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在紀州庵」作品,學生閱讀、回饋結果
◎說明:
黑字:我第一喜歡的作品
紅字:我第二喜歡的作品
綠字:我第三喜歡的作品
回應人數:36人(遲交3人未計入)
排列方式:依票數高低,唯2票者則依據座號排列。
姓名 / 項次 |
第1喜歡的作品 | 第2喜歡的作品 | 第3喜歡的作品 |
總 票 數 |
1林栗綺 |
13 |
10 |
3 |
26 |
2張梓瑄 |
12 |
7 |
2 |
21 |
3陳美晴 |
1 |
3 |
7 |
11 |
4林宜臻 |
2 |
4 |
4 |
10 |
5曾苑宸 |
2 |
1 |
2 |
5 |
6金以真 |
1 |
1 |
3 |
5 |
7游于萱 |
1 |
1 |
2 |
4 |
8黃淳心 |
0 |
0 |
3 |
3 |
余耀瑄 |
0 |
1 |
1 |
2 |
林巧珮 |
0 |
2 |
0 |
2 |
陳昱希 |
0 |
0 |
2 |
2 |
楊上萱 |
0 |
2 |
0 |
2 |
徐予鳳 |
0 |
1 |
1 |
2 |
丁穎莉 |
1 |
0 |
0 |
1 |
余和芳 |
1 |
0 |
0 |
1 |
林羽晏 |
1 |
0 |
0 |
1 |
林沛璇 |
0 |
0 |
1 |
1 |
林宜蓁 |
0 |
0 |
1 |
1 |
胡立蓉 |
1 |
0 |
0 |
1 |
涂語宸 |
0 |
0 |
1 |
1 |
張書瑄 |
0 |
1 |
0 |
1 |
藍立涵 |
0 |
0 |
1 |
1 |
13(14+10+3=26) 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我很喜歡最後的「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後來啊,我終於開始認識他,可是我在外頭,他卻在裡頭。」引用了詩人的詩句,也代換成了自己的格式,給人一種來不及的遺憾。
中間有一段描寫余光中先生展覽,從中看到作家可愛和嚴謹的兩面,作出強烈的對比。
13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她在展場中注意到了許多我沒發現的東西,除此之外,她把自己和余光中之間的距離拉得好近,把他的詩化用,感覺能夠深刻體會他的愁緒。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段,巧妙的使用了他的詩,也恰到好處的抒發了自己的感慨的心情。
13號林栗綺《關於余光中》、《關於紀州庵》
首篇(《關於余光中》)文章以自己對於一首詩的感受貫穿全文,使得內容緊扣、不失焦點。我認為這是個描述余光中非常創新的著手點,因此此篇從一開頭就吸引了我的興趣。此外,她呈現自己觀點轉變的文字非常的生動,也展現出了自己對於余光中的一些了解。
第二篇的著手點亦極為特別—當大家都致力於描述紀州庵之景物、樣貌時,她卻先提起大家在紀州庵的所為,已經反思。雖然沒有很多景觀描述,卻將當日的景觀呈現在我眼前。
13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這篇文章好精彩,從一開始引用余光中的《鄉愁》所體會的感情,卻又在國中時只專注於修辭上而忽略了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最後參觀余光中特展的部分把敘述描寫很細膩,最後以「我在外頭,他卻在裡頭」結尾呼應全文
13 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她引用了余光中的詩文,並與自身與母親的情景連結,讓我很難過,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酸苦。她還注意到了余光中與學生的照片,發現了別人都沒發現的地方,還滿有趣的。最後一段對詩人的追思,引用得很好,讓人有種自身的無力感,因為人已經不在了,再也沒有辦法接觸到他了。總而言之,這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作品,還會讓人餘韻留存。
