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國寫/大考中心佳作/縫隙的聯想
【113年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佳作一】
萬物都需要縫隙。森林需要縫隙才能使陽光遍佈大地,才能使底下原先黯淡的空間冒出一絲絲生機,讓幼小的樹苗也能品嚐晨曦的美好。在一些巨樹的犧牲下,生命才足以延續、足以孕育。所有的縫隙皆是自然的終點,卻也是一切共存的起始點。
而你我也需要縫隙才能存活。我站水泥叢林中,死盯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潮,是一股流動的忙碌的活水,卻是在毫無日陽呵護下的一片死寂之湖。身為一位學生,課業在我身後追趕不止,我拼命地在這片早已被踐踏成汙穢的人潮中移動,每口氣都是最終的掙扎。我急需那些擠不出的縫隙。
太陽如金絲一般斜掛於我窗椽上。眼前繁雜的書皆奪走了我賴以唯生的氧。閉上雙眼,我知道我必須為自己騰出一到空隙。我踏上了獨自一人放逐的旅程,把自己隔絕於所有城市的喧鬧,隔絕於底層人擠人的枯槁之黑。我不顧所有在後頭扼殺我的課業,適時讓他們來到生命終點。卻是我的起點。
火車一路搖晃,我訂了一張放逐心靈的車票。我來到台東的海灣。割去喘不過氣的陰暗,我凝視前方的大海。吸氣。我脫去了鞋、褪去了難以舒展的羽翼。海浪輕撫著細緻的白沙,在它們的耳邊低語著到來,後方的棕櫚樹祈禱似地跪拜於風的裙擺底下。我踏了出去,腳底下的顆粒如孕育著萬物的母親的掌,修復著每根肌紋裡的神經。這是生命。
我感受到眼前的寂靜震動著脈搏,每一道血流被輸送回了心臟。肺部進出的是混著海風微苦的氧。太平洋厚予我一到生活縫隙,我在所有難以喘息的都市日常中探出了頭,從一點自由和日陽中換取生命繼續維繫的動力。就如同林間灑落鉑金的空地般,幼苗又茁壯了,我也延續了生命的翠綠。
萬物都需要縫隙。在現今匆忙的城市中,我們皆需要讓窮追不捨的事物死亡,讓自己重活新生。如此一來才能面對再度復活的日常──充滿責任和義務的日常。在時間中抽取一點縫隙或許人們才能更加茁壯,如森林一樣。生命不足無盡的奮鬥和竭力,適時的喘口氣才能延續。我看見身後舞動的棕櫚樹下,有一片空白的泥沙,一株青苗正在生長。(798字)
【113年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佳作二】
根據引文所述,森林若要成為新生命的希望之地,就需要有縫隙。高挺的樹木往往會阻礙矮小的樹木生長,由於它們遮蔽了矮小樹木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養分──陽光。因此,當森林有了縫隙,就能使陽光穿透至底部,照亮每個微小的生命,每個不可忽視的存在──而人生亦是如此。
日出像一把快速、犀利的雕刻刀,一邊剖開黑夜,一邊深鏤大地。陽光穿透窗鏈,那層薄紗,灑遍房間的每個角落,順便為窗臺前的花瓶、竹籃滾上幾條細緻的金邊。我整裝出發,滿懷鬥志地迎向新的未知與挑戰;到了黃昏,天空在夕陽的淡刷下橙了淺淺的紫色,然而仍然不如春日的綠那般耀眼。我疲倦歸來,像一條與波濤奮鬥終日的小船終於回到港口,潛入人生的縫隙中遨遊。
走到後院的山坡下,頓覺得一股清新的綠向我湧來,春日的氣息瞬間飽滿我的靈魂,促使我加快腳步,融入一片春意中。這種綠恰好是任何精湛的畫家所調配不出來的。綠得清爽,綠得動人,綠得豪放。遠方的深綠色一層層幻化成近處的淺綠色。這漸變遞進的綠更添春意美韻。在此彷彿虛實交雜的小徑中徘徊著,不禁令我深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鎮日追求時,究竟是幻彩,還是一個堅實存在的理想?──在人生的縫隙中,我聽見了自己心靈最深層的呼喚。
睡前,我到陽臺上站了一會兒,為的是那悄然綻放的曇花。倚著窗櫺,耳畔清淨,蹲下來,卻能看見熱鬧鼎沸的聲音。綠色的嫩芽在午後雨水的洗滌下探出新葉,昨日柔軟的黑土一夕之間充斥著綠色的身影,那散發出來的生命能量是何等龐大的溫柔──在人生的縫隙中,我看見了生命的色彩。曇花舒卷著香氣,帶我進入夢鄉。等到回過神來,不遠的山頭已佈滿烏雲。一陣陣涼風穿入毛孔,我抱住手臂,似乎忘了春天即將再次離去。然而與人生不同的是,春天離去後不久的一年就會再回來,青春卻一去不復返。獨坐春日將盡的傍晚,窗外人語隱約,鳥聲啾啾。我深深明白,人生的縫隙正是個與自己靈魂素面相對的時機,人生最偉大的導師(782字)
