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寫作天地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關於北一女的報導

一、設熄菸桶不如改良菸盒 北一女學生淨街、專利設計亮相:台灣不是「菸沒綠洲」

在台北熱鬧的西門町街頭,一群高中生戴著手套、拿著夾子,合力舉起沈重的水溝蓋,在深黑的溝壑,拾起汙泥中依舊亮白的菸蒂。

城市浪人育成協會今年發起公益夢想家競賽,北一女四位高三學生組成「菸沒綠洲」團隊,因淨灘而發覺菸蒂對海洋汙染的嚴重性,進而與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合作,11月發起高中生淨街行動。不只如此,他們還改良市售菸盒,集菸桶、菸盒功能於一身,未來希望菸商能點頭答應上市,要從源頭開始,替菸蒂的塑化海洋之旅畫下句點。

淨街2小時 假日西門町水溝撿出1萬多根菸蒂

「Free the Cigarettes」高中生淨街活動,匯聚了北台灣200多位學子,建國中學、中山女高、成功高中、板橋高中、武陵高中等校學生,在假日這天穿著整齊制服,聆聽淨街安全注意事項。每人發下一個大杯容量的回收飲料杯、鐵夾與手套。大部分同學沒有料到的是,兩個小時後,幾乎人人都「滿載而歸」。

淨街當天,200多位高中生走完西門町5條街道,總長超過3公里,2個小時下來,一共撿拾超過1萬3000根菸蒂。

板橋高中羅允懃說:「沒想到街道上的菸蒂量竟然這麼多,在垃圾不落地的台灣,竟然對這樣亂丟菸蒂的動作,習以為常!」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高三的錢佳榆也說:「水溝蓋周邊的菸蒂數量之多,很難想像如果這些菸蒂都流到海洋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危害。」

香菸濾嘴是用一種塑膠纖維(醋酸纖維素)製成,每根濾嘴大約含有1萬2000根塑膠纖維。而在自然環境中,醋酸纖維要花上12年以上才會完全分解。

醋酸纖維到了海裡會和其他塑膠一樣,變成其他金屬物質的載體,可能直接傷害海洋動物,甚至進入食物鏈。有研究指出,全球每年約有4.95兆根菸蒂被隨意丟棄。

「我們自己在河濱公園撿,撿了11個月後統計下來,菸蒂還是第一名。」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在環境保護議題上,很高興能夠看到這群年輕人善用社群媒體,展現新世代的靈活思維與創意做法。」

北一女中校長陳智源也到場鼓勵:「很高興本校這四位高三學姊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組織運作,展現高中生公民意識的公益實踐。」

新菸盒亮相 專利設計加大容量 菸蒂收好沒煩惱

為了進一步解決問題,「菸沒綠洲」針對癮君子展開調查,找出亂丟菸蒂的最大原因。結果發現,最大因素以習慣居首,其次是手邊沒有丟棄的地方,只好丟在地上。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的林信弘,也有類似的發現。他注意到台大兒童醫院旁,短短20公尺的人行道上,連同行道樹的樹穴都滿是菸蒂,除了撿拾乾淨之外,也主動設置菸桶。然而,「(菸桶)效果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好,」林信弘表示,人的習慣還是沒辦法改過來,「設菸桶反而更髒。」

於是,這群高中生有了改良市售菸盒的想法。「我們發現,如果要讓吸菸者改變習慣,就應該要設計一個手邊就可以丟掉菸蒂的方法。」「菸沒綠洲」團隊成員之一的黃品恩說道。

黃品恩拿出團隊製作的菸盒,大小比市售菸盒稍大,打開發現內部有巧思。「它(菸盒)只要一拉,然後前後蓋起來,壓下去,可裝菸蒂的體積就變為兩倍大。」

新的菸盒也經過50位以上的試用者體驗調查,黃品恩說明,抽菸者最重視的是味道,「也就是它(菸蒂)裝進去的時候,會不會汙染到香菸。」調查發現,抽菸者大多認為還是有影響,但尚可接受。

其次是體積,「我們測試過,它(菸盒)可以裝在所有的襯衫口袋、褲子口袋,」調查發現,儘管新菸盒體積增大,抽菸者也大多可接受。至於癮君子願不願意買單新菸盒?黃品恩說,「目前有六成的(試用者)都願意使用。他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發想。」

「菸沒綠洲」團隊表示,下一步將向菸酒公賣局、菸商洽談應用的可能性。

活動最後,高中生們合力將撿拾到的菸蒂拼成一個「被菸蒂淹沒的台灣」大型裝置藝術,傳達出未經重視的微小菸蒂,將嚴重威脅台灣環境。【《環境資訊中心》2020年11月20日https://e-info.org.tw/node/227998】

 

二、最愛點外送高中 北一女第一名

外送平台「foodpanda」近日發表統計,分析「哪所高中最愛叫外送?」,結果發現位居第一的是北一女中,且數量和第2名的成功高中差距2倍多,第三名則是師大附中,其次依序為「建國中學」、「台中一中」、「羅東高中」、「嘉義高中」、「新竹女中」、「高雄女中」、「宜蘭高中」等。

