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老屋的品味/李清志
過去人們只喜歡新的房子、新的建築,覺得老房子、舊房子都是醜陋破敗,都需要拆除,但是老房子一旦拆除,空間的靈魂飛散,就很難再找回來!以建成圓環為例,拆掉老圓環,改建新的圓環,卻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空間吸引人的氛圍,以致新圓環乏人問津,再多的投資也找不回往日的空間盛況,最後只好拆除夷平。
懂得欣賞老屋,是城市美學成熟的象徵,開發中的國家或社會,好像青春期的年輕人,只喜歡新奇的東西,對於老東西棄之如敝屣;但是已開發的成熟社會與城市,就有如中年大叔,懂得欣賞骨董老件,喜歡在老舊空間中品味熟成的韻味。
最近老屋新生的優秀案例越來越多,並不只是因為人們懷舊或是愛護古蹟,而是這個城市的空間美學改變了!變成熟了!變得懂得欣賞老的、舊的、幽暗的建築空間,大家開始懂得體會老東西的美感,懂得像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一書中所講的,老舊幽暗的事物有一種「古色古香的光澤」。
「二○一六老屋新生大獎」金獎得獎作品是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教學大樓,這座五十年的舊建築是實踐大學最早的教學大樓,校方並沒有拆除重建,反倒是將其保留更新,一方面保留了空間的歷史記憶;另一方面也讓整體校園景觀不至於太擁擠混亂,整修更新過程十分艱難,有時候甚至比拆除重建更辛苦,但是這樣的案例帶給我們新的思考方式,就是關於校園建築規劃,不是只能拆除重建,保留加以更新,有時候反而能帶來更美好的結果。
其他得獎作品中,「香色餐廳」、「行冊餐廳」及「小廢墟咖啡館」都顯示出業主對於老建築的執著與品味,「香色餐廳」老闆酷愛古道具,用收集來的骨董道具,改造台北一棟毫不起眼的破舊老公寓,將其蛻變為一座隱藏於都市塵囂裡的秘境花園;「行冊餐廳」是蔣渭水大安醫院原址,業主保留建築加以改造成複合式餐廳、咖啡館與書屋,一方面向蔣渭水致敬,一方面也展現出大稻埕的書香文化氣質;「小廢墟咖啡館」位於景美溪堤防邊的修車場旁,原本真的就是一座破爛廢墟,業主親自動手改造,不論是木工、金工皆不假他人之手,加上其美學品味,打造出令人驚艷的咖啡館氛圍。因為整理廢墟過程中,曾經發現夜鷺的屍骸,因此咖啡館便以夜鷺頭骨作為商標圖案。
老屋新生的案例除了咖啡館、餐廳之外,這次得獎的台北創新中心(CIT)是個很特殊的案例,將老舊無用的中山足球場再利用,作為青創的大本營,提供coworking space給青創公司使用,空間規劃上有辦公空間、淋浴室、交誼廳、廚房等,讓青年創業者有共同努力的奮鬥空間,加上此地臨近捷運圓山車站,交通便利,不至於與城市脈動脫節,是很有潛力的台北創新基地。
而富藝旅台北大安則是將都更過程中的老舊宿舍,先拿來運用,作為旅館使用,以免冗長的都更時程中,社區中這片空間淪為死寂的廢墟。建築師巧妙的設計,讓旅館與周遭社區融合發展,一方面帶動區域的良性轉變;另一方面也讓旅館住客體驗真實的台北常民生活面貌。
這屆入圍老屋新生大獎的案例都非常精彩,可以感受到屋主或是使用者對老房子的熱情與執著,代表著台北的城市文化,進入了一個空間美學的成熟時代。【2017/01/18 聯合報/名人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