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寒假作業 / 110-112學測國寫佳作分析 / 二讓24陳育婕

Posted By on 2 月 17, 2024 | 0 comments


∮ 112寒假作業 / 110-112學測國寫佳作分析 / 二讓24陳育婕

 

作者:二讓24陳育婕
知性題:

你認為要寫好各年的知性題,須具備那些條件?請引用佳作的文字,舉例說明。說明時請註明佳作標號。

110年知性題的問題(一)
佳作(四):

我認為在寫知性題第一題時要根據題目的問題畫出關鍵,並作分析。像是此題的題目為「劇情上有何差異」便要在「劇情」的方面作比較,明顯的寫出差異處,文章中寫道「主動」與「被動」的立場不同,以及「有意識的選擇」與「僅為村長一己之力」,明確的作出差異的說明

110年知性題的問題(二)
佳作(二):

我認為在寫知性題第二題時要如此篇作者在第一段開頭「假設『經驗機器』存在並且運作穩定,我認為將對人類造成負面影響」一樣表明自己的立場,確定好自己是「不支持」的一方後,針對不支持的理由分項說明,一段說明一個理由,每段的開頭再分別以「第一」、「第二」明確的列出次序,最後一段「權衡利弊之下,我反對開放這樣的機器上市。」再次強調立場並達到一個「整合」的功能

111年知性題的問題(一)
佳作(一):

此題的題目為「關鍵差異與用意有何不同」所以在描寫這題時,可像此篇作者一般,在敘述前先引出接下來闡述內容的主題,再以「前者」、「後者」或是描述對象的名稱作區分並比較,例如「兩活動內容的關鍵差異是前者……;後者則是……」。

111年知性題的問題(二)
佳作(五):

在描寫知性題第二題時,由於有題目有提供題目「樂齡出遊」,我很欣賞此篇作者「緊扣題旨」的寫法,像是在第一段的結尾「這便是我認為樂齡出遊的最大意義。」扣合題目所要求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另外,這是一篇為高齡者策劃一個符合生理與心理需求的旅程為主軸的寫作,所以我認為「站在他人角度」體貼他人感受是這篇文章時必要的元素,如同作者寫到「年長者多數較敏感,……讓他們有參與感外野賦予其選擇權」便是一個體會他人感受很好的示範。

112年知性題的問題(一)
佳作(四):

此題的題目有明確標出「哪兩個『錯誤』」所以我認為「分項說明」是很好的寫作方法。如此篇作者敘述的「華生第一個錯誤為……。第二個錯誤則為……」。

112年知性題的問題(二)
佳作(五):

這一年的題目為「分析兩人差異並說明你比較傾向哪一種」所以我認為在描寫這樣的題目時,在文章前段「先比較並得出差異,再作出選擇、表明立場」是必要的。舉例文章第一段「在對話中可見福爾摩斯……,而華生則是……,因此我傾向華生的生活態度。」接著,在文章中可就不同面向作說明,並且「加入己例或他例增強論點的說服力」。這篇文章便是有一己例「我曾在閒暇時間從事刺繡……」與一他例「日本攝影大師蜷川實花……」,最後在結尾總述所擇那方的優點。

 

情意題:

你認為要寫好各年的情意題,須具備那些條件?請引用佳作的文字,舉例說明。說明時請註明佳作標號。

110
佳作(二):

在寫情意題時,我認為將「具體的物化為抽象的情感」或是將「感情賦予、寄託在物品與事件上」是一個能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作法,如同此篇作者的描寫「祖父辛苦養了一季的文蛤,悉數進了它的冰箱,再一一分送給子女的家庭。……因此甘願頂著毒辣的太陽,味著個家族採集最鮮美的情感。」。

 

佳作(三):