13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文章先引用余光中鄉愁一詩,並將詩中情思連結自身生活與母親相隔兩地的經歷,最後再回扣余光中的殞落,也是【我在外頭,詩人在(墳墓)裡頭】,全文以分離的時空意識貫串,文字讀來情意真摯,一氣呵成。
13號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我喜歡的是她在溫暖的字句之外還寫出了非常強烈的主題性,毫不突兀地引用了余光中著名的詩歌來做變換,在時間線的循序漸進中環環相扣,令人驚嘆的同時也會不經意引起內心的波瀾起伏。
13林栗綺《關於余光中》,我覺得他使用了余光中的詩歌貫串全文,是個很特別有不死板的手法,最後還把作品與自己的感受連結,是一篇用真情來寫的文章。
13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這篇讓我有極大的感觸呢,我喜歡他首尾呼應,用鄉愁這段美麗的詩揭開序幕和收尾,最後一句引發無限的惆悵感,讓人停留在那個餘溫中,很漂亮的收尾。
13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她開頭以余光中的鄉愁破題,文末還有呼應,並且深入寫她和余光中認識的感情,格外溫暖,使人感到感動。
13 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以余光中〈鄉愁〉一詩帶入整篇情感,描寫不同時期接觸余光中的感觸,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殞落的惆悵,文末兩句以〈鄉愁〉的詩句寫到詩人的逝世,更顯傷感。
13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一開始引出〈鄉愁〉,整篇文章讀起來卻有種惆悵感,對於來不及而感到遺憾,最後的神來一筆更增添愁緒,非常喜歡這個結尾
13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這篇文章應該算是所有文章中最有創意的吧!尤其是作者在文章首末嵌入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並加以稍改,使得文章既富有趣味性,也延長了文章的深度。
13林立綺《遇見美麗兩小時》 經過班上多次的評選,不得不說立綺真的十分擅長描寫心境的部分,每一句彷彿皆說到我的心坎裡。雖然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出遊,從剛開始的有些不耐煩,到之後心情的轉變,甚至是最後的惆悵,都分外能引起我的共鳴。因此,我最喜愛她的作品。
13(10)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比對了小學、國中、到高中對余光中的印象,我覺得是很好的開頭方式:)。最後一句仿效余光中先生的詩詞,很有創意而且戲劇性十足。
13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一開始用詩人的作品《鄉愁》作為開頭,最後也用詩人的寫法,寫出對詩人辭世的惆悵,內容雖然充滿對詩人離開的傷感,但其中也摻雜著詩人活潑的一面。
13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她對余光中的詩作有較深刻的感情,寫出來的文章也比別人多一點韻味。最後那一句話,引用了詩人作品,替自己的感想增添了強烈的記憶點。
13 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文章以《鄉愁》為開頭,之後帶入自身對余光中的認識和感受,時間從國小到高中,我們可以看見不同時期想法的差異,有種層次的感覺,另外文章中也帶著一絲愁緒,尤其最後一句話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簡短卻有無限惆悵。
13 林莉綺 關於余光中
對〈鄉愁〉的體會頗特別,
將詩人作品和對詩人的情感、自身經驗結合在一起,
透露出種淡淡地、憂傷的美…..