【113年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佳作三】
縫隙,是桃花源前狹小的洞口,引領我們前往平和安樂的所在;縫隙,是蘇軾眼中明月的缺口,反映萬物恆滅亦恆存的真諦;縫隙,是庖丁解牛時,刀刃在骨頭間遊走的依循,反映生命留白之必要,及「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養生道理。
沒有縫隙的生命,正如文中攢簇擁擠的森林,當內在的雄心催促自己奮不身向陽生長時,身心靈脆弱的小草卻在夢想的根畔奄奄一息。高一時的我,正如一座急著想長大的森林。我鎮日埋首書堆,將夜和知識熬成一鍋比墨還濃的粥,逼著自己日日吞下。更犧牲所有原先和家人共享的週末時光,又為了讓學業的枝幹汲光體內所有養分,孕育為成績單上一欄欄豐碩的果實,彷彿能轉化成數據的努力才是一切定義,升學的目標方為賴以維生的日光。
然而,過於密集的讀書計畫令支撐我的身體日漸枯殘,失去娛樂和人際互動綻放的鮮豔小花,也令生活在慘白日光日復一日的照耀下,褪去所有色彩。由考試建構的四季依舊更迭不停,我體內的年輪卻因漸熱的焦灼不安而停止增生。原先擁擠常綠的葉從枝枒上一片片凋零落下,才令我在細枝間篩落地面的光線裡,看見與以往不同的可能。
「森林要想成為孕育新生命的希望之地,就需要縫隙。」我遂將計畫表上密密麻麻的是向重新移植調整,空出時間讓自我在高壓之餘維持彈性,進行運動、正念冥想。原來,並不是一直放眼遠方,就能使新芽朝那生長,專注在當下,諦聽每一部分的自我在此刻發出的細微訴求,才是穩穩扎根、開展自己的方法。縫隙,給予我一段和夢想間的距離,並在這份得來不易的距離裡,重新看準自己前進的方向,不再焦慮徬徨。
透光的狹縫,使忘機的漁人得以一窺桃源仙境。明月的缺口,令感傷的洞簫客不再耽溺於哀悼生命的渺小。持刀的庖丁,悠然在社會的繁雜中找到暢行的方法,一如我茁壯著生命的森林,掌握留白和缺空的時機,讓多感的心、需要休息的身體都有辦法在縫隙間,獲得希望的熱能,轉換為生長的動力,以自在的模樣像陽光張開雙臂。(781字)
【113年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佳作四】
森林需要縫隙,得以使萬物孕育。小丑魚需要海葵的縫隙,得以躲避天敵。甚至到超商購買微波食品,食品包裝需要打開小縫隙,避免加熱時造成的危險。人生,是否也需要「縫隙」得以讓我們在熙熙攘攘、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喘息?
縫隙指的是一個微小空間,雖然渺小,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事實上,在許多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及影響。如同森林大樹及海葵。我想,人類也是一個需要縫隙的生物!身為人類,從古至今,我想沒有人是沒有煩惱的。古人被貶官、與愛人或友人離別,是我們在詩歌中常見的題材。或許,詩歌就是屬於祂們的縫隙吧!祂們在詩歌中得以宣洩他們的情緒,抒展懷抱。宣紙和毛筆是他們在高壓及悲痛中用以喘息的工具。人類特別的地方正於比其它物種體驗更多的情緒衝擊,而縫隙緩衝了它。
身為一名高中生,我們除了面對課業壓力最為首,在這網路發展快速,資訊肆虐的年代,也沿伸了許多議題。人際關係、容貌焦慮等等。生長在這樣摩登的年代,縫隙,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我的縫隙,是我心愛的吉他。我在五年前買了它,它陪伴我走過國中那被限制許多的生活、高中多采多姿的年華,也陪我經歷失戀、被友情背叛以及考試失利。有這把吉他的地方,就如同我有了避風港得以依靠,我透過手指撥弄著吉他和弦,唱出我的傷痛,我的不安。就如同古人寄託情於詩。我想,如果要把自己比擬為古人,我就像在邊塞彈奏琵琶的王昭君吧!吉他是我的喘息媒介,演奏的音浪,乘載著我複雜的情感,他們是我的在這「不可愛」的現實世界裡,賴以生存的縫隙。
縫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人類的精神糧食,是我們喘息的靜謐空間。屬於每個個人,也存在著不同形式。吃飽了,休息夠了,才有體力繼續上路。縫隙,或許就是人類充電站,或人類加油站吧!透過縫隙,蓄力完畢,得以持續面對變化多端的人生。面對困難,可以適時尋求縫隙,先充飽電吧!困難很快就能迎刃而解的!縫隙──我的人生綠洲。(771字)
