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測國寫練習佳作「當我打開課本」:113三讓
【佳作一】
當我打開物理課本,每次都能開啟不同的旅程。物理課本像一部魔法書,我像霍格華茲的巫師,只要眼睛在公式間移動,手撫平每個躁動不安的字,我的靈魂就能超脫軀體,一下飛到宇宙中驗證光的速度,一下又落入振動的電荷間與其共舞。我藉由課本經歷宇宙中不同的法則。
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感受到此等歡快,相反地,我覺得物理十分可笑,不過是為了撫平對混亂與未知的不安,人們才不停探討宇宙的規律,然而可笑的是,創造出的公式都只能符合理想狀態,實際實驗結果總帶有些微誤差,似乎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逃離「沒有秩序才是唯一的秩序」這樣的原則。
然而正因為如此,取代原先的不滿,我漸漸對物理感到佩服。物理比我們想得更加偉大,儘管理解一切都只是理想,物理學家們仍然能奮不顧身地去碰壁、去進步。可以說物理帶有勇敢的特質,他的信徒總是敢於超越自身,探索遙遠的宇宙,探索看似不存在的多維空間,更妄想掌握時間。不因失敗而退卻是物理告訴我的道理,因為物理有自信證明自己的正確,看似理想的每一件事,物理都能盡量去接近,使自己更臻完美。他以古典到現代的巨大進步告訴人們,他做得到。
我後來才漸漸想通,或許物理能做到自我的不斷超越,是因為感恩,不安的源頭除了害怕混亂,更多的是想找到為何我們能理所當然地承受世間的一切,為何我們能承受空氣之重,為何我們擁有四季更迭,為何時間總是不多也不少不能倒退也不能提前,總是如此公平?因此我們必須要找出源頭,細到每一個不存在的力。例如課本引入了「支撐力」的概念,如果沒有此力,我們也無法安然站立,世間的事並非理所當然,課本中每個細節都在告訴我必須感恩且好奇世間每一件事。
回到此刻,我的手漸漸離開了課本,儘管我存於此刻,心胸卻早已被廣闊的宇宙填滿,我能鑑往而知來,解開封印的魔咒,物理的本質並非公式的牢籠,而是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帶我們找到存在的理由,尋找理想的未來。(二讓34蔡思宇)
【佳作二】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集於一身的驚奇,源源不絕的知識急流湍流於課本中,那是桃花源般的仙境。翻開生物課本,猶如幻夢一場,我踏進細胞終其一生的旅程,探尋人體的奧秘,從遺傳物質的解構中發掘生命得以綿延不絕的緣由。當我打開生物課本,我看見在原本暗無天日的星球上,是生命承載了點燃大地的星光。
冒然闖入以微米、奈米為尺度的空間,我瞧見咫尺間不曾觸及卻從未停止演進的世界。生物課本滿是染上繽紛色彩的細胞構造,以想像編織起生命的起源,我總是深陷其中,原以為滿眼皆是赤裸膚色的人體,頃刻換上斑斕套裝,細微至染色體上的基因,無窮至支撐人類的器官系統,不重複的顏色,增添了細胞世界無止盡的趣味,更是燃起我對生命的好奇,懷抱著遐想,意猶未盡地翻閱著課本,渴望指尖傳遞生命的溫度,從中探索耐人尋味的生命迷人之處。
生物課本中,我悠遊於人體的器官系統,瞥見埋藏於生理機制下亙古不變的恆定與規律。拳頭大的心臟從不停歇地收縮,將供以全身的血液搏動至器官各處,心電圖上陡峭的驟升與驟降譜出生命存在的證明,以豬心作為借鏡,我深知心臟柔軟得彷彿吹彈可破卻有著不凡的韌性,搏出力量,生命使得延續。生物課本如生命之書,裡頭分章講解的器官系統,看似毫不相干,實則環環相扣,有彼此的連結與分工才可撐起生命的重量,唯有保持恆定,生物才能綻放生命異彩。生物課本讓我看見曾自以為一眼概括的世界仍充滿未知,開拓視野之餘,我更聽見了生命的真諦,多了一份闖蕩困境的勇氣,才不會辜負撼動全身、盼望存活的心跳聲。
當我打開生物課本,映入眼簾的不全然是白紙黑字傳頌的知識,更多的是生命耀眼奪目的價值,從無到有的過程中,生命的誕生賦予了世界存在的意義,而生物課本使我學會諦聽生命的囈語,使我明白渺小的生物也蘊藏著浩瀚的生命力。與生物課本邂逅,是我在漫長的學習之途上,一場驚喜而為之動容的豔遇。(二讓34陳育婕)
【佳作三】