13號 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文章開頭由時間順序,敘述國小、國中、高中看到鄉愁的感覺。稍為介紹了余光中後,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感想。
其實,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在文末時,作者用了類似《鄉愁》的句法,來緬懷余光中。
13號林栗綺的《關於余光中》
一開始回憶過去讀余光中的作品,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開頭,文字處理很細膩,觀察也很細膩,連余光中擺出搞笑古怪的姿勢也能觀察到,甚至寫進文章中,是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特別的部分,最後一句帶給人滿滿的惆悵感,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結尾
13號 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整篇文章以〈鄉愁〉為中心,圍繞著此詩來寫,有連接到自身經驗,且對余光中有深刻描寫,字裡行間透露出對余光中先生的無限敬意。最後兩段改寫〈鄉愁〉,我覺得寫得很好,很厲害,尤其是最後一段。
13林栗綺《關於紀州庵》
與眾不同的寫出因拍照而而沒能好好享受滿是文學氣息的紀州庵的感慨,真性情流露真摯,已對比以及舉出事例來凸顯出紀州庵滿是文人故事的密境,是多麼的靜謐卻又熱鬧,讀起來頗有韻味。
13林栗綺,關於余光中
她以余光中的經典詩作開頭,在將視線拉回自己身上,道出連結,善於運用形容詞,且運用精準:「欣賞他手稿的時候,每筆都鏗鏘有力著,行行的間距那樣平穩,字字的距離那樣規律。我看到了作家嚴謹的一面,無論是他的字情,抑或是修正時精巧的剪下一小張白紙貼上。」。而最後的句子更是令人影響深刻,用和作品同樣的句型,寫出自己的想法:「後來啊,我終於開始認識他,可是我在外頭,他卻在裡頭。」
13(3)林栗綺 關於余光中
很喜歡她最後一句“我終於開始認識他,可是我在外頭,他卻在裡頭”和作品有連結性但又更包含著自己的看法,整篇文章文字優美動人,會讓人想一看再看。
13林栗綺,這篇吸引我是因為她提到了那首歌,這首歌給人的感觸還滿深的,她的文章前端也帶了點憂傷的情緒,但讀到最後一句我實在忍不住笑出來了,我知道我不該,但就那樣的語句實在有種異樣的喜感
13林栗綺
印象很深刻的是拍照的那一段,現在的網美總是在各種風景名勝拍自以為很有「氣質」的照片,重點都擺在人身上,讓真的有氣質的東西都淪為了陪襯,心裡考慮的不是好好去了解,而是哪一個角度比較美。自以為有氣質但是其實真正有氣質的人並不會做這種事,這麼做是很可惜的也是很愚昧的。
21(12+7+2=21)張梓瑄《記·紀州庵》
每一段都用「那天」開頭接四字詞語,感覺很詩意,而景致和氛圍的描寫都十分細膩,字句也很優美,非常厲害!!
21 張梓瑄-記·紀州庵
從到紀州庵的路上慢慢寫到詩人的手稿,文字優美,描寫生動,看著文章就好像又再拜訪一次紀州庵一樣。
21張梓瑄 記.紀州庵
作品細膩的刻畫了她的情感,也清楚的描寫了紀州庵的景致,寫景寫情一應俱全。而「那天,……。」的句型讓作品更加有特色,令人對她的文章印象更深刻。
21 張梓瑄 記·紀州庵
首先吸引我的是文章的寫作手法,分為好幾個段落,在每一個段落又以一句話開頭形容那天的情景,到了最後將其整合,帶出期望下一次出遊的心情,實在非常特別。
作者的文筆也給人一種愜意的感覺,其中也有許多對景物的描寫十分優美,整篇文章讀起來很舒服。
21 張梓瑄 記·紀州庵
風格獨特,由小篇幅的段落組成,
每部分都很精緻,順著時間軸細膩描寫,
讀起來也心情也隨之舒暢呢!
