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 / 大考中心佳作

Posted By on 5 月 6, 2024 | 0 comments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 / 大考中心佳作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佳作一】

(一)

標籤用以簡化人事物分類。正向的標籤能反映自身期待或鼓勵他人,促使人往理想形象邁進;然而,過分簡化可能成為刻板印象,使被貼標者形象被世俗判斷局限而忽略個人特質,如商品被對待。

(二)

貼標籤是人們分類周遭事物的簡化途徑,如同在腦內畫下收納櫃,再將所見所聞一一歸類至我們認定的區塊。然而這份「認定」卻可能形塑過分簡化的成見,使人不經意便落入刻板印象的窠臼。

周瑜叱吒於三國紛亂之時,當時記載其相貌英武且寬宏大度,竟與今人對周瑜印象大相逕庭!殊不知對其性格褊狹的描述卻是到元代才出現,這不禁使我揣想:周瑜是否便是時光洪流中被貼標籤而使形象翻船的受害者呢?

標籤的本意並非扭曲是非,卻常在人云亦云、不加考證下成為難以磨滅的既定看法。我認為這實為不當應用衍生的問題。好的標籤可作為一生奉行的座右銘,那並非溢美之詞,而是恆常追尋的理想目標。然而當標籤淪為嘲哳的標記,比如對性別特質的刻板印象,因而出現不堪入耳的貶抑稱謂時,便是一錯用工具最真實而慘痛的實例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應善用標籤的簡便之效,在理清腦內如亂麻的思緒時,莫忘歇斯底里的分類可能是雙面刃,分類他人的同時他人亦隨意分類我們,實在傷己又害人。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佳作二】

(一)

「標籤」若使用在人的身上,可以產生某些正面作用,例如使人往標籤所擁有的正向意義發展,展現個人能力。反之,人身上的標籤也可能造成刻板印象、忽略個人素質等負面作用。

(二)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現代社會,日常的一切總講求效率,乃至於人們,也被迫一一貼上無形的標籤以供快速檢視,這樣的現象,是利?是弊?

小說《八二年生的金志英》深刻地描寫了韓國社會將婚後在家中育兒,未回到職場工作的女性,貼上難以入耳的「媽蟲」標籤,認為其總是在家中好吃懶做,卻忽略了母親這個角色的重擔,照顧幼兒的疲勞、張羅全家三餐的繁忙,全都被一個充滿課本印象的標籤給覆蓋。

把人們貼上標籤常造成許多歧視等負面效果,但此行真的百害無一利嗎?台灣著名女畫家張李德和女士,生活在思想封建之年代,社會賦予女性在家中相夫教子之標籤,但她卻利用這些標籤轉化為優勢,在協助丈夫、照看孩子之餘,隨意作畫,其畫之菊,充滿了女性溫婉而堅毅的特質,感動了古今中外之世人。

「貼標籤」之行為實屬有利有弊,帶有刻板印象的標籤使人擱置了人的全貌,但同時,若能將標籤成功化為一己的優勢,凸顯自身的與眾不同,那惱人的標籤便足以起到錦上添花之效果。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佳作三】

(一)

標籤對人的正面作用,即被正向詞語標籤化後,因標籤對人們個性、自我意識影響,受到鼓勵;負面作用則因標籤過於簡化,流於世俗角度,經常忽視個人素質,可能淪為刻板印象。

(二)

日本性平運動領袖伊藤詩織:「面對細小的聲音,側耳傾聽;面對巨大的聲音,保持質疑。」標籤現象,是大眾潮流對個人或群體的評斷,促使個體成長,亦可能撕裂族群,我們應抱持質疑思辨,審慎面對此現象。

標籤現象,促進良性競爭。藉由正面詞語的標籤,人們得以肯定自我,並進一步追求卓越。許多企業引入正向標籤,賦予員工積極動力。臺灣餐飲業之光鼎泰豐,鼓勵顧客票選最佳服務員,促使員工爭取榮譽,而造就其聞名世界的優質服務。

標籤現象,擴大種族隔閡。由於不當的負面標籤,殖民歷史屠謬人民,分裂族群,藐視和平與人性尊嚴。盧安達大屠殺,肇因於比利時殖民分化,將無謂的標籤貼上身分證件,引燃種族對立,導致百位人身亡的慘烈後果。面對標籤現象,應當批判思考、洞悉真相,不落盲信盲從的窠臼。