一隻蝴蝶輕振翅膀,擾動了周遭的空氣份子,而能量則因此而傳遞數公里外的海洋,一個氣旋就此生成,順著氣壓前行,捲起一片黃土,最終懸浮的碎石彼此吸引、碰撞、聚縮,一個天體又此誕生。這一切現象,總會在我打開地科課本時,一次一次地向我證明宇宙那無盡的生命力及其中蘊含的珍貴哲理。
曾經我堅信著宇宙是不變的:山之所聳立,是因為它自地球誕生便位於此;河之所以曲折,是溝壑本就在那,就算是數萬年後也不會改變。直到我初次翻開了地科課本,我的宇宙觀才逐漸導向了正確的道路,也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地了解我所生活的世界是如何逐步構成的。原來山之所以是山是由於無數次板塊的擠壓與隆起,減價長成如今高聳入雲的山脈;而低谷乃是因為河流經年累月的侵蝕害和堆積才發展成現在蜿蜒曲折的河道;就連地球的形成,也是由宇宙中數以萬計度小天體聚攏、融合而成。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蘊藏於其中的能量也不斷在累積著,時針每向前轉一度,就有一個改變正在發生。儘管差異微小到幾乎看不見,可只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再不顯的變化也會變得清晰。時間看似虛而不可捉摸。轉瞬即逝,但卻是最有力量且最容易取得的,我想這個道理,宇宙已一再驗證了。就像那遠在撒哈拉沙漠的新月丘,風每天吹起一片沙子又在前方撒落,日復一日,在此注意時,他已向前行進幾百公尺,毫米大的沙粒,在逐次累積後整個沙丘移動了數米,想必也是同個道理。
在我生活的這片宇宙,這顆地球上,許多微小的力量一直被穩定地注入,而我們就像溫水中的青蛙,不曾注意到一些改變已悄然發生,回過神來才意識到那些更變早在時間的助力下壯大,逐漸變得不可撼動。這是我從宇宙中認知到的道理,是我從地科課本中習得最有意義的知識(二讓01林宥均)
【佳作四】
隨著國文課本中文字的脈動,我恍若將各時期的奇聞軼事盡收眼底,從戰爭頻仍的兩漢,到文學蓬勃發展的唐宋,乃至上個世紀的日治,最後回到再熟悉不過的現代,翻閱國文課本的飛頁,彷彿開啟一段旅程,體驗不同的人生。
司馬遷用靈活的毛筆寫人生,《史記》邀我一同品味他不因困境而放棄,反而越挫越勇,最終完成的千古巨作;蘇軾用發人深省的詩詞寫人生,〈定風波〉使我身歷其境感受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情的瀟灑;賴和用深層的反抗寫人生,〈一桿秤仔〉帶我穿越至日治時代,看見當時人們的生活樣態,也聽見台灣人民的悲歌;廖鴻基用實際的行動寫人生,〈討海人〉讓我宛若置身書中那艘漁船,靜靜聽他娓娓道來這片汪洋的故事。下課鐘響闔上課本,雖然看似與它斷了關係,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可見它的身影。
參加馬拉松競賽,中途因體力不支而疲累的近乎放棄時,司馬遷的例子劃過腦海,他都能從宮刑這個極為重大的困境中逆流而上,我遇到的瓶頸根本無足輕重,因此我打起精神跨越終點;考試不如預期而沮喪難過時,我闔上眼想像蘇軾在經歷人生大起大落後的曠達,內心逐漸回歸以往的平靜,我很欣賞他「放得下」的人生態度,有時不必過分汲汲營營,放下世俗造成的患得患失,一切便得豁然開朗。
在面對社會議題時,我比以前更能感同身受,看見移工在台灣的困境,我想起賴和筆下的日治時代,同樣是人權的剝削,為何大家遺忘了上世紀的苦難,而將己所不欲強加於人?除了蔑視人權,人類也蠶食鯨吞大自然,海洋議題在廖鴻基筆下被揭開,使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棘手的問題,眼前一幕幕污染的畫面,強烈對比腦中一則則美好故事。
打開國文課本,我遊歷不同朝代,在不同的人生裡穿梭,看見、聽見也感受每一個真實;闔上課本並非為旅程劃下句點,而是延伸扉頁,拖曳出破折號,將課本裡所見所思所感融入現實生活,以終為始,開啟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二讓01利天心)
【佳作五】
我討厭文言文,我討厭這種過時的文字,討厭古人的杞人憂天,更討厭將血腥醜惡的沙場寫得熱血激昂。即使這會阻礙我的夢想──我想成為一名作家,直到翻開了國文課本,原本堅定的念頭悄然改變。