這一年的主題為「冰箱」,必然會連結到「食物」、「美食記憶」、「經驗」的描寫,因此善用其他作品提供的他例是一個很好的寫作方式,我很欣賞此篇作者這樣引用其他作家關於人生經驗、美食記憶的書寫「蔣勳在母親的經歷中知曉亂世之中流離失所的艱苦、焦桐在茶葉蛋殼的裂痕上烹煮茶香的沉甸色澤中,體察人生在世的無奈苦澀。」。

 

佳作(五):

另一個值得我們臨摹的寫作手法為「對比」。冰箱傾洩而出的寒意對比記憶帶給人們的溫暖,好彼此篇作者的書寫「在累的時候打開它,或許一陣襲來的是刺骨的寒意,然而在那之後,絲絲暖流便會融化冷冽空氣,因為我所看到的,是笑容、是很美但走得很快的青春……」。

111
佳作(二):

這一年的情意題題目為「當我打開課本時」,我認為題目中的「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尤其重要,所以書寫從知識中所習得的體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的寫法可如此篇作者在每段開門見山的方式描寫「從地質的運動中,我學到人事的變化是必然的,但我們仍應盡心盡力奉獻生命,以成就燦爛的自我。」、「從浩瀚的宇宙中,我找回生命的平靜。」、「從海洋的變動中,我感受生命的力勁與韌性。」再以每段作為分項的書寫,加以闡述。

 

佳作(四):

此篇作者利用「畫面感」來破題,可讓讀者在閱讀時有畫面呈現於腦海之感,進而產生共鳴,最後帶出課本之於作者的意義「那時五月入梅,屋外下著微微細雨,空氣中猶有一絲憂鬱的味道,瀰漫我的桌邊,我的桌燈照出一束光線,在書桌上成堆的課本和講義之間。……地理課本圖文俱佳,翻閱時不僅壓力全消,甚至有種浪漫的況味。」

 

佳作(五):

由於是以課本為主題的寫作,關於「經驗感受」的書寫是不可少的。如同此篇作者舉例了其他作家的作品,所帶給他的經歷與感受「瓦厲斯諾幹作﹤荒野發聲﹥,邀我一同側耳傾聽自然的聲音;張愛玲作﹤金鎖記 ﹥,攜我一齊看透世間的殘忍與無可奈何。」、「閱讀到屈原的作品,深深被其那『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信念打動。」。

112
佳作(三):

這一年的題目為「花草樹木的香味」,所以除了關於植物的外觀的表面描寫,更重要的是與記憶、經驗的連結,以及背後蘊藏的意義,其中若是加入「對話」可以讓畫面感呈現,使文章增添生動氣息。如同作者在文章中外婆留下的信仰變為作者日後的仰望「即使委靡不振,也要昂首闊步;即使面對波折,也要負隅頑抗;即使屢戰屢敗,也要屢仆屢起。」。

 

佳作(四):

我很欣賞作者在進行書寫時,將麥香結合作者的成長歷程,並且加入「對比」,使意象更為鮮明,如「翠綠是稻子幼苗,土黃是阡陌縱橫。」、「淡褐是收割後的稻田,深褐是蓄滿水,再次泥濘的沃土……」、「燦金是飽滿的稻穗,深青是稻桿,泥濘依然,而年歲漸長的我和青草般的童年有多遠的距離?」。

 

佳作(五):

從此篇佳作的文字中,作者將抽象的感受利用生動的文字書寫使其活靈活現,讓我在閱讀時彷彿身歷其境,雖然不是精美的詞藻,卻用最樸實的文字將最真實的感受呈現出來,即使是平鋪直述,情緒的觸動與觸覺上的感受卻流動於其中,更加引起讀者共鳴。如「暑氣使得擋風玻璃外的遠景如流波動,於一個方才上小學的我而言,『外面鼓碌鼓碌地搖動』,就是一種『很熱、很熱、熱到受不了』的預告--在搖下車窗之前。」這篇文章利用玉蘭花的香味結合幼時的迷濛到長大後的了悟,串起一連串的感受,將花的香味與生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