「foodpanda」也透露高中生最愛的連鎖餐廳及手搖飲,結果發現包含建中、中山女高、台中一中、台南一中等多達15間高中最愛的都是麥當勞,至於北一女、成功高中、松山高中等3所學校最愛的則是日式平價丼飯「すき家Sukiya」,竹科實中最愛的則是摩斯漢堡。

【020/12/02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68584

 

三、北一女傳奇!警衛阿伯用「秘密筆記」叫出全校學生名 戴口罩也認得 /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北一女中有位70歲的「警衛伯伯」周先生,他的神奇事蹟讓許多學生及家長讚嘆不已,每天站在校門的他,可以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他自豪表示,「高二、高三基本上沒有他叫不出的,高一因為剛進來,所以800個新生大概已經記住了6、700」,就連來送夜自習便當的媽媽也都知道是誰家的。

同時也是北一女家長的作家王蘭芬說,若周伯伯想不起來學生名字,他會先看著小孩的臉然後把他的秘密筆記拿出來對照,那本秘密紙張,上面全是英文縮寫,幾個字母就標出學生特徵。「sbg是sweet beautiful girl甜美女孩;vsmile是很有笑容 very smile,d是dimple有酒窩;lh是long hair,sh同理可知是短髮,個子特別小是s,150幾公分以上就算t了tall,170以上是vt very tall,180以上則是vvt,m是mole代表臉上有痣,p是長痘痘了pimple;dyeh是Dye hair有染髮」。

周伯伯在北一女一待就是10年,原本一開始做了一年十個月就決定休息,沒想到一大堆學生跑來圍住警衛室說捨不得他走,還有好多人認真寫了卡片,半年後決定再回到北一女,當時決定「以後一定要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周伯伯笑著說,子萱跟品妤是最常見的兩個名字,「有一次我喊子萱早,有三個學生都回頭。」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9/1858347.htm

四、北一女中林文芸以行動推廣閱讀 服務學習精神深獲肯定

目前就讀於北一女中的林文芸同學在國小五年級時,從課本中讀到了青年公益家沈芯菱的故事,知道她透過閱讀翻轉生命,也有了力量可以幫助他人,使得愛閱讀的林文芸受此啟發,和弟弟一起募集童書、投身公益,希望能幫助到更多偏鄉弱勢的孩子。

林文芸和弟弟推廣閱讀的服務學習行動就從臺灣各大夜市開始,他們募集了100本的童書分送父母在夜市工作的小孩,也分享了沈芯菱的故事,希望讓這些孩子能喜愛閱讀。之後,更在陸續幾年的校慶活動中,透過義賣和行動劇的方式募集善款,分別捐贈給世界展望會幫助敘利亞的難童,以及「Nothing But Nets」協會協助非洲購買蚊帳預防瘧疾。

一本好書、一個熱心的人、一場推廣閱讀,能感動一位學生奮發向上;更多本書、更多熱心的人、更多場推廣活動,能感動一群學生奮發向上!林文芸與好友們組成了愛心小尖兵團隊,將服務學習的據點從北向下延伸,內容也更加多元豐富。在國語日報社的協助下,透過「送報到山邊」的活動,讓偏鄉孩子有機會可以閱讀報紙,了解社會動脈與國際情勢。前往新北市八里國小,以反霸凌行動劇傳遞幫助別人的重要性。到南投福龜國小舉辦科學闖關與閱讀分享,讓孩子從遊戲中能發現科學的樂趣和閱讀的重要性。在宜蘭大溪國小分享閱讀和生命教育故事,也設計了科學闖關活動,讓學生透過動手做,體驗科學的奧妙。

從沈芯菱開始,林文芸陸續受到紅豆伯鄒樹、可麗餅趙鍵斌先生與黃老闆等人愛心善舉影響,她與愛心小尖兵將這些人的故事繪製成繪本,送給偏鄉孩子,除了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外,也希望能從這些人的生命故事、愛心善舉中獲得力量。

為了擴大推廣閱讀的能量,林文芸策畫名人簽名書募集行動,陸續獲得齊柏林、柯華葳、李家同、吳念真、曾志朗、嚴長壽、毛治國、柯文哲、蔡詩萍、林書煒等134位名人響應,截至目前已經募得450多本書,全數捐贈給鄭豐喜基金會進行義賣,協助照顧身心障礙學童。

此外,為了讓偏鄉孩童也能感受社會大眾的愛與關懷,愛心小尖兵團隊在這兩年發起募集愛心盒活動,在聖誕節前送到南投、宜蘭等偏鄉學校,讓這些孩子們度過溫馨且歡欣的聖誕佳節。

林文芸說,孩子們的回饋與轉變是支持她持續付出的最大動力。八里國小曾有個問題學生時常霸凌其他同學,但在看了反霸凌的行動劇後深受感動,他決定要認真念書、不再欺負同學,要讓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最後成為當年度的畢業生代表,這也讓林文芸更加堅定自己的服務學習行動。