21張梓瑄 記.紀州庵
本篇文章對我而言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大段落中有小段落,而大段落又能自成一格,以「陽光」、「天空」、「綠蔭」、「春風」這四種天然景物起頭,營造造訪紀州庵當天的愉悅輕鬆。文末點出「天時地利」,雖未提筆表明「人和」,但這份情誼仍然躍然紙上。是文情並茂的佳作。
21張梓瑄。記、紀州庵
善於寫景,以與眾不同的方式分段,再仔細描述,觀察景觀十分仔細,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現出來,寫作的手法獨特。
21號張梓瑄—記•紀州庵
每個段落間都用「那天,…」作為開頭,頗有相互輝映之感,讀起來也很順暢。景物的描寫相當到位,文字間透露著樸實,給人一種如紀州庵的平穩感受,使我回憶起當天所見所聞,也喚起我當時的感動。最後一段結合前面提到的各種元素所形成的「天時地利」之感,更加深了出遊時的美好,也道出當下最真實的心情。
21號張梓瑄的《記·紀州庵》
文字中充滿了情感,連自己都被她文字裡的情感給渲染了,每一段開頭都使用「那天」,有結構的寫出那天事情發生的順序,用詞優美
21 張梓瑄 記·紀州庵
用字唯美且文字的感情十分強烈,當我在看到此篇時彷彿置身在紀州庵,似乎自己仍走在綠蔭小巷間,哼著小調,好不愉快。
抬起頭,望著不起眼但卻日日可見的天空,利用此點來抒發此旅程的心情,有別一般抒發情感的文字,讓人感受到更自然且舒服。
21號 張梓瑄 <記.紀州庵>
從出發前的期待的心情寫起,再寫天氣及沿途所見,而且寫得很好,不是簡單的隨便帶過。有分大段落,每大段皆以「那天,XXXX」寫起,引出下文,讀來別有一番風味,是個很完整的遊記。我很佩服她的文字,不拖泥帶水,在描寫上又很細膩。
21張梓瑄 記·紀州庵
每一段的開頭都用一樣的句型,使文章有層層加疊的效果,而且最後一段再次將其放入文章有呼應的作用。他觀察細膩,也能用文字精準表達出內心想法,更仔細觀察到一般人忽略之處,看完令人有淡而不散的喜悅。
21(=8)張梓瑄 記.濟州庵
文章開始的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樣,而且文章的段落也有專業散文的感覺,也使用到了一些大家不常用的標點符號,把文章寫得很有感覺。一整篇文章都寫得很詩情畫意,對我來說寫景寫情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21號張梓宣《記•紀州庵》
此篇的結構極為獨特,且設計完整。全文以短句銜接較長一些的小段落,讓我如同在與她一起經歷這些不同的片段一般。文字的敘述簡潔而俐落,使其內容豐富而不冗長。她也巧妙的將紀州庵及余光中展的描述放入了同一篇文章中,好像在敘述同一個題材一樣。
她使用一種喜悅洋溢的筆法描述事物,讓我看著她的文章,而心中也被她的文字染上了愉悅之感。另外,她結尾回扣前面提到的之前有有去過,說明兩次一樣的美好。這個做法很成功的顯現出這次去參觀是個美好的經驗。
21張梓瑄
能夠把時間背景,空間心情都描寫的十分細膩,並以「那天,…」作為分段把結構寫的很清楚
21號張梓瑄《記.紀州庵》
像這樣的結構與排版實在是深得我心,一個接著一個的小標題,分別敘寫出不同的畫面與心情,最後再來個統整。其中無論是描寫抑或感情都很有氣氛,也很真摯。
21張梓瑄《記.紀州庵》,他的文章每段都以《那天,……》起筆,很富有詩意。
21 張梓萱 記紀州庵 她以天氣表示時間的推移,雖然才短短兩小時的時間,她塞滿充實的回憶,令人腦中浮現當時的狀況。
21號張梓瑄《記·紀洲庵》
這篇文章大部分的篇幅都在描寫景色
但並不會讓人感到無聊
文字中淡淡的透出作者的雅致
並且以「那天,OOOO」貫穿全文
帶給讀者流暢的
21張梓瑄《記•濟州庵》 在最開始,我便被她的首句所吸引了,好奇往下一瞧,發現她每段皆以“那天,……”作為開頭,頗具詩意。特別喜歡她的第二段,運用譬喻,我彷彿看到了她眼中的濟州庵,即使連那被眾人所遺忘的破腳踏車,也成為了她的寫作素材,實在佩服!
21(2)號 張梓瑄 記‧紀州庵
文章結構感覺很不一樣,每一段的開頭都是用「那天…」作開頭,很有節奏感,很像一篇短篇的散文!
作者的每一個句子,都敘述的很通順、很優美,幾乎整篇文章都是佳句了!
文章中洋溢愉悅的心情,透過作者的表達,讓我能深切的體會!
