚至偶爾躍上頭版,哪一則新聞不是八卦?人們對八卦消息的需求量已經龐大到足以支撐狗仔記者、報章雜誌等相關娛樂產業存與世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但細察其字裡行間的深意,便無法尋得什麼「營養內容」。那些印刷品、影音大幅宣揚的八卦不過就是空泛的泡沫,人們瀏覽過後即刻失去光澤,淪為無用的污水,消失在時空中。八卦的本意或許是評論他人行為、探究道德理想或引以為戒,但說八卦在當代已趨於氾濫,人們不應浪費過多的時間精力在這些毫無價值的訊息上。

八卦是不需負責的、無須承擔後果的,不實攻擊極易摻於其中。那些以評論他人檢視外界道德疏失為自我提升工具的人,也只是自欺欺人。相比起實際下功夫自省與修養,僅獲得不實而短暫的優越感。減少生活中接觸八卦的機會,多多親身體會才是有智之人的表現,不耗費生命取得些可有可無的消息也能減少因為誤傳或惡意造謠形成的誤會和紛爭,著實比聽信八卦來得腳踏實地。(一讓14洪若薰)

∮老師說:

第一段解釋「言不及義」時,加入乙文中的說法,並不恰當,孔子所謂的「言不及義」指的是指談話的內容沒有一句話和道義相關、沒說一句正經話,只說一些無聊、沒有價值的話。不一定是「在私人場域對不在場第三人進行道德評價的社會現象」。

最後一段正面提出面對八卦現象的積極作為,是有見的的文字。

【範文五】

言語的交流構築出一段情誼、一篇故事,甚至是一個社會組織。古代聖人總是道著仁義道德,可是普羅大眾們可沒如此情操。也許,巷里之間的小道八卦反而更加有趣。八卦似是生活中一點嗆辣的調味料,自是好惡因人而異,究竟該如何看待?

首先,「仁」的代表孔子曾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換言之,孔子十分不認同這些流言蜚語的飛散,認為其是無意義且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這和現代某些科學家的想法相似。正因這些八卦只是語言,所以無法對社會帶來什麼效益,傳播者也無須負責,反而是浪費時間的無謂舉動。而另一派學者卻以功能論探討,認為其有助於社會認知,給予人們認同感。甚至能劃清或說明團體中的規範,更快融入新成員。且能壓抑住某些衝突,使其不會檯面化,維持表面的和諧。

而我自己也有些看法。不論古今中外,皆有流言八卦傳播而最後傳成荒謬笑語的事件發生。從「曾參殺人」到現代時常出現的名人藝文,皆能看出八卦消息的可信度雖低,但人們卻寧可信其有的態度。近日皆能聽聞一些公眾人物因網路上的流言蜚語而受到嚴重創傷,甚至想不開的悲劇。姑且不論八卦真實與否,以挖掘別人隱私為樂本就不正確。過再換個方向思考,有時八卦也有其價值。例如在政治人物貪汙關說時,也正是這些八卦將其揭露。所以我想,八卦並非全然的優劣,它的價值體現在它的用處上。是娛樂消遣抑或是社會安危?這才能評判出它的意義。

言語輕如鵝毛。不費吹灰之力即能遠播。但它也能如利刃,刨剜著人們的方寸。聽聞八卦時,不妨先經過蘇格拉底的三個篩子,再告訴別人也不遲。(一讓34號蔡昀希)

首段說:「八卦似是生活中一點嗆辣的調味料」是有亮點的文字。次段以「流言蜚語」來解釋「言不及義」是不正確的,所謂「流言蜚語」本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但孔子之意並非如此。而這個詞在文中出現兩次,也要避免。另外,文中缺少對於乙文的詮釋,是一大瑕疵。

【範文六】

在人類社會中,「八卦」自古以來似乎都是組成人與人之聯繫不可或缺的元素。孔子所謂「言不及義」,正可為八卦談論作註腳。「群居終日」而私底下成群談論他人的大小事,這種談話內容常未顧及義理層面,抑或少有箇中道理、意涵可循,即是孔老夫子對八卦的觀點。曾對八卦進行評論、撰文的作者郭佩宜認為八卦如同雙面刃,一方面可使人認清身處文化及環境的道德界限,一方面卻可能造成背後對他人的言語撻伐。對於八卦我的觀察同於後者。

談八卦的益處,就是能先使人開啟警醒的雷達,免於在新環境誤觸地雷。有一次父親帶全家去朋友家作客、沏茶,臨行前,我無意聽見了父母談天的內容──是關於那位友人的特殊癖好及禁忌。我謹記在心,但妹妹卻毫不知情。才見到父親友人後沒多久,妹妹就觸了底限,爸爸十分難堪地直賠不是,幸好那位朋友心胸寬廣,沒多計較,事情才就此告終。若不是那則無心入耳的八卦提醒,我或許也會觸犯人家的忌諱。於我而言,此種的八卦是「正向效益」較多的。

然而,若「八卦」談論得太超過,則可能侵犯被議論者的權益,甚而惹禍上身。近代因閱聽人對八卦論談的興趣,使媒體深入探求某些名人軼聞的八卦,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也干擾了他們的私生活。這種「逾矩」的八卦帶來了反效果,不僅受議論者的權益受損,連挖掘八卦的人也可能因此吃上官司。在我看來,八卦適可而止就好,若愈發得寸進尺,勢必一發不可收拾。

每件事物都有其明暗面,八卦的世界亦如是。若能將談八卦的影響範圍縮小,只挖掘出它正向助益的一面,這才是「說八卦」的精髓。(一書25陳昱希)

∮老師說:

全文能夠具體提出事例,並且加以評論是其優點。對於乙文的詮釋則要求更完整。

1062-1高一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學生作品-說八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