郝廣才先生曾說,「善良的力量,可以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因為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善良的孩子!」即使高中的課業繁忙,但林文芸也以此期勉自己,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推廣閱讀和服務學習的活動,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2020年12月14日ttps://www.ner.gov.tw/news/5fd70f424f687600079fa883】

 

五、北一女校慶爭議事件,其實可以更深入探討這些事/ 林韋地

第一個觀察到的點是,很多人好像對女學生的活動和特種行業扯上關係很不滿。我覺得釐清當然可以,但如果到憤怒的程度就有點潛意識裡歧視特種行業從業人員的感覺,(其實特種行業這個詞也很不好,應該叫身心靈服務業)。也有人質疑為什麼女性做什麼事情都要面對父權投射,我覺得這是雞和蛋的問題,活在父權社會自然就要面對父權投射,我們當然可以批判這個投射,但如果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或得到改善,這個投射自然不會消失。

第二是關於「誤解」,我以為在社會做任何生意或公開活動,都需要面對外界的評價和質疑,需要有公開溝通的能力,所以這應該是很好的身教的機會才是。不應該替學生製造那種「外界不懂我們不要理他們」的委屈感。這個事情一開始在PTT或媒體會炸開,一定有它深層的原因,是可以去探討的。

很多人覺得校長很撐學生,但我覺得要釐清的是,這樣的校園活動,校方作為督導單位,社會的批評其實原本就應該是要指向校方,而不是學生。是校方,而不是學生,有責任去回應外界的質疑。

關於「物化」,我覺得還是先回到經濟學上最原始的定義,「人在勞動中,將自己當作勞動工具使用,得到報酬」。因此可以這麼說,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我們人人都在「物化」,或更準確一點,「商品化」自己,將自己的勞力換取所得,並得到資本。而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不是物化自己物化地心安理得。如果物化去到極致的不健康的狀態,我們自己失去了對勞動和物化的過程和產物的控制,那就是異化。

而我覺得這在教育上的意義是,校慶或園遊會這種有交易的場合,是高中生人生首幾次「物化」自己,所以他們是不是了解這個過程,是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符合自己的價值,我覺得是重要的。

後來傳出來的資訊有幾個不同的說法,一是這個活動的TA本來就是針對學妹,若是如此,那一開始就應該聲明「服務限定校內同學」,那事情簡單地多,剩下的就是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和收取學妹多少「費用」合理的問題。

另一個說法是聊天的對象是學生家長,談的是關於新課綱和學業之類的問題,我覺得這就有一點tricky,因為本質上,這還是「女高中生和成年男性交談收取費用」。

我個人覺得,校慶或園遊會,最好不要有「交談」,然後「收費」的形式。「交談」然後「收費」,如果放在專業的脈絡,那就是諮詢,收的錢叫諮詢費(consultation fees)。而客戶付這個錢,不只是付「交談」的時間和精力而已,還包括背後的專業責任,無論是醫生律師心理諮詢都是如此。所以在收費之前,一定要受過專業的訓練,因為「專業」在這個「交談」裡是保護你的重要框架。

專業訓練或透過經驗,會學習到一個重要的點是,當「交談」超出「專業」的框架時,比如暴力和騷擾時,要怎麼處理。比方說,我想很多女醫生都遇過被男病人騷擾等不愉快的事。因為有「收費」牽涉到資本運作,所以專業上的交談有時也很複雜。

傳統上,女性主義者的訴求是,提升女性工作的專業性,來降低對父權紅利的依賴,這也是高等教育的意義之一。但這個時代,女性的高學歷,好像反而變成獲得更多父權紅利的籌碼。所以,女高中生沒有專業的背景,無論用什麼名目,透過「交談」,向成年男性收取費用,一定受到質疑。

我在意的點是,取資本的過程,有相對應的倫理責任,但社會很多時候只功利性地注重「得到資本」這個結果。

還有看到一些點也值得商榷,比方說「反正是在公共的場合」,(不代表不好的事情不會發生),「不要把人想的那麼壞」,(不好的事情發生時,要息事寧人的長輩都這麼說)。也有人提到建中學生穿女僕裝,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制止,因為「女僕裝」本身就是父權意淫女性的產物,男生不應該穿這個東西收錢,還覺得有趣。而就算是建中學生單純擺攤聊天收費,我覺得也是不合適的。

台灣社會經歷過很保守封閉的歲月,現在對「開放」的定義好像變成「做什麼事情都可以」,我以為「開放」不代表學校沒有督導的責任,不代表沒有合適(appropriate)不合適的問題。台灣之前也有大學迎新玩過頭,和校慶學生扮納粹的新聞,都好像是讓學生「自由發揮」下的產物。

所以我覺得真正的開放是,讓我們不要糾結於對錯,好好地再把這個事情想深一些多想幾次,甚至高中生自己可以辦論壇或辯論比賽來探討這個事情,都比只充斥「靠自己的優勢賺錢沒什麼不對,很棒!」,來得有意義多了。

【2020-12-15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55/5094061

關於北一女的報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