21張梓瑄。她以有點像小說的筆法寫下這趟旅程,十分引人入勝,抒情的闡述她美好的心情和美麗的景致,讓我看了也覺得輕鬆喜悅了起來,我覺得整篇文章非常的流暢溫柔,像是一種輕拍和撫摸,甚至是慰藉,而這都帶給我們一趟收穫滿滿的旅行。
26(1+3+7=11) 陳美晴<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大量使用優美的文字,使得文章整體變得更為高雅。除此之外,文章的節奏也拿捏的十分剛好,看著他的文章,自己就像是又再次回到紀州庵舊地重遊。十分流暢。
26陳美晴 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文章流露滿滿情意。先以溫暖古典的文字闡述前往紀州庵路上的所見所聞,開頭營造的氛圍能使讀者有如進入時光隧方向道一般,紀州庵素雅靜謐之情表露無遺。而後寫道余光中,對其的敬佩瞻仰透過文字的敘述令人動容,文末更舉出自己喜好的詩篇,更添文章的有見性。
26號陳美晴—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去紀州庵的路上的描寫相當寫實,把當時懷舊的氛圍透過文字表達出來。我特別喜歡第二段的「是多少時光的淬鍊……東洋風情的棕木與詩情畫意的窗柱」這裡的描述將紀州庵給人的樸實感覺以美麗的文字轉達給讀者。至於第三段,寫出了余光中的故事和影響,以及他所遺留下來的事物,我覺得美晴的文筆真的很好,很喜歡這種順暢且美麗的感覺!在最後引用余光中的詩篇,為文章做了一個很好的結尾。
26陳美晴 我很喜歡他敘述景物的方式,大家看到的是同幢建築物,寫的是同個場景,他的描寫卻如此細膩和恰到好處,讓他的作文在多達40件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讀他的文章彷彿身歷其境。
26(7)陳美晴《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他的觀察很細膩,對紀州庵、特展等敘寫都頗仔細。
26陳美晴 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文字流暢又柔美,寫余光中特展與周邊美景的比例抓的剛剛好。最後選的詩,有一種淒美滄桑之感,結尾的刪節號,給人一種沈重的心情。 (2)
26 陳美晴 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很好,也時常穿插自己的感受,使作品更有情感,在最後一段引用詩人的作品,也呼應了詩人的逝去,使讀者對作者的感想更有感覺
26 陳美晴 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對景物的書寫入微,前部分讓人感覺暖暖的,
卻在後面安排了帶有蒼涼感的詩,
喜歡這樣的轉折:)
26陳美晴〈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跟著美晴的文字,我彷彿回到那寧謐的紀州庵秘境。
面頰重溫那陽光的歡迎,再度嗅到令人心情平穩的木頭香氣息。
儘管身在電腦前,心靈卻在一次地回到那星期五下午的美好之地。
我聽見它的聲音,紀州庵的聲音。
26 陳美晴 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對於紀州庵的描寫十分生動,周遭的風景、氣象皆有完整的形容。
且在中不忘添加對此展的感受,以及個人的看法。
26陳美晴。紀州庵與余光中特展
寫出講義上和實地參訪的心情差異,以優美文字描寫紀州庵美景,充分寫出自己對余光中先生的印象,陶醉在余光中先生的文學之中。
12(2+4+4=10)林宜臻 遇見美麗兩小時
光是題目就與眾不同,很吸引人。
文章的首段和末段有一個強烈的對比,一個是煩悶的心情,另一個則是紀州庵的美好,讓人能深刻的體會到參訪後心情的愉悅。
除了描寫紀州庵的景致外,作者還提起了小時候的回憶,又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
12林宜臻 遇見美麗兩小時
很喜歡文中陳述蓋紀念章的段落。自己小時候也酷愛收集紀念章,出遊時總是帶著專門的本子到處跑,一看見就如獲至寶,小時候也施力不均勻,央求著父母幫我蓋。因此雖然現在已經不收集,也對這樣的情節很有共鳴。
12(4)林宜臻〈遇見美麗兩小時〉
一場出遊喚起與媽媽的回憶,著實令人感動!
