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寫作天地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跨越指考 題外之音,致勝之因

跨越指考 題外之音,致勝之因 ⊙ 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簡丞佐

「讀懂題目」永遠是寫出優秀作品的先決且必要條件,然而扣除少數誤解題面意義的情形,「題目」本身或許仍有很多可能被忽略的「故事」。例如105年指考作文題目〈舉重若輕〉,在不考慮引導文字的情形下,便可嘗試從中讀出「主觀上輕重之差異」、「四兩撥千斤」、「舉重若輕可能帶來何種影響」、「如何才能舉重若輕」等想法。再對照引導說明內容,則可從「審慎但泰然輕鬆的態度」、「運用智慧,便能輕而易舉,勝任愉快」等關鍵字句掌握「態度」、「智慧」就是出題者所提供的建議,敏銳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這不就是審題嗎?

不錯,但若僅止於此,便可能與多數考生同樣只能獲得中高級分,唯有能聽出題外之音者,才能掌握致勝之因。讓我們從時間的脈絡順藤摸瓜,則可往前推敲「達到舉重若輕的方法」,往後推展「舉重若輕後的影響」。以本題為例,大考中心公布的佳作中,便有延伸對「態度」與「智慧」之思考,有考生以馬拉拉為題材發揮,寫下「這份可以為仁義而死的勇氣,這份舉起生命的重量卻視之羽毛之輕的毅力」,以勇氣與毅力詮釋「態度」。此外,另一篇佳作則以東晉名士謝安為典範,對照自己擔任社長的經驗,如何從「條列事務處理的先後順序」、「冷靜的解決問題」、「意外發生時不至慌亂」學習邁向「舉重若輕」的境界,亦超越了對主題本身的描述,演奏出「如何達到此境界」的題外之音。

另個例子,第九屆聯合盃作文決賽獲優等感動獎的作品〈交點〉,題面意義可解釋為人生中與不同人事物的交集,但文章中不僅敘述了「交會」,更藉由「會不會,每秒離彼此越近的路程,為的卻是永恆的別離?長長的軌道再望不盡終點,而沉重的步伐,踏不上有你的路。」講出了題目以外的故事,以「別離」映襯「相會」的可貴。

如何在應考的短時間內讀懂題目?以下有兩個建議:

1.從引導說明抓關鍵字句:引導說明的內容固然是出題者的建議,但同時也是作答的限制,除非對寫作有絕對自信,否則引導文句仍有相當參考價值。

2.藉由時間脈絡順藤摸瓜:題目本身通常必須「聚焦」,多半是「點」的概念,故可從前後因果關係找尋題外之音,建立作答的脈絡。

《大學》中有一段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寫作亦如是。然而應考時也應避免過度詮釋,例如105年學測作文「我看歪腰郵筒」,若從災後修復狀況檢討行政機關效率,與引導說明「內容須切合歪腰郵筒所引發的現象或回響」有所落差,看似相關卻已偏離主題。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東寫西讀電子報2017/06/13 第206期】

跨越指考 題外之音,致勝之因
Scroll to top