印度聖雄甘地:「要改變世界,必須自己先成為那個改變。」從教育做起,培養人人對標籤與刻板的思維和質疑能力,普及邏輯辯證課程,方能解決標籤的隱憂,彰顯其激勵人心的價值。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佳作四】

(一)

標籤被運用在人們身上可能使個人特質受到忽視抑或對特定族群產生刻板印象。然而,正面標籤的賦予可使被標示人往標籤喻示的方向發展,我們亦可透過標籤定義對自己的期待。

(二)

一九五零年代芭比玩偶首次登場於玩具市場,濃密金髮、碧藍雙眸及織瘦身材被不少消費者批評為對於女性外貌的標籤、影響兒童審美價值觀;另一方面。芭比則以違反傳統性別標籤的各種職業角色推陳出新,揭示女性的種種可能性。

七十年後的今日,芭比電影上映,筆者觀察到劇中芭比世界觀打破以往父權社會之框架,以女性為主要決策者,我認為這是一種自我貼標籤的展現:與其強調女性所受的不公,不如以與現實相反的狀態呈現單一性別集權的樣態。如此一來,不僅讓女性觀眾產生共鳴,更能使男性觀眾為肯尼作為芭比的附屬品感到不平,進而促使性別間相互理解。

此外,芭比金髮碧眼身材纖細的形象時常令人詬病,筆者認為這是人們對於「父權紅利」的標籤。簡而言之,附合主流審美或擁有特定魅力的女性被認為在父權社會中較能吸引有權勢的男性,因而獲得利益。因此,擁有迷人外貌的女性常被貼上既得利益者的標籤。我認為芭比並無意賦予女性標籤,但在社會文化下難免成了刻板印象的承受者。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佳作五】

(一)

甲文中提及,標籤概念使用於人身上可能形成刻板印象,僅依然世俗常規給予的角色評斷他人;乙文則說明當人被貼上正向的標籤時,可能會往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更多地展現個人價值。

(二)

華人社會中常有一種迷思:男生在理工方面更得心應手,女生則適合往文組的方向發展。從小我便對程式設計頗感興趣。然而奶奶卻時常告誡我女孩子當工程師會吃虧的,造成我心中逐漸抗拒那原先使我著迷的事物,開始往社會所期待的「女生讀文科」的標籤靠近。

然而,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我開始認知到我早已被「標籤現象」所束縛。正如甲文所述,當人們給予他人標籤時,往往忽略其個人特質,僅依照世俗眼光判斷他的價值所在。倘若只是因為我是女生而扼殺了我最真實的興趣,我認為這並非讓我放棄程式設計的合理原因。

在這個充滿標籤現象的世代,又有多少人因其性別、種族、宗教等理由被迫遠離他們所真心熱愛、嚮往的事物?被貼標籤並非他們所願,但他們卻不得不順從,只為迎合世人的期待。

盱衡所述,若想要排解刻板印象,則必須消除世人隨意給予他人標籤的常態。確實地發現他人的價值而非依據表面條件評判他人,才能造就一個真正公平的世界。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標籤」佳作五】

(一)

標籤使用於人身上可產生正面或負面作用。正面的話能使人因有了此標籤而更進步且可能會往其所喻示方向前進;而負面作用則是當一個人被貼上標籤、被世俗常規定位,個人的本質就容易被忽視。

(二)

在這資訊發達並自由的現代社會,人們有許多管道或途徑相互交流,但於此同時,社會的分歧和不友善的言論和批評也隨著世界的進步而更加快速流動、範圍廣泛。「貼標籤」成了速食社交中最致命的屠刀。

我的母親是一名印尼籍新住民,略深的膚色使他在黃種人群中顯得標新立異。社區裡的鄰居小孩都戲稱她為「土著」,不僅如此,他們的家長甚至會故意在她背後以「阿勞」代替原本的姓名。這些不尊重的言語攻擊像利刃一般地扎在我的心上,明明母親只是身為東南亞人,也並沒有得罪他人,可那些被貼上的標籤卻怎麼也撕不下來,反而變本加厲,連我都被冠上了各種稱號,越傷人的,他們越高興。難道這就是所謂言論自由的社會該有的「自由」嗎?又或者只是人們一直以來的種族優越。

我們總是會將記憶中的多數形象如同標籤般貼在他人身上以便更加了解和拉近距離,但同時也存在著各種可能冒犯他人的刻板印象,所以我們需拋 斥開偏見,以人的本質看待一切,才能夠做出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