一個戳章,一個動作,回憶倏地打入腦海裡,那會是多麽刻骨的感受。
或許我們會認為回憶都早已是過去,但能在今日再一次想起,
卻也是難能可貴,畢竟,誰知道何時我們會將其遺忘?
12林宜臻 遇見美麗兩小時
首先題目的不同非常的吸人眼球,內文也能夠和標題相互呼應。在文中也多次描寫紀州庵美麗的風景,讓我能再次回憶起那時的風景。
12 林宜臻 遇見美麗兩小時
我覺得她的題目取得很好,而且描寫的手法很清新,讓人可以很投入於她的作品。
12林宜臻,這篇的開頭實在太吸引人了,其實要去之前我也有那樣的感覺。但就如同她文中所寫,一出去就沒了怨言,偶爾吹吹風是好事嘛~
12(4)號林宜臻—遇見美麗兩小時
如老師所說,一看見文章標題,我便覺得這文章肯定相當特別,果不其然,文中字字句句顯現了可愛純樸的感覺。尤其是蓋印章的部分,將當時的動作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一種活潑俏皮之感。「永遠都急著要蓋……最後媽媽完美的那份總是落在我手裡啊!」,很喜歡這種感覺,把小時候的天真可愛如實傳達給讀者,使人會心一笑。第四段末,寫眼前溫馨的畫面引起心中一抹惆悵,我相信能寫出這種活潑可愛的文章的妳,內心依然存在著小時候的天真無斜哦!
12林宜臻《遇見美麗兩小時》
書寫內容和大家很不一樣,重點擺在參訪時看到的母子以及回憶童年的部分,非常特別:)
12林宜臻-遇見美麗兩小時
內容跟其他人很不一樣,從一開始心情的不耐煩到最後的豁然開朗,其中用了生動活潑的語氣來描寫紀州庵,尤其是蓋印章那段令人印象深刻。
12林宜臻《遇見美麗兩小時》
將去看余光中特展始末先交代清楚,並表達自己欣賞特展前後的心情轉變,而且在描述景物的部分表達十分細膩,還有當中看到印章的童心在文章更增添一筆色彩
28(2+1+2=5)曾苑宸〈遊玩紀州庵〉
「世代在走,時光不停,歷史持續書寫。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走的路不一樣。」這一句我讀又讀,總覺特別深得我心。
苑宸的文字裡彷彿有個隱形的引領者,帶著我們慢慢地、緩緩的,
踏入紀州庵的世界、踏入屬於紀州庵的魅力。
28號曾苑宸《遊玩紀洲庵》
全篇充滿詩的風味
讀完後餘韻不絕
第二段使用了「你」和「我」的人稱,帶給讀者與紀洲庵對話的感受
而最後一段更帶出了整篇文章的韻味
雖說篇幅不大,但我覺得並不會過於短少,反而更增添本文的意境
28(1)曾苑宸 關於紀州庵
以第一人稱敘事,將紀州庵轉化為有生命的“你”,文章開始先由尋訪“你”開頭,以尋覓過程中的陽光綠蔭渲染小巷清幽氛圍,製造讀者的懸念。
來到紀州庵,則運用白綠紅三色營造年代感–景物的白綠二色遞嬗呈現冬去春來的時間移轉,以及歷史上幾乎燃盡了紀州庵的紅色大火。這些色彩運用讓讀者如臨其境,又以景寓情。最後以自己在此地的所思所感連結時空意識作結,是篇情景交融的作品。
28(2)號曾苑宸《文學界的奇蹟——余光中》、《遊玩紀州庵》
兩篇皆運用了許多生動的譬喻及轉化,為全文增添了不少色彩。有別於其他大多數的作品,她在描寫紀州庵時並沒有完整的交代來去經過,反而琢磨在其整體的景觀及氛圍,因此敘述特別令人有意象。除此之外,她也適當的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啟發,加強了文章的深度。而在描寫余光中的部分,她充分的表現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28 曾苑宸 《文學界的奇蹟——余光中》
