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夢想」大於「回想」 / 姚仁祿

Posted By on 1 月 16, 2017 | 0 comments


讓「夢想」大於「回想」 / 姚仁祿

客棧賣店,牆上,出現兩行字,讓我忙裡偷閒的心,震了一下。

兩行英文:「Never let your memories be greater than your dreams.」(別讓自己的回想,大過自己的夢想)。

我早過60,還歡喜做夢,撞見這幾行字,像是他鄉遇故知。

客棧名「花間堂」,位於蘇州同里,望著牆上的兩行字,我不禁揣想,主人是誰?

當晚,有緣見了主人之一的劉先生,50餘,曾是軍人,學過橫笛,EMBA,愛談哲學,笑貌似青年,不像經營了十幾家特色客棧的企業家,談吐謙雅從容,比較像是文青(不是青澀自閉的那種,也不是口沫橫飛,愛吹牛的那種)。

隔日,一起在烏鎮「木心美術館」參加第一屆阮義忠攝影人文獎,典禮中,入圍影片播放,背景音樂是愛沙尼亞作曲家Arvo Pärt在1978年創作的「Spiegel im Spiegel(鏡中鏡)」,樂聲影像,讓他含淚。

雖初識,我直覺,劉先生是有夢的人,觀其經營客棧的布局與細節,依稀體會,財富次之,夢想為要。勉力在不夠細緻的環境之中,形塑在地,希望摸索出幸福品味,似乎才是首要。

同里水鄉,不必細看,就知此地美則美矣,但是人文的細緻與文明的規矩,當然,比不上威尼斯的雍雅。

 走進現在,也走向未來的「自信」

然而,言談間,我體會,對客棧的主人而言,在地品味,是「夢想」,而不是「回想」,不是回頭在歷史上找尋,蘇州水鄉,曾經存在的秀麗身影,而是,一步步,有點靦腆,有點尷尬的,從不夠細緻,邁向細緻,構築世界級幸福客棧的勇敢夢想。

我隱約的感受到,這樣的夢想,不是來自瘋狂,而是來自自信的勇氣,一種對古典人文美感,有能力跌跌撞撞,走進現在,也走向未來的「自信」。

 文化有生命 會隨夢想振翅而去

攝影人文獎的頒獎典禮,在距離同里一個多小時的「烏鎮」舉行,這裡,已經是聞名世界的小鎮了,不久前,世界互聯網大會,才冠蓋雲集的在這兒舉行,鎮裡的「烏鎮劇院」舍弟仁喜與仁恭分別設計建築與照明,因緣不可思議,我確是第一次來到此地。

典禮場地,是劇院隔鄰,典雅簡約的「木心美術館」,遠遠初見,我極喜,近觀,我心震。

美術館建築,裡外敦厚,都像是木心「從前慢」詩句: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木心著作,我僅有緣拜讀片段,說不上理解;但是,支撐他生命的,我猜,就是「夢想」的「自信」。

1940年代,20餘歲的學生時期,領導學運,被國民黨通緝,到台灣避風頭;後返大陸,卻在1970年代初,文革時期,又因言入獄,作品被燒,單獨關押積水牢房,在獄中受刑而傷,仍勉力寫作,密藏稿紙,縫入棉褲,帶出囚室,出獄,1970年代末,又遭軟禁,1982年出國,在紐約,繼續密集寫作,許多作品,先在台灣發表。2005年,受邀返烏鎮定居。

展場上牆上,木心自己的話,也許可以解釋,他如何面對人間愚昧的挑戰:「塞尚、梵高,這幾位生前未成大名的藝術家……我想,唯一的快慰,就是在於自信,知道將來是榮耀千秋……」

人間,有許多美好的思想,可以啟發人的夢想,引領我們一代接著一代,一棒接著一棒,創造幸福。我們敢夢想,因為我們有自信;我們失去夢想,就只能回想,回想曾經有過的美好,這是最可惜的事。

人類漫長的歷史上,我們經常看見,人因為「沒有自信」,便以愚昧而說不清的理由,限縮美好、幸福思想的開展。

還好,文化這種東西,自己會有生命,是活的,而且,自己會找路走。我們自己愚昧,把氣憋住,不肯呼吸,文化,卻不會跟著憋氣,依然可以呼吸,而且,會跟著夢想,振翅而去。

兩岸文人,我深信,明白這個道理的不在少數。( 遠見雜誌2017年1月號 第3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