時間就像洪流。我無法跨越這道隔閡與滿口之乎者也的古人暢談。對文言文的反感並非出於看不懂,而是理念不合,古人們總說寫作是為了抒發情懷,然而提筆落下的文字卻又委婉矯情。而所有文言文中最令我討厭的便是家喻戶曉的〈愛蓮說〉。國中讀到這篇時,就覺得周敦頤過份地自視清高,自以為是的替花怪上含義以捧高自我的節操,還順便否定了所有愛牡丹的人,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私的展現呢?一次次的不理解後,我單方面與文言文下了戰帖──從此我們勢不兩立。
國中時我都能壓它一頭,但升上高中後局勢卻反轉了,我被它打得落花流水,國文成績慘不忍睹,它用一個個我看不懂的詞語戲謔著我。終於,我不堪其辱的投降了,但我明白我沒有輸,我也不能輸,所以我的戰略從原本的「敵不動我不動」變成知己知彼,我重新翻開國文課本,放下成見,逐字理解、逐篇體會,漸漸地我看清了各種情感,看懂了儒家愛國心切的大同與小康,明白了〈出師表〉中諸葛亮忠心為國鞠躬盡瘁甚至能與袁宏道在西湖湖畔共賞月夜的桃花。再次回憶起〈愛蓮說〉,我已理解在談花背後那顆不願淪陷泥濘的君子之心。雖然我一輩子都無法如孔乙己一般癡迷之乎者也,但現在我能大聲的說:「我喜歡文言文!」
我曾討厭古人以苦難為材寫作博同情,但打開國文課本後,我學會了深入思考,讀邊塞詩前先翻找戰爭起因,讀社會寫實詩前先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便能發現造就文學的不是苦難,而是苦難後的自我省思、重振旗鼓及勇於面對。我想成為作家,本就該對古今中外文學來者不拒,翻開國文課本分,我不僅搜集了各式各樣的寫作素材,也學到了前人的處事之道,更透過一篇篇文章探索每個人在內心建造的小宇宙!(二讓13林禹綸)
【佳作六】
輕掀扉頁,與文字共舞,當我打開「國文課本」,我就來到時空的交匯點,這裡是萬物的中心,跨越時空的存在。
閱讀國文課本,就像逆著時光洪流而行,往前,深入文學的脈動。我看見《戰士,乾杯》中,淪為結構暴力下的犧牲者,他們令人痛心的悲劇;我看見一個蹣跚的背影,和凝望那個背影的男人眼裡,映出的淚光和自責;我看見南唐傾滅,看見一個沈腰潘鬢的人憑欄而望,才明白「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文學的魅力在於它可以跨越時空,永流於世,讓未曾謀面的人共振,在某個瞬間心意相通,即使很久之後人們都會化作塵埃,在時間長河中被遺忘,但文字不會消逝,只會在經過時間的沉澱後越陳越香,一如酒釀那般,這便是我如此醉心於品味國文課本的原因。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高二那年,這一年裡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和自己和解,看到身邊選擇傾注心力在社團上的人,最終站在舞台上閃閃發光,或是全心專注在課業上,一個個都在進步著,我就會再次陷入茫然,就像被一股無力感裹挾住,深陷泥沼之中。直到我偶然在國文課本的補充欄上看到一句話——「輕舟已過萬重山」,短短七個字,卻讓我為之震驚。當時的我,好像終於明白了李白的心境,在人生的洪流上,我們又何嘗不是一葉扁舟,身下的水流不知會帶我們航向何處,一路上好像遠得看不見盡頭,又好像洶湧的難以前行,但驀然回首身後的疊嶂層巒,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那些以為航不過的洶湧浪潮,一如生命中註定經歷的挫折、迷惘和徘徊,終會帶領我們前往更遙遠的地方,畢竟「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打開國文課本,就像走進五光十色的世界,這裡由無數個故事交織而成,或溫馨,或辛酸,或包含哲理,而每個人的國文課本皆由他們從中體悟的所見所思,所感所想而造就,從沒有標準答案,細品其背後含義,或許別有一番感悟呢。闔上課本,我們也該在自己的生命之書上,留下精彩的故事。(二讓15 施淑媛)
【佳作七】