引用了余光中的作品《台東》,並加以解析這篇文章,我覺得這著眼點滿特別的。之後還以詩人的文字與自己寫詩做比較,與自身有連結到感覺很棒。
14(1+1+3=5)金以真 紀州庵心得。
她在文章中不僅將紀州庵的那份沈穩內斂描寫的淋漓盡致,更加入了自己的感慨和看法,非常發人深省,讓我跟著老屋一同惆悵了起來。
14(1)金以真。紀州庵心得
詳細描述對紀州庵的情感以及和首次造訪時的感覺,善用譬喻描寫紀州庵的靜謐氣氛,以及最後的小小遺憾,寫出大部分人沒注意到的部分。
14(3)金以真 關於紀州庵
文中多次使用華麗的詞藻,使內文更加生動。也使用許多特別的譬喻手法,使文章更加引人注目。
14號金以真《紀洲庵心得》
我覺得作者的寫作手法類似於散文
帶給我文靜的感覺
使用了平淡的寫作手法卻已足夠將想法傳達
雖不適合用於作文的書寫,但我覺得是很適合在寧靜的午後,淡淡品嚐的一篇小品
14金以真
紀州庵心得
文章有種古蹟般的沉澱感,表現了紀州庵的古韻。她於第三段所描寫的景像非常有畫面感,讓我在閱讀時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正好跟我所期望的再次尋訪紀州庵的想像不謀而合。
29(1+1+2=4)游于萱。
我覺得出去是件快樂的事情,但在其他人的文章裡卻沒有讓我感到愉悅與歡快,這便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她的作品,在讀于萱的文章時我才有那種輕快的感覺,她的語句描述十分流暢,讀著就有種很開心的感覺。
29游于萱<步入一片美好>
在她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她也用很多摹寫來敘述新館的環境。
29(2)號游于萱的《步入一片美好》
題目很特別,也很吸引人,光從題目就吸引到了我的注目,文章中有許多自己所認為的想法,我覺得很喜歡,加上輕快的感覺,帶給我一種清新的味道,所以我很喜歡這一篇文章
29游于萱 / 他的文章讀起來有輕鬆自在的感覺,卻又不過於白話,好像景物會是有生命的一樣。
31(=4)黃淳心 紀州庵心得
文字流暢,將書班校外教學的喜悅心情表露無疑。
開頭以對旅程的猜測製造懸想,再由靜謐巷弄、屋前空地一路來到離屋中,將沿途景致與忙裡偷閒的愜意搭配得宜。
31黃淳心
我喜歡這篇作品是因為他的字詞十分優美,雖然沒有用很多文字描寫對紀州庵感受,但寫了很多當下的心情,和同學們開心出遊的愉悅、忙裡偷閒的竊喜,都深刻紀錄下了當時的感受。
31黃淳心
以可愛的筆法描寫紀州庵與造訪過程,讓我不禁回想起那氣質的兩小時,中間有一段寫建築,不單只是描寫外觀,而是更接近心靈的感受,很深刻、很優美。
31黃淳心《濟州庵心得》 相較於其他作品,這篇似乎對於濟州庵的描寫相對較少,然而她所寫到的一路上嬉笑的回憶及之後因少女心而停止不下的對焦,深深喚起我當天的記憶,所以,特別喜愛她的這篇作品。
5(0+1+1=2) 余耀瑄 關於紀州庵
第二段寫了看到紀州庵時和內心的落差,不單單只寫了落差,還補充了內心的想像,不會有「是哪裡不一樣?」的感覺。
少有人對紀念印章有多一些的描寫,最喜歡的印章是老榕樹圖案的,後也寫道離開前到榕樹前與同學說說笑笑之景,有連貫性。
5余耀瑄
《關於紀州庵》
在文章中藉由紀州庵聯想到金瓜石相互呼應,而其餘部分也描寫細膩
