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國寫試題與評分規準

Posted By on 4 月 9, 2024 | 0 comments


112-2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國寫試題與評分規準

一、

近年來,迪士尼動畫有愈來愈符合動保理念的傾向,其中《動物方城市》被認為是以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間的角力,隱喻美國社會的族群問題,猶如一個主題為「種族主義」的動物寓言。不過若說片中的動物都只是戴上動物面具的人類,卻也不盡然,儘管動畫不可避免地涉及許多擬人化的呈現,《動物方城市》還是顧慮到了真實動物從外觀到習性的一些細節:諸如綿羊的瞳孔是橫向狹長的,獵豹的眼角有著黑色淚紋、兔子的繁殖力極為旺盛、北極鼩鼱的孕期僅二到三週等等。

其中影片中的一些「哏」還點到了人類對動物的應用:當綿羊副市長第一次幫主角茱蒂(兔子)的忙時,她說:「我們小動物就應該在一起」,茱蒂回答:「像膠水一樣!」英文裡的glue當作名詞是膠水,當動詞是黏牢,緊附之意,所以茱蒂原本是想附和副市長,強調小動物們應該團結起來,但副市長卻「尷尬笑了兩聲,沒有回應」。因為在化學工業出現前,有相當多的膠水來自動物結締組織,這彷彿暗示了作為膠水原料「提供者」的綿羊,很難真心欣賞這個建立在剝削上的笑話。從諸如此類的細節就可以看出,比起過去的動畫讓動物配合「劇情需要」表現出完全不合常理的行徑,《動物方城市》確實展現了更貼近真實動物處境的誠意。

而在諸多關於這部影片的討論中,也有評論者認為,《動物方城市》雖然沒有直接處理動物保護的議題,但是當它巧妙地將動物描繪為「不同於人類,有著自己的根本價值」,甚至「有自己的文化、有著不同於人的慾望與需要」時,這個想像的動物烏托邦至少意味著我們願意往動物友善的道路更靠近一點。動物權人士克里夫頓表示,影片中動物市民所居住的區域並不真的那麼類似人類的城市,而是分成雨林、沙漠、凍原、洞穴區,這便足以提示我們:「動物」並非一個同質的整體,而是來自多樣、各異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即使影中的動物確實依然人模人樣地說話、逛街、吃冰棒、辦婚禮……但透過刻畫不同物種對生態資源的不同需求,影片同時也凸顯了「動物和我們不一樣」的面向。

(改寫自黃宗慧〈是想像,還是真實?論動物影像再現〉)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依據上文,請列點說明動畫電影《動物方城市》展現動物友善理念的具體作為有哪些?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占4分)

問題(二):對於動物,要強調其與人類相似之處,所以應被人善待,以促成「共感」;還是要提醒動物與人有別,才符合「悅納異己」的倫理觀?以上兩種觀點,何者更能提醒你要關注動物的權利?請結合個人經驗或所見所聞,擇一說明你的看法和理由。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

 

 

二、

因為這幾年世紀疫情的影響,我被迫在國內旅行。我試著尋找一個字,用來形容這幾年在台灣旅行觀察的心境,後來想到用「迷走」這個字,因為這幾年疫情的攪擾、內心的恐懼與慌亂,加上不可知曉的未來,我們有如困在迷霧之中,只能到處亂走,試圖在其中理出頭緒,找到心靈的出路。

「迷走」這個字來自於日文,原意是「迷路、迷航」或是「陷入困境」的意思。我其實很喜歡「迷路」的感覺,因為迷路讓自己陷於一種無法預知的刺激感,隨時期待未知驚喜的一種興奮情緒,所以有人說「迷路是旅行的開始」,必須將自己置身於「迷走」的狀態中,才能真正享受旅行的驚喜與樂趣。

過去我的旅行都太過於謹慎與保守,我被建築專業訓練得過於理性與秩序,以至於旅行多半是按部就班、規劃詳盡,期待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率的旅行觀察。迷走的狀態,讓人不得不放棄原本理性的規劃,只能好好享受當下,在迷走中細細品味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這幾年的疫情,的確讓我們有如置身「迷走」的狀態,所有的美好計畫、所有的宏偉理想都被摧毀,雖然想做困獸之鬥,卻終究不敵疫情的鋪天蓋地,最後只好守住自己的家,守住自己小小的幸福。

雖然因為疫情的影響,我被迫在自己的城市旅行,但是我慢慢感覺到在台灣的建築迷走,其實是充滿樂趣的,也是意義深重的,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家園,是我成長的島嶼,值得我更多深入去瞭解認識。

(改寫自李清志〈台灣建築迷走〉)

 

請回答下列問題:

根據上文,「迷走」之於作者的意義是什麼?由此聯想,請定義自己的「迷走」,以「迷走記憶」為題,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你的感思與體悟。(占25分)

 

112-2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國寫評分規準

 

112-2-1 國寫詳解03.26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