歷史課本將人類千古的故事壓縮成一道扁平的時空隧道,任我穿梭於朝代更迭,不斷經歷興、盛、衰的循環。國文課本承載思想的浩瀚,人間的喜怒哀樂換化成文字的結晶,流傳萬世供人一再細品。生物課本容納生命的重量,一草一木與我無異,豈不皆源於微小的細胞,由簡入繁,建構奧妙的世界,當我翻開物理課本,萬物的運行、大地的變動、光影的切換,看是毫無規矩的花花世界,卻隱藏著不變的定理,在雜亂中尋出一條規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物體在無受力的情況下,會維持原運動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慣性」。靜者恆靜,處於安逸,習慣了風平浪靜的生活,顯露出墮落與貪婪的人性。動者恆動,看似永不停歇的奔跑,實則漫無目的的忙碌。日復一日,過著相似的生活,我們是否習慣了尋常,任由「慣性」腐爛改變了動力,生命沒有刺激,安逸的環境消磨人的意志,不變的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物體受力後將產生加速度,改變運動狀態。推力使我前進,加速是奮鬥的痕跡;摩擦力使我放慢腳步,磨練耐心與毅力,同時阻止我魯莽的衝動,而能觀察情緒突破困難;向心力使我轉彎,開拓視野,反向思考,前進並非是唯一道路,知曉變通的道理,才能應付各種挑戰;阻力使我後退,擁有失敗的勇氣,重新審視自己,調整步伐再出發,人生的旅途因為刺激而有了高潮迭起,刺激人奮進,踏出舒適圈方能體會多才多姿的生活。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施加於另一物體的作用力,便會回以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有施才有得」或許我們難以感覺到微小的回報,然而施出去的力都將以等大的力量回饋到自己身上。我們作用的是福是禍,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全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物理不僅僅闡述萬物運動的定律,同時如一面鏡子反射人生的旅程。慣性使人死於安逸,刺激讓人奮發改變,另闢可能。善惡有報,我們施予多少都將反作用力回到自己,我打開物理課本,學習到世界遵循的規律,體會著生命變化的奧妙。(三讓18張芯瑜)
【佳作八】
雄偉的峭壁岩岸聳立、地底下的鐘乳石筍垂掛著、湍急的流水在石壁上切割出一道道歲月的痕跡,這些,都是大自然花了多少時間刻畫而成的,我不曾親眼見證,但當我打開地理課本,我彷彿進入了那些我不曾存在的時空。
比起微風吹過、花香瀰漫的春日景象,我首先被那已千瘡百孔的石壁吸引,不只是單單被震驚,地理課本的知識一步又一步帶領我去了解地球內部的火山熔岩、外部的流水強風是如何構成我們如今看到的地質景象,替原本不起眼的景象增添了許多情感,想到這些都是大自然從好幾千甚至幾萬年前就開始塑造的,我又有幸能藉由地理課本作為眼睛窺見大自然奇妙之處的一隅,地理課本之於我,就如同劉姥姥逛大觀園,沒有一刻是不被其內容吸引而感到驚奇,與此同時,也深感在歷史悠悠長河及大自然面前,我有多渺小。
不只像一台時光機,地理課本也如同無遠弗屆的新型交通工具,讓我置身於各種不同的國家,有時候打開彷彿到了北半球的高緯地區,天寒地雪,冷風刺骨,卻又深深被眼前的極光吸引而駐足;有時候又如同到了低緯區的熱帶國家,享受著沐浴在七月陽光的炙熱下,再加上當地的清涼飲品、各種辛香料製成的餐點,有些則是之前殖民國家留下的特色飲食,在味覺和視覺上都能大飽口福。而在眾多特色中,若將地理課本比作一個人,上述提及的景致便是他的外貌,而蘊藏在其中的人文歷史和情感便是令我沈迷的人格魅力,各種文化融合與衝突也藏於課本中,有些甚至是我原先未注意到的,例如:穆斯林國家遇到的困境,和其他不同宗教背景的國家又有何衝突,原來世界上存在著如此多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文化,如何去包容、理解並互相尊重也是值得我去學習的。
當我打開地理課本,我感到渺小、驚嘆、更多的是敬畏,他開拓我的心胸、眼界,帶領我走過各國各處,超越了地界和時間的束縛。(三讓22郭恩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