08(2)林巧珮 紀州庵、余光中紀念展感所見所感。她在文章中所放入的情感讓我非常欣賞,同時也因為引起我的共鳴,令人心有戚戚焉,所以我更加細膩的咀嚼她的文字,裡面有慨嘆、有惋惜,還有領悟,為讀者留下一片感思。
08林巧佩
我喜歡這篇作品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很真實的寫出大家對學習單的看法,豪不做作。第二個原因是他清楚寫出看完展覽的感受,不會模糊帶過,也寫出他的感悟。
感受
22(1+1=2)徐予鳳
文字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很優美,內容也很充實,提到了很多講義裡的內容,書寫房子的歷史等等,最後也很有自己的感悟。
22許予鳳 關於紀州庵 她深入描寫紀州庵的歷史,雖然比較沒有寫到感情的部分,但描寫的也十分深入有趣。
25(2)陳昱希<關於紀州庵>
她用了很多排比句來敘述紀州庵的靜謐與逍遙,也用了許多對比來寫出一路上新、舊交錯的景象。
25陳昱希 關於紀州庵
她在描寫方面很成功,將事物分成小部分,對每一部分都有見解,而且他寫的內容真的有桃花源的感覺,恬靜自適,沒有煩惱的桎梏,惟存內心的平靜。
32(2) 楊上萱 《參觀紀州庵心得》
上萱引用了余光中的作品《夸父追日》,讓人印象深刻。一開始先放著不講真相,留給我們一個懸念,之後才將它與現實做連結,前後呼應的感覺超棒的。
32 楊上萱 參觀紀州庵心得
覺得她的用字也十分唯美,像是這句「高齡的詩人啊,你的雙腳可曾顫抖過?」很巧妙的將詩人的雙腿比喻為大樹,以顫抖來形容漸漸倒下的生命。
最後一段用聲音的連續感製造出一種獨特的感覺,詩人的詩詞不斷在腦海中徘徊感。
01丁穎莉 關於紀州庵
我覺得她第一段寫得很優美,會讓人很有興趣閱讀下去。最後也夾雜對人生的提問,使人印象深刻。
一書04余和芳
我喜歡這篇作品是因為他的開頭十分特別,以余光中大師寫的詩開始全文,讓人印象深刻,也跟其他作品做出區隔。
09林羽晏關於紀州庵
用細膩的筆法寫出紀州庵的風景、建築。是一篇清新可愛的文章。
10號林沛璇《紀州庵余光中紀念展》
這篇文章於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十分符合她本人帶給我的印象,是那麼的平順且輕鬆自在,卻又悄悄蘊含著天真與活潑,擁有特別明確的個人風格,我覺得這點很棒。
11 林宜蓁 紀州庵
本篇在寫景上頗有可為之處,如第二段末對顏色的運用既能起對比的作用也能增添文章的活潑度。對於紀州庵的外觀描寫也是逐字逐句的仔細,宛若此景就在眼前。惜較少對情的描寫,若能寓情於景將會是更棒的作品。
15胡立蓉<關於紀州庵>
她在作品中很詳細的介紹了紀州庵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也在文章中運用了很多細膩的摹寫。
18號 涂語宸 <重逢紀州庵>
寫出了自己兩次光顧紀州庵的感受,形成對比,內容簡單扼要,不是特別華麗的文字,但描寫流暢。我特別喜歡她的最後面,如夢幻影,很有畫面感,我看到了一個女孩坐在窗邊,閉著眼,享受微風,陽光撒在其臉上,平靜的一個景象。
20張書瑄《紀州庵心得》
我覺得書瑄的作品在描寫景物之處很好,觀察細微且文字優美
39藍立涵/紀州庵和余光中特展之所見所感/關於紀州庵
視覺上面的描寫令人感覺當天的景色歷歷在目,可以從遊記出發,將這篇文章結合省思,把一篇抒情遊記發揮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