【113年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佳作五】
當森林為了競爭而導致空間狹窄時,唯有那微小的縫隙,能讓陽光一絲一縷地灑落進來,孕育新的生命;人生也經常為了目標汲汲營營,卻忘記為生活留下縫隙,儘管縫隙微弱渺小,亦能在我們的人生篇章中點綴上不同的色彩。
國中時期的我熱愛跑步,享受馳騁在風中的快感,著眼於腳下的每步踏實,我的熱愛使我參加了校隊,為了學校的光榮,我花了許多時間衝刺在那炎熱的跑道上儘管肌肉充斥著持續的麻與酸,儘管那深藍的隊服早已被汗水浸溼,我仍不斷的奔跑著,在圈與圈的來回間,我無法看見明確的盡頭,在教練的嘶吼下,我宛如一隻茫然的蜉蝣,載浮載沉於無盡的宇宙裡,在我的生活裡沒有縫隙能讓我喘息,心中的疲憊與徬徨也不斷地擴張著。
在某次的全力衝刺間,我突然感受到心頭一陣緊縮,一種窒息感在我的心頭肆意蔓延,隨後眼前的淒黑使我應聲倒下,在醫生的診斷後,才得知我有先天性的瓣膜脫垂,無法再繼續運動,此時的我愕然地注視黑白的超音波,眼淚不斷地順著臉頰緩緩落下,之後的我只能退出校隊,在無奈與悲痛間交錯循環,然而經過時間的沉澱,我才真正領略到如此無情的逆境,實則給予我一個歇息的縫隙。
我不再怨天尤人,而是緩慢地步履在紅白相間的跑道上,我能看見小草在陽光的照耀下茁壯生長,我也能享受微風拂臉的溫和,一場意外看似突然,卻像我前行的道路上展開縫隙,讓暖陽能在我的心中注入生命,縫隙看似扼殺了我奔跑的夢想,實則使我更懂得聆聽生活,為人生添增了不曾擁有的閒情,我不再計較計時器上的秒數,而是慢步在昔日奔跑的道路上,享受生活的熱情,是那場意外帶給我的縫隙,給予我繼續前進的力量。
幾米:「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而那希望之光必定是從縫隙透射而來,當逆境之風無情襲來,我們不該為其感到落寞沮喪,那突如其來的逆境可能在為我們的人生開啟縫隙,使我們堅定的前行,畢竟唯有當樹木倒塌之時,才能有光帶著希望與生命,灑落於幽暗漆黑之地,帶來新的夢想。(785字)
【113年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聯想」佳作六】
森林中的參天巨木因葉中穿透縫隙的陽光而活,看似多餘而無效益的空間,反而是存活的關鍵;做針線活打結收尾時需要預留一段比繩結更長的線段,看似浪費而無用的絲線,其實是輕鬆打結的方式。縫隙是喘息、是餘裕、是黑暗中的「彷彿若有光」,是人們為何而活。或許渺小,卻兀自發光。
常聽人說學生為寒暑假而活,上班族為週末二日而活。若真如此,身為考期日日迫近的高三學生,我該為了何物的支撐而繼續努力呢?寒暑假與週末為人們辛勤生活後應待的縫隙,而我何其有幸,竟也在日日繁忙生活中尋得由我獨享的縫隙。那是每日晚自習後獨行的夜黑色路途。每當夜晚張吐著寂靜與祥和,我一天以來高速運轉的腦與心好似鬆了一口氣,兩者急驟的節奏在此尋或輕緩的共鳴。偶爾憂慮和急躁氣焰猖狂,淹過夜黑路途揭開的一小塊縫隙,我伸手將夜的帷幕揭得更廣一些──不滿於只十分鐘的短促路線,我靜靜生在公園的長椅,大口的深吸夜色與夜晚的安寧,如幾欲昏暈的病患無力的吞吐純氧。
若夜晚空寧的歸途是青春歲月裡的一片縫隙,那何為漫漫人生的縫隙?癱軟於公園長椅時我每每聯想。縫隙相較於縫隙旁是如此短暫片段,卻擁有照亮一片區域的能力,溫暖灰心和至暗的能力。曾經與不少長輩聊天,他們論及青春歲月時發光的眼神令人難以忘卻。或許,那段張狂自由、隨心而動的年少時光就是人一生中的縫隙。像受過照射的夜明珠,在成長所帶來的責任苦難造成至暗裡,那段在縫隙時所承受的、自縫隙撇下的陽光,我們的心能夠在漆黑中溫潤放光,點亮繼續前行的路途。原來,現在的我正行人生中的縫隙、人生中的吉光片羽。
詩人席慕蓉曾言:「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留著淚一讀再讀。」青春也是一段太倉促狹小的縫隙,但縫隙雖然短暫,可它是足以成為救贖,它透進來的光溫暖至黑至暗,足以使人們一再回念,想像那光曾照亮自己的世界